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废弃物、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培训等方面来阐述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可行的针对性措施,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铁路疾病预防控制单位实验室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管理现状的概述,从制度、规范管理、储存和台账等方面分析影响易制爆危险化学品规范管理的主要因素,提出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加强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使用过程管理等强化铁路实验室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郭悦 《现代职业安全》2010,(12):114-115
危险化学品在储存、使用过程中,管理和使用人员如果对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不了解,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应对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以及实验室储存和使用非常注意。一般来说,实验室按照设计要求安装了足够的通风设备以控制常规化学品接触,近年来,在实验台上进行的实验逐渐转移到通风柜内以改善实验环境。但是,即便是在经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室工作,仍然要注意化学品接触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这一要求强化了危险化学品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特别是推行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制度,大大提高了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一定量的化工企业的监管效能。然而在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各项整治行动中,整治对象往往只是针对危险化学品许可企业,并不包括危险化学品非许可使用企业。  相似文献   

5.
王鑫 《安全》2016,37(8)
分析目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现状,呈现出缺乏健全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体系,企业缺乏完善的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和危险化学品管理应急能力。针对以上现象提出: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健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亚慧  尹洧 《安全》2021,42(8):75-78
为加强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的规范化管理,保证教学和科研实验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根据已出现的实验室事故,结合近年来危化品智能化管理成果和已出台的安全管理规范,提出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规范化管理的建议和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管理制度、监管信息化平台和实质性的管控手段,必将大大降低危险化学品引起的风险,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保证教学和科研的有序进行.事实表明,以上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安全管控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危险化学品是高等学校各学科领域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实验用品.因其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腐蚀性等特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我校危险化学品的一些管理措施,从四方面论述了高等学校如何切实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危险化学品仓储是一种特殊商品的仓储,存在较大的事故隐患.作为危险化学品全寿命周期的一部分,仓储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针对危险化学品仓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危险化学品仓储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我国高等学校化学实验过程中及实验后续有害物质的处理、失效等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时论述了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的要求,分析了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储存的现状.针对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为促进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推动关键问题探讨,展示最新研究进展,共享前沿学术成果,重大危险源与化工园区系统安全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联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编辑部,组织开展2021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领域专题征稿,并以增刊形式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上正式发表。一、征稿范围围绕危险化学品安全的主题,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二、论文要求1.优先接收具有原创性且为未公开发表过的学术研究论文,不宜为管理总结和议论类论文。  相似文献   

11.
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浙江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在充装氯时,一液氯钢瓶突然爆炸,大量液氯气化,巨大蘑菇状黄绿色气柱冲天而起,高达40余米。其间夹杂瓦砾、铜瓶碎片在空中横飞。一块重725公斤的钢瓶封头飞至85米外的居民院中,砸死一位老太太。另一块重1公斤的钢瓶碎片飞至830米外的地方。有两个液氯钢瓶各重1750公斤,被气浪冲至数十米外的荷花池内和盐仓内。几只液氯钢瓶被钢片击穿,液氯储槽也被击穿,全部厂房倒塌,当  相似文献   

12.
孟庆峰 《环境与发展》2020,(2):26-26,28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当前的河湖水环境现状,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河湖面积严重萎缩,河湖水的功能逐渐退化;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污染量加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我国河湖水环境的管理以及治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了保护河湖水环境工作,加强水资源周围生态环境的文明建设,实现河湖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赴英国、丹麦组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化考察团针对英国、丹麦和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立法、执法和监察等方面进行了座谈和交流。作为发达国家,英国和丹麦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介绍了英国职业健康安全组织机构和职责、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制修订程序、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立法执法及监察经验,以及丹麦职业安全健康组织机构、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健康监察经验。以此为基础,在关于法律原则和定位方面、法律法规落实、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察人员履行监察职责、基于风险的分级监察和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评级系统等五方面提出对我国安全生产立法及监察工作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船舶行业中,造修船不仅是集资金、技术、劳动力的密集性行业,同时又是我们国家目前较高危险的行业之一,各类事故经常发生。特别是生产过程中的火灾与爆炸事故,往往带来的是不可预计的后果,事故性质都非常恶劣。经过调查研究发现,18~30岁阶段的年轻人是事故发生的高发人群,生产组织单位就这一问题展开应对,从而达到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方针。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和职工带来了严重危害,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同时又在社会上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对造修船过程中的火灾与爆炸作了分析,了解火灾爆炸事故的原理,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企业如何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发挥其应有的职责,就如何控制与减少造修船中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提高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阻燃抗静电PVC橡塑劳保靴是江苏金湖国祥工贸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研制的新产品,以前,我国尚无同类产品的生产。由于没有参照物和标准。研发期间遇到不少技术性难题。随着试制工作的深入开展,难题都被逐一解决,因此,产品的可靠性得到有力的技术保障,性能也大幅度地提高。本文主要介绍该产品的研发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党和政府的一贯宗旨。个体防护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防护装备(俗称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个体防护装备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装备,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体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个体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个体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hat women have equal or higher pay satisfaction than similarly situated men, even though they may earn less than these men. Using Major's (1994) model of entitlement, this study examined gender differences in pay satisfaction in two companies before and after gainsharing bonus programmes were introduc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omen had higher pay satisfaction than men prior to the introduction of gainsharing and there was some evidence that this difference was greater among lower‐paid employees. Women did not exhibit higher pay satisfaction after gainsharing was introduced. 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 of gainsharing with changes in female–male pay satisfaction is discussed.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