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珠江九沙围河涌河道内埋有二战时期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为了解水体及底泥污染状况,对河段水质、底泥、水生生物进行了采样监测,并采用水质单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九沙围河涌及其附近珠江河段各监测断面水质均不能满足地表水IV类标准要求,以有机污染为主.底泥污染较为严重,超标最为严重的为镉、锌、铬和砷,水生生态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水体都在富营养水平以上,底泥中氰化物和砷超标,说明河涌底泥存在被日遗化武污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黄河内蒙古段干、支流2011年水质总体情况和沿程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利用水质类别判定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3个监测断面进行评价,主要结果如下:黄河内蒙古段监测断面达标率为65.22%,其中,内蒙古黄河流域干流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支流水质58.3%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呈重度污染,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应放在支流水质的改善。内蒙古黄河干流入境段、出境段综合污染指数为0.57-0.38之间,水质相对较差;中段综合污染指数在0.29-0.36之间,水质相对较好;入境与出境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57和0.34,出境水质好于入境水质,黄河在内蒙古段水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西太湖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分布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至7月,对西太湖流域113个河流断面进行了浮游动物采样调查.浮游动物经鉴定共有38种,其中,轮虫6科15属29种,桡足类4科4属4种,枝角类4科5属5种.流入西太湖的河流上游农业区浮游动物多样性最小,中游城市工业及生活区浮游动物多样性有所增加,下游濒临太湖区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明显增大.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生物指示法评价了流域内水质状况、生态系统稳定性.西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优劣顺序为:下游濒临太湖区、中游城市区、上游农业区.  相似文献   

4.
在呼伦贝尔市境内雅鲁河流域设置12个点位采集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水质状况进行生物学评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4种,隶属于8目22科,其中水生昆虫19种,占总数79.2%,各点位种类不丰富。各点位优势种不同,但基本都以对水质敏感类群和中等耐污类群为主。各点位密度和生物量差异较大,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89~493ind/m2,平均生物量为0.42~11.69g/m2。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以集食者和捕食者种类较多,分别为6种;各功能摄食类群分布受空间资源位的限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为上游点位水质为轻-中污染型,下游点位水质为中-重污染型,BI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除南大河水质为中度污染外,其余点位水质均为清洁。  相似文献   

5.
松花江是中国东北重要的渔业生产水域,监测与评价其水质,掌握渔业生态环境特征和水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在松花江干流布设23个监测断面,通过现场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分析与调查,并结合获取的数据,依据国家地表水3类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采用综合评价指数(P)、有机污染综合评价指数(A)及生物多样性指数(H)等对松花江水质及渔业生态环境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在5.0 mg/L以下,溶解氧质量浓度平均值在8.0 mg/L以上.浮游植物有102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占47.8%;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其中轮虫种类最多,占57.6%.冰封季节是鱼类生态脆弱期,经过多年的治理和污水截流,松花江干流水质逐渐好转,P值为1.05,A值为1.25,浮游植物H值为2.48,浮游动物H值为1.58,整体上已由中度污染向轻度污染转变,渔业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逐渐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松花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为鱼类生长、繁殖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废水中微量残留炸药奥克托今、黑索今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有奥克托今、黑索今的废水会对人体、动物、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笔者针对含有奥克托今、黑索今的废水 ,研究了采用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废水中微量奥克托今、黑索今的原理、方法和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该方法不需要吸收曲线交点和等吸收点 ,具有较好的回归稳定性。采用该方法进行废水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治理、水质安全评价和水生生态进行综合的管理和保护将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独流减河干流水生态水平,增强水生态管理能力,亟需建立独流减河水生态水环境响应模型,实现通过管理水环境调节水生态的目的。于2017年在独流减河干流10个断面采集了120个水样、40个生物样品,进行了水质检测和藻类鉴定。结果表明:独流减河干流以Cl~-和Na~+为主要离子,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 774.35mg/L、2 137.35 mg/L;总氮、总磷质量浓度高,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17 mg/L、0.46 mg/L;Pb、Cd污染较重,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mg/L、0.05 mg/L;藻类以蓝藻门的数量最多、绿藻门种类最多。基于SPSS平台对水生态指数和水质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了水生态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独流减河藻类香农多样性指数与水体中的氮磷比呈反比例关系,要保证较高的水生态多样性,水体中氮磷比需要控制在8.83以下。  相似文献   

8.
对汉丰湖水位调节坝运行前的底栖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共检出底栖动物44种,以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为主。密度和生物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并自库尾向坝前区域逐步递增。研究结果表明,处于河流和河湖过渡态区段的底栖动物季节变化趋势明显,与水位波动的有较大关系。水位过高或过低,均对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水深与寡毛类密度和生物量显著正相关,而与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负相关。预计水位调节坝实际运行后,汉丰湖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将以摇蚊类和寡毛类为主,软体动物所占比例较低,现存量和生物多样性将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女山湖围网养殖对水质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对女山湖围网养殖内外水质的差异和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差异进行监测。2009年3—5月,以黑白瓶法测溶氧(DO),重铬酸盐法测耗氧量(COD),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总氮(TN),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总磷(TP),PHS-3精密数显酸度计直接测定pH值,重量法测定悬浮性固体和溶解性固体;1/16 Peterson采泥器取样,对底栖动物鉴定、计数,并计算密度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围网内外水质的理化指标存在差异,围网内酸度、COD、TN、TP、有机质高于围网外。检出大型底栖动物18种,网围养殖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与非养殖区差异较大(Jaecard指数为0.46)。围网内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低于围网外。建议通过湖泊围网的合理布局提高湖泊生产力,恢复和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京杭大运河是属于全人类的重要遗产,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利用京杭大运河是沿线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嘉兴段大运河的历史演变,对杭嘉湖平原人水关系、人地关系地深入研究,归纳出嘉兴段大运河的三大特点,并探讨了对嘉兴段大运河保护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新立城水库藻类分布及富营养化特征,于枯水期和丰水期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新立城水库共鉴定出藻类29种,隶属于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隐藻门、金藻门、裸藻门和甲藻门共7门19科,其中绿藻门最多,通过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得到,枯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分析近10年水库水体理化性质得到水库总体上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氮磷浓度较高,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水体中氮磷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水生生物学不但与生态学、湖沼学、海洋科学、渔业等密切相关,而且已经在环境监测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很多应用。本文针对如何将水生生物学应用到水环境监测中以及水生生物在水环境保护中能够起到的作用与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及阐述。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的东江河源段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东江河源段水质现状并推测其水质发展规律,以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标准,依据东江河源段全部7个水质常规监测断面中的5个断面(分别为新丰江水库断面、枫树坝水库断面、龙川城下断面、临江断面和江口断面)在2001—201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年平均值,选择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4个指标,参考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分析评价东江河源段的水质,并讨论其污染风险。结果表明,2001—2012年东江河源段水质总体良好,水库库区断面除枫树坝水库断面TN指标在2012年处于Ⅲ类水之外,其他指标均控制在Ⅱ类水之内;东江干流断面除TN外其他3个指标均控制在Ⅱ类水之内,且江口断面TN在2009年和2011年被污染为Ⅲ类水,在2010年和2012年被污染为Ⅳ类水,而龙川城下和临江断面TN在2012年被污染为Ⅲ类水。由4个指标的历年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东江河源段水质存在较大的氮、磷污染风险。氮、磷污染的空间格局和污染物通量分析进一步表明,下游的污染风险大于上游。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在促进我国区域经济东西融合、南北对接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和功能,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重点流域环境安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数十年,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下,中原经济区水资源制约显著、部分河流断流加剧,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尽管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提升,但整体而言,中部地区流域生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情景分析显示,中部地区的中长期发展将加剧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城市化导致生态空间受挤占,矿山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长江流域发展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将受到空前威胁。为了破解影响中部地区战略发展的生态安全制约,必须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沈阳辉山明渠中上游污染水质评价及整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城乡结合区域的辉山明渠中上游渠段的11个采样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其整治对策。结果表明:CODMn、CODCr、BOD5、NH+4-N、TP、TN这6类指标均为重度污染,其中1-3断面污染最严重;溶解性有机物和营养性物质氮是辉山明渠中上游主要污染物;除1-1断面外,其余10个采样断面的综合水质级别均为劣Ⅴ类,且8个采样断面水体已黑臭;点源和面源等复合污染源使辉山明渠中上游水质污染严重,这是城乡结合区域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特点。最后探讨了改善流域环境质量、实现农业流域和景观流域完美结合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汞污染因毒性大、致毒结果严重而备受关注,水环境尤其是水源水的汞污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对汞的生物毒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汞对水生生物,包括水生植物、鱼类、贝类、藻类及两栖类毒性效应和毒害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不仅要研究不同水生生物对汞形态的转化方式和转化机理,还要进一步寻找对低浓度汞污染最敏感的指示生物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超标倍数赋权法的模糊物元在湿地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水质的研究是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基础.鉴于水质评价中各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将超标倍数法与模糊物元建模相结合,应用于水质综合评价,建立了基于超标倍数赋权法的模糊物元模型.运用此模型对洪河湿地水质进行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与熵权系数法的评价结果一致,证明所建立的新模型是科学合理的,其结果更加客观.目前,洪河湿地的水质污染较严重,主要是湿地周边的农场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因此,提出了建立湿地过滤带的方法,可以有效阻止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熵权的灰色关联模型在湿地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学价值,湿地水质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各指标的属性.介绍了基于改进熵权的灰色关联模型在湿地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以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调查采样数据为例,通过构建灰色关联决策矩阵,同时采用改进熵值法确定权重,再由计算各样本的灰色关联度来确定其所属级别,进而对保护区水质采样点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基于改进熵权的灰色关联度模型,为湿地生态系统水质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渭河西咸段表层沉积物及其孔隙水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测定了As、Cd、Cr、Cu、Pb和Zn的含量,应用改进BCR法分析了沉积物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特征,基于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PERI)评价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渭河西咸段表层沉积物已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孔隙水中As和Cd质量浓度在部分断面超过US EPA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持续基准质量浓度,表层沉积物中Cd质量比在所有断面、其余重金属质量比在部分断面超过其对应陕西省A层土壤背景值;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各异,Cd主要存在于酸可溶态中,Pb主要存在于可还原态中,Cu、As和Cr主要存在于残渣态中,Zn在酸可溶态和残渣态上均有较高的比例,以残渣态为主;RAC评价显示,As和Cu处于低风险级或中风险级,Cd处于高风险级或极高风险级,Cr、Pb均为低风险级,Zn在低风险级和高风险级之间变化;RI评价显示,各断面处于轻微至极强生态风险,Cd处于较强至极强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0.
<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5月22日是联合国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在北京举行的"201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大会"上,国家环保部和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5版》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再次拉响了中国生物濒危的警报。保护生物多样性迎来机遇5月22日,"201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大会"在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举行。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会上介绍,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他说,这一主题揭示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与中国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