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采样流量,为选择和配备采样器提供参考。方法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结果 (1)滤料法采样流量,短时间区域定点采样有6种,范围(1~25)L/min;长时间区域定点和个体采样均为1 L/min和2 L/min 2种。液体吸收法、固体吸附法采样流量,短时间采样有9种,范围(0.1~3)L/min;长时间采样有4种,范围(0.03~1)L/min,个体采样有3种,范围(0.03~1)L/min。(2)市售采样器量程类别多,选择难度大。(3)空气采样器选择应综合有效量程、包含的采样流量及所服务的行业或计量认证项目等因素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系统比较中国现行职业接触限值标准GBZ2.1-2007与德国职业接触限值MAK在定义、制定原则和具体数值方面的差异,为中国GBZ2.1的修订提供建议和依据。将 GBZ2.1中规定的OELs与德国MAK于2015年公布的化学有害因素 OELs ,按不同类型建立比较分析数据库,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德2国在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原则,化学有害因素的来源、数量与标识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化学性有害因素孕期毒性接触限值的研究和应用。中德在选择化学性有害因素制定OELs时各有侧重,我国在重金属方面制定的OELs,如:钴、钼、铍、铊等,是德国MAK以及美国ACGIH中所未有的,而德国则不再为致癌物质制定OELs。中、德均制定有OELs的化学性有害因素在数值上差异较大,中国有部分OELs同时高于德国MAK和美国ACGIH。我国的职业接触限值更新频率较慢,应缩短OELs更新周期,在对现行的GBZ2.1进行制修订时,可将发达国家OELs作为1项参考。德国风险分级评估方法对致癌物质的管理和评估值得进一步探讨及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作场所粉尘检测和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对我国和美国工作场所中粉尘的采样、检测数据的统计处理、评价以及工作场所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美国把粉尘职业暴露水平的检测、数据的统计处理、评价以及再检测与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并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我国和美国的粉尘采样方法基本相同,但我国缺少对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暴露水平检测结果的统计处理以及再检测与评价的管理规定。通过对中美两国相关内容的对比和分析,针对完善我国粉尘暴露检测、数据统计处理、评价以及再检测与评价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采用"工艺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来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该方法基于PHA分析法,可用于安全预评价和现状评价中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文中引用国家标准归纳了危险、有害因素,利用分级赋值法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半定量分析,从而辨识出评价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提供了一种可进行半定量化计算的危险因素辨识方法.同时,分别示例应用该方法对一个半导体工厂进行安全预评价和对一个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安全现状评价.采用本方法进行评价的案例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得到项目评审会专家的认同.该方法简便易行,为危险、有害因素的半定量化计算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作场所粉尘检测和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对我国和美国工作场所中粉尘的采样、检测数据的统计处理、评价以及工作场所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美国把粉尘职业暴露水平的检测、数据的统计处理、评价以及再检测与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并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我国和美国的粉尘采样方法基本相同,但我国缺少对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暴露水平检测结果的统计处理以及再检测与评价的管理规定。通过对中美两国相关内容的对比和分析,针对完善我国粉尘暴露检测、数据统计处理、评价以及再检测与评价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风险矩阵法因其简单易操作,已广泛应用于矿山企业风险评估,但传统的风险矩阵法不够精确,存在多个危险有害因素处于同一风险等级的情况,为合理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控措施,以湖北省某矿山为工程背景,根据现场调研和专家经验得到该矿山采矿工序的风险数据,运用Borda序值法优化的风险矩阵评价方法对采矿工序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依据Borda数对11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排序。结果表明,该矿山采矿工序存在的11类事故危险有害因素可细化为6级,其中冒顶片帮的风险最大,突(透)水和中毒窒息风险次之,井下火灾、坍塌、触电、高处坠落风险最低;针对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分级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安全管控措施,同时用实例验证了优化后风险矩阵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加强本县石英砂加工行业防尘监督管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对石英砂实施系列粉尘水淋除尘治理措施,治理后的粉尘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主要对石英砂一级破碎、二级破碎机水淋除尘,采取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生产设备粉尘治理前后作业岗位矽尘总浓度TWA进行采样检测,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共检测6个企业粉尘作业岗位,治理后各岗位的矽尘浓度均低于治理前(P<0.001)说明治理效果明显。结论:采取水淋除尘设备治理后矽尘控制效果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标准要求,控制效果可行。  相似文献   

8.
数据融合方法通过提取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特征关系,进行数据之间的融合。针对因传感器故障而失真的数据,综合考虑对畜禽场排放的某一废气测量值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使用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融合方法来估算该废气的浓度,实现失真数据的恢复,从而精确地测量出养殖场连续排放的有害气体的总量,对超标排放进行监控。以氨气(NH3)浓度数据的处理为例,应用MATLAB软件,其仿真结果表明:估算最大相对误差为7.83%,证明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融合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和类比分析法,以上方法基于大量经验及数据,因此易导致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不清,容易出现遗漏现象。"逐级分步分析识别法"主要是对生产装置各种状态进行逐步分析识别,层层推进,不易造成遗漏,为消除事故隐患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现行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梳理,系统研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调整的原理及方法,提出我国非常规工作制条件下职业接触限值的调整,进行系统综述,确定标准框架及实施难点和技术问题,建立722种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数据库,确定其调整分类,专家评议。确定我国《非常规工作制条件下职业接触限值调整指南》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原则、步骤、调整系数的计算以及根据健康损害类型、生物半减期(如果已知)、建立职业接触限值的依据以及毒理学及药(毒)代动力学数据对722种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的非常规工作制调整分类及调整方法等。调整方法包括4种:不需调整、日调整、周调整及日调整或周调整(选择2者中较严格的1种)。建议尽快以推荐性标准发布《非常规工作制条件下职业接触限值调整指南》,并加快多种接触联合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已于2002年6月1日起实行。由于GBZ2-2002中,职业接触限值由原来的最高容许浓度(MAC)变更为最高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 W 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样品采集提出了不同要求。调查中发现,在贯彻和执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样品采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错误和偏差。为了正确地贯彻和执行GBZ2-2002,本文将针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以便完善和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样品采集。缺乏现场调查和工人的工作写实现场调查和工人的工作写实…  相似文献   

12.
当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在短时间内通过黏膜、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后,使人体受损伤并发生功能障碍时,就称其为有毒有害气体中毒。近年来,经常发生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为了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掌握中毒施救的原则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冯玉娟  付晓宽  杨倩 《安防科技》2012,(2):62-64,44
目的: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经验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内容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有害化学物质、粉尘及物理因素,其中环氧乙烷在储罐投料(CSTEL1.0mg/m3—422.3mg/m3)及分析环节(CSTEL7.4mg/m3—438.8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冷冻车间定点噪声测量结果,反应外操、包装岗位、冷冻站操作工、动力车间操作工个体噪声测量结果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经综合评价分析,该项目可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认真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防护设施情况下,可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某市区重点行业15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对普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家企业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卫生现状情况良好,但噪声危害程度较大;在6个重点行业中,电子制造行业有害因素合格率最低,为84%,其次是纺织行业,有害因素合格率为85%,其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工、木制家具、石材加工四个行业合格率均较高;市直以上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情况优于区属企业,300-2000人之间较大规模的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情况优于300人以下的企业。同时,对企业提出了职业危害现状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铜冶炼企业"双闪"厂区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与采样检测,了解其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现状,为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铜冶炼企业"双闪"厂区渣选矿车间的破碎机巡检岗位粉尘超标,熔炼车间的熔炼炉出铜操作岗位的二氧化硫浓度超标;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职业相关性异常人员4名。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中以粉尘、二氧化硫、高温及噪声为主,应着重改善工作环境,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程度的评估。二是有害因素对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估。由于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常常是多因素有害物的共同存在,所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已逐步向多因素综合评估的方向发展。目前,有关职业有害因素对人体影响的联合作用的研究已有较深入的发展,而职业环境有害因素的评估仍滞留在单因素的时空评价上,如国家颁布的《有毒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作业危  相似文献   

17.
气体检测管作为一种快速检测工具 ,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目前 ,国内对检测管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安全卫生检测1 .气体检测管可测定工矿企业作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在进行日常安全检测时 ,由于被测气体成分及气体浓度范围相对固定 ,便于使用气体检测管进行测定。同时 ,由于日常监测采样点较多 ,又多处在工人呼吸带附近 ,如采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既增大检测人员的工作量 ,又因长时间采样影响正常操作。而采用检测管法测定 ,一个采样点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测定。通常气体检测管被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气体检测…  相似文献   

18.
魏宁 《安全》2010,31(4):42-44,48
2008年10月10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北京召开《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修订)审查会。会上,审查委员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对该标准进行修订后版本的审查。2009年10月15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相似文献   

19.
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肺功能的交互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中国4城市儿童肺功能的队列研究数据基础上,通过3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就空气污染和支气管炎或哮喘的交互作用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空气颗粒物与支气管炎或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肺功能有不利影响,而儿童在短期内患过支气管炎或哮喘会显著地加重空气颗粒物污染对FVC和FEV1的有害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有害影响趋于减弱.对于FEV1/FVC,支气管炎或哮喘与空气颗粒物对肺功能的作用是独立的.与气态污染物相比,颗粒物与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肺功能的交互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0.
仿真饰品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其安全性与消费者健康密切相关。对我国制造的162个仿真饰品中的总铅、总镉、总汞、总砷、总铬和6价铬质量比进行了检测,采用四分位稳健统计法对6种有害元素的质量比进行了统计描述。利用本征矢量投影技术对试验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使样本点在新变量PC1、PC2空间的整体分布趋势及特征得到清晰表达,并对造成异常样品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仿真饰品中有害元素的分布特征可基本确定为两个因子:Pb和Hg。因子分析的结果对解释影响样本点差异的实际变量方面更具实际意义,即仿真饰品样本点的异常值可归为两类:受Pb因子影响和受Hg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