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阐明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重金属污染物的健康风险水平,根据广西某市主要的3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水源地原水中Cr、As、Cd、Pb、Cu、Hg、Fe和Zn等重金属通过饮用水途径引起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非致癌物质对成人和儿童引起的总非致癌风险在10-10~10-9a-1之间,远低于US 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4a-1);致癌物质对成人和儿童引起的人均年致癌风险大小顺序均为CrAsCd;河流、湖库型水源地总致癌风险均超过US 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4a-1),其中儿童人群总致癌风险在8.43×10-5~6.26×10-4a-1之间,明显高于成人6.05×10-5~4.52×10-4a-1的水平。Cr对儿童和成人总致癌风险贡献最高,是最主要的致癌物。  相似文献   

2.
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多元统计方法,对河南省新乡市农村地区浅层地下水2015年11月的水质数据(30眼地下水监测井,15个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评估了对当地农村人口造成的健康风险,探索污染物的空间分异特征,并识别对应污染源。结果表明:30眼监测井的Cr6+、Pb、Cd、Hg、As指标均满足Ⅲ类地下水水质标准,但有29眼监测井存在超标因子,浅层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污染物通过饮水途径所致健康风险均大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10-6),浅层地下水不适宜直接饮用;监测井可以划分为A组、B组、C组,A组水体受到原生地质污染、营养污染和盐类污染的共同影响,B组受有机污染、盐类污染影响,C组受原生地质污染、盐类污染、营养污染、有机污染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尾矿库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目前缺乏统一的、系统的尾矿库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的问题,通过超标浓度风险直观地反映最大可信事故的危害及其风险的大小,综合水层固有脆弱性、污染荷载风险、污染危害性3方面因素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及风险管理措施,建立了尾矿库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将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成5个等级,实现了尾矿库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定量化和标准化.最后将评价体系应用于排山楼金矿尾矿库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鉴于水质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的复杂体系,且评价指标、权重和污染程度等具有模糊性,采用模糊物元法对农村饮用水安全进行综合评估.模糊物元法通过建立模糊物元矩阵和权重矩阵,计算相应的欧式贴近度,并对各饮用水样安全度进行分级.该法采用熵值法赋权,有效避免了权重分配的主观化, 并选取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准则,细化了饮用水安全等级.对陕西省某农村灌区进行实例应用,评价结果显示,浅层地下水局部已受污染,饮用水安全的水井仅占调查样本的30%. 水质受工业污水排放及农业灌溉影响较大,不达标饮用水主要表现为Cl-、SO2-4、Cr6+、F-等含量超标,硬度和矿化度普遍偏高.结合灌区调研资料可知,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证明该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在对虞城县惠楼村山药种植区地下水中Cr、Cd、Pb、Zn和Cu含量测定的基础上,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各个重金属通过饮水途径所致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下水重金属对该地区居民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健康危害.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风险中,所有样点的化学致癌物Cr和Cd的个人年风险在10-4 a-1以上水平,某些样点Cd的个人年风险也在5.0× 10-5 a-1以上水平,超过了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且平均占到总年风险的99.9%,其中Cr对总风险的贡献率平均达到96.73%,是最主要的致癌重金属;非化学致癌物Pb、Zn和Cu的个人年风险均低于ICRP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对照区地下水致癌重金属的个人年风险和总年风险均高于山药种植区.今后要加强研究区地下水中Cr的来源和去除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环境风险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的各个因素,建立了工业园区的环境风险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的特点,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其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将环境风险总费用定义为风险实际期望损失、人群心理损失和风险控制费用三部分的总和,并根据系统效益最大化原则,提出了风险控制水平的优化理论.最后以泰兴化工园区为例,模型和理论进行了应用.园区环境风险管理水平评价结果为"中",方案四为最优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选取相山某铀尾矿库周边不同水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和室内检测,分析周边水体中铀的分布规律、铀质量浓度与水化学参数间的关系,并进行放射性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周边水体中铀质量浓度空间分布不均匀,除点P-1铀质量浓度超出国家标准GB 23727—2009《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规定值外,其他样品中铀质量浓度均符合标准;不同水体中铀质量浓度差别较大,地下水中铀质量浓度分布较均匀,排放水分布不均匀,地表水介于两者之间。同时,对水温、pH、电导率等参数进行现场测定,得出水体中铀质量浓度与pH值、电导率存在正相关关系,铀和pH值、电导率间的皮尔逊系数分别为0. 803 6和0. 549 8,表明pH值和电导率是影响水体中铀富集的重要因素。健康风险评价表明,通过饮用水途径铀所致的健康危害风险度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和瑞典环境保护署、荷兰建设和环境署推荐值,表明在研究区饮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检测出的铀可能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新民柳河水源地的供水安全,简要介绍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柳河水源地地面水基因毒物质为优先控制污染物;而地下水应着力控制躯体毒物质.②对于基因毒物质,监测断面优先控制污染物为As和Cr;而对于躯体毒物质,所有监测断面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均为氨.③在所有监测断面中,柳河上断面等6处有毒污染物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总风险数量级为10-5-10-4.在日后的管理过程中,应对这6处加大治理力度.④目前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还没有包括在常规环境评价工作中,建议在今后的评价工作中应该逐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和龙水库水质状况及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风险,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对和龙水库20个采样点为期1a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水库主体水域水体进行人体饮用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和龙水库主体水域水质采样年度整体为Ⅳ类水,且春季水质为开始污染水平,其余各季节水质为一般水平.水库水体中化学物质As所产生的致癌风险为1.59× 10-5~3.37× 10-5a-1,远高于人体最大可接受风险(1×10-6a-1).而由Cu、Zn、Mn和NH4+-N所引起的非致癌风险(10-10~ 10-11 a-1)均低于最大可接受风险(1×10-6a-1).和龙水库周边养猪场的污水排放可能是其主要污染源,养猪场附近河段的水体全年为劣Ⅴ类,属于严重污染水平;主要超标污染指标为BOD5、NH4+-N、总磷、COD,各指标值分别是水库主体水域水体的268.49、253.15、55.81、40.38倍;猪场废水中As是导致水库主体水域As人体健康风险超标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强对和龙水库周边养猪场的排污治理,以保障水库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风险评价系统的模糊性出发,结合区间数与三角模糊理论,将水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不确定性用区间数表示,以隶属度反映区间数浓度值范围的置信水平,将模型的其他变量参数转换为三角模糊数,并对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模糊化分级,构建了基于区间数的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2009年FZ市5个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市的5个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水平总体上处于Ⅲ级,为中风险状态;随着置信水平a的降低,风险率范围值随之扩大,相关信息和参数的模糊性相应增加,选取a≥0.90对应的区间值作为环境风险决策管理的依据易于被接受.  相似文献   

11.
在识别诸多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探讨调水量和调水区当地水资源利用的行为规律与反应机制,以及缺水风险行为和性态,建立了包括供水风险率、供水可靠性、供水恢复性以及事故周期等指标在内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蒙特卡洛方法,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各引水枢纽在不同下泄流量方案下的供水风险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枢纽的风险指标值都很理想,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供水效率和效益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塑料管材目前在饮用水输送、节水灌溉及设施农业等方面应用的普遍性及人们对塑料产品安全性问题的日益关注,针对塑料给水管材对水质安全性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目前相关研究以静态试验为主.聚氯乙烯(PVC)管材主要影响输送水质中重金属的质量比,不同种类重金属的迁移规律随时间、水质及环境因素的变化存在差异.而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材料由于很少使用重金属添加剂,主要向水中迁移有机物,包括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烷基噻吩,一些醛类、酮类、萜类、酯类、甲苯及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研究中仍存在环境因素影响考虑较少,重金属种类有限,有机物迁移研究不足,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污水紫外吸光度与污水COD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污水中的COD因子,揭示自变量、应变量的数理关系,为简化COD因子的监测,设计新型自动化在线式监测装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中硝基苯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硝基苯在水体中的光化学行为.建立基于液相色谱的硝基苯浓度的测定方法.分别以低压紫外汞灯、氙灯和自然阳光为光源,研究水中硝基苯的光降解规律,探讨光强、pH值、江水中可溶性物质等因素对硝基苯光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苯光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常数k与初始入射光强,I0成正比,k=0.0014I0;紫外光辐射强度在水中呈指数衰减.2、3月份太阳辐射强度下,江水表层中(30~40mm厚)硝基苯光降解的半衰期约为2d.酸性条件下,硝基苯光降解反应速率有所提高,碱性条件下基本无变化.江水中的腐殖质和某些杂质对硝基苯的光降解有促进作用.研究为污染水体的自然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信息化现状,整合全部涉水资源,从水务业务应用的实际需求出发,明确智慧水务建设目标,以"5+3+1"的模式建设智慧水务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5个一整体架构(智能感知网、数据中心、服务平台、业务应用体系、技术规范体系)、3大板块(业务管理、运营管理、辅助决策)和1个综合监管平台。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的量化研究,分析了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基于龙王庙断面的水质序列,假设污染物通量不变,推算调水后断面水质数据并评价其水质类别.结果表明,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有明显影响.调水后,无引江济汉工程情形下,各时期水质超标率均增加;有引江济汉工程补偿作用下,枯水期、丰水期的水质超标率降低,但仍大幅高于调水前,而平水期水质超标率低于调水前.调水后,有、无引江济汉工程两种情形下均枯水期水质超标率最大,这表明调水工程对枯水期的水质影响最明显.汉江水华暴发期集中在枯水期,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枯水期水质的影响对水华暴发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宝鸡市水资源现状和各行业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分析得出,该市地表水含沙量高、水质污染严重,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结合宝鸡市需水量发展趋势和城市供水发展规划,预测2010年和2020年宝鸡城市需水量分别为82.84×104 m3/d和133.41×104 m3/d;并对水资源供需问题作了详细分析,指出2010年和2020年宝鸡城市短缺水量为10.84×104 m3/d和61.41×104 m3/d.最后,针对水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宝鸡城市用水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策,即再生水回用、节水、开发外调水资源以及水资源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
结垢是火电厂循环冷却水运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高钙硬、高碱度、高浓缩倍数下运行时更为突出.近年来,黄河内蒙古段水质钙硬度和碱度很大,属于高结垢性水质.根据内蒙古地区以黄河水为循环水补给水电厂的实际情况,结合电厂循环水系统阻垢缓蚀剂开发的已有经验,复配出新型有机膦系复合配方水处理药剂.分别采用现有药剂和改进的新药荆对黄河内蒙占段发电厂常用的凝汽器管材进行循环水动态模拟试验,黄河水选用正常及恶化两种水样.结果表明,水质恶化时,使用高效药剂可以使其安全浓缩倍率增加为3.06倍.且在同样浓缩倍率下,污垢热阻值远低于用普通药剂的.研究表明,新药剂对恶化水质有明显的阻垢分散作用,能较好地满足现场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行研制的电化学消毒器对不同含盐量的配水进行了系统的消毒试验,从而得到了用电化学法消毒的杀菌率与操作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电化学消毒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电化学消毒器的杀菌率随电流、停留时间和盐度的增加而提高.在盐度为3%(NaCl质量分数),停留时间为5.0 s时,杀菌率可达到99.464%,此时处理每立方米水用电量仅为0.003 kW·h;在盐度为0、停留时间为10.0 s时,杀菌率可达到90%,此时处理每立方米水用电量为0.010 7 kW·h.研究表明,电化学消毒器的消毒效果良好,耗电量很低.  相似文献   

20.
The current paper present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s well as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he influence of water and humidity on the self-ignition of combustible bulk materials.It is well known, that bulk materials may undergo self-ignition if stor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In some cases, large amounts of these materials are exposed to a humid surrounding, e.g. dried coal in a moist atmosphere. Due to the effects of condensation and adsorption of water, additional heat is generated and transported into the bulk material. If the pile is stored slightly below its self-ignition temperature, the bulk material can become supercritical and an ignition occurs.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for German lignite coal sampled in two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They showed, that subcritical deposits turned to supercritical behaviour if the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surrounding was suddenly increased or water was pour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ample. Besides the experiments, a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self-heating until ignition of the deposit, including the transportation of moisture. Simulations with this model led to satisfying results when compared to th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