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深水钻完井作业长期暴露于危险环境中,被普遍认为是高危作业。同时深水事故的发生给人类带来深刻的教训,例如墨西哥漏油事件造成恶劣的海洋环境污染,有必要提高钻完井作业的安全性。由于深水钻完井作业复杂,其危险性复杂多样,需从作业单元入手详细分析其危险性。本文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对深水钻完井作业进行危险性评价。首先,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其次,在对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分析深水油气田钻完井作业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能够更准确地确定危险等级,为对深水钻完井作业其它危险因素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井塌事故在钻井过程极其常见,由于钻井液、井身结构等设计不合理,以及钻井过程的误操作均会造成井塌的发生,其后果主要是造成卡钻、卡套管等事故,严重时造成井眼毁坏。为了对井塌事故进行危险性分析,采用贝叶斯网络与故障树相结合的方法,避免传统故障树方法的局限性。首先对井塌事故的所有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建立故障树,然后将故障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络,建立条件概率表,运用贝叶斯网络的推理能力对井塌事故进行危险性分析。对井塌事故各基本事件概率分布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事件的多态性,综合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和贝叶斯网络法能有效提高井塌事故分析的有效性,推算出井塌事故概率分布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钻井井漏事故危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建立井漏事故模型,将井漏事故危险源分为地质条件不佳、井底压力过大、井漏诱因和应急失效4类,提出基于事故树方法的钻井井漏危险性专项评价方法。以东安1井为例,对东安1井井漏事故的风险源进行分析,找出导致井漏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的分析可知对井漏事故影响最大的是地质情况因素。对井漏事故的预防提出建议:井眼轨迹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地层的地质条件;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章操作,并建立良好的应急救援机制。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三高气田钻完井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三高(高压、高产、高含硫)气田存在的主要有害因素,以及三高气田钻完井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及其发生的潜在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针对我国三高气田区域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分析了我国三高气田钻完井过程中可能诱发事故的特殊因素,并对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海上钻完井作业面临海洋环境恶劣、浅层地质灾害等复杂工况,极易发生油气泄漏、井喷等事故。为有效预防海上钻完井作业事故,提出基于瑞士奶酪模型的安全屏障模型。采用事故树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作业过程风险。该模型根据挪威标准D-010,建立完井作业关井阶段的物理安全屏障和安全屏障控制原理图,在此基础上构建油气泄漏事故树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表,找出关井阶段可能的油气泄漏途径。通过对重要度计算和风险优先度值排序确定作业过程中最薄弱的安全屏障和关键故障模式。结果表明,作业过程中最薄弱的安全屏障是采油树、油管和地面控制井下安全阀(SCSSV),采油树腐蚀、密封失效、油管接头密封失效和SCSSV开关故障是影响作业过程的关键故障模式。  相似文献   

6.
固井是钻完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固井作业具有整体性、一次性和不可逆的特性,其过程中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根据固井作业其自身的工艺特点,明确固井过程中易发生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是否具有控制和监测手段、危险因素造成事故的频率以及产生事故所造成的当量直接经济损失。运用MLS评价方法对固井作业施工过程中各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最后,根据固井危险因素分析和危险值评估结果,明确固井施工过程中主要危险因素,分析主要危险因素存在的原因,采取明确的危险控制措施,减少施工风险,确保固井作业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7.
海上钻井平台作业环境复杂、设备密集、危险因素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非常严重。本文主要研究了海洋石油钻井井控风险的问题,探讨了风险的类型、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通过对钻井工程中的井控风险源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同时介绍了井控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塔机作为现代建筑工地的一种重要设备,同时也属于特种设备,在建设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出现故障,轻则毁物停工,造成台班损失;重则出现倒塔折臂,造成人身伤亡及财产的重大损失。仅2005年发生塔机在内的房屋和市政起重机械事故58起,死亡114人,受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209.60万元。2006年上半年塔机事故死亡人数57人,占建筑事故总数的12.5%。塔机长期在户外使用,日晒雨淋,金属部件容易腐蚀减薄,且受力状况复杂,制造中的小缺陷极易发展成致命隐患。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就是从一个侧面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避免出现恶性事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碰见过不少因事故隐患未及时发现处理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5—2020年某市城镇燃气中低压管网及系统失效事件的统计数据,从压力等级、投用年限、易发生故障部件和故障点埋深等维度分别对户内事件和外线事件进行特征及原因分析。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户内事件的高发时间为每年的3月、8月和11月,2018年和2020年引发的人员伤亡情况较严重,易发生故障部件包括法兰、阀门和燃气具;在外线事件中,投用年限超过15 a的管网占比为62.2%,易发生故障部件为管网母材、凝水缸和调压箱,且故障点多出现在埋深为0~2 m的区域。原因统计分析发现:户内事件的主要后果为泄漏、停气和燃爆,引发原因主要为第三方破坏和设备故障;外线事件的主要后果为泄漏,其中由腐蚀引发的泄漏事件占比为70.35%。通过计算失效概率可知,引发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是腐蚀、设备故障和第三方破坏,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完整地了解总的工伤发生率,探讨工伤发生的时间分布规律,在某厂调查了1988~91年工伤发生情况。用俘获——再俘获(C-M)方法估计总的工伤发生率。结果表明,若按安环科登记的工伤记录,四年共发生工伤200人次,粗发生率为10.0‰;但是,若用安环科和卫生科两个来源收集到的工伤人次数,以C-M的方法估计,总的工伤发生人次数为533,总估校正发生率为26.7‰。安环科工伤登记的工伤仅是全部工伤的50.7%,漏记率为49.3%。工伤发生率在年龄小于20岁和工龄小于5年的最高.工伤多发生在一年中的第三季度和三月份;一星期中,周一工伤最多;一天中工伤发生在早班最多,占58.2%,而发生在工作后1—2小时之间也最多,占23.7%,上午9—10点之间是工伤发生最多的时段(占17.5%)。  相似文献   

11.
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带压现象日益严重,环空带压过大可能破坏井筒的完整性,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井筒径向传热机理,建立了井筒多环空温度场计算模型;综合考虑环空温度效应和体积效应,建立了环空带压控制方程,以某高温高压气井为例,开展了基于环空带压临界值确定高温高压气井临界产量的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空温度随产量和生产时间的增大先增加后逐渐稳定,相比生产时间,产量对环空温度的影响更加明显;环空带压越大,井下管柱安全系数越小,综合对比API RP 90标准和环空带压安全评价2种方法的结果,确定了各环空最大允许带压值,结合环空带压与产量的关系可得到高温高压气井的临界产量。研究结果对合理制定高温高压气井的生产制度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钻井隔水管紧急解脱失效动态风险,保证深水钻井隔水管紧急解脱安全运行,通过辨识隔水管紧急解脱相关风险因素,以及隔水管紧急解脱失效的潜在后果,采用模糊事故树和事件序列图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隔水管紧急解脱失效后果模型;基于映射准则,将模型转换成贝叶斯网络,进行深水钻井隔水管紧急解脱风险的定量分析;研究了紧急解脱动态失效概率和关键致因,并从钻井隔水管系统设计、钻井作业、紧急解脱测试和操作等方面提出预防措施,以降低紧急解脱失效概率;以南海8号钻井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年内隔水管紧急解脱失效的概率区间为0.075 7至0.105 0;台风、不合理的解脱时刻、过提力不足、井口倾角大和内波是导致紧急解脱失效的主要原因;该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该方法可用于钻井隔水管紧急解脱失效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商业综合体灾害链进行风险研究,基于链式风险评估模型的建模方法,构建商业综合体灾害链风险评估模型,并应用复杂网络结构对商业综合体灾害链的演化过程进行表征,综合灾害事件的致灾率、灾害损失程度、灾害链的脆弱度3个指标得到每条灾害链的风险度量值,最后以泸州摩尔玛商场爆炸事件为实例进行评估,辨识出每条灾害链的风险值。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吻合性,为商业综合体次生或衍生灾害的防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城市地铁施工事故规律特征,降低新建地铁线路施工事故发生频率,统计分析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铁施工事故,归纳事故发生时间、事故类型、施工工法的分布特征,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对地铁施工事故致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铁施工事故季节性特征突出,3,8,11月份呈多发态势;科学技术进步和规章制度完善是保证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高速增长和施工事故率降低的有效手段;事故类型以坍塌为主,且事故造成影响最大;违章作业、设备设施缺陷、地质环境不良和安全监管未贯彻落实分别为“人、物、环、管”4个维度的关键致因因子。  相似文献   

15.
基于AHP-Fuzzy的高处坠落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处坠落事故在建筑安全生产事故中所占的比率最大。预防和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始终是建筑业应解决的重要问题,高处坠落危险性评价是预防与控制高处坠落事故的重要手段。以高处坠落风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处作业"人—机—环境—管理"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建立生产人员素质因素、生产设备因素、环境条件因素、安全管理因素等4个大类和23个小类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高处坠落风险的AHP-Fuzzy评价模型,确定了各层次的权重集。对给出的实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结果表明,基于AHP-Fuzzy的高处坠落危险性评价方法是可靠与实用的,并对高处坠落危险性的评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新疆油田钻井溢流井喷事件,杜绝井喷失控事故,在统计新疆油田影响钻井井喷风险的地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油田基于地质环境因素的钻井井喷风险分级模型,对各个区块的钻井井喷风险程度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南缘山前构造勘探开发区块及克拉美丽气田的钻井井控风险值最高。建议对新疆油田钻井井控进行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的钻井井喷风险等级,制定了针对性的井控对策,建议在井控设计时考虑钻井井喷风险分级设计。  相似文献   

1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large number of mine and mine worker characteristics and injury severity was examined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techniques. The study was based on data extracted from the New South Wales (N.S.W.) Joint Coal Board's computer based accident/incident reporting system describing 21,372 non-fatal, lost-time injurious incidents that occurred in the N.S.W.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industry during the 4 year period from 1 July 1986 to 30 June 1990. The number of days lost as a result of an injurious incident was the best available proxy measure of injury severity. Over the study period, the number of days lost per 100,000 tonnes of raw coal production declined by 73%. Over the same period, injurious incidents involving more than 20 days off work, which constituted only 16% of all injurious incidents in underground mines, resulted in 75% of the total days lost for the whole N.S.W.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industry. Factors that had practical importance and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jury severity included mine worker's age, part of the body injured, type of accident, agency of accident, and mine worker activity. Factors not important or not significant in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injury severity were: time into shift, previous hours worked, mine location of incident, occupation, work experience, frequency of task, shift, and mining reg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factors related to the susceptibility of a mine worker's body tissue to damage or repair, and factors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energy on the mine worker by vehicle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injury severity.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海上超高温高压钻井井筒温度压力的变化规律,基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考虑超高温高压井筒环境对钻井液密度以及钻井液流变参数的影响,建立海上超高温高压钻井井筒温度压力耦合预测模型,并利用实例井现场随钻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分析正常钻进期间井筒温度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井筒温度而言,钻井液流变性变化的影响大于钻井液密度变化的影响,耦合计算温度结果要大于不耦合计算的温度值,且两者之间的温差随井深的增加越来越大;对井筒压力而言,钻井液密度变化对当量循环密度ECD(equivalent criculating density)的影响要大于流变性对ECD的影响,且耦合计算的ECD要小于不耦合计算的ECD值。该耦合模型可以提高井筒温度压力的预测与控制精度,并降低超高温高压地层窄密度窗口中的安全钻进风险,研究结果对超高温高压钻井精准的井筒温度压力预测及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非巨灾型Natech事件演化模式并降低发生风险,基于164个事故案例,归纳出6种典型演化路径,构建非巨灾型Natech事件演化模式分析框架,并基于突发事件关联网络,分析影响Natech事件风险的水平关键节点及潜在发生路径。结果表明:暴雨灾害是对全局影响力最强的节点,与人为异动的协同作用最显著;电力事故Natech链路径较长;水污染事故是较容易被自然灾害或首发事故触发的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