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管是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原因的理论分析来看,还是从实证分析来看,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事故频发倾向是导致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原因。为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弱化人的事故频发倾向,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职能模块入手,结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要求,构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系统,辅之以生产工具管理、生产环境管理与生产技术创新等,以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护》1997,(4):19-20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兰州公司结合当前经济体制转轨,经过不断探索建立的一套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方法。这一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了生产效益和降低了事故频率,实现了安全管理机制和生产经营机制的同步建设。这套管理方法有十大特点:一、决策层目标明确兰州公司系统明确地提出,要将安全生产由被动的事故频发状态转变为以主动控制为目标,并经过一段试点之后有计划地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一把手主动对安全全权负责、副职抓好对所营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为…  相似文献   

3.
吴安庆  汤其建 《安全》2009,30(1):37-38
随着安全科学的发展,事故频发倾向论被大多数学者所否定。因为事故的发生是人、物和环境三大系列的运动造成的,这三方面因素互相影响,不能将事故的发生简单归结到某种单一因素上。但是在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占有绝对地位的。“事故频发倾向论”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已从事故致因理论中剔除。但是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种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在某种程度上提醒人们重视人在事故中的作用,科学研究证明约90%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因此提高人的可靠性就成为减少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认为大多数工业事故是由事故频发倾向者引起的观念是错误的,有些人较另一些人容易发生事故是与他们从事的作业有较高的危险性有关。因此,不能把事故的责任简单地归结成工人的不注意,应该强调机械的、物质的危险性质在事故致因中的重要地位。于是,出现了Accident Liability(事故遭遇倾向理论),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工业过程爆炸事故模式及其破坏效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从工业生产中的介质类型出发,通过对内装固体的、液体的及气体的介质装置可能发生的爆炸事故和破坏效应进行分析预测,编制了相应的分析流程图。结果表明:无论从哪种介质进行分析,最终的爆炸事故模式只有凝聚相爆炸、气云爆炸、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及各类形式的容器爆炸。简要分析了几种事故模式破坏效应的最佳计算模型和应用实例,证明了所做的分析预测和编制的流程图,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判断事故模式中爆炸源性质及其破坏效应,是对爆源的一个定性分析方法,同时为爆炸能量计算的重要依据。工业过程爆炸事故模式及其破坏效应的研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爆炸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吴爱军  李锐  杨苗 《安全》2019,40(10):34-40
针对安全概念不统一,安全科学与技术发展相对滞后,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通过借鉴量子纠缠理论,提出了安全与危险纠缠理论学说。建立了安全与危险纠缠理论模型,阐述了其纠缠机制,明确了一个系统中的安全与危险在不同时段内存在的方式和状态:通常人们所认知的安全或危险均是系统在过去时段内以“一显一隐”的方式塌缩成确定的状态,而在现在与未来时段,它们分别是以“显性”、“隐性”的方式纠缠为不确定的状态;若该系统的“安全与危险纠缠”状态向安全方向塌缩时,系统则表现为安全,若向危险转化时,则系统表现为事故。同时,分析了“安全与危险纠缠”理论建立的对安全科学及安全生产实际意义与理论价值,及其未来展望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使企业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事故的防控更要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以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预警过程为主线,对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预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事故致因理论、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风险评价方法、风险预警方法及预警阈值的确定方法等。阐述了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预警理论和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安全生产的法律保障进行了归纳,并结合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重大工业事故隐患辨识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导致事故发生的两类危险源理论出发,结合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工业事故隐患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进行重大工业事故隐患辨识和评价的本质就是对危险控制措施和控制能力的评价,即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到位,能否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该方法通过对工业单元固有的事故易发性和所采取措施的控制能力二者之间是否满足必要的受控关系,作为重大危险源是否构成重大工业事故隐患的判断依据。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该法,可以客观反映危险源的危险控制情况,便于危险源所在单位及时加强技术干预,减少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9.
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理念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事故致因理论是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是一个时期人们安全理念的集中反映.它涉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及谁应该对事故的发生承担责任等重大问题.从早期的事故频发倾向论到新近的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伴随着人们安全理念的不断变化,防止事故从着重对人的选择、教育和管理转向强调机械设备、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防止事故的责任从劳动者转向设计者、管理者,从个人转向政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工业活动安全生产事故成为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诱因.在分析欧美与日本等化学品监管、工业活动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和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化学品职业健康防控欠缺、工业活动安全与环境监管权责不清、企业环境风险防范重点不突出、事故应急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围绕化学品监管、企业环境风险应急报告编制、安环联动风险防控与事故应急体系建设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纺织行业的火灾和粉尘爆炸的发生,点火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条件之一,若能在事故发生前检测到火花并灭之,完全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火花探测熄灭系统能够胜任此项任务.本文介绍了火花探测熄灭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管道火花探测熄灭系统的基本组成,分析了纺织厂火花源的产生,探讨了火花探测熄灭系统的安装位置,以及该技术在纺织行业大力推广还要做的大量试验实践工作.本火花探测熄灭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发现火花立即熄灭,而不会影响生产的继续运行,属于预防纺织行业粉尘爆炸的积极方式.但是,目前国内纺织工业企业中使用该技术的较为少见,那么建立相应产品的国内生产标准和安装规范迫在眉睫,它是该技术统一、规范和推广的法规性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安全性能思想的设计方法是石化行业平面布局安全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对这种设计方法中目前存在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事故场景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对《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等指令性规范中各级别平面布局安全设计的依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各级别布局设计中主要的安全考虑和大致的安全间距范围,并对目前安全考虑中存在的模糊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导致其存在的原因主要为"事故场景考虑不同"和"‘相互影响’的含义不同";由此,结合事故伤害理论,对石化行业常见的9种19类常见事故场景的后果分析估算,得到了各事故场景对目标设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的范围,并以之为依据,分析给出了各级别布局安全设计中适合考虑的事故场景及适当的安全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设施的安全已经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转及人们生活的安定。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与管理比较薄弱,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率,我们必须分析事故的本质原因以及找出事故责任单位,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4.
从尊重生命谈企业安全教育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种程度上,工作场所承担一定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危害不能被替代或消除,就要采取措施使员工的接触风险降到最小,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训练员工安全作业、提供健康安全教育。国际劳工组织的体面劳动议程中阐述,体面的工作必须是安全的工作。让企业员工安全地工作,必须做到意识在先、教育在先。由此,笔者提出搞好安全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理念,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弘扬尊重生命的理念、引入新的培训模式。首先要从尊重生命的角度,将人文关怀引入到培训中,引导员工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另外探索适合成年人的培训模式,实现以行动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当员工愿意思考培训中的一些问题并做出积极的反应时,我们则有理由相信,培训已经对他们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 factors and accident proneness of coal mine workers, the depth perception, dark adaptation and vigilance abilities of 239 Chinese coal mine workers were tested and their accident proneness was surveyed with an accident proneness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ark adaptation and vigilance abilities of the mine workers declined with increasing age. Vigilance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accident pronenes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igilance between coal mine workers doing different types of work.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vigilance was relevant to the type of work that an individual did in a coal mine. The dark adaptation index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accident proneness. Coal mine workers with weaker dark adaptation ability were also more accident prone. Some ergonomics recommendations concerning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in China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6.
从各个行业安全、事故分类、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安全学科分类和安全学科期刊五个不同的角度,通过互联网检索工具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数据和我国的实情总结了安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目前国内事故统计资料,建设项目业主的违规行为已成为导致建筑伤亡事故发生的主要根源,尤其作为公共工程建设的政府业主的不规范行为现象更为突出.然而由于业主在建设过程中的强势地位,很难对业主加以监督和制衡.本文通过对业主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属性的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业主在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业主参与安全方面的现状,提出了规范业主的安全责任,鼓励业主参与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并指出作为公共工程项目的政府业主,应正面参与工程安全管理并积极发挥公共工程示范作用,以此作为突破口带动我国建筑业整体安全与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方安全生产条例与《安全生产法》比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安全生产条例进行了收集整理,并与《安全生产法》进行了逐条对比分析。从安全理念、安全规划、监管模式、机构和人员、管理制度和方法、安全经费、处罚和其他8个方面,对地方安全生产条例中具有代表性的、新的提法或改进的做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从建立"以人为本"安全理念、将"综合治理"纳入安全生产方针;明确要求各级政府编制安全生产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清晰界定政府综合监管、行业监管和其他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细化各类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要求;明确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地位,并在高危行业强制配备;明确劳务派遣人员的培训职责,完善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构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明确工伤保险基金、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安全生产责任险等费用的缴纳及管理要求;加大对尚未导致事故发生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隐患排查治理纳入《安全生产法》10个方面提出了对《安全生产法》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故障树安全评价的方法和火灾风险评估中的定量分析方法,以人员安全为出发点,对轨道交通运营过程火灾事故风险进行评估。并对重庆市轻轨2号线临江门车站进行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计算,判断轻轨临江门车站发生火灾等紧急事故时,能否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结合轨道交通现状给出相应对策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乘客生命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了我国《安全生产法》的发展沿革,且认真学习了目前发布的《安全生产法》征求意见稿,归纳了征求意见稿还应实现四个重点突破: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职业危害防治应列为《安全生产法》的重要条款之一;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应与公共安全及行政管理分离;应对工伤保险预防机制作出明确要求。此外,建议通过《安全生产法》的进一步修订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的制度化建设:建议逐步建立安全生产分级监察管理体制;推进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实行风险分级与分级监管;逐步提出建立安全生产监察员专业化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系统;强化城市建设土地使用规划的风险管理和安全许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应强化应急准备工作;建立独立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机构和公开公正调查程序;应在《安全生产法》中明确"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功能;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应与激励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