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熵权物元分析法在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物元分析理论和熵权法,建立了辐射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理论模型并应用于实际,对辐射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2.
简单分析了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二次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该模型即能对某环境监测点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又能对所有环境监测点的某一环境污染物的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完善.同时,该模型也能避免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环境质量评价中若干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探讨了目前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的若干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法,灰关联分析方法及改进形式,物元分析方法及改进形式的共点与异点,指出要推求一种适合环境质量评价实际的方法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4.
灰色局势决策用于水环境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灰色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根据各污染因子对环境质量的不同影响,将灰色局势决策法应用于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并与水质距离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灰色局势决策法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较少的监测断面,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能够反映具有代表性的水环境质量数据,是监测断面优化的主要目的。通过对监测断面优化的研究,能够为环境监测、管理、河流污染治理、网络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优化调整的原则主要是在原有监测断面的基础上,考虑水文特征、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巴CBERS-2B卫星影像,分析环境监测对影像地图的需求,探讨制作《桂林城区环境监测影像地图》的方法。在影像地图制作中,以GPS的SBAS信号定位,采用WGS84坐标系统,对道路河流等矢量层和监测专题要素层作了专门处理,还讨论了卫星影像在城区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索环境监测遥感影像专题地图的特点、方法、技术难点和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量子点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类理想的荧光探针,量子点近年来在环境污染物定性定量分析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为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综述了量子点分子印迹、量子点自组装膜、双色量子点比率荧光传感等新技术在国内外环境污染物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按《江苏省地面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要求 ,对水面宽度小于 50m的河流 ,一般只在河流中泓水深 0 5m处布设一个采样点 ,用该采样点上监测的高锰酸盐指数 ,代表该监测断面上的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但由横洛间水质监测断面(以下简称断面 ) 1 996年丰水期和平水期的监测资料分析表明 ,选用中泓水深 0 5m处采样点上监测的高锰酸盐指数 ,代表该断面上的高锰酸盐指数浓度有些不当 ,故对高锰酸盐指数采样点的代表性问题进行讨论。1 采样点设置为适应地区排污总量核算的需要 ,于 1 996年在横洛间断面进行水样加密监测试验。横洛间…  相似文献   

9.
提出水质分段优化河流水质断面的原则和水质突变点确定的方法,将优化后省级尺度的监测断面直接用于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监测,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河流健康评估单元划分是开展河流健康评估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基础,可以揭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特征差异。构建了河流健康评估单元的划分标准和方法,并以抚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环境监测点样本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甄别划分河流健康评估单元的关键指标,合理确定河流健康评估单元的划分标准,科学划分抚河健康评估单元。研究结果显示:(1)抚河水环境监测初始布局共布设40个监测点,分为7类,优化后的监测点数量减少为16个;(2)各水环境监测指标中,叶绿素a与监测点分类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4,并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由此确定叶绿素a为抚河健康评估单元划分的关键指标;(3)以叶绿素a的浓度(mg/m~3)为分区指标,确定抚河健康评估单元的分区标准为(0,5)、[5,8)、[8,11)、[11,14)、[14,18)、[18,24)、[24,+∞);(4)抚河共分为16个健康评估单元,每个评估单元包含至少1个监测点,其中,相水源头区和相水干流两个相邻健康评估单元所包含的水环境监测点属于同一分类,其他相邻分区所含监测点均属于不同分类,表明所构建的河流健康评估单元划分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在线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地下水水质的高频监测,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梳理国内外地下水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以上海市典型水文地质特征与环境质量状况为例,探讨地下水在线监测点位布设、指标筛选、监测方式及监测井设计等技术要点。首先,优化监测点位布设,对需要开展高频监测的区域或重点风险源开展在线监测,以代表性点位反映总体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其次,综合筛选监测指标,除常规参数外,优先选取水体中的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作为在线监测指标,在具有潜在有机污染的区域,选取水中有机物、水中油等作为有机污染指示性指标。应进一步加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为指示性指标的确立提供依据。再次,合理确定监测方式,根据取样方式以及污染源风险等级,设置相应的微型站和小型站。最后,优化监测井设计技术方案,进一步研究不同井管材质对地下水中无机或有机污染物的长期吸附(解吸)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内河流水质监测点位的优化,是全面掌握河流水质状况的关键。文章采用贴近度法对萍乡市萍水河2005—2015年水质及监测点位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根据萍水河水质污染特征,选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和高锰酸钾盐指数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05—2015年,萍水河水环境质量整体情况较好,但在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监测点布设方案的调整有一定合理性,也有欠妥之处;对目前监测点位进行删减,得到了水质优化监测布点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四川省毛河流域各类污染源分布状况及水质现状,采用一维稳态单组分水质模型、多宾斯-坎普稳态模型,引入水文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社会统计公报数据,以Excel作为数据平台,对毛河水环境进行了动态模拟,反演出主要污染物降解系数。总结了毛河水环境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模拟计算了2种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实施后对毛河水质的影响,确定了毛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以及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国内外河流物理生境监测研究进展和应用。从水生态监测体系完整性和物理生境监测手段的优缺点等方面,研究了河流物理生境遥感监测的必要性;结合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形势,介绍了河流物理生境遥感监测的应用领域;以辽河干流盘锦段为例,进行了物理生境遥感监测评估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龙江河流域水环境突发事件智能监控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调研分析广西龙江河流域内工业企业发展情况、重点污染源排污特征及流域污染监控现状,探索该河流域水环境突发事件智能化监控预警系统构建的思路。提出以水质常规五参数、有机物指标、富营养化指标、特征性指标、生物指标等为重点监控因子,根据全流域监控与分片监控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河流水质自动站基础上增加建设2座水质自动站。同时,结合龙江河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运用新一代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监控预警系统,实现立体感知、多维数据融合、数据高速传输、信息实时发布、超标预警、可视化展示、应急决策指挥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戴泳 《干旱环境监测》1994,8(3):173-175,183
应用数理统计中抽样理论,对瑞安市环境噪声监测点进行了优化组合,方法简单易行,兼顾了功能区特征,减少了测点数,并能达到要求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归纳了支撑太湖流域环境资源区域补偿的主要监测技术与方法,主要涉及补偿因子优选、补偿河流(段)及断面的优化、补偿因子浓度限值的研究、补偿监测的实施等。  相似文献   

18.
根据淮河淮南段水环境背景条件复杂状况,采用统计学和水质模型综合方法,较好解决了水质监测点位认证中数据处理,为多监测断面点位优化选择和论证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Water ecosystems are threatened by accidental spills of pollution. Rapidity and trueness of information gathering the biological impact of accidental pollution is crucial for the efficiency of the minimisation of possible deterioration of ecosystems and for success in detecting the source of pollution. Due to the randomised occurrence of accidental spills the only way to quickly detect hazardous situations is to perform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field of early warn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Odra (Oder) River basin is not satisfactory. The actual number of monitoring stations and list of routinely continuously monitored parameters are not 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sensitive and rapid detection of biological impact of accidental pollution spills. An effort to change this unfavourable situation was the reason for the offer survey, selection and a model operation of a commercially produced biological monitoring device. This apparatus was located on the border-line profile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Czech Republic and represented the first and only one tool of continual 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Odra (Oder) River Basin. The selected apparatus was the Daphnia Toximeter produced by the firm bbe Moldaenke (Kiel, Germany). This device exploite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changes of biological quality of surface water evaluation of behavioural response of monitoring organisms??daphnids. Five years of model operation proved its suitability for early warning purposes. The apparatus was reliable in function and sensitive enough to detect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biological quality of the river water. The given examples document its applicability not only for detection of accidental spills but also of illegal emissions of pollution, which are very often tox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