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择2011—2020年浙江省地表水、空气和酸雨监测数据,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从社会经济与环境质量间协调性角度探讨“十二五”及“十三五”浙江省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十四五”期间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环境质量不断向良好状态发展,通过动态耦合模型得到的耦合度由2011年的34.6°上升到2020年的55.4°,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采用灰色预测法和时间序列模型对环境质量进行预测,模拟结果显示,预计到2025年地表水优良率将达到92%,满足功能要求断面比例达到95%,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酸雨率平均为40%。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耦合规律,并对环境质量进行合理预测,能够为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研究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的两者发展特征与关系,对于采取经济环境一体化的综合决策、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利用1991—2010年江苏省社会经济、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主要社会经济与环境指标发展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91—2010年间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由此带来的资源能源与环境压力亦持续增加;同时,由于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减缓、控制了污染排放和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但仍面临环境承载能力薄弱、经济结构偏重、能源消费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影响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为此,提出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1-2020年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秩排序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经济指标与环境状况指标的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工业废水、废气和固废排放量年均变化率为-6.7%~1.5%,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年均变化率为-24%~-16%,与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显著负相关。环境质量整体状况持续好转,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河流综合污染指数显著下降,年均变化率为-9.0%和-6.3%。主要环境质量指标浓度均显著下降,但河流中化学需氧量浓度下降趋势不显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环境质量显著好转,其中环境空气改善水平高于地表水。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处于良性促进、持续好转的阶段,但地表水环境质量好转趋势相对平缓,改善过程中有波动,改善难度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4.
根据浙江省2005—2016年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与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统计数据,分析了近十年浙江省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经济发展对地表水环境治理的作用。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浙江省地表水环境质量呈好转趋势,Ⅰ—Ⅲ类水体显著增加,劣Ⅴ类水体显著减少,氨氮和总磷的超标率已超过化学需氧量,成为水质定类的主要指标,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有效地促进了水体的水质改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淮阴市城区内大气污染源调查及不同高度主要大气污染指标的监测研究,分析了淮阴市城区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的基本趋势。结果表明,市区大气污染与污染源分布及源强呈一定相关性,近地面的大气环境质量劣于高空的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物的垂直分布受大气稳定度影响。  相似文献   

6.
环境质量参量综合指标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建立了能反映环境质量水平的3层指标,从大气环境参量、水环境参量、固废环境参量、噪声环境参量、生态环境参量5个方面以及综合性指标环境质量参量为基础,比较分析了代表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北京、辽宁、上海、广东和陕西2003—2008年环境质量现状,结果表明,各地的环境质量水平均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上海和广东地区的环境质量水平较高,辽宁这一重工业地区的环境质量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淮阴市城区内大气污染源调查及不同高度主要大气污染指标的监测研究,分析了淮阴市城区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的基本趋势。结果表明,市区大气污染与污染源分布及源强呈一定相关性,近地面的大气环境质量劣于高空的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物的垂直分布受大气稳定度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取石河子市1996—2005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的计量模型,对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得出石河子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研究表明:石河子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不完全符合典型的EKC特征,废气与固体废物的环境质量改善转折点尚未到来。因此,应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治污力度,实现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新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RS和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全疆区域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差,而且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与2000年相比,2002年新疆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总体变化不大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近来提出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引用到环境质量评价中,经实例分析,与模糊数学模型及综合指数法作了比较,表明属性识别理论模型评价环境质量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计算城市各环境单元的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及其变化率,用比较直观的数字来表示城市的综合环境质量及其动态变化,从而提高了环境质量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近年来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及原因进行了研讨,提出了综合控制及治理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对重庆市经济大力发展和造就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新疆水环境质量监测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  沈志 《干旱环境监测》2009,23(3):134-137,151
水环境质量监测是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说清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问题及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疆环保系统的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改进新疆水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构建覆盖国家环境监测网的质量控制体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全面完成国家环境监测网的布局与建设,环境管理将开始由以环境污染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转变,以全面考核空气、水环境和土壤等环境质量的新环境管理时代即将来临。从现有环境监测质控体系所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环境管理的需求出发,提出构建覆盖国家环境监测网的质量控制体系,论述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质控职责,尤其是省级监测站作为地区质量控制中心,应该和国家站一起加大自身质控能力建设,为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做好质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环境保护新特征的系统诊断,指出面对环境保护呈现的新特征,环境监测管理及建设存在环境监测的各项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措施滞后于社会经济基本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制机制滞后于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服务能力滞后于公共服务的需求,质量管理滞后于严格的环境管理需求等问题。提出,应从传统的环境监测向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转变,从条块管理向垂直管理的体制转变,从监测信息相对封闭向监测信息主动公开转变,由单纯依靠自身监测向依靠各部门和全社会监测转变,从污染物总量监测为主向污染物总量,环境质量监测并重转变,从实验室质控为主向全过程质控转变,从以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环境监测向以人为本的环境监测转变。  相似文献   

16.
对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对环境管理与综合决策的重要性,分析了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阐述了新时期对综合分析工作的新要求,从创新理念、主动服务、收集信息、强化手段、健全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做好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服务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董铮  王琳  田芳 《中国环境监测》2014,30(2):125-128
环境监测任务可信度评估体系能够考评监测任务的全过程,改变以往人们对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可信的是否判断,对监测计划、现场监测、样品管理、实验室分析、分包、监测数据、质量体系运行、重大不符合工作等8个环节的各个分量进行识别和量化考评,并根据最终得分对监测数据给出一个量化的信用数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长时间多源遥感数据对塔里木河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植被指数分析,同时结合多年地面调查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并对近五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开展了评价,环境质量变化值ΔI为2.58,生态环境质量略有下降,其中环境状况指标和植被覆盖率指数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依据,较全面地研究了"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及社会经济与环境质量的关联性,总结归纳了尚存的环境问题。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好转,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水质由中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沙尘天气减少,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未出现酸雨现象。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不少环境问题,后续改善难度加大,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还需进一步稳固,部分地表水存在污染较重的状况,生态环境仍较敏感。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相关指标基本呈负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但当前生态环境质量与2035年远景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5—2021年我国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特征;选取农业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相关参数,与农村地表水中主要超标因子的超标比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2020年为基准年,对全国31个行政区,涵盖农村地表水水质状况、农业农村活动水平和污染压力、环境容量3个方面的9个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表水的变化趋势、季节特点和主要超标因子等表现出明显的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乡村人口、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等参数与主要超标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9);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行政区划分为7种不同的农业面源污染类型。提出,应根据不同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特点,因地制宜地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化肥减量行动、高效低风险农药推广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时,完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