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市城区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源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受体模式的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对南京市城区7个环境监测点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进行污染源的源解析,得出4类主要污染源对TSP的平均贡献率,建筑尘39.8%、煤烟尘25.7%,土壤尘19.2%,冶炼尘1.8%,同时,对该市城区的地面尘也进行了源解析,表明地面尘与环境中TSP的构成相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TSP、SO2浓度在不同高度实测研究.得出平顶山市SO2在1.5m至20m不同高度监测,高度影响无显著性差异;TSP在5m至15m不同高度监测,高度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氯酸体系──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TSP中铬镍李贵峰(天津市塘沽环境监测站300450)环境大气中浮游着0.002~500μm的颗粒物质。其中粒径小于1μm的微粒沉降速度甚慢,滞留在空气中时间长。这种颗粒物一般含有多种元素及其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及形态也较...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在大流量TSP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姜绍辉,印旭蓓(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26006)1问题的提出南通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现按照国际监测规范采用大流量采样仪器进行TSP监测。由于该数据统计须以手工计算,整个计算过程十分繁琐,笔者设想利用计算机进行数...  相似文献   

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TSP与IP的关系倪荣林,李英(吉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132002)环境质量标准是保护人群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而对有害物质或因素所做的规定,是环境保护政策的目标,也是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我国现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气象条件与TSP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气象条件对TSP浓度变化的影响,TSP的扩散速度、扩散能力、浓度变化、历时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平顶山市实际出发,通过对TSP,SO2浓度在不同高度的实测研究,得出SO2在1.5米至20米不同高度监测,高度影响无显著差异,TSP在5米至10米不同高度监测,高度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TSP中灰分总量和可燃性物质总量的比例测定,从而分析和初步了解北方城市郑州市的TSP的来源和成分情况。  相似文献   

9.
城市大气TSP浓度影响因素的绝对关联度分析郭原,周怀中(浙江省金华市环境监测站321000)1引言自从灰色关联度的概念提出以后,由于能弥补统计分析中需较大样本数及典型概率分布方面的不足,因而在环境系统因素分析及环境质量评价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值得注...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膜分离富集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乳状液膜技术分离、富集水和土壤样品中微量铜(Ⅱ).研究了流动载体(P204)、表面活性剂(SPan80)、膜的增强剂(液体石蜡)、膜溶剂(煤油)和内相解吸剂(2.5mol/LH2SO4)等液膜体系,对分离富集微量铜(Ⅱ)的影响.确定了Span80—P204─液体石蜡─煤油─H2SO4高效液膜体系的最佳组成和最适宜的实验条件.富集后的溶液用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分光光度法测定铜(Ⅱ).用本法富集水和土壤中微铜(Ⅱ).回收率在99%以上。应用于测定水和土壤中的微量铜.相对标准偏差为1.2%~4.5%。  相似文献   

11.
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TSP与IP关系的探讨倪荣林,李英(吉林省吉林市环境监测站,132011)实践中,我们对TSP与IP两个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即同一大气环境条件下TSP浓度与IP浓度是否符合或近于符合表1中的比例关系)提出疑问。如果两个标准近于一致...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乌鲁木齐市一年的内大气TSP中28种元素含量的监测结果,污染程度及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加强环境管理和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潍坊市城区8个监测点位按季节采集了环境空气颗粒物样品,对其组分进行分析;采用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稀释采样法和稀释四通道法2种源采样方法同步采集源样品,建立了潍坊市本地化的燃煤源、钢铁源等排放源的颗粒物源成分谱;结合排放源清单,利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开展不同行业的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精细化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点位ρ(PM2.5)、ρ(PM10)年均值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潍坊市城市扬尘、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特征组分分别为硅(Si)、Si、钙(Ca),燃煤尘和造纸碱回收尘的特征组分均为硫酸根离子(SO42-);PM2.5首要的贡献源类为煤烟尘,分担率为36%;其次为机动车尘,分担率为25.4%;扬尘的分担率为21.8%;煤烟尘中分担率最高的是工业燃煤(18%);机动车尘中以载货汽车分担率最大(14%)。PM10首要的贡献源类也是煤烟尘,分担率为30.9%,其次是扬尘(27.6%)、机动车尘(21.5%);煤烟尘中分担率最高的是工业燃煤,为15.4%,机动车尘中以载货汽车分担率最大,为11.8%。工艺过程的分担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常见的几种检测管法的比较,筛选出灵敏度较高的亚硝基铁氰化钠法;同时筛选出载体为60—80目的素陶瓷,指示剂浓度为20%。玻璃管内径为2.0—2.3mm,采气速度为0.3(L/min),采样体积为12L,以此条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管变色长度对应SO2浓度的相关性很好;变异系数均小于110%,检测的重现性较好。检测管的测定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09%(<±15%),最大相对误差为7.13%(<±25%),准确度较高.测定结果可靠;与化学法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浓度小于0.15mg/m3的H2S及浓度小于0.01mg/m3的NO2对SO2检测管无干扰.  相似文献   

15.
因子分析法解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的来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2004年10月份在北京市6个采样点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分析了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元素组成、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并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6类: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生物质燃烧尘和燃油尘。用模型计算得到的各源对PM10的贡献率分别为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占36.57%、土壤风沙尘占16.07%、二次粒子尘占12.33%、工业粉尘占10.29%、生物质燃烧尘占6.07%、燃油尘占3.84%、其它占14.84%。其中建筑水泥/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土壤风沙尘、二次粒子尘、工业粉尘是大气颗粒物PM10的主要来源。实验表明,在缺少源成分谱时可以用因子分析模型来分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其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16.
TSP系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0μm以下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也称总悬浮微粒),是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因此是大气中的必测项目。测定TSP常采用重量法,本文旨在对测定时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讨论。1测定时的质量控制1.1条件影响在采用重量法测定TSP时,方法要求平衡室温度在20C~25C之间,温度变化小干士3℃,相对湿度小于50%,变化小于5%’‘’。但对一般三、四级监测站来说,因条件限制,平衡室温、湿度难以达到规定的要求。当室内外温、湿度差别大时(一般室内外温、湿度都存在差异),常常会出现滤膜称重的质量失控…  相似文献   

17.
催化快速法和标准回流法测定废水中COD的对比研究和应用武仁英刘士俊高继珍(山西太原市环境监测站,太原030002)催化快速法除低浓度水平(100mg/L)St大于相对浓度的5%(但仍小于检出限),其余均为RSD<5%,精密度较高;标样测定值相对误差0...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城区大气监测优化布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武汉市城区网格布点实测TSP、SO2获取了城区大气污染总体水平的数据,运用Fisher最优分割方法,求出城区5个优化测点数,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武汉城区48个网格测点的TSP、SO2污染强度置信水平进行聚类;运用日均值和百分位数逼近方法检验;结合优化布点原则等,最终确定的TSP、SO2的5个优化测点能集中反映城区大气环境中TSP、SO2的总体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9.
无平衡室条件下测定TSP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DiscussiononQualityControlProblemsofTSPDeterminationUndernoEquilibriumCondition庄云霞(江苏省江都市环境监测站江都225200)T...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建筑扬尘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分析了2010年南京市各行政区建筑场地面积和工期,结合扬尘排放因子,建立了南京市建筑扬尘排放清单。研究表明,2010年南京市建筑扬尘TSP、PM10和PM2.5的排放量分别达2.53万t、1.40万t和0.95万t,占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的23%、13%和8.6%。郊区县建筑扬尘排放量较大,约占全市 TSP、PM10、PM2.5排放总量的72%;主城区排放强度较高。对不同建筑工程类型扬尘排放量估算表明,城市建设工程和市政工程是建筑扬尘的主要来源,城市建设工程中又以住宅类建设工程为主。对不同研究获得的建筑扬尘结果比较,发现扬尘排放因子选择和污染源活动水平统计是影响建筑扬尘结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