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降雨-径流过程中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SWAT模型进行了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模拟计算。利用巫溪水文站2000~2004年的实测日径流和泥沙数据进行模型的调参计算,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适用于大宁河流域。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分析了不同降雨-径流条件下非点源污染的产输出特性。结果表明:降雨量对径流污染负荷有较大的影响,年内丰水段,非点源污染物浓度峰值和径流峰值同步出现;年内平水段,泥沙浓度、有机氮浓度和径流峰值同步出现,硝酸盐浓度峰值滞后于径流峰值出现时间;年内枯水段,非点源污染物浓度滞后于径流峰值度出现时间;降雨—径流与污染物浓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长江上游非点源污染影响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刘瑞民  丁晓雯  杨志峰  沈珍瑶  伍星  刘芳 《环境科学》2006,27(12):2407-2414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输出系数模型,结合RS和GIS技术,对长江上游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空间模拟和负荷估算.模拟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流域损失的前提下,由于土地利用造成的非点源污染负荷TN总量从20世纪70年代的123万t下降至2000年的116万t,基本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由土地利用造成的TP的变化趋势与TN基本相同,从70年代的3.7万t下降到2000年的3.5万t左右.就省份、土地利用类型和水系而言,四川省、种植用地和草地以及金沙江水系和嘉陵江水系对长江上游的非点源污染贡献较大.在非点源污染负荷强度上,重庆市和嘉陵江水系单位面积负荷最高,是今后应重点治理的地区.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对长江上游这样的超大尺度空间的非点源污染进行较好的空间模拟.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主要支流沉积物的磷吸附/释放特性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以三峡水库主要支流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表层沉积物为对象,通过连续提取法分析4种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模拟研究了pH和温度对不同沉积物磷吸附/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表层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均以无机磷为主(占总磷含量的59.29%~78.82%),其中钙结合态磷(Ca-P)含量大于铁/铝结合态磷(Fe/Al-P).上覆水pH值对沉积物磷释放有明显的影响,中性条件下磷释放量最低,酸性条件下由于占优势的Ca-P大量溶解导致磷释放量大于碱性条件,因此,水体酸化易增加三峡主要支流(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的磷释放风险.pH值变化亦明显影响沉积物对于磷的吸附,pH在6~8范围内,4种沉积物对于磷的吸附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吸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小江大宁寸滩香溪.偏酸性条件(pH6)下过多的H 与固体表面竞争溶解态活性磷(SRP);偏碱性条件(pH>8)下大量的OH->与SRP竞争沉积物表面的吸附位,故这-pH值范围内(pH<6或pH>8)磷的吸附量明显减少.磷在4种沉积物上的吸附为吸热过程,不同温度下(278K、293K、303K)沉积物对P的吸附均符合修正后的Langmuir模型,标准吸附热为18.92~46.63 kJ·mol-1其中,磷从水体分配到大宁河沉积物中的标准吸附热最大.  相似文献   
4.
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分布式模型SWAT为研究工具,在气候、土壤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模拟了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对于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至2007年,研究区由土地利用所造成的非点源污染TN总体呈减少趋势,4种土地利用情景下模拟得到的年均非点源污染TN分别为1 841.60、824.86、1 790...  相似文献   
5.
水体交换与传输的时间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水体交换时间维的特征出发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宏观概念、微观概念的意义,比较了不同概念的异同。重点给出了更替周期及更新时间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两者的关系。还参照前人研究,分析了水体入口、出口位置不同时水体更替周期、平均传输时间、平均寿命、平均滞留时间的关系。最后以20世纪90年代黄河中下游河段为例对其更替周期及逐月变化规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证实径流量与更替周期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53,自引:9,他引:53  
为揭示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物氮、磷流失的一般规律,以三峡库区秭归县的张家冲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自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同步观测降雨、地表径流量,并对2次降雨径流的全过程进行了氮、磷浓度的测定,对降雨过程中径流量及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变化过程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干旱后的初期降雨径流中的氮、磷浓度明显高于雨季径流中的浓度,且氮、磷浓度变化与流量变化呈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降雨初期,氮、磷浓度随径流量的增大而升高;随着流量的继续增大,浓度呈现出下降趋势.对浓度随流量变化过程的监测表明,与基流中的浓度相比,总氮和硝态氮的浓度变化幅度较小,而氨氮和总磷浓度变化的幅度较大,其最大值分别是其最小值的10和67.5倍.溶解性的氨氮排放主要受降雨条件的制约,而径流中的磷主要是以颗粒态存在通过对径流量和氮、磷排放负荷的多项式回归分析表明,TN、TP、NH4 -N和NO3--N的排放负荷和径流量之间存在着多项式关系,R2分别为0.9545、0.9740、0.9677和0.9504.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核素在近海底泥中的分布规律研究是探讨沿海核设施及核电站低放废液排入附近海域后对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实际海域条件的复杂性,如何估算放射性核素在底泥中的含量是一个至今没有搞清的课题,应用一种保守简单有效的估算方法,以一个简化实例探讨了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重屏障原理"的深地质处置是国内外公认的处置高放废物的较理想方法,而高压实钠质膨润土作为其缓冲回填材料基材的适应性能也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9.
鉴于目前环境影响预测中基准值取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合目前通用做法与灰色预测的灰靶方案,该方案使得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从而更为切合评价实际。  相似文献   
10.
环境质量评价中若干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探讨了目前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的若干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法,灰关联分析方法及改进形式,物元分析方法及改进形式的共点与异点,指出要推求一种适合环境质量评价实际的方法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