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核安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评述了 2 0世纪的核安全 ,总结了其特征和发展方向及困难。核能在为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对人类安全造成几次重大冲击 ;面对国际性的风险与挑战 ,国际社会间加强合作 ,逐步形成了核安全国际管理体制 ,有效地促进了全世界核安全水准的提高 ;回顾了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历程并论述了我国核安全的现状 ;最后对 2 1世纪的核安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宁丙文 《劳动保护》2011,(8):110-111
国际原子能机构部长级会议承诺加强核能安全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网站消息,2011年6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安全部长级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闭幕。与会代表通过了一项部长宣言,承诺加强核安全和紧急状况应急准备体系,保护人类和环境免遭核辐射。  相似文献   

3.
<正>核与辐射安全1月15日,中国的核工业迎来创建60周年纪念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日到来之际强调,要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指出,推动核电装备"走出去",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把我国建成核工业强国。在化石能源储量不足和燃煤燃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当下,推进高效清洁的核能源似乎成了"不得不"的选择。而核能的安全性和公众的"恐核"心态,一直是核能发展中的争议话题。有鉴于此,《环境与生活》  相似文献   

4.
正关注世界"核安全"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网站消息,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于2016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作为此次峰会的周边活动之一,"2016年核工业峰会"3月30日在华盛顿开幕。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天野之弥在30日核工业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目前30个国家拥有总共442个核电反应堆;另有66个正在建设之中,它们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  相似文献   

5.
<正>管理:强调独立监督和公众知情从拿破仑时代起,法国人就建立起独立监督和保证公民权利的诉求。在核能安全保护方面,这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2006年,为确保核安全监督的有效性,法国通过修订法律,设置独立的国家核能安全局(ASN)。该局直接由总统和议会独立任命的5人委员会领导,分别对法国11个大区实施核安全监督,并向每个核电厂派遣劳动监察员,对健康和安全法规的合理实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护》2007,(9):I0003-I0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0号《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已经2007年7月4日国务院第18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2007年7月1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用核安全设备的监督管理,保证民用核设施的安全运行,预防核事故,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保护环境,促进核能事业的顺利发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7.
安全需共赢     
<正>"共赢",成了G20杭州峰会的高频词。据统计,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所作主旨演讲中,该词汇就出现10次之多,引发与会者强烈共鸣。共赢,就是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要有伙伴精神。安全治理也要重视共赢,学会共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焕宁屡次强调,要从战略角度,把全力防范遏制重特  相似文献   

8.
秦伟 《中国安防》2015,(Z1):65-69
2015将是核电走出去的重要年份。那么,中国的核电装备如何走向世界?在今年这个重要的年份,中国核电企业又该如何发力?在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全面提升核工业竞争优势,推动核电装备“走出去”,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为把我国建成核工业强国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的核安全与辐射安全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核资源广泛利用,核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在新的安全形势下,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我国核和辐射安全现状,特别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核恐怖事件的潜在危险在不断增加,核设施和辐射设施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失误等原因引起事故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核设施极有可能成为敌人精确打击的战略目标,因此,核安全和辐射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核安全和辐射安全存在的隐患,应从应急组织体系建设、监测系统开发、人员培训、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完善法规、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现状的相关对策,以不断提高我国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1概况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2011年6月20日在其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为期5天的国际部长级核安全大会。召开此次大会的目的是,总结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的教训,探讨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的途径。会议期间,各国代表就强化核安全标准、在核安全领域加强国际协调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标准化组织制定 ISO标准发展的趋势 ,从世界经贸组织 (WTO)与 ISO的协同 ,从好的管理的共同原则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科技进步与文明生产 ,从安全与减灾的理论与实践 ,从 2 1世纪面临的挑战 ,从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等方面 ,讨论了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卫生 (Q.E.&OSH)及其管理体系的交融与整合的必然性 ,阐明了在 2 1世纪 ,人人都必须树立崭新的安全科技文化的大安全观。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目标,越是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以不畏艰睑、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丁辉 《安全》2000,21(6):5-7
自从1955年在罗马召开了首届世界职业安全与卫生大会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职业安全与卫生已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国际劳工组织(ILO)和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对每一次大会都十分关注。20世纪末的最后一届大会在巴西召开,大会讨论了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和人类未来将遇到的挑战,即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与安全如何更美好。 大会的主题是:"安全、卫生与环境--全球的挑战"。 权威人士认为世纪之交之际是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这样一种从未有过的历史时刻,讨论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极为重要。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的加剧提出对生命质量新的条件因素和对生命质量提高的新挑战,经济全球化造成新的风险,也使各国相互交流经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宁丙文 《劳动保护》2013,(2):122-123
国际原子能机构呼吁核电发展应安全第一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网站消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支持下,日本政府于2012年12月15-17日在福岛召开核安全问题部长级会议,旨在与世界各国分享有关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教训和知识,促进国际社会加强核安全、更好地保护人与环境.  相似文献   

15.
张斌 《安全》2011,(8):1-4
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如何积极、有效地改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世界标准化组织制定ISO标准发展的趋势,从世界经贸组织(WTO)与ISO的协同,从好的管理的共同原则,从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科技进步与文明生产,从安全与减灾的理论与实践,从21世纪面临的挑战,从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等方面,讨论了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卫生(Q.E.&OSH)及其管理体系的交融与整合的必然性,阐明了在21世纪,人人都必须树立崭新的安全科技文化的大安全观。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发展迅猛,与生产过程相伴的职业危害问题日益严重,职业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也采取了很多防治举措,但职业病危害依然严重。职业病患者数量众多,每年新发职业病患者上万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职业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凸显了党和国家对保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复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李兆前在全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形势严峻突出表现在:一是职业病报告病例数居高不下。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  相似文献   

19.
浅谈职业卫生评价(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青 《安全》2003,24(4):41-42
1 职业卫生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劳动创造了财富,但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无论是在现代化生产,还是手工作业中,一定条件下都可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  相似文献   

20.
<正>1月5日1月5日,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坚定走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是推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与时俱进转化为新时代新征程应急管理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