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粪大肠菌群酶底物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粪大肠菌群作为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对地表水的水质监测评价具有重要作用。采取较为精确、快速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对控制流行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从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意义、监测方法、标准化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推广和标准化酶底物法监测粪大肠菌群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检测总大肠菌群的四管发酵法的改进ImprovementofFourtubeFermentationTechniqueforTotalColiformExamination孟祥有(兰州市环境监测站兰州730000)目前采用的四管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数,...  相似文献   

3.
粪大肠菌群酶底物法在环境应急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外粪大肠菌群的酶底物检测方法,针对某次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用酶底物法和标准方法多管发酵法同步检测受污染地表水中的粪大肠菌群,讨论酶底物法在应急监测中检测粪大肠菌群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数据显著相关,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相对于多管发酵法,酶底物法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二次污染少,符合应急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于比较固定底物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的检测,使用科立得TM(Colilert(R))试刺和传统方法检测地表水、水源水及污水水样,比较固定底物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固定底物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固定底物酶底物法可以用作评价水质微生物污染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进口colilert试剂和国产colitech试剂及其各自配套制品对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包括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分别使用同为酶底物法的两种制品检测地表水、地下水、水源水、生活饮用水及污水水样,比较了两种制品用于水中(粪)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同时验证了两种制品的无菌性和培养基的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进口colilert试剂和国产colitech试剂及其各自配套制品于水中(粪)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培养基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检测中的几个技术问题蒋永光(广西桂林市环境监测站,541012)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是环境水质监测工作中的必测项目,检测的结果直接反应了环境水质的生物学指标的好坏。我国各地环保、防疫部门等开展这两个项目的检测比较普及,开展的时...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将《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GB/T 4789.28-2003)初发酵时间24 h延长至48 h的原因,通过对139份不同种类样品进行大肠菌群总数检测,发现有12份样品增加了大肠菌群数,表明延长初发酵培养时间,可以增加迟缓发酵大肠菌群成员检出.指出迟缓发酵大肠菌群在44.5 ℃培养时,均无产酸产气现象,表明引起迟缓发酵的大肠菌群不属于粪大肠菌群成员.  相似文献   

8.
谢嵘 《干旱环境监测》2004,18(3):191-192
通过实验摸索出粪大肠菌群的一种五管发酵法。该方法检测下限为9个/L,适用于地表水和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酶底物法检测地表水粪便污染的适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酶底物法检测地表水粪便污染的适用性,采用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同步检测了长江南京段、秦淮河、玄武湖等水中大肠菌群。结果显示:在多数情况下,酶底物法检测结果略低于多管发酵法,两种方法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多管发酵法相比,酶底物法检测粪便污染特异性强、时间周期短、二次污染小、简便快速,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标准菌株、实际水样和国际标准样品,比较纸片快速法与多管发酵法的一致性。标准菌株试验表明,两种方法在粪大肠菌群的定性检测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际水样试验表明,纸片快速法的检测结果略低于多管发酵法,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回归关系显著;国际标准样品试验表明,两种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测定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表水和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目前通用的多管发酵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将水样接种至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后,在44.5℃±0.5℃培养箱中培养24h记录结果,并与优化前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在时间上比改进前节省了约24~48小时,但两者在结果上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多管发酵改进法可以用于地表水和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24孔最大可能数法,用玫红酸抑制杂菌,快速检测水质粪大肠菌群。方法能在24 h内检测不同程度污染水样中103L-1~107L-1的粪大肠菌群,回收率为76.1%~108%,批内RSD为24.0%~34.0%。与多管发酵法的比较试验表明,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且在添加玫红酸条件下等效。提出方法还需要更多不同性质及来源水样的检测结果来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不同污染指示菌对河流的细菌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细菌学理论为依据,以湖南沅江常德江段水体为实例,说明了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中粪大肠菌群指标(FC)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中总大肠菌群指标(TC)分别评价河流水体的细菌学质量所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多用国际上流行的多管发酵法,我国常用15管或12管发酵,工作量较大,消耗原材料较多。今通过试验建立了十管发酵法(简称该方法),原理与多管发酵法相同,比五管发酵法的准确度高,适用于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地表水和废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舟山市海洋贝类生物体内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舟山市各区县海洋贝类体内细菌数量及优势细菌种类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2004年8月的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贝类生物体内的优势种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欧文氏菌属等,一些能够诱发疾病的如杀鲑气单胞菌、溶藻弧菌、腐败假单胞菌等的出现应当引起重视。对生物体内的细菌数量检测发现,弧菌和粪大肠菌群数量都比较高,弧菌的测值范围为50个/克~1.8×104个/克,几何平均为9.3×102个/克;粪大肠菌群的测值范围为2.0~23个/克,几何平均为12.0个/克,超国家海洋生物体内粪大肠菌群二类标准,超标率为91.7%。  相似文献   

16.
快速测定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是评价水质卫生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采用多管发酵标准法测定。该方法工作量大,操作繁琐,周期长。因粪大肠菌群的复发酵试验在44 5℃条件下仍能以产酸产气加以判断,因此,可直接将地表水样接种于EC培养液中,按多管发酵标准法原理计算粪大肠杆菌群数,快速检测。1 材料EC培养液,试管,小倒管等。2 检测方法2 1 操作步骤调节地表水样pH值至中性(7~8),按多管发酵标准法的稀释接种方法对水样作适当稀释,以EC培养液直接接种水样,在44 5℃水浴中培养24h,观察结果。表1 多个样品粪大肠菌群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  L-…  相似文献   

17.
五管发酵测定总大肠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摸索出测定总大肠菌群的一种五管发酵法。该方法下限为9个/L,适用于水源水,地表水和废水。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病原微生物污染是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微生物监测在水质监测中的必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通过检测指示微生物间接反映病原微生物的存在。通过调研国内外各组织、机构颁布的水质标准发现,近年来,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于指示微生物的选择有从总大肠菌群向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E.coli)转变的趋势,而美国环保署、欧盟、世界卫生组织、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疗研究委员会等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证据,强调了大肠埃希氏菌(E.coli)、肠球菌(Enterococci)与粪便污染的相关性更强,可用于替代大肠菌群。建议我国在后续水质标准中对微生物指标进行增补修订时,参考国外经验,形成集成多种指示微生物与多种特定病原体的监测指标体系,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功能和民众健康。  相似文献   

19.
影响大肠菌群革兰氏染色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无论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还是在医院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大肠菌群都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在对大肠菌群测定过程中,革兰氏染色又是一步很重要的鉴定阶段,革兰氏染色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判断该菌落是不是大肠菌群,而革兰氏染色正是一门难以掌握的最基本的细菌学实验技术.现通过纯培养一株大肠杆菌(Escherchiacoli)并进行多种条件下的革兰氏染色,以观察革兰氏染色受哪些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粪大肠菌群快速测定——纸片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苏州具有代表性的地表水水体22个点位的样品,进行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比较,结果表明,《粪大肠菌群快速测定--纸片法》适于测定受粪便污染程度较轻的湖泊水体.但是,该方法的培养时间对阳性管率有明显影响,认为16 h~18 h是比较理想的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