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期中国就业模式变化的一大特点即是:非正规部门就业或非正规就业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尤其是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形式.据统计,我国现有劳动力人口约7.1亿~7.2亿,而能够进入到正规部门就业的大约2亿人,其他大都在非正规部门从事非正规就业(李强,2002).  相似文献   

2.
灵活就业,根据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住2002年撰写的《我国灵活就业问题研究报告》中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独立就业,承包就业、自营就业和家庭就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非正规就业以其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而且已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非正规就业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都十分深刻。本文拟从劳动关系的角度,探讨我国非正规就业领域中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我国非正规就业规模越来越大。据估计,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约有8000万人。由于现行社会保险制度是针对正规单位就业人员设计的,存在缴费基数高、费率高、待遇高的特征,不适用于就业与收入水平不确定的非正规就业人员,因此大多数非正规就业人员还没有参加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5.
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从来都是各国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就业问题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就业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的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然而,就业不仅有数量的要求,同时也有质量的要求。随着我国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就业领域浮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就是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6.
灵活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从理论上讲,灵活就业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然而.回到现实.就国内目前情况来说.相对于正规就业的劳动者,太多的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正在影响着灵活就业群体的生存状态。随着灵活就业者的队伍日渐壮大.灵活就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科学》2005,(11):11-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程度弱化,劳动力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劳动立法和执法工作滞后,导致正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灵活就业和非正规就业比重极大增加,工作任期普遍缩短,劳动力流动率提高,而社会保障、就业服务机会不足,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感极大地降低,劳动力市场的总体就业安全性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制度和政策调整,来适应不断增强的就业灵活性。本文主要从劳动力市场制度政策的角度,对这些调整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正规就业的增加将十分有限,发展灵活就业是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尽管灵活就业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其对解决就业的巨大功能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非正规就业得到迅速发展,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尤其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非正规就业领域仍存在着社会保障的普遍缺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科学》2005,(7):29-32
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一个重要现象。工作是否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劳动力市场是否将越来越灵活?灵活就业人员比例是否已经过大,从而导致就业不稳定性增加?灵活就业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都是目前劳动者、政府官员、研究人员等经常提出的问题。《工业化国家就业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问题》一文是国际劳工局就业战略司的官员,作者根据工业化国家发展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灵活就业与稳定就业,科学分析和评价劳动力市场,合理制定就业政策,完善就业统计调查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王亚栋对该文编译。  相似文献   

11.
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就业形式和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城镇2.4亿从业人员中,国有、集体等正规单位就业人数逐年减少,由1996年的57.4%下降到51.1%,个体、自营劳动者等灵活就业人员达到1亿人以上,这个庞大的群体却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大多是灵活就业,中断参保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续保问题已成为影响下岗职工从事灵活就业意愿、妨碍其再就业的不利因素。研究分析和解决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扫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体制障碍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灵活就业已成为当前安徽省蚌埠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要方式,全市灵活就业呈现出了四个特点.一是灵活就业门槛低,对技术、技能和资金的要求一般都不高,下岗失业人员容易进入;二是灵活就业涉及的行业和门类庞杂,包容性强,便于各类求职人员选择,特别是对于不具备就业竞争优势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说,选择余地和空间较大;三是机制灵活,进退方便,下岗失业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工作时间、工作技能进行选择;四是街道、社区就业潜力大、岗位多、前景看好,下岗失业人员就近就业,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像中国所面对的就业挑战,即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来为世界上26%的劳动力人口创造就业机会(胡鞍刚,2002)。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持续超常增长。新增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总量规模压力大;另一方面,社会创造就业的能力严重不足。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各产业新增就业人数下降,正规部门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非正规部门就业不充分,工作无保障等。其中,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尤为严峻。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95年,联合国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宣言》就提出,要“将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目标”,建议各国实行“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创造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正规就业方式日益引起国际劳工组织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5.
多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存在,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对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社会其它方面皆产生了积极作用,所以,灵活就业方式得到了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外政策的认可、保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第三产业的逐渐壮大,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文化理念的不断变化,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应运而生,并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产生了积极作用,日益引起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时至今日,灵活就业已经从一种零星、分散的就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数字经济下的用工呈现出“空间分离、时间分割、关系分化”的特点,对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提出了挑战。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传统灵活就业人员等从业人员,单独构建覆盖所有非正规就业人员的、保障水平较低的、以政保合作方式运作的职业伤害保险,是必要并且可行的。通过逐步推进职业伤害保险,实现所有从业人员工伤风险“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转型,而且已经波及民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应当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将开发新就业增长点和创新就业模式作为长期的就业政策,开发公益就业、灵活就业、绿色就业、远程就业、创意就业等新就业增长点,对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和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杭州市为例,探讨开发就业增长点的渠道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就业形式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镇2.4亿从业人员中,国有、集体等正规单位就业人数逐年减少,由1996年的57.4%降到51.1%。个体、自营劳动者等灵活就业人员达到1亿以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大多是灵活就业,中断参保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续保问题已成为影响下岗职工从事灵活就业意愿、妨碍其再就业的不利因素。研究分析和解决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灵活就  相似文献   

20.
非正规就业“上海模式”的探索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上海从国际劳工组织引进非正规就业的概念,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拓宽了城市就业渠道,有效地消除了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