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生物膜法对锦州石化公司A/O^2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进行改进,考察了工艺各段对总氮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挂膜后一级好氧池内COD及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5%和94.3%;将二级好氧池改为缺氧池挂膜,并加人适量甲醇,可使N03-N去除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
Glea.  RJ 张慧明 《安全》1995,16(6):23-31
烟气中SO_2含量较高时,电子束反应器串联干法排烟脱硫的净化烟气的工艺过程,可提高NO_x的脱除效率。该过程的基本投资估计为261~268美元/千瓦,操作费用为0.038美元/百万焦耳。  相似文献   

3.
生物脱氮新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脱氮新工艺由于其独特的优点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阐述了生物脱氮新工艺的机理、特点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植物对水体岸边过渡带土壤氮素去除作用的差异和机理,以及为构建生态岸堤带、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太湖地区常见且适合岸带生长的两类木本植物——乔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香樟(Cinnamonum campora)和灌木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构骨冬青(Ilex cornuta)、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模拟不同氮素水平土壤,研究土壤氮素水平对两类木本植物叶绿素质量比、叶绿素荧光反应、叶片总氮质量比、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反映植物对氮素利用的差异,并比较不同植物对土壤中氮素去除作用的强弱。结果表明,火棘、构骨冬青、大叶黄杨、扶芳藤、迎春、香樟、马尾松的叶绿素质量比、叶片总氮质量比、NRA在3个氮素水平下均增大,且高氮质量比处理最大;广玉兰的上述指标在中氮质量比下增量最大,低氮质量比下增量较小,而高氮质量比下叶绿素质量比和NRA下降。其中对土壤中氮素去除效果最优的灌木是火棘,乔木是香樟。在乔、灌两种类型植物比较中,灌木对土壤中氮素的利用及去除作用明显优于乔木,显现了较强的氮素污染土壤修复能力。因此,在构建具有生态净化作用的岸带、利用植物修复岸带氮素污染的土壤时,灌木应成为优势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原有的生化脱酚池改造为A+O+A生物法,进行生物脱氮,效果很好,处理后的出水全部循环使用,不外排.  相似文献   

6.
在好氧条件下,向反应器添加悬浮填料进行同时硝化反硝化的试验研究,研究影响生物膜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填料填充率为30%~40%、溶解氧为2~3 mg/L、停留时间为6~8h时,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生物固定化技术在含氮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物固定化技术是现代生物工程领域中的一项新兴技术,为充分发挥高效菌种在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治理中的降解潜力,防止其泄漏而引起生态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它与传统的悬浮生物处理法相比,具有处理效率高、稳定性强、反应易于控制的特点。介绍了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分类、包埋方法及包埋材料,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在处理氨氮废水时所采用的单独包埋和混合包埋两种工艺,以及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3种不同材料作为生态浮床(Floating beds,FBs)基质而组建的组合生态浮床(hybrid FB,HFBs)以及一种无基质的传统生态浮床(C-FB)脱氮效果和性能。3种组合生态浮床分别由竹丝、稻草和轻质陶粒为基质。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总氮(TN)和总磷(TP)质量浓度分别为8.21~9.38,5.49~5.84mg/L,3 d后经过C-FB、轻质陶粒组合生态浮床(HFB-C)、稻草组合生态浮床(HFB-RS)、竹丝组合生态浮床(HFB-FB)处理后,出水中TN和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54~7.35,5.54~6.65,0.52~0.92,1.19~1.55 mg/L和2.81~2.90,3.81~3.96,2.67~2.79,2.49~2.58 mg/L。大型水生植物代谢酶及其生长速度依次为:HFB-FBHFB-RSC-FBHFB-C,水体温度对大型水生植物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有着显著地影响,影响最大是过氧化物酶(CAT),其次是叶绿素,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AD)变化不明显。实验结果说明基质差异对组合式生态浮床的脱氮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勇 《安全与健康》2023,(12):63-66
在矿井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煤自燃指标参数经常出现异常,给工作面采空区防火措施的执行带来难题。注氮防灭火工艺因其可靠性高成为防止工作面采空区发生自燃的有效措施。结合告成矿23041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对适用的注氮工艺与参数进行设计:对采空区采用埋管注氮工艺、间歇注氮,注氮流量选择380~500 m3/h,注氮位置为进风侧距离工作面40 m。当工作面出现自燃指标参数异常时,应适时启动注氮防灭火措施,直到煤自燃指标参数恢复正常,可有效构建精准的采空区防控火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改进的MBR对渗滤液的TN和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72.98%和90.1%。试验现象和数据表明,同步硝化反硝化是TN和NH3-N去除的最主要原因。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发生在于3个方面:①膜的截留作用能使世代时间较长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富集;②在MBR内,废水在时间顺序上和空间位置上反复经历缺氧、好氧环境;③有利的操作条件,如维持MBR内MLSS为8 500 mg/L左右、温度为22~30℃、pH值为7.0~7.5、升流区的DO为2~2.5 mg/L等。  相似文献   

11.
U型通风采空区注氮参数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实测了某矿工作面采空区的氧气浓度分布,并利用反演的方法确定了更符合现场实际的基础参数,模拟得到的氧气浓度分布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以确定的基础参数为条件,利用FLUENT软件对U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注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注氮口位置不同时的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规律也不尽相同,其所达到的防灭火效果也不一样,对比分析自燃“三带”及考虑相应的安全回采速度,确定了最佳注氮口位置为进风侧距工作面10m处;注氮口位置相同时,随着注氮量的增加,采空区自燃带不断回缩前移,自燃带宽度越来越小,通过比较模拟结果及参照相关判定条件,确定了注氮口为10m时的最佳注氮量180m3/h。  相似文献   

12.
在好氧条件下,将Fe0用于模拟地下水中NO-3的去除,考察了投加量、温度、pH值和共存阴离子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反应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好氧条件下,Fe0的投加量越大,硝酸盐的去除速率越高,效果越好;与碱性条件(pH=11)相比,酸性条件(pH=2)更利于硝酸盐的去除,反应4h后去除效果达97.77%;升高温度能促进反应的进行,增加铁粉的投加量会提高硝酸盐的去除效率;水体中的共存阴离子与硝酸盐产生竞争作用,对去除率负影响大小顺序为SO2-4HCO-3Cl-,而Cl-的引入能产生新的絮凝沉淀,增强对硝酸盐的去除效果。动力学分析表明,该反应过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属于一级动力学。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相活性污泥法对焦化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对亚硝酸盐氮测定清洁水样及1.00 mg/L亚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溶液分别进行了稳定性试验。试验表明,清洁水样置冰箱内至少可保存30天,1.00 mg/L亚硝酸盐氮标准溶液可保存180天。大大延长了国标方法中规定的24 h的保存期,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约试剂,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沈阳浑河流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地下水包气带中氨氮转化的影响,为评价和预测地下污染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现场取样和室内实验,包括模拟氨氮污染地下包气带的过程动态实验,研究了氮转化的过程和机理以及地球化学因素对其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硝酸盐氮是氮污染形态在包气带的主要表现形式,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密切相关的铁锰离子质量浓度场与地下氮污染物的转化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氯化氮排放槽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化工厂液氯包装工序三氯化氮排放槽爆炸事故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预防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受气温影响较大。针对冬季氮磷去除率的不足,分析低温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强化低温域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措施,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对某机场制氧制氮站发生的一起充氮拖车上的高压氮气瓶燃爆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了事故的原因,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缩短启动时间,提高脱氮效果,通过添加自制生物制剂(由原土、活性污泥、草炭、鸡粪、炉渣等按比例配成)的方法对地下渗滤工艺加以改进,并对改进型地下渗滤系统的启动、微生物种群分布、脱氮效果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水力负荷6.5cm·d-1、COD的污染负荷300mg·L-1时,改进型地下渗滤系统22~25d即可完成启动过程;氨化、硝化以及反硝化细菌在进、出水口分布均匀,活性强;水力负荷4.0~8.1 cm·d-1,进水NH3-N、TN质量浓度分别为92~103 mg·L-1、108~122mg·L-1时,NH3-N的去除率96.3%~97.4%,总氮的去除率88.5%~89.8%,改进后系统处理污水的最佳水力负荷为8.1 cm·d-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