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18年12月—2019年8月对高宝湖区4个湖泊的浮游植物及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各湖泊浮游植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优势种及多样性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P<0.05),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丰水期最大,2类水生生物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浮游植物种群组成上主要以绿藻门为主,丰水期高邮湖和白马湖的藻密度已达到轻度水华的级别,且各湖泊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蓝藻门易引起水华的藻类,各湖泊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评价等级为“一般”至“较丰富”;底栖动物群落主要由摇蚊科幼虫、双壳类和软甲类动物构成,优势种主要为摇蚊科幼虫和寡毛类动物,物种多样性评价等级为“贫乏”至“一般”。各湖泊浮游植物藻密度增加,底栖动物敏感物种减少。水质的生物评价结果为4个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表明湖泊受到的环境压力增大,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于2015—2016年在秦山岛海域开展4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用优势度指数法和多样性指数法对底栖动物优势种和多样性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四季共采集鉴定底栖动物7门69种,其中环节动物25种,软体动物19种,节肢动物16种,棘皮动物3种,脊索动物、纽形动物和腔肠动物各2种;优势种共14种。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和密度均值均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生物量均值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密度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秦山岛海域底栖动物群落受到轻度干扰,底栖环境处于轻度污染状态;除人为干扰和环境因子外,种间关系及生活史特征也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多溴联苯醚(PBDEs)和有机磷阻燃剂(OPFRs)在太湖3条主要入湖河流(太滆运河、太滆南运河和漕桥河)中的污染现状,采集其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利用GC-MS/MS和LC-MS/MS技术对介质中13种PBDEs同族体和9种OPFR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水样品中均检出OPFRs,其总质量浓度为165~504 ng/L,其中三(1-氯-2丙基)磷酸酯(TCPP)为最主要污染物,最高值为160 ng/L;PBDEs在所有沉积物样品中均有检出,总质量比为16.7~765 ng/g。沉积物中PBDEs和OPFRs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说明这2种化合物的污染来源和环境归趋可能相类似。水中OPFRs基于无效应浓度(PNEC)的风险评价显示,部分化合物对藻类、蚤类和鱼类具有中等生态风险。指出,随着PBDEs的禁用,以及潜在的生物累积效应,OPFRs的环境污染须引起进一步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5—2020年洪泽湖底栖动物监测数据,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模型方法对洪泽湖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水质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合广义线性模型方法对洪泽湖生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洪泽湖底栖动物种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生物多样性有所改善,底栖动物优势种均为河蚬。Goodnight-whitely修正指数(GBI)、生物学污染指数(BPI)、生物指数(BI)以及生物耐污敏感性指标指数(BMWP)4种污染状况评价指数对洪泽湖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洪泽湖生态系统状况基本平稳,水质污染状况介于清洁至轻污染之间,龙集镇北的水质状况应引起重视。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十四五”末洪泽湖生物多样性无明显变化,水质持续保持稳定。研究结论可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8年1—11月骆马湖水质和底栖动物逐月监测数据,利用Goodnight指数(GBI)、生物学污染指数(BPI)、Shannon-Wiener指数(H′)等生物学指数对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骆马湖ρ(总氮)年均值为2.31 mg/L,ρ(总氮)和ρ(溶解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ρ(总磷)年均值为0.05 mg/L,先上升于8月达到峰值(0.15 mg/L)后下降;高锰酸盐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ρ(氟离子)呈逐渐下降趋势,水温和电导率存在明显季节变化,pH值呈逐渐升高趋势。共鉴定出底栖动物27种,其中软体动物5种,环节动物7种,节肢动物15种。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多巴小摇蚊(Microchironomus tabarui)和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是现阶段优势种。全湖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174.5个/m 2,年均生物量为24.93 g/m 2,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骆马湖水环境处于中污染状态。结合近年来研究结果,骆马湖底质荒漠化现象趋于好转,但富营养化趋势正在加深。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流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关键影响因素,于2016年4月(平水期)、7月(丰水期)和11月(枯水期)对流溪河的14个采样断面进行了生态调查,共鉴定出133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于55科127属。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3 ind./m2和20.02 g/m2,寡毛类和水生昆虫的密度占优势,软体动物的生物量占优势。此外,结果表明流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在空间方面,从上游至下游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且支流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高于干流;从上游至下游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化无规律,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明显高于干流,而生物量却明显低于干流;上游的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高于下游,支流的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干流,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是支流低于干流。在时间方面,平水期至枯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密度分布为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生物量分布规律与密度相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为枯水期最高,平水期最低。流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可划分为干流群落和支流群落,群落间物种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综上结果表明:流溪河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干游更加稳定,下游断面群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干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差,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有机质、总磷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7.
2009年3月对珠江广州大桥到海印桥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采集6种底栖动物样品,其中霍夫水丝蚓为研究区域优势类群,密度和生物量相对丰度分别为96.3%和71.9%。海印桥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分别为305280ind/m2和664.72g/m2;中大码头次之,分别为54144ind/m2和129.27g/m2;广州大桥最小,分别为43200ind/m2和93.87g/m2。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极为不均匀,广州大桥、中大码头和海印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4、0.27、0.14;Margalef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0.19、0.11,均匀度指数0.19、0.20、0.13,物种丰度分别为6、4和3,属严重污染水平。对理化指标进行分析表明,溶解氧过低是生物多样性低的直接原因,控磷、除磷对降低水体营养水平,恢复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5年10月和11月调查了海州湾潮间带A、B 2个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9种,其中A断面发现19种,B断面23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1 790 m~(-2),总平均生物量185.11 g/m~2。A、B 2断面的丰度生物量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2个断面底质类型不同造成的。潮间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90,波动为2.44~3.45,其沉积物环境存在轻度有机质污染。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主要河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8年5月采用D形网半定量采样法调查了连云港市5条河流7个点位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共获得67个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类单元;其中,昆虫纲双翅目18属、蜻蜓目11属;软体动物24种;环节动物4科4属5种。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将7个样点分成高TN低DO、高电导率和低TN以及高DO和低电导率3组。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生物指数和COD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与生物指数和COD评价结果有较大差异,生物指数和COD评价结果较相似。综合评价结果为青口河的水质属于清洁;蔷薇河、淮沭新河、鲁兰河和新沭河属于轻污至中污。生物指数与TN极显著正相关(r=0.913,p=0.004),多样性指数与TN无相关性(r=0.257,p=0.578)。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18年对常州市武南区域26个点位的水质和底栖动物的调查及分析,并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对该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南区域中部及京杭运河以北氮、磷污染严重。该区域共发现底栖动物78种,隶属3门7纲21目36科62属,物种数和个体密度均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变化性,耐污种霍普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为优势种。该区域水生态健康评价等级以一般和中为主。B-IBI与TN、TP存在显著相关性,NH3-N与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显著相关。氮、磷污染是影响底栖动物多样性及水生态健康评价等级提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