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潮灾害的发展趋势、防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中国沿海有害赤潮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爆发频率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新赤潮藻种不断出现,赤潮对沿海经济的危害程度日益增加,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赤潮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全球性海洋灾害,如何科学地进行赤潮研究和减灾,有效地进行赤潮防治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的赤潮灾害发生概况,对今年赤潮灾害的发生趋势作了预测,并着重强调了当前国内外赤潮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最新赤潮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赤潮对人类健康和海洋环境的危害。列举了近20年来中国沿海发生的严重赤潮事件,提出不同条件下赤潮灾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九五"期间中国沿海有害赤潮灾害状况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害赤潮不仅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而且给沿海地区经济和人身健康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开展有害赤潮的防治研究是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保护人类健康的需要.本文分析了"九五"期间我国沿海赤潮灾害的状况,初步探讨了形成赤潮灾害的各种因素,并根据国内外报道的最新赤潮防治方法,提出了针对于我国赤潮防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东南沿海6省市(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帕雷托分级法的社会易损性评价方法.通过该方法得到沿海6省市的社会易损性等级,易损性等级反映了各地区在台风灾害时可能遭受损失的相对大小,即其等级越高,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越大.结果表明,海南的社会易损性等级为1;福建的社会易损性等级为2;江苏的社会易损性等级为3;上海、广东和浙江的社会易损性最大,易损性等级为4.本研究为社会减灾工作尤其是长期救灾规划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前,广西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快、矛盾多,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呈增多之势。为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公安机关深化针对安全生产领域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火灾、交通和治安灾害事故。  相似文献   

6.
<正>随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由此而引起的突发灾害事故种类也逐步增加,且呈现出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艰巨性等特点。火灾诱因增多、可燃物品种类复杂、社会生活多样化等直接导致了防火困难、火灾扑救、抢险救援难度上升等问题,并进一步引发了各类安全问题。消防部队作为一支承担抢救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重任的队伍,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吸附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的效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吸附是目前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本文探讨了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来源及其对铀的吸附效能.分析了生物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藻类对铀的吸附能力依次递减,pH值、菌种预处理、共存离子和金属初始浓度是生物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在生物吸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静电吸附、酶促反应、无机微沉淀和氧化还原等是生物吸附的主要机理.最后预测了生物吸附处理低浓度含铀废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藻类生物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综述了藻类生物技术在水污染生态毒理学和污水生物净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实例,同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应用藻类生物检测技术对重金属、农药、有机污染物、有毒有害废弃物等的毒性评价结果证明,一些二价重金属阳离子对藻类的毒性顺序大致为Hg~(2+),Cd~(2+),Cu~(2+),Ni~(2+)和 Zn~(2+);酚类、酯类和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农药对藻类的毒害作用主要通过破坏藻类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而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固氮作用。有关藻类污水处理的研究资料显示,阳光的强弱,污水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藻类生物量的多寡是确保藻类污水处理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藻类是植物中的一类,具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小悬殊,各自基本特征明显的特点。藻类能生活于各种环境,适应性又强,分布非常广泛。各种水体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地区,他们是水中的主要自养型生物,是重要的有机物质的制造者,在水生态  相似文献   

10.
以赤潮微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受试对象,对一株芽孢杆菌WZ01所产的生物絮凝剂去除赤潮微藻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芽孢杆菌WZ01所产生物絮凝剂对人工培养的米氏凯伦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藻液均有去除能力,适宜的絮凝剂质量浓度为40.0~60.0 mg/L,絮凝时间为90~120 min,pH=7.5~8.5,在20~40℃范围内生物絮凝剂对2种微藻的絮凝率无显著区别;Ca~(2+)和Mg~(2+)浓度对生物絮凝剂去除2种微藻有一定影响,适宜浓度为4.0~6.0 mmol/L;适宜条件下生物絮凝剂对人工培养的米氏凯伦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藻液的絮凝率均超过80.0%。研究表明,芽孢杆菌WZ01所产的生物絮凝剂在去除赤潮微藻方面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