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某房屋进行抗震检测鉴定,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消除隐患,确保该房屋经处理后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简要介绍性能抗震设计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方法在设防目标、设计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的异同点,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防震烈度为6度以上或地震设计基本加速度大于0.05g的化工设备石油化工设备必须进行抗震设计[1]。在未做全厂抗震设计情况下,设备安装位置地震谱未知,设备抗震设计时通常直接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进行抗震验算。此方法忽略了建筑物对地震效应的放大作用,分析结果可能出现不保守情况。本文以介绍了基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地震谱的计算方法,并以此地震谱对设备进行反应谱分析,对比采用设计基本加速度进行抗震验算的计算结果,为设备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下铁道抗震研究的现状与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下铁道建设的蓬勃发展使地铁的抗震设计问题凸显出来。在对地下铁道震害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震害发生的机理,并进一步对国内外地下铁道抗震研究的现状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分析表明:城市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抗震设防的重要范畴;地下铁道设计规范中急需编入有关抗震设计的内容;根据对地下铁道震害机理的详细探讨,在具体分析中,应该按照不同的设计阶段来选用不同的设计方法。以上结论可为地下铁道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敏 《安全》2008,29(6):47-48
1 强化石化企业抗御地震的能力 1.1增强建(构)筑物抗御地震的能力 厂区内各类建(构)筑物(包括设备基础)的初建、改建和扩建,必须将抗震设计纳入建设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中,使之达到本地区抗震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提出了管式加热炉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现行抗震设计出来的管式加热炉进行可靠性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均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面向 2 1世纪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研究的需求 ,建筑结构的标准与规范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对抗震性能设计理论作了简要介绍 ,并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 89)及其 1998年 9月的征求意见稿中相关的内容作了对比 ,还对 2 1世纪的抗震设计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严重地震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各种现代技术资源获取地震灾害情报,了解灾情分布,为避难资源和抗震救灾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例如,利用城市高密度地震仪系统与地震灾害监控决策指挥系统,在屏幕上显示地震的破坏过程以及建筑物和生命线系统的破坏状况;利用遥感系统、航测和震后人工观测震后的灾情分布。了解灾情分布以及避难资源与抗震减灾资源的实际需求是抗震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评价了欧洲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Eurocode 8,part2 ) [1] 关于延性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的安全性。以一座高架桥横向抗震设计为例 ,按 3个不同的性能系数设计圆柱式桥墩 ,根据欧规规定的最小配箍率配置箍筋 ,使用自编程序MCAP[2 ] 评价其实际达到的延性水平 ,并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评价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 ,欧洲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箍率足以保证结构达到预期的最低延性能力 ,性能系数具有相当大的安全储备。同时可以借鉴欧洲规范 ,作为延性桥梁抗震设计的一种安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减隔震支座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减隔震技术对提高桥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作用 ,采用有限元动力非线性分析程序 ,对设置板式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的桥梁结构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 ,分析中考虑了桥梁结构与减隔震支座的非线性特性。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较板式橡胶支座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同时针对采用铅芯橡胶支座的减隔震桥梁 ,分析了支座参数变化对桥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铁路桥梁中使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单柱式桥墩 ,通过 2 4根大比例的桥墩模型的伪静力试验 ,研究了其延性抗震性能。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 ,研究了这类桥墩的力—位移关系、滞回模式等变化规律。笔者对钢筋混凝土桥墩模型的动力抗震试验进行研究 ,其思路和方法 ,对提高和改善此类桥墩的抗震性、安全性以及工程抗震设计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黏弹性阻尼器在工程结构抗震中所起的作用,阐述了黏弹性阻尼器增强结构抗震、抗风、抗振动和安全性的能力,介绍了黏弹性阻尼器性能及在国内外的使用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4月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会议指出,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7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其他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小施工桥梁的地震损失,基于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地震损伤和破坏的现实,以3座典型大跨悬臂施工连续梁桥为对象,在分析地震需求和抗震能力的基础上,采用能力需求比(CDR)法,研究大跨梁桥施工全过程的抗震性能和抗震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悬臂施工全过程中各构件各部位的能力需求比均大于2.5,悬臂施工全过程结构抗震安全;抗震易损的部位分别位于墩底、桩顶和1号-GPZ(KZ)3SX支座;最小能力需求比集中于8号梁段、9号梁段、边跨合龙、中跨合龙和桥面施工等阶段;抗震设计应在施工的维度上,重点关注地震风险相对较大的施工阶段,确保抗震安全。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体系,构建了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地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找出重点评价指标是制定防震减灾计划、行政监管与法律保障及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抗震性能保证等,并给出具体的应用实例。对某特定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揭示,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的关键在于制定地方政府和社区防震减灾计划、建设规划管理和落实抗震法律法规及抗震设防要求等,最后给出了完善地方政府和社区等防震减灾计划、科学规划并合理选址、制定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的地方配套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抗震设防要求等对策和建议。评价模型的推广应用将促进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的系统化,提高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结构抗震设计中,广泛应用反应谱CQC法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及其效应。本文建立了6个型号的典型双梁桥式起重机有限元模型,在静应力计算的基础上采用模态分析,基于反应谱CQC法,对典型桥式起重机的结构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归纳总结了七个抗震薄弱点。经分析,起重机主梁中部与小车接触点为地震工况中桥架最大应力位置。基于有限元软件的方法,可为其他类型起重机的抗震薄弱点分布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筑物的倒塌是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 ,它导致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不断改进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方法是传统的抗震减灾措施。随着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的不断发展 ,它为建筑抗震减灾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准则 ,混合质量阻尼器 (HybridMassDamper ,HMD)被应用于建筑抗震减灾中 ,对于发生频度较高的低烈度地震 ,主要通过调谐质量阻尼器 (TunedMassDamper ,TMD)控制结构的振动 ;而当发生烈度较高的地震或TMD不能满足控制目标要求时 ,启动作动器施加主动控制力 ,用主动控制力驱动TMD的附加质量块 ,提供给主结构更大的控制力 ,把TMD转化为主动质量阻尼器 (ActiveMassDemper ,AMD) ,取得预期的控制效果。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表明 ,HMD适用地震激励的范围广 ,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短短几分钟,山体滑坡,建筑物倒塌,数十万人员被埋在泥土和瓦砾中。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力领导和指挥下,全国人民奋起抗灾,解放军、武警、消防及大量的志愿者纷纷赶赴抗震救援第一线。  相似文献   

19.
减隔震措施的合理配置是高速铁路地震经济性目标控制的关键。为了对采用不同减隔震装置的高速铁路连续梁桥抗震性能进行量化研究,基于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选用4种减隔震方案进行对比分析。4种方案分别为:全桥抗震设计方案(方案1)、全桥双曲面球型隔震支座+粘滞阻尼器方案(方案2)、中墩摩擦摆+边墩普通支座与阻尼器配合方案(方案3)和全桥摩擦摆+边墩阻尼器方案(方案4)。结果表明:高烈度高速铁路桥梁须通过减隔震设计才能满足抗震设防目标,综合经济性和抗震性能2方面因素,方案4有效降低了结构内力响应和位移响应,为所列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第一时间飞赴灾区指导救援工作,2008年5月12日14点36分成都军区3,000余名官兵即完成集结,随后共有十几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投入救援、救助的战斗,武警、消防及大量的志愿者也纷纷赶赴抗震救援第一线,显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