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主要介绍上海徐家汇路618号地块复合基坑工程的特殊部位9根据具体工况采取的地下连续墙、水泥土搅拌桩、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等组合围护施工技术应用及控制措施,简单阐述了组合围护施工中特殊情况的处理措施,剖析了该裙房基坑充分利用桩的空间组合效应,合理组合围护的结构形式,实现了安全、可靠等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深基坑双排桩支护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支护结构,与其它支护结构体系相比较,双排桩支护形式具有良好的侧向刚度,可有效限制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在工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了双排桩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在深基坑支护中所体现的优良性能,提出了控制基坑变形的方法。并且针对双排桩支护结构在某高铁线基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说明双排桩的支护设计方法和施工方便、不用设置横向支点、挡土结构受力条件好、保持基坑稳定、施工安全的优点,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工挖孔桩的特点,叙述孔口围护、孔中防毒、防触电、防孔壁坍塌和涌水等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鄂钢公司焦化技改工程的煤场地基处理中,由于场地荷载对原三水源明渠的通廊支架基础的不利影响,利用CFG桩复合地基后期强度高、变形沉降小及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从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的角度分析研究CFG桩复合地基,进一步验证CFG桩复合地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动测法检测桩承载力和完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针对京秦客运通道提速改造工程 ,利用低应变动测法对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和桩完整性进行了检测 ;根据低应变动测桩的频率理论 ,考虑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推导了频率公式 ;从而得出了低应变动测确定单桩承载力的理论依据。对桩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进行了分类 ,对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为低应变动测分析法在工程上的应用积累了经验 ,对该法在工程上的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拓扑康GTS-332N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统,对大连软件园基坑北侧JKA段进行了桩顶水平位移监测。将影响该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的主要因素确定为基坑使用时间、开挖深度作为自变量对桩顶水平位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多元回归方程,通过回归方程的F检验和回归系数t检验表明基坑使用时间和开挖深度对桩顶水平位移的影响是显著的。回归预测方程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残差在-0. 45~0. 48之间,具有很好的拟合性,为深基坑桩锚支护安全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陕西省高速公路沿线抗滑桩治理的滑坡,进行桩顶位移预警判据研究。基于抗滑桩内力计算方法——"m"法,通过给定桩顶位移,反算滑坡推力,进而求出桩身最大弯矩。计算得到的推力考虑了桩前土体抗力和桩间距的影响,因此悬臂桩和埋入式桩均适用。经过大量试算拟合得出不同地基系数K、地基系数随深度增加的比例系数m、锚固段长度、悬臂段长度及桩径下,桩顶位移与桩身最大弯矩的关系式。该式适用于桩径为2 m×3 m、1.5 m×2 m的弹性桩。引用前人实例验证了公式的合理性,公式由初等函数组合而成,易于应用到预警系统中。今后针对具体抗滑桩设计方案,输入相关参数,可得到桩顶最大位移判据。  相似文献   

8.
砂卵石地层桩锚支护结构稳定性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中进行深基坑开挖,其稳定性至关重要。为研究砂卵石地层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桩锚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问题,采用FLAC3D对其进行了三维模型计算分析,分析了不同开挖阶段桩锚支护体系的变形特性,以及基坑土体位移的变化情况,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了土体压力、桩体内力、锚索拉力与桩体水平位移的关系。结果表明:砂卵石地层在一定深度处存在"自立拱"效应,同时,可以对锚索进行有效的锚固,从而对桩体内力、变形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保证基坑的稳定性。数值分析与实测结果相吻合,说明数值计算模型合理,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张景尧 《安全》2006,27(4):50-50,56
人工挖孔桩,顾名思义,用人工挖孔的深基础成井灌注混凝土成桩载重,这种桩具有单桩承载力大,易做到一柱一桩,需要的设备机具简单,成孔直观、桩身砼质量易保证及造价相对较低,其单桩承载力可达上千吨以上,目前是建筑基础φ1.5m~φ2m以上成孔桩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钢管桩围堰结构施工安全,本文基于工程建设项目实际设计了围堰变形安全智能监测方案,通过在钢管桩围堰上埋设应力传感器进行变形数据采集与分析,可精确采集钢管桩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轴力变化,及时对钢管桩围堰变形超限进行预警与预控。通过实证,该智能安全监测系统在深基坑施工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FLAC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西安地铁深基坑变形规律理论与监测的研究对指导西北地区深基坑信息化施工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西安地铁2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完成了车站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设计,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了FLAC计算模拟,重点研究了桩体变形、钢支撑轴力、基坑周边地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复杂环境下城市地铁车站站深基坑明挖施工时,现场监测是信息化安全施工的保证,采用钻孔灌注桩和钢支撑的复合围护方案作为车站深基坑的围护结构是合理的,土方分层开挖方式和钢支撑预应力施加是减少空间效应保证安全施工的重要措施。桩身水平位移特别是桩顶水平位移是围护结构变形特性的直接反映,围护桩变形最大的地方为基坑中部到三分之二基坑深度处。基坑围护结构附近的地面隆起量明显小于基坑中部的隆起量,随着开挖深度增大,隆起量逐渐由基坑中部最大转变为两边大中间小的型式。  相似文献   

12.
依托黄土地区某城市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对不同工序下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以土层粘聚力、钢支撑位置及桩入土深度为影响因素,分别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有限元模拟方法能有效反映基坑维护结构位移变形规律,黄土粘聚力、钢支撑施作位置及围护桩入土深度的变化对基坑围护结构及周围地表位移有一定影响,设计中的钢支撑位置是最优的设置位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造成巷道底鼓的物理和力学两种重要机制,研究并提出微型碎石管注桩治理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的新方法。在物理机制方面,微型碎石桩具有渗透性极好的特点,在巷道施工和使用期间可汲取岩体中的渗水并透过碎石桩中的插管排出,从而降低软岩层因遇水膨胀导致的变形;在力学机制方面,微型碎石桩一方面通过钻孔置换出少部分底板软岩,从体量上减少变形岩体,另一方面能利用碎石桩体的侧向可压缩性耗散岩体水平变形,底板岩层中的水平地应力得以释放,极大减缓了促使底鼓变形的力学作用;通过微型碎石桩中的插管注浆加固底板岩体,提高了底板复合地基整体承载力。通过数值分析,阐明该方法在治理软岩巷道底鼓机制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压喷射注浆加固地基RJP工法及北京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土木工程建设对大直径旋喷桩和超深基础防漏止水的需要,1988年RJP(RodinJetPile)工法应运而生。其旋喷桩直径达240~320厘米,固结体质量优良,工艺可靠,成本较低。1996年5月在旋喷发明人、本工法专利权拥有者中西涉博士的指导下,中日数公司在北京探矿机械厂内联合进行了RJP工法现场试验。旋喷桩直径达3米,团结强度良好,施工工艺简单。试验结果表明,在拥有三重管旋喷设备和经验的中国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群桩基础安全稳定性评判决策中各因子评判标准边界的确定是保证其模型正确构建的关键环节。由于安全监测系统无法测得这种警戒值,因此,本文采用基于ABAQUS软件的数值模拟方法,依据上部结构受力特点及使用要求来确定群桩基础安全稳定性判别决策因子的警戒值。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可靠获取超大型深水群桩基础成桥后的基桩轴力不均匀性和差异沉降的最佳警戒值。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地铁大屯路公交与地铁换乘车站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在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分析的基础上,以围护桩为例,通过理论计算对其配筋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使用FLAC程序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和原方案相比不会导致基坑变形增大,还可以节约大量材料(桩间距由1200变为1500,桩径由1000变为800)。优化方案可以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节省材料和减小成本,对基坑支护设计优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盾构近距离穿越立交桥群桩基础施工中的安全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盾构穿越群桩基础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了群桩基础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以及地表受盾构影响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盾构掘进对桩基础水平位移影响最大,且水平位移增长过程分为盾构到达前、穿越时以及注浆阶段3个阶段,3个阶段水平位移值比例为6∶3∶1;盾构在竖直方向对桩基础水平位移的影响范围为1D(盾构直径),水平方向为3D;此外,处于盾构左右双线之间的桥梁结构由于受到土层和桩基础沉降的双重影响,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实际施工中建议加强该区域桥梁结构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兰州地铁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桥梁工程方案的可行性,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盾构施工切削桩引起的桩基承载特性变化,分析盾构切削桩基前后桩体轴力、侧摩阻力和弯矩变化,探讨地表及桩基的位移变化。结果表明:直接切削桩将导致桩顶荷载重分布,隧道两侧1,4号桩桩顶荷载增大且增大19.3%~26.7%,而切断桩荷载减小且减小25.5%~29.2%;桩土相对位移随着盾构掘进而增大,促使基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整体呈增强趋势;各基桩弯矩均增大,致使桩基在桩顶以下4 m及隧道中心平面附近存在2个不利截面,各基桩最大弯矩增大2.0~5.2倍;直接切削桩将导致地表、基桩沉降激增,从而导致水平位移增大,致使承台由初始受力状态时的整体沉降变为挠曲变形为主,最大相对沉降达到5.01 mm,超过控制限值。可见,直接切削桩对既有桥梁桩基的承载特性影响显著,此方案不可行,应在盾构施工前采取加固措施。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土岩复合地层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时空效应特征与规律,以南宁地铁某车站基坑为研究背景,在不同施工工况下对车站基坑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差距较小,2种变形规律接近一致,有限元计算结果合理。围护结构水平位移随施工进行逐渐增大,呈现鼓肚形状,水平位移由桩顶移动到桩身,最大位移稳定在桩身0.5~0.75H处;围护结构受力集中在第2道和第3道内支撑位置;基坑地表沉降中,长边方向的沉降比短边方向沉降明显,空间效应显著;在地铁车站深基坑中,基于时空效应机理,考虑施工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调整施工工序和参数,对基坑稳定和控制变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