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1996年1月吴邦国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曾明确指出 ,“要建立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机制”。1996年4月 ,原劳动部《关于“九五”期间安全生产规划的建议》中提出 :“以中心城市为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监察与工伤保险相结合的试点工作 ,通过试点 ,总结经验 ,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预防工作模式。”1996年8月 ,原劳动部颁发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 ,征缴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 ,并在年终时对安全生产好或较好的企业实行安全奖励制度。这些讲话和规定 ,…  相似文献   

2.
费率制度是工伤保险的核心制度之一,大陆在工伤保险费率设置和保险费计算方面有其进步的方面,但也呈现许多不足。通过与台湾地区工伤保险费率制度相关问题的比较分析,大陆应恰当设置缴费主体,重置政府在工伤保险中的责任,优化行业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科学》2005,(7):i005-i006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费率档次";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这即是工伤保险的"行业费率"和"差别费率"制  相似文献   

5.
陈光 《劳动保护》2008,(12):13-15
在工业化国家,工伤保险、安全立法和国家监察作为构成安全生产工作的三大支柱,在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工伤赔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机制通过收与支两个方面来实现,前者通过调整生产经营单位缴纳保险金的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激励和督促企业从自身经济利益上考量:必须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后者则是从保险基金中划拨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生产事故与职业危害的预防,包括安全技术服务、培训和宣传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6.
工伤保险费率是工伤保险基金筹集的核心问题。工伤保险费用的征缴、调节和支付都要求确定一个合理的费率。合理的费率可以促进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 ,改进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是 ,工伤保险费率应维持什么水平 ,如何通过工伤保险费率的调整 ,使工伤保险在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中起到经济杠杆的作用。5 .1  工伤保险费率的确定原则我国社会保险正在建立与完善中。在发达工业国家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中开展最早 ,发展最完备的。这是因为大工业的发展和机械化、自动化的提高 ,带来了工伤事故的增多及经济损失的提高 ,迫使雇…  相似文献   

7.
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合理的行业差别费率对于工伤保险基金的稳定、促进企业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具有积极作用.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地区对行业差别费率厘定进行了探索,但费率与风险的关联性不强,影响了低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积极性.本文针对工伤统计数据缺乏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确定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确定行业风险等级的3种方法,即聚类分析法、风险系数测评和模糊风险评估法的应用过程以及优缺点;另外,强调了在确定行业风险指数时,应注意根据不同事故类别的严重度来确定各风险因素指标的权重大小.最后,应用风险评估理论分析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的运作机理,提出应用工伤赔付支出费用计算行业差别费率的数学公式,此公式原理清晰、操作方便,且有利于各统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划分行业差别费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伤保险费率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工伤保险费率机制是工伤保险制度的核心问题 ,对工伤保险基金的稳定性、工伤预防效能的发挥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等多方面产生直接影响。笔者在调查和研究我国工伤保险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欧美等国的成功经验 ,分析了我国工伤保险费率机制存在的问题 ,并在差别费率划分、档次、费率调整、风险共担模式、收支平衡和促进工伤预防等方面提出了独自见解和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一直居全国工矿企业前列,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而解决事故当中工伤职工的待遇和安置问题也成为市场经济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难题,究其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我国工伤保险费率水平偏低,行业费率档次少,差别拉得不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很低;另一方面,煤炭等高风险行业被“工伤保险”拒于门外。在如此之低的费率和近年来特、重大事故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工伤保险结余却居高不下,如1999年全国工伤保险的累计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行业差别费率,对于工伤预防、降低工伤事故具有重要作用。行业差别费率是按照不同行业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不同规定不同的缴费标准。应用基本竞争型人工神经网络对行业风险进行等级划分,针对工伤数据关系具有复杂性、非线性性的特点,为行业工伤保险差别费率的厘定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部分国家工伤保险差别费率情况;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提出我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分类应以行业工伤事故死亡风险、重伤和轻伤风险、职业病风险和基金支出情况为指标和依据,尤其不能忽视行业轻伤和职业病风险指标;计算了我国近几年各行业工伤事故的个人死亡风险。建议:增加行业风险类别和工伤保险费率差距范围;完善工伤事故、职业病和工伤保险统计指标体系;工伤保险基金应加大对预防、康复、科研、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安全与健康》2007,(6):20-20
1、交强险采取什么方式“奖优罚劣”费率浮动?交强险实施第一年实行全国统一保险价格,禁止费率浮动。同时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交强险费率水平将与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挂钩,安全驾驶者可以享有优惠的费率,交通肇事者将负担较高保险费。其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调节手段,提高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督促驾驶人安全行驶,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牛。  相似文献   

13.
我国职业伤害的严重性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20多年,没有很好地发挥它应有的工伤预防职能,应借工伤保险制度的调整之机,构建基于工伤预防的工伤保险制度。工伤预防需要多方面制度的配合,包括“零工伤”的工伤预防目标、完善费率等级机制和工伤保险及职业安全管理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记者从劳动部门获悉,为保证民工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劳动保障部近日出台了《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将作为今年扩面征缴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是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医疗保险五项保险费合并为社会保险费征收,实行参保登记、缴费基数、征收机构、缴费比例、征缴流程、数据信息六个统一.即参保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必须一次性办理五项社会保险费的统一登记。参保企业单位的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统一以本月企业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企业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以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口径为准。社会保险费实行综合费率。  相似文献   

16.
工伤保险费率机制设计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覆盖面窄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工伤保险费率机制存在问题,缺乏激励作用.本文以传统的激励理论为依据,分析指出要达到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的目的,应该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工伤保险费率机制去激励企业主动参加工伤保险和加强工伤预防.  相似文献   

17.
林静 《劳动保护》2012,(5):13-14
“2008年,我们将政策性破产企业老工伤人员统一纳入了工伤保险统筹管理;2009年,将广西优秀运动员率先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2010年,将建筑企业、商贸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纳人工伤保险统筹管理;2011年,将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从2007年起,广西每年都全面超额完成工伤保险扩面和征缴任务.” 2012年2月22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全国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雷震作为东道主,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介绍了广西创建工伤保险优质服务窗口经验.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平均基准费率水平、工伤保险基金期望的支出构成比较和工伤保险刺激事故预防的费率机制的形成 3个方面 ,对欧洲国家工伤保险费率进行了分析 ,对若干欧洲国家用工伤保险经济手段促进企业改善劳动条件的成功经验给以总结 ,并对我国新近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提出一些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渤 《劳动保护》2001,(10):28-29
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是依照《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1994]45号)从1994年10月 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实施的。截至到2000年底,全省已有34061户企业,4091 713名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率为73.8%;享受工伤待遇人数为48 384人。在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双费率杠杆和强化医疗管理这两个主要矛盾,合理确定和调整企业费率标准,规范各项工作程序,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有效地保障了伤残职工的救治,促进了安全生产,减轻了企业负担。 一、发挥双费率杠杆作用,促…  相似文献   

20.
为促使企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记者近日从省劳动部门获悉,建筑施工企业上一年度工伤费用支出少、工伤发生率低的,可下浮工伤保险缴费费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