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2,3-二羟基苯甲酸经羟基保护、酰胺化、酯化和去保护4步反应,生成一种新型的四齿丙二酸二(2-(2,3-二羟基苯甲酰胺)乙基)酯配体.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质谱(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中性pH值条件下,研究了这种配体对铀酰离子的络合能力.结果表明,丙二酸二(2-(2,3-二羟基苯甲酰胺)乙基)酯配体与铀酰离子的螯合常数为23.2.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十六烷值改进剂—硝酸异辛酯(EHN)的热稳定性与热危险性,采用C600微型量热仪测试硝酸异辛酯的热分解特性.利用热分析技术考察温升速率对EHN热分解特性的影响,并利用活化能、TMRad(在绝热条件下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和自加速分解速率(SADT)方法评价此改进剂的危险性.结果表明,EHN发生分解反应的起始放热温度和最大放热温度均随着温升速率的增加而增大,且四种温升速率的反应机理是一致的.计算得到EHN热分解活化能在143.6-213.6kJ/mol之间.通过绝热条件下TMRad评价得出EHN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不易发生危险失控,EHN自加速分解温度为98℃>75℃,即在常温条件下储运是安全的,为储运硝酸异辛酯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能钝感材料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与氟橡胶造型粉的热分解特性和热稳定性,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测试其在绝热条件下的热分解过程,获得了热分解的升温速率、温度和压力等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及升温速率、压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绝热分解开始前有一个缓慢的吸热升温过程,绝热分解过程主要有3个放热反应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升温速率升降幅度较大,为主要的热分解阶段。绝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热分别为358.87 kJ/mol、3.374×1027min-1和685.62 J/g。造型粉初始分解温度高达290.6℃,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2-氨基-23,-二甲基丁酰胺氧化合成的热危险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2-氨基-2,3-二甲基丁腈和2-氨基-2,3-二甲基丁酰胺的热分解情况,采用反应量热仪(RC1)研究反应温度、双氧水滴加速度和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氨基-2,3-二甲基丁腈吸热热分解温度为149.5℃2,-氨基-2,3-二甲基丁酰胺表现为吸热和放热2段分解过程,吸热和放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34.4℃和456℃。反应放热速率主要为加料控制,但是,存在一定的热累积。热失控体系最高温度(MTSR)低于2-氨基-23,-二甲基丁腈和2-氨基-23,-二甲基丁酰胺的分解温度,高于体系沸腾温度,在热失控的条件下,反应体系容易导致冲料危险;在优惠的工艺条件范围内,提高反应温度,延长滴加时间,可降低反应的MTSR,提高热转化率和反应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过氧化二异丙苯(Dicumyl Peroxide,DCP)的热稳定性和热安全性,利用C80微量量热仪对DCP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及稳定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升温速率对DCP热分解的影响规律,运用AKTS高级热动力学软件计算得到DCP热分解的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绝热条件下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和不同包装下的自加速分解温度。结果表明:随升温速率增加,DCP的起始放热温度和最大放热温度升高;并由Friedman法得到不同转化率下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的关系,计算得到DCP热分解的活化能范围为50~130 kJ/mol;TMRad为1 h、8 h、24 h、50 h和100 h时对应的起始温度分别为105.33℃、84.38℃、74.38℃、68℃和62℃;DCP的储罐内径越大,其对应的自加速分解温度越低。在生产、制造、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应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引发DCP的自分解放热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偶氮二异丁腈(AIBN)在各种热应力条件下的危险参数,通过简化的压力容器试验测试AIBN的热分解激烈性等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量热仪(ARC)对AIBN的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用动力学与热稳定性分析软件AKTS计算动力学参数在整个反应进程中的变化情况,并根据ARC测试结果推算自加速分解温度(TSADT)。结果表明:AIBN的热分解激烈性为Ⅱ类,易呈现爆炸特性;其初始分解温度和TSADT很低,分别约为78℃和61℃,且分解放热过程和熔融吸热过程同时发生。因此,在AIBN的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等过程中应加强温度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常见化学品对偶氮二异丁腈(AIBN)热稳定性的影响,利用C600微量热仪对AIBN及AIBN与水、酸、氢氧化钠、氯化钠和铁等物质混合的热分解反应进行试验探究,根据试验数据得出相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它们的分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IBN本身的热稳定性较差;水、酸、氢氧化钠、氯化钠和铁等物质使AIBN的放热反应变剧烈,反应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反应速率常数增大;这些物质的加入不会改变AIBN的热分解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物料混合对危险化学品热化学行为的影响,采用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A-FTIR/MS)研究硝酸铵、柠檬酸和蔗糖的混合物的热化学行为。通过对硝酸铵及其混合物的分解温度和分解过程中逸出气体的分析,发现硝酸铵、柠檬酸和蔗糖的混合物热分解温度分别降低至135℃和153℃,而硝酸铵与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分解温度与硝酸铵基本相同为201℃,且各混合体系的气相分解产物均有氮氧化物(NOX),H2O和CO2。结果表明,混合物受热后其中的硝酸铵首先分解为硝酸和氨气;酸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由于对硝酸的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使得混合物的热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源水中酞酸酯和己二酸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C18固相萃取和液-液萃取两种前处理方法处理水样,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定量测定水源水中的6种酞酸酯和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研究结果表明,用C18固相萃取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65%~101%,相对标准偏差为5.50%~19.71%;用液-液萃取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54 5%~107.6%,相对标准偏差为3.56%~14.47%.还研究了C18固相萃取法的方法检测限.除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的检测限为1.36 μg/L外,其他目标化合物的检测限为0.05~0.48μg/L.该方法适用于监测水源水中6种酞酸酯和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对实验过程中污染源的分析结果表明,固相萃取小柱、无水硫酸钠、玻璃毛和溶剂都有可能造成酞酸酯分析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二溴海因(简称DBDMH)在使用、储运过程中的危险性,采用75℃热稳定性试验对二溴海因在高热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采用C600微量热法测试了二溴海因的放热起始温度、分解热,并依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对其爆炸性进行了筛选,通过固体氧化性试验和家兔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分别对二溴海因的氧化性和皮肤刺激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二溴海因在75℃热稳定性试验过程中没有出现着火或爆炸,未出现自加热迹象,不属于太不稳定不能运输的物质;其分解反应只有一步,起始反应温度大约为157℃,分解热为384.8J/g,不属于爆炸品;二溴海因具有氧化性,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其包装级别为Ⅱ级;在家兔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中未见不可逆损伤,对皮肤具有强刺激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高能炸药提供钝感剂,以提高其安全性能,用甘氨酸、苯甲醛和C60等为原料合成了2-苯基[60]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产物1),探讨并获得了产物1的适宜合成工艺条件: 反应物C60、苯甲醛和甘氨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4∶6,温度为105 ℃,反应时间为14 h,此时产率可达到75%(以消耗的C60计).用FT-I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UV-Vis(紫外可见光谱)、1H-NMR(核磁共振氢谱)和MS(质谱)表征了产物1的结构,初步探讨了产物1对HMX(奥克托今)的钝感作用.结果表明,产物1对HMX具有明显的钝感作用,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产物1可使HMX的摩擦感度降低到33%,撞击感度降低到48%.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几种化合物对温石棉诱导人胚肺(HEL)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该研究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铝、混合稀土或亚硒酸钠溶液浸泡温石棉1小时后,再将其与HEL细胞共同孵育24小时,测定了HEL细胞胞浆和胞膜中PKC的活性。其结果显示:随着石棉剂量的增加,HEL细胞胞浆和胞膜中的PKC活性逐渐升高,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经3种化合物预处理的石棉,其所诱导的HEL细胞胞浆和胞膜中的PKC活性均明显低于未处理温石棉组。笔者提示:温石棉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内PKC的活性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发生;用3种化合物预处理温石棉,均可抑制温石棉对HEL细胞PKC活性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几种化合物对温石棉诱导人胚肺(HEL)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该研究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铝、混合稀土或亚硒酸钠溶液浸泡温石棉1小时后,再将其与HEL细胞共同孵育24小时,测定了HEL细胞胞浆和胞膜中PKC的活性。其结果显示:随着石棉剂量的增加,HEL细胞胞浆和胞膜中的PKC活性逐渐升高,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经3种化合物预处理的石棉,其所诱导的HEL细胞胞浆和胞膜中的PKC活性均明显低于未处理温石棉组。笔者提示:温石棉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内PKC的活性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发生;用3种化合物预处理温石棉,均可抑制温石棉对HEL细胞PKC活性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B/S与C/S模式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解决安全管理问题一是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事故处理能力 ;更重要的是运用安全管理信息技术 ,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降低事故的发生。笔者综合考虑C/S模式在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事务处理和B/S模式在信息浏览、查询和发布方面的优势 ,采用B/S和C/S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开发了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为某铁路运输企业开发的系统 ,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5.
自反应性化学物质的热危险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笔者进行的研究工作 ,给出了利用C80微量量热仪所测得的自反应性化学物质的热流速曲线 ,从而求解该物质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 ,以及在Semenov模型下求解其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Self AcceleratingDecompositionTemperature)的方法 ,并将一些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和可燃剂的混合物的自加速分解温度的推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实验证明 ,该推算方法结论准确 ,是一种安全、简便、实用的反应性化学物质热危险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和人密切相关,这不仅表现在自然灾害施予的客体是人,人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是自然灾害的标志,而且表现在自然灾害的发生受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地质勘探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取财富的主要活动之一。它一方面遭受自然灾害的危害,另一方面存在诱发触发自然灾害的危险,自然灾害已成了地质勘探活动的巨大障碍。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人工诱发触发地质灾害、地方病)和气象灾害的测、报、防、治、救措施和方法研究是地质勘探劳动保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聚乙烯醇/氧化石墨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聚乙烯醇/氧化石墨插层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高分辨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仪和高分辨电镜的试验结果表明,氧化石墨和聚乙烯醇插层氧化石墨的层间距分别为0.89 nm和1.4nm.该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析和热失重图说明,氧化石墨的加入有利于提高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氧化温度,同时也降低了其热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8.
污泥热解残渣对废水中Cr(VI)去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污泥热解残渣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研究污泥热解残渣直接用作吸附剂去除废水中Cr(VI)的可行性,分析热解温度、时间以及吸附时间、溶液pH值和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污泥残渣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 ℃下热解1.0 h的污泥残渣的吸附性能最佳,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污泥残渣对Cr(VI)的吸附受多种过程(如化学吸附、颗粒内扩散等)反应速度的影响;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很好地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相对而言,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模型;当吸附时间为24.0 h,初始溶液pH=4.0,吸附剂质量浓度为20 g/L时,污泥残渣对Cr(VI)的最大吸附质量比qmax为13.87 mg/g.研究表明,将污泥热解残渣作为廉价吸附剂处理含Cr(VI)废水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铁(PFC)对活性污泥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化学絮凝的反应机理,论述了在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中加入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铁(PFC)絮凝剂后,对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有无影响,确定了影响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污泥浓度和pH值范围内,适当的絮凝剂投加量可以提高CODCr的去除率,为城市污水厂中水絮凝处理产生的污泥找到了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