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黄壤是贵州高原的地带性土壤,也是贵州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占全省总土地画积38.7%,广布于黔中和黔北;黔东南、黔东北、黔西北、黔南和黔西南等地区也行分布。 在贵州主要土类环境背景值研究基础上,选择了发育第四系、页岩、砂页岩及砂岩母质上的黄壤111个剖面(其中第四系42个、砂页岩24个、页岩21个、砂岩24个)测定了Cu、Pb、Cd、Zn、Cr、Hg、As、Ni、F等九种元素含量,在研究中,剖面层次经显著性检验,大多数元素含量在层次间无显著差异,采用表土含量计算背景值。  相似文献   

2.
云南土壤锰元素背景值及其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省土壤锰元素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背景值低于全国和重庆地区,接近我国南方部分土壤锰元素背景值。比较高的是石灰土、棕壤;比较低的是黄棕壤、砖红壤。云南土壤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锰元素背景值分布有着明显的变化规律,土壤中锰的总含量受成土母质母岩的影响尤为明显;由于成土母质母岩中含锰量不等,各成土母质母岩发育的土壤锰元素背景值也有较大差异;不同土类的锰元素背景值在同种母质母岩中也不相同;土壤锰元素背景值在滇西和滇西北地区较高,其余地区的土壤锰元素背景值呈无规律性的镶嵌分布。  相似文献   

3.
一、母质对土壤元素含量的影响 江苏省土壤的成土母质可分幺武岩、花岗岩、闪长岩、页岩、砂岩、片麻岩、锦屏含磷组、长江冲积物、湖积物、海积物、第四纪红土、河积物、下蜀黄土、黄土状物质、黄河冲积物等。各母质的元素含量,见表1~10。  相似文献   

4.
从新疆某地典型城-郊-乡梯度带采集了77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基于GIS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各梯度带表层土壤中Hg、As、V、Co、Ni、Cu、Zn、Cd、Pb和Sb等10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主要来源。结果表明:Hg元素在城区、郊区和乡村表层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均超出研究区土壤背景值,As元素在城区和郊区表层土壤中的平均含量超出背景值,Zn和Pb元素在城区表层土壤中的平均含量超出背景值,其余元素在3个梯度带表层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均低于相应的背景值。研究区表层土壤中,V、Co、Ni、Zn、Cd、Pb和Sb等7种元素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均呈现沿城市化梯度带分布的地带性格局;As、Cu和Hg等3种元素的空间分布呈现岛状格局。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各梯度带表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的来源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锰、锌、铜、铬、镍、钴、钒、钛的ICP-AES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对土壤中Mn、Zn、Cu、Cr、Ni、Co、V、Ti八种元素的测定条件及样品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样品经HNO_3—HF—混合酸完全消解,于ICP上连续测定各元素含量。光谱干扰采用系数法扣除。本法与原子吸收法比较,具有线性范围宽,多元素同时测定,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用于土壤样品测定及经全国土壤背景值调查分析质控考核,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新疆焉耆县采集53个耕地土壤样品,测定其中As、Cd、Cr、Cu、Mn、Ni、Pb和Zn的质量比,基于GIS技术研究其空间分布格局,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区分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焉耆县耕地土壤中Cd、Cr、Ni、Pb和Zn的质量比平均值分别超过新疆灌耕土背景值的0.50、0.40、0.33、1.63和3.92倍;在研究区内As、Cd、Pb质量比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升高趋势,Cr、Cu、Zn质量比呈现由北向南降低趋势,Mn和Ni质量比出现西部高值区;耕地土壤中As、Cd、Ni和Pb的来源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u和Mn的来源主要受土壤地球化学作用的控制,Cr和Zn的来源可能受人为污染与自然因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7.
地表的岩石经过物理的、化学的风化过程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矿质颗粒。它们是土壤的基本组成成分,也是土壤中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而其自然含量往往与土壤母质类型或来源密切相关。我们的研究证明:土壤中Sr、Zr含量与小于0.01mm的物理性粘粒呈极显著负相关:Fe、Ti、Co、Ni、Zn、Li、Cr、Pb、Cu、As、Mn等元素则与土壤中小于0.01mm的物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表征 比较福建省各采样点土壤的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元素含量分布时发现,大多数元素(除Se、Hg、Cd外)表土层元素含量均低于心土层和底土层。为了便于与国内外其它地区比较,我们采用表土层(一般0~20cm)元素含量作为统计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基础数据。又因各土类各元素含量频数分布类型不尽相同,所以分别选用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和中位值表示其背景值(表1)  相似文献   

9.
分区分级统计图不但可以充分表达化学元素在地理空间中的宏观分布规律以及内在联系,而且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缺点是只能反映区划单位之间的差别,不能反映同一区划单元内部的差异或局部上的差异,区划单位越大,反映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越概略。编制这种图的条件有四个: 1.必须具备制图区域的基础图件。如土壤图、母质、母岩图、地形图、植被图、pH值图、土地利用图以及水系图等。 2.必须掌握影响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如土壤类型、成土母质母岩、植被、pH值、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质地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内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及潜在风险,2015年7月在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示范区11个示范村镇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带回实验室分析Pb、Cd、Hg、Cr、Cu、Zn、Ni含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生态危害指数进行风险等级评价。结果显示:部分采样点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青海省背景值;Pb、Cr、Cu、Zn、Ni主要受土壤母质的影响,Cd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Hg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11个点位的指数都小于1,该地未出现污染状况;生态危害指数显示除GMY点位处于轻微风险等级,其余采样点为中等风险等级。总体上示范区内土壤未出现强污染和面源污染状况,但需要加强点源污染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1.
对粤北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24个土壤样品中的As、Cd、Cr、Cu、Mn、Ni、Pb、Zn和Hg,以及15个地表水样品中的As、Cd、Cu、Hg、Mn、Pb和Zn进行了检测,并以多元统计分析与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表水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在土壤中,Mn、Zn、Cd和Pb的平均含量均超过了背景值;Mn、Cr、Ni、Cu、Cd和Zn在采区有较明显集聚,As、Pb和Hg的高含量分布相对均匀;Cr、Ni、Cu和Pb含量主要受区域背景影响,Zn、As、Cd和Hg含量与矿区人类活动关系密切,Mn含量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控制;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整体处于轻微水平,Ⅱ采区和Ⅶ采区生态风险较高;Cd和Hg是造成土壤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元素。在地表水中,Mn的平均浓度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限值,其余重金属的含量均满足该标准中的Ⅲ类水质要求;重金属浓度在靠近采区及位于河流中下游的位置偏高;Mn、Cd、Pb、Zn和Cu浓度受稀土开采影响较大,As、Hg浓度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重金属产生的健康总风险(9.39×10-7~1.01×10-6 a-1)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参考标准(5×10-5 a-1),但儿童通过饮水途径受到的健康风险(1.01×10-6 a-1)略超过部分机构的推荐限值;Cd和As是地表水中产生健康风险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综上,研究区重金属污染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是Cd和Mn。  相似文献   

12.
典型铝塑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铝塑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选取山东省某城市塑料开发区为研究区,按照分层采样方式获取到80个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土壤中As、Cd、Hg、Cr、Cu、Ni、Pb、Zn含量,运用统计分析法探讨土壤重金属等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并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确定了土壤重金属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As、Cd、Hg、Cr、Cu、Ni、Pb和Zn均超出山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Hg、Cu和Pb分别超出背景值48. 15%、106. 90%、62. 04%和39. 96%,表明土壤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积累,在周边140~210 m处最为严重,且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与风向关系不大;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大致呈现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加,在20 cm深度附近达到最高值,其后不断降低并趋于平稳,Cd、Hg、Cu、Pb和Zn变异幅度大,受到人为干扰较大,As、Cr和Ni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属于自然来源,变动幅度较小;研究区内8种元素不存在非致癌风险,Cr、As、Ni和Cd产生的致癌风险处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存在的潜在致癌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按照上属研究背景值,全国为数不多,在上海是首次。按照1m深剖面的自然发生层,提出了黄泥、青黄土、潮沙泥、青黄泥、沟干泥、沟干潮泥、青紫泥、旱作灰潮土、黄夹砂、砂夹黄、盐土和盐化土12个主要土属各层的Cu、Zn、Mn、Co、As的背景值。其Cu、Mn、Co和As的含量,以盐土最高,盐化土其次,砂夹黄最低。经方差分析,各土属间几种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麟游县郭家河煤矿下风向500 m范围内布设10个土壤采样点,测定其表层土中Zn、Cr、Pb、Cu、Cd、Hg和As7种元素的质量比,利用土壤综合质量影响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评价该煤矿周边土壤重金属影响状况,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污染来源。结果表明:Cu、Pb、Zn和Hg 4种重金属的平均质量比均高于陕西省土壤(A层)背景值和麟游县土壤环境背景值;距矿区10 m~150 m范围内7种元素富集状况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矿区Cu、Zn、Pb、Cd、As和Hg元素均来自煤矿开采导致的"三废"污染及农药、化肥的使用,Cr主要受成土母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分区分级统计图的图斑界线是由制图的统计单元确定的,一般来说统计单元明确以后,级别间的界线并不难确定。如以土类、母质、母岩、地貌等指标为统计单元的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分区分级统计图界线就很容易确定。当然,在只考虑一个主要影响因子时才能如此划分级别界线。如果综合考虑影响因子时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所以本文要阐述的就是利用多个影响因子如何综合确定分级界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研究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采集了该园区及周边土壤46个样品,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r、Cd和Ni的含量,并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工业园区土壤中Cu、Zn、Pb、Cr、Cd、Ni的背景值分别为36.2、118、49.2、40.6、0.125、15.3 mg/kg;Cu、Zn、Pb、Cd的含量高于河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Pb为极强污染,Cu、Zn、Cd为中等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重到轻的排序为PbZnCuCd,表明濮阳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具有轻微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研究中,所有土壤样品均按A、B、C三个发生层次采样,这对于全国背景值的统计运算及统计单元间的比较,无可置疑,是正确的。但若深入研究区域性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形式、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实事证明按照土壤剖面的发生学特征,更详细地划分发生层次,逐层采样,不但更有利于准确划分A、B层的界限,而且对于揭示背景值分异的实质——在土壤发生过程中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也是完全必要的。本文以黄土高原五个主要土类(含亚类)为例,按照土壤发生层次,讨论土壤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探讨土壤元素背景值垂直分异与土壤剖面发生学特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选择上海、乌鲁木齐、昌吉3个城市,通过对其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及活性的比较研究,发现城市土壤中Cr、Cu、Pb、Zn含量均远高于背景值,但Mn、Fe含量与背景值差别不大;上海市Cr、Pb、Zn含量最高,而昌吉市Cu含量最高,城市规模的大小并不能直接反映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交通量、城市规模大小、城市发展历史、工业区位置及变迁、土壤背景值等因素均会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除Mn、Fe无明显的功能区分布差异外,各城市重金属功能区分布规律并不相同,城市污染来源的不同可能是主要原因。重金属活性并未与其含量分布规律完全一致,上海土壤重金属活性大于乌鲁木齐、昌吉,上海土壤pH值小于乌鲁木齐、昌吉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但也存在上海土壤中个别重金属活性小于乌鲁木齐、昌吉的现象,污染物来源存在差异等可能是主要原因。也可能较强,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土壤、植物、炉渣等样品中Cu、Pb、Cr、Zn、Cd、Hg、As、Sb、Mn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土中Cu、Zn、As3种重金属含量分别高出自然土壤背景值86%、250%,300%。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的污染状况为:Cd、As〉Hg〉Cu〉Pb〉Cr、Zn;Cd和As的毒性贡献较大,存在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0.
城市湿地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但其地表灰尘的人群暴露健康风险却鲜有报道。该研究收集昆明市3个最受欢迎的湿地公园景区地表灰尘样品,利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灰尘中Pb、Cd、Hg、As、Zn、Cr、Cu、Ni、Co、Mn含量,使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探讨湿地公园灰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借助美国环保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开展成人和儿童的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灰尘中10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昆明市土壤背景值,其中Cd、Hg和Zn平均含量超背景值6倍,Cr、Ni、Co的Igeo<1。污染负荷指数法结果显示Hg、Cd、Zn中度污染,Pb、Cu和As则具有中等以上生态风险。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经口摄入为重金属主要暴露途径,其次是皮肤直接接触和呼吸吸入。Ni、As、Cd、Co和Cr的致癌风险值均小于10-6,但若长期处于此种环境,可能会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对于非致癌元素而言,Pb、Zn、Cu、Mn非致癌健康风险值都远小于1,即风险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