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流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加剧,威胁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在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趋势与生态安全理论框架研究的基础上,对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2.
阿坝州地处岷江上游,是长江的主要源头之一.汶、理、茂三县是阿坝州的主要工业基地,因此,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恶化与否,工业污染严重与否,不仅影响上游地区,更多地要影响岷江、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目前看来,阿坝州生态环境已开始恶化,工业污染日趋严重,岷江上游地区和川西北草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并逐步向外部地区移动、扩展.以1985年为例,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高出当年工农业总产值2亿多元.所以,深入了解阿坝州生态环境和工业污染现状、问题及危害,明确阿坝州环境保护的任务,努力搞好阿坝州的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了黄河内蒙古乌海段水质特征、水环境及水资源污染现状和水污染预测,根据乌海市的自然、社会、环境特点,借鉴国内外流域水环境控制经验,提出了水污染防治措施及防治前景预测,为黄河内蒙古乌海段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等重污染行业经济和污染贡献率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污染贡献率"这一指标,分析了长江、黄河、珠江和松花江流域COD和氨氮排放的重污染行业以及地区分布,指出了各流域COD和氨氮排放的控制重点.同时分析了各流域重污染行业的经济贡献率,最后结合行业的污染贡献率和经济贡献率以及行业在地区所占的比例,提出了几点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PFASs在长江流域上、中、下游水环境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趋势,探讨了其生物蓄积效应、淡水生物毒性效应和生态风险评价。指出,PFASs广泛赋存于长江流域从上游至下游的干流和支流及湖泊之中,其平均值低于我国其他主要流域;PFOA在长江流域内环境浓度最高,而PFOS在近10年环境管控措施下浓度降至极低,PFBS、PFBA和PFHxA等短链物质正作为替代物使用,可能在未来出现升高趋势。长江流域内水生动物(包括食用鱼类)能够从环境中富集PFASs并通过食物链传输,在其血液、肌肉和内脏中蓄积。虽然目前长江流域生态风险评价表明PFASs总体上风险为低级,但局部高浓度地区仍可能对敏感生物造成基因表达受损等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据了解,国家环保总局正紧锣密鼓地在全国五大区域设立环保督查中心,其重要职责正是解决突出的跨界污染纠纷问题。国家环保总局人事司副司长章少民告诉记者,“环保督查中心将负责承办跨省区域和流域重大环境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负责跨省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案件的来访投诉受理和协调工作等。”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流域的近期综合治理以及其它环境建设工程都具有很强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首次运用RS/GIS技术,参考2003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颁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的42个县(市)为评价单元,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属较差和差级,其中干流上游与四源流经地区环境质量略好于其它地区。天山南麓、环塔里木盆地北部及西部绿洲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优于环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和田地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序言     
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中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体自然空间,而长江和黄河流域承载着中国最广大的人口和经济。我国高度重视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大保护“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正处在由水污染防治向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转变的阶段。《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提出了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原则,明确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9.
水生态监测能够为水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加强黄河水生态监测,维护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常规水质监测、生境监测和生物监测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生态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在黄河流域的应用实践。结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尤其是生物监测相对滞后的现状,探讨了流域水生态监测的发展方向。建议加快黄河流域水生态监测能力建设,建立适用于黄河流域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标准体系,探索新兴监测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来刁江流域水质状况的对比分析及其防治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选取了十二项指标的Ⅲ类标准限值对刁江河水水质进行了单因子质量现状评价,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的十六项指标对刁江岩溶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质量综合评价和质量分级,分析了该流域近三十年影响其水质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游地区不合理矿山开采造成的尾矿砂乱排乱放和对森林植被的破坏,辖区内居民对水源地保护意识的淡薄也是使水质受到影响的原因之一,因而当地政府要加强对矿山开采的整治力度和增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保证居民健康生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农业生产发达、国民经济产值增长幅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近十多年来,太湖流域在经济总量翻番、环境压力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流域控源减排成效显著,入湖河流水质稳步改善,现行以污染控制为主的水质目标治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太湖蓝藻水华仍常态化暴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尚未恢复,距离实现太湖水生态良性循环还有较大差距。面向美丽中国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需求,在分析太湖流域水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水环境治理成功经验,围绕流域污染防控、空间管控、生态修复、环境管理和科技攻关等方面,提出了建立促进太湖水生态健康的流域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太湖污染与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湖流域是我国人口和城镇最为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 ,同时也是我国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大湖流域之一。文章以太湖为研究区 ,围绕湖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应用遥感和 GIS一体化的方法 ,提出了建立太湖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紧迫性 ,重点论述了系统的技术框架、功能、数据库组成 ,同时也强调了系统建设中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黄河首曲(玛曲县)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黄河首曲(玛曲)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黄河首曲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一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明确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和生态脆弱区域是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实施综合措施的关键步骤。本文分析了新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和生态脆弱区域。结果表明,水资源危机、土地荒漠化、耕地资源危机及森林减少等是限制新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干旱绿洲-沙漠过渡地区和内陆河(湖)流域为重点生态脆弱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艾比湖流域核心区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调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了景观生态功能区划的概念、原则及区划方法的基础上,以新疆艾比湖流域核心区为对象,采用叠置法并利用“3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自下而上的景观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共划分出4个景观生态功能区和9个景观生态功能亚区。分析了各景观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保护目标,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景观生态调控的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为恢复和重建艾比湖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滦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完整性指数能够综合反映河流健康状况,是管理者制定科学保护恢复策略的有效评价工具。为全面了解滦河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16年10—11月在滦河流域布设53个采样点,同时监测环境数据和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据。通过构建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体系,对53个采样点进行生物完整性健康评价。B-IBI计算结果显示,滦河流域53个采样点中,"健康"和"亚健康"等级共有24个,"一般"等级有12个,"差"等级有10个,"极差"等级有7个。"健康"和"亚健康"的采样点多分布在承德市上游和冀东地区的部分干流和支流,而中下游大部分采样点表现为"差"和"极差"的健康状况。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参照点B-IBI要显著高于受损点,表明所构建的B-IBI评价体系适用于在滦河流域开展河流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调查分析伊犁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空间配置。结果表明:伊犁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多种土壤侵蚀类型作用下的坡面侵蚀和沟道侵蚀。针对其水土流失特点,伊犁低山丘陵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为:以生态修复为主,上游地区封禁保护;中游地区种植水保林和经济林带,建立生态缓冲带;下游水平沟种草。通过综合治理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至2012年底,伊犁低山丘陵区治理程度达到77.33%,林草覆盖率48%,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5、2000、2013年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覆盖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度计算、转移矩阵等,分析1985—2013年我国典型地区各类型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生态系统相互转化时空变化特征等,揭示1985—2013年生态环境格局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一级分类生态系统综合变化率,赣江、闽江、白龙江和岷江上游流域分别为4.7%、3.9%、3.3%和1.7%,生态系统变化强度1985—2000年较缓,2000—2013年更剧烈。1985—2013年典型区生态系统的主要转化方向具有持续性和双向性特征,岷江、白龙江和赣江上游流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效果明显,出现较高比例的耕地转为森林和草地;面积占67.4%生态系统类型变化与耕地生态系统和人工表面生态系统变化有关;生态系统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生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沿主要河流谷地的线状延伸,主要城镇居民点附近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较为突出,人类活动是典型地区生态系统类型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典型区尤其是敏感区应加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减少人类经济活动,降低洪水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概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19.
区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概念、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基本概念与生态系统适应循环,着重分析了生态系统恢复力范围、抗性、不稳定性与跨尺度影响。生态系统适应循环通常经历入侵、保持、破坏、调整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生态系统演替是可以预测的,而后两个阶段是复杂、难以预测的。文章提出了适应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并构建了其理论框架,并以三峡库区小江流域为例,对小江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区域生态胁迫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以水生生态安全为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流域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辨识、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过程研究,从各系统恢复力属性特征出发,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性管理方法与模式。  相似文献   

20.
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实践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军 《中国环境监测》2014,30(1):191-195
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是当前流域上下游实现经济利益、环境利益均衡及流域和谐的地方性政策。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地方性水环境生态补偿实践和进展,通过对各省地表水环境生态补偿在生态补偿标准、实施范围等的剖析。得出当前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补偿考核因子、考核断面的设定行政干预的因素过多、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缺乏理论依据、生态补偿金核算方法依据的基础不统一、生态补偿主客体不明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