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京市某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土壤、植物、炉渣等样品中Cu、Pb、Cr、Zn、Cd、Hg、As、Sb、Mn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土中Cu、Zn、As3种重金属含量分别高出自然土壤背景值86%、250%,300%。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的污染状况为:Cd、As〉Hg〉Cu〉Pb〉Cr、Zn;Cd和As的毒性贡献较大,存在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湘江(衡阳段)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湘江(衡阳段)10个断面18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Hg、Pb、As、Cr、Zn、Cu)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Lars H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排序为:Cd〉Hg〉Pb〉As〉Cu〉Zn〉Cr。多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913.4,表明湘江(衡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属于很强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3.
某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能够定量评价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其潜在生态危害性,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综合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铀尾矿库周围部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Ni、As、Cu、Hg、Zn含量存在积累和超标情况,尤以Cd的污染最严重,Ni、As次之;Pb、Cr含量能够满足标准限值要求。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较高,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d,其次是Hg、As,Cr、Pb、Ni、Cu、Zn并不构成潜在生态风险。铀尾矿库周围农田土壤中较高水平的Cd在构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构成了较严重的生态危害,应加强对重金属Cd、Hg的生态风险防治。  相似文献   

4.
湘江长沙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的特点,应用沉积学原理,对湘江长沙段5个代表性断面10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Hg、CA、As、Pb、Cu、Cr、Zn)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Lars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按当地最高背景值为参比值计算,湘江长沙段表层沉积物中各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排序为Cd〉Hg〉As〉Pb〉Cu〉Cr〉Zn,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为560.8,表明湘江长沙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属于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5.
对淮安市某垃圾填埋场土壤中13个采样点中典型重金属 Cr、Pb、As、Hg、Cd、Cu、Zn 的含量进行了调查,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及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土壤中典型重金属对其所在环境的污染程度,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 As,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大小顺序为 As>Hg>Cd>Cu>Cr>Pb>Zn。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丰水期对贵州省某流域城市河段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运用单因子指数法、生态风险评价法、因子分析法,初步探讨了该河段Cu、Zn、Pb、Hg、Cd、Cr、Ni及As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主要来源。检测结果显示,沉积物和悬浮物中Hg、Cd、Zn、Pb、As的平均含量较高,是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1.02~16.97倍。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在沉积物中,Zn、Pb、As为轻度污染,Hg和Cd为重度污染;在悬浮物中,Cu、Pb、As为轻度污染,Zn为中度污染,Hg和Cd为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Hg和Cd的生态风险最大,为主要污染元素。研究区沉积物样品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183.27~1 393.96,平均值为912.06,总体处于严重生态风险等级;悬浮物样品RI值介于341.53~612.38,平均值为436.85,总体处于重度生态风险等级。其中,沉积物样品重金属平均生态风险等级高于悬浮物样品,支流样品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总体上低于干流下游样品。根据因子分析法分析结果,初步推测沉积物及悬浮物Hg、Cd、Cr、Ni含量主要受工...  相似文献   

7.
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南涌流域近年来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为了解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对该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水平与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已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Cu、Zn、Pb、Cd、Cr的污染,与珠三角土壤背景值相比,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Cu、Zn、Pb、Cd、Cr分别超标11.38、3.32、1.81、19.45、3.20倍;底泥中的Cu、Zn、Cr、Cd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5~0.964)。通过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中的Cd为偏重污染,Cu、Zn为偏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Cr为无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涌流域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总体属中等,主要是由Cd的含量过高引起。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分析鄱阳湖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并探讨了主要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鄱阳湖沉积物7种重金属元素Cd、Hg、As、Cu、Pb、Cr、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67、0.078、17、51、72、42.9、117 mg/kg,除Cd外,其余6种元素均明显高于相应的背景值。从空间分布来看,Cd、Cr含量总体呈现东南、西北部偏高的现象,而Hg、Cu、Pb含量总体呈现东南部偏高的现象,As、Zn的含量分布相对平均。Hg、Cu、Pb、Zn 4种金属元素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表明这些元素污染具有同源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CuHgPbCdAsCrZn;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分析来看,整个湖区的RI值为46.4~476.3,平均值为165.4,属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其中湖区东南部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最高。Cu、Hg、Pb等重金属主要来自乐安河流域工业排放。  相似文献   

9.
将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应用于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扩充了评价因子,确定了各重金属的毒性系数及参比值。研究结果表明,评价区土壤中Hg的潜在生态风险较重,其后依次为Cd、As、Ni、Cu、Pb、Co、Cr、Mn和Zn。对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及生态修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开阳磷矿大规模采选矿活动对洋水河造成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为了解其污染状况,分析了洋水河水体中重金属Cd、U、Cu、Pb、Cr、Zn和类金属As等7种元素的含量,探讨其分布特征,并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洋水河河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均低于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水质标准,沉积物中Cd、As和Zn的平均含量为1.27、50.28、151μg/g,分别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6.05、3.14、2.26倍,高于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约9.07、5.53、2.89倍,其余元素均低于或接近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和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洋水河沉积物已不同程度受到Cd、As和Zn的污染;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d为中度污染,As属于轻度污染,其余元素均为无污染或轻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单个重金属元素Cd的生态危害指数最大,其次是As,其余4种重金属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危害性小,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达到中等以上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90—2006年监测资料,对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和Hakanson危害指数对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现状和对水生生物危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海河干流(市区段)表层沉积物除Zn外,均呈现污染下降趋势。海河干流(市区段)沉积物中重金属对生物潜在危害顺序为Cd〉Hg〉As〉Cu〉Pb〉Cr〉Zn,各项指标对生物潜在危害性上游大于下游。  相似文献   

12.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以巢湖龟山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系统介绍了水环境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比较了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法对巢湖龟山区沉积物中Pb、Cu、Zn、Cr等4种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巢湖龟山区沉积物中金属Cr有中度生态风险,Cu有轻度污染,Pb和Zn没有污染。结果也说明,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需要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贵州煤矿区表层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科学制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措施,以新寨河为研究对象,在11个样点共采集66个表层水体和沉积物样品,通过对Cd、Pb、Cr、Zn、Cu、As、Hg、Fe、Mn等9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其在新寨河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多指数法开展了有毒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了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新寨河流域表层水体中,Fe、Mn点位超标率达100%。表层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排序为Fe>Mn>Zn>Cu>Cr>As>Cd>Pb>Hg,而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排序则是Fe>Mn>Zn>Cr>Cu>As>Pb>Cd>Hg,表明新寨河表层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各重金属元素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介于0.59~1.13之间,表明新寨河表层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达到轻微污染水平。单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计算结果显示,90.91%和9.09%的沉积物样点分别被归类为轻微风险和中等风险。所有样点沉积物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介于14.57~120.55之间(均值为72.08),表明新寨河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Cu、As在多个样点存在污染现象,需予以重点监控管理。新寨河流域重金属的来源可分为三大类:Cd、Pb、Cr、Zn、Cu为第一类,对应地表径流源;As、Fe、Mn为第二类,对应煤矿开采源;Hg为第三类,对应复合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内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及潜在风险,2015年7月在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示范区11个示范村镇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带回实验室分析Pb、Cd、Hg、Cr、Cu、Zn、Ni含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生态危害指数进行风险等级评价。结果显示:部分采样点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青海省背景值;Pb、Cr、Cu、Zn、Ni主要受土壤母质的影响,Cd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Hg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11个点位的指数都小于1,该地未出现污染状况;生态危害指数显示除GMY点位处于轻微风险等级,其余采样点为中等风险等级。总体上示范区内土壤未出现强污染和面源污染状况,但需要加强点源污染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5.
洪泽湖溧河洼水生植物体内重金属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洪泽湖溧河洼区域的水生植物进行了Cu、Zn、Pb、Cr和Cd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调查与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积累反映了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水平,不同水生植物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状况具有相对一致性,即Zn>Cu>Cr>Pb>Cd。水生植物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富集系数大小顺序为:Cd>Cu>Zn>Cr>Pb,这与各元素迁移性强弱的顺序也是相一致的,Cd、Cu、Zn等各元素较易为植物所吸收,而Pb的移动性较差。大部分水生植物根部的重金属含量比茎叶部分高。研究表明:可以从中筛选出具有高富集作用的植物,作为修复水体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实验植物,为植物修复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长沙某河库兼用型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采用网格布点法在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分别布设3个和7个采样点,在水源地历史采样区布设5个采样点,探究土壤中Cd、Pb、Cr、Cu、Zn、Ni、Hg、As的含量分布及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均值分别为46.56、4.90、81.87、46.64、0.19、30.11、75.11、237.93 mg/kg。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超过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样品占比排序为Cd (86.7%)>Zn (60%)>As (53.3%)>Cu (6.7%)=Pb (6.7%)。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1.55、16.34、0.41、0.47、0.08、0.30、0.63、0.95,主要为Cd、As污染。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1.71,属重污染等级。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历史采样区2018年、历史采样区2014年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20.41、14.94、1.98、1.17。后期应加强对该饮用水水源地土壤中Cd、Pb、Cu、Zn、As的污染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17.
镇江内江底泥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镇江内江的底泥进行采集,测定底泥中的Cu、As、Hg、Cr、Pb、Cd、Zn、总磷、总氮、有机质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生态危害、分布特征和溯源。结果表明,(1)内江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为Hg、Cd、As。各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大小关系为Hg>Cd>As>Pb>Cu>Cr>Zn。(2)内江的整体生态环境受重金属的危害程度处在中等水平,重金属的生态威胁主要来自Hg,建议在达到强生态威胁程度的3#、8#、20#、21#采样点附近清理淤泥。(3)由重金属分布特征可知,湿地生态系统对重金属具有较好的吸附去除作用;在内江流速慢、死水多的地方易造成重金属富集;入江河口重金属富集也较明显;污染企业与重金属含量有直接关系。(4)由相关性探源可知,Cu、Zn、Cr主要来自于自然界,Hg、Cd、Pb主要来自于企业污水排放,As则来自于自然界和人为排放。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ICP-MS分析了13个采样断面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Mn、Ni、Pb和Zn 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河陕西段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Mn > Zn > Cr > Cu > Ni > Pb > As > Cd;除Ni外的其余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陕西省A层土壤背景值。各断面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111.4~7 043.7,其中23.1%的断面有极强生态风险,46.2%的断面为中等生态风险,其余为轻微生态风险。Cd污染最为严重,对各断面的潜在生态风险介于较强生态风险与极强生态风险之间,对RI的贡献平均为85.2%;其余7种重金属在所有断面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渭河陕西段表层沉积物As、Cd、Cu和Zn主要为工业与农业来源;Cr和Ni主要为自然来源;Pb和Mn与城市污水和交通污染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