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张水库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位于福建省福清市西北部、龙江干流中游,总库容2亿m3,流域面积为200km2,集蓄水、灌溉、发电、防洪、水产养殖和城市供水功能于一体,其主导功能是饮用水源。近年来,由于受到水库周边生活和农业污染源以及一些开发活动的影响,库区水体呈重污染趋势,水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福清市环境监测站于1999年5月—2000年1月对东张水库的水质、水生生物及污染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价。1 流域污染源调查  根据水库集水区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对东张水库全流域工业、生活、农业、山林山地自然污染源以及入库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生态学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61~1996年对大伙房水库6个站进行了不同季节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生态调查.共发现藻类8门,174种,底栖动物34种,分析了水生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和生物演替.水质生态学评价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只受到轻度污染,水质等级为2级.  相似文献   

3.
1980年国际标准组织(ISO)拟定了有关水生生物(如大型(氵蚤) 、斑马鱼)毒性试验标准法.美国和日本的环境管理部门或有关学术团体也制定了关于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标准方法,并在不断加以完善.我国目前关于水生生物毒性试验尚处于试行阶段,对试验生物的选择、稀释水的水质、温度、致毒时间、观察指标及试验状态等至今还未统一,以致各种毒性试验可比性差.根据毒性试验工作中所遇  相似文献   

4.
对引滦输水调剂水库尔王庄水库的水生生态环境和富营养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水质影响因素。为改善尔王庄水库水质提供了有利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卞玮 《干旱环境监测》2006,20(4):223-226
15年来,蘑菇湖水库一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但污染物排放总量没有随着城市经济与人口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相对污染物进库勘晓少。本文主要从水质状况、底泥、水生生物三方面入手,分析了蘑菇湖水库富营养化的成因,阐述水体富营养防治对策的同时。提出了蘑菇湖水库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湖与青山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杭州市的两个主要水体西湖和青山水库的底栖动物群落包括种类组成、优势种群、生物量等的比较研究。西湖和青山水库底栖动物群落主要由寡毛类和摇蚊幼虫组成 ,存在适应低溶氧、耐有机污染的种群。从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角度评价了西湖和青山水库水体的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受筑坝建闸、河道断流、水质恶化、酷渔滥捕、人工引种、海水入侵、调水调沙等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及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在目前流域内多目标同步推进的要求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不断面临新的挑战。通过分析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资源量在时空分布上的演变规律,明确了是水资源短缺、工程建设、水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黄河流域的水生态危机。基于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管理理念,提出了新时代黄河流域水文-环境-生态协同保护与修复的发展策略,为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某富营养化水库长达15年的水质和藻类观测结果,研究该水库水质及水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评估各类污染防治措施的治理成效。提出富营养化防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控源和生态防治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型底栖动物是评价水生态质量最常用的生物类群,鉴于水生昆虫的生活史特点,在一年当中群落结构会发生季节性变化,如何利用底栖动物数据准确评价水生态质量状况,反映客观实际,值得探讨。将黑龙江省2012—2015年水生生物试点监测47个采样点的108组底栖动物数据进行比较,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物种的更替率和BMWP指数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群落的演替及BMWP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采集的样品底栖动物群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评价的结果也存在差异,越是水环境质量好的区域,这种差异越明显。利用底栖动物评价水生态状况,宜选择长时间段的多个采集数据,经统计整理后,利用复合样方(年均值)的特征,评价一段时间内(如以年为单位)的水生态质量状况,使评价结果更具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国家环境保护局在1988年发布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列入了非离子氨这个参数,目的是用来保护水生生物.当氨溶于水时,一部份氨与水反应建立起有非离子氨(NH_3)、铵离子(NH_4~+)和氢氧离子(OH~-)的化学平衡:  相似文献   

11.
从太湖流域水生态监控管理需求出发,研究太湖流域水生态监控系统平台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包括水生态监控数据管理子系统构建、水生态状况评价子系统构建、水生态模拟子系统构建和水生态辅助管理决策子系统构建。集成管理太湖流域水质监测数据、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各类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及深度挖掘,自动实现水生态状况评价;构建水生态模拟子系统,对水生态情景、污染物扩散、水生态功能区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并提出水生态辅助决策方案及报告。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塔山水库蓝藻暴发的过程及成因。指出 ,由于水库的营养物质增多、水质恶化 ,在不利的水文、气象 (高温、光照充足、微风 )等条件下 ,导致蓝藻暴发。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环境中双壳类、鱼类及节肢类等水生生物为对象,介绍了其对微塑料的累积与清除,重点分析了微塑料特性、生物特性和食物等因素对微塑料生物累积与清除的影响,并进一步概述了微塑料沿水生食物链的传递效应,阐述了其对复合污染物食物链传递的影响过程。结果发现,微塑料在水生生物中的累积、清除与其自身尺寸、形态和聚合物类型等密切相关,水生生物的结构特异性是干扰微塑料从生物体内排泄的重要因素,有无食物的环境条件是调节双壳类和节肢类生物对微塑料累积与清除的重要路径;微塑料虽然可以通过食物链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但不一定会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微塑料的载体效应导致其复合污染物的食物链传递过程发生改变,共存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释放和吸收时间是调控微塑料复合污染物食物链传递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葛洲坝水库蓄水以后,在黄柏河下游形成具有湖库特征的库湾。库湾水动力条件改变加之上游输入充足的营养物质,使库湾发生富营养化。利用黄柏河1998-2002年库湾断面监测资料评价其富营养化现状,分析富营养化成因,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为国内同类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物监测可以系统反映污染物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迁移,在水环境监测与生态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工业废水治理和排放问题仍旧突出。为进一步保障工业废水出水及受纳水体水质安全,迫切需要在工业废水监测中引入生物监测技术。对传统微生物群落监测法、水生生物毒性监测法和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微生群落监测法等在工业废水监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建议后续进一步完善工业废水生物监测体系时,参考国外成熟经验,制定出符合国内需求及特征的工业废水生物监测方法与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掌握工业区整体环境健康及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6.
PCR技术在水生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PCR技术在水生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其中涉及的模式生物包括原生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等。PCR技术不仅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检测带来了便利,还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阐述污染物的毒性作用机制。最后指出了目前PCR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中合成麝香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麝香广泛分布于环境中,难降解,易生物富集,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均呈现一定的生物毒性.综述了合成麝香在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和分布特点,以及在水生生物和人体中的生物富集作用,并对合成麝香污染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塔山水库蓝藻暴水的成因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了塔山水库蓝藻暴发的过程及成因。指出,由于水库的营养物质增多、水质恶化,在不利的水文、气象(高温、光照充足、微风)等条件下,导致蓝藻暴发。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环境规划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重要的规划内容。2010年5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讨会中将加强全国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工作,启动底栖生物、着生生物和浮游生物监测,逐步开展生物毒理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监测,研究生物监测预警技术及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专项工作列入“十二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选择密云水库、昆明湖、福海和北运河水系河流等9个典型水体,利用基于不同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开展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所指示的水生态状况分别对应轻污染~中污染和中污染~重污染等级,而结合生境、水质和水生生物指标的两项综合指数反映出的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