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利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时,嗅辨员发挥关键作用.在实际测定过程中,由于嗅辨员的嗅觉阈值不同,嗅觉敏感度不同,从而造成监测结果产生较大差别.通过细分嗅辨员的级别,优化嗅辨小组的人员结构,从而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是一种嗅觉感官测试技术,在进行嗅辨分析时人的嗅觉特征常常给以一种假象结果,影响恶臭监测的准确性,经常出现的干扰因素有嗅疲劳、嗅辨结果正解率表面无规律性、出现多个嗅辨正解率现象,结合这些实际问题,通过嗅觉原理和相对气味强度理论进行了解释,并指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对正确掌握"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技术和嗅辨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恶臭监测嗅觉测试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恶臭污染监测技术的比较分析,阐明了各类恶臭监测技术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指出嗅觉测试法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依据古典心理物理学中最小可觉差法及平均差误法对欧洲EN13725标准方法和中国三点比较式臭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2种实验方法的特点。古典物理学是科学心理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的经典研究技术,主要用于外界刺激对人的感觉器官作用的测试技术。其中最小可觉差法是采用已知"标准刺激"对未知的"比较刺激"进行比较的感受阈值测定方法。平均差误法则是将"标准刺激"阈值视为零,并将接近零的平均实验结果作为感觉阈值的测定方法。在欧洲嗅辨实验所用的"标准刺激"为标准臭气样,而中国嗅辨实验暂时没有标准臭气样品,仍依据嗅觉阈值为零的概念进行恶臭样品实验。通过多年对嗅辨员的考核经验,总结了人的嗅阈值的分布特征,进而提出标准臭气样品的制备研究方法,提出培训嗅辨师以增强对环境恶臭污染识别能力的观点,借以深入理解恶臭嗅觉测定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臭袋法监测鱼粉厂的恶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启东市吕四渔场是全国四大渔港之一,渔业资源丰富,鱼粉加工业较为发达,鱼粉加工企业排放恶臭气体扰民的污染事故也经常发生.如启东市某鱼粉厂年加工生产鱼粉500 t,由于该厂收购的大量原料鱼有时来不及蒸干而置于露天堆积存放,在气温较高时造成原料鱼腐败变质,蛋白质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恶臭气体呈无组织排放,这时,可采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对其进行监测.根据该鱼粉厂和四周居民居住情况,监测采样时在原料鱼堆场上风向设一对照点,下风向按扇形布设三个厂界测点,下风向居民住宅处设置敏感点,用恶臭气体真空瓶采样,采样后将样品瓶带回,由6名嗅辨员进行嗅辨,监测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5.
比对了恶臭国标测定方法《GB/T 14675—1993》和便携式恶臭测定仪对厂界环境空气无组织排放臭气浓度的测定结果。结果显示,恶臭国标测定方法和便携式恶臭测定仪的测定值基本在同一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2种方法在嗅辨方式、工作地点、结果计算方式、配气方法、样品原始性和测定范围上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针对环境空气中异味物质及其特点,从嗅辨法和成分浓度分析法2个方面,介绍了异味物质的监测方法,并比较了各方法的适用性。从臭气浓度、强度、恶臭厌恶度、相对气味活度值以及模型预测等方面,描述了异味物质特有的评价方法;从对照标准限值、臭氧生成潜势以及健康风险评价等方面,描述了异味物质普适性评价方法。指出可通过实地调查与监测、污染谱图和源解析模型等方法识别异味物质的来源。提出了环境空气异味的监测调查建议,包括采用多种技术、提高异味物质的快速初辨能力以及监测水平,研制更多的方法标准和控制标准、科学监管异味污染物等。  相似文献   

7.
对三点比较式臭袋法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臭气浓度的标准分析方法——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在分析过程中引入"无法辨别"选项,并建议稀释倍数由标准限值确定。经实际案例验证,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分析结果更接近现场的真实状况,从而提高了嗅辨结果的准确性,并减轻了嗅辨员的嗅觉疲劳。  相似文献   

8.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环境中臭气浓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在测定环境空气臭气浓度时应注意的现场踏勘、采样点的选择、采样次数、配气、嗅辨过程,以及臭气浓度计算等问题进行探讨,使该方法更加完善、简便.  相似文献   

9.
组织73名嗅辨员,采用9级度量法,评价香草醛(5 g/L)和愈创木酚(体积分数为0.000 5%)的愉悦度,分析我国人群愉悦度分布特征,提出愉悦度测评条件。结果表明,香草醛的愉悦度评价总体平均值为1.26,愈创木酚的愉悦度评价总体平均值为-1.18。男性嗅辨员香草醛的愉悦度均值为1.42,女性嗅辨员为1.05。提出为尽可能抵消个体之间存在的主观差异,愉悦度测试小组人员数量应该在15人以上,且男女成员比例应该相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脉冲火焰光度检测的方法对石化污水处理场排放的废气污染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采用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人体感知嗅阈值进行了污染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场在各个采样点位均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恶臭污染物检出,其中以污水进口最为严重.从检出物的浓度水平而言,苯系物和恶臭污染物均存在超标现象,而且检出的恶臭污染物浓度水平远高于人体感知嗅阈值.  相似文献   

11.
提出采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污染源臭气样品时,可能出现因初始稀释倍数设定过高而无法准确计算结果的情况,单一的初始稀释倍数无法适用于同一批样品和低浓度样品.建议取消判定师的初步嗅辨试验环节,直接从第一级稀释倍数开始嗅辨试验,低浓度样品转为环境空气样品分析,同时实行嗅辨员分级制度.  相似文献   

12.
浅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国内外环境恶臭标准发展概况,针对目前国内恶臭标准在实际监测管理中存在的缺少污染种类及采样位置、测算方法等问题,提出增加《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污染物种类,完善臭气浓度计算方法以及制定地方恶臭排放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认可或确保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的质量 ,美国EPA要求检验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的性能技术指标。通过检验 ,评价系统在工厂现有条件下的运行状况。进行校准漂移检验或相对准确度检验时 ,实际上也检查了系统采集烟气的能力、系统对线路电压波动时的响应和系统对管道振动以及环境温度、环境大气压变化的敏感程度。系统的性能技术指标检验 ,不是在实验室的控制条件下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 ,而是在工厂运行条件下的现场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出于竞争的目的 ,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的销售商必须要保证安装的系统能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 ,因为性能技术指…  相似文献   

14.
依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号)及附件《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I版)》和《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损害评估工作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日照市某公司恶臭气体污染事故为例,按照污染事故损害评估技术路线,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监测分析主要污染物,从人身损害、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以及污染修复等方面的损害评估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恶臭排放规律及其采样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恶臭作为一种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状况。文章综述了恶臭污染国内外相关标准、恶臭的排放规律、影响恶臭污染扩散的因素、恶臭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促进对恶臭的了解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环境现场监测存在的质控体系不够完善,监测人员不够专业,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提出实现环境现场监测规范化建设,应从完善现场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入手,加强监测队伍、监测装备、现场监测管理制度建设,改进和提高现场监测技术,以此满足和适应环保新形势对环境现场监测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食品生产企业周边空气中的异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食品生产企业产生的异味无机物、有机物的种类,指出其异味主要来源于食品加工、原料贮存以及废物处理等环节,分析了异味物质的产生机理。介绍了空气中异味物质的监测方法包括,嗅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以及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与嗅闻联用法等,及其适用性,以及测定结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比6种主流有机硫自动监测仪的4种有机硫混标测试结果,表明80%仪器的性能指标能满足国家恶臭排放标准中厂界监测的定量要求。复杂环境适用性研究显示,有机硫化物间测定影响相对较小,高浓度标气有残留,定性受到常见挥发性有机物中个别物质干扰。优选3种检测器为FPD的仪器现场连续实测,结果表明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和二硫化碳为石化园区的有机硫常检出物种;3种仪器的监测数据可较好地反映该石化园区空气恶臭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与发展趋势、引入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的风险,以及现场监测活动自身特点,论述了当前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应采用由环境监测站领受任务,制定监测方案,指派现场负责人,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和全程质控管理,第三方检测机构在现场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具体的监测工作,并在此过程中接受现场负责人监督考核的管理模式。提出,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尚需完善法律体制,提升现场监测监管水平,促进各级环境监测站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从现场监测方案的制订、现场负责人职责的转变、现场检测人员的能力保证与管理办法、奖惩制度的建立等4个方面,对当前社会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的管理工作要点进行了阐述。指出,应由环境监测站制订现场监测方案,确定现场负责人,对现场检测人员进行监督、考核、纠正,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手段,确保现场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