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探究驾驶人在不同诱导设施信息量的草原公路弯道行车时的注意力分配情况,建立5种不同层级诱导设施信息量(Q0、Q1、Q2、Q3、Q4)的草原公路弯道虚拟场景,并对其进行模拟驾驶试验;对驾驶人视野分区,分析驾驶人在不同信息量条件下注视熵率值变化特征;应用马尔科夫链计算驾驶人在不同信息量条件下注视点在各个区域间的一步转移概率和平稳分布概率。结果表明:草原公路弯道诱导设施信息量的变化对驾驶人注视熵率值影响显著,驾驶人在Q2(10~20 bits/km)信息量条件下注视熵率值最大;驾驶人需要对信息目标多次重复注视才能获取足够有效行车信息,90%以上的概率集中于道路左侧和远方区域,其中道路远方区域是驾驶人保证正常驾驶的重要观察区域。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公路景观郁闭度对驾驶人反应时间的影响规律,运用模拟驾驶试验设计突发事件以测试驾驶人在不同道路线形和空间郁闭度特征景观下的反应时间。利用方差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法,构建反应时间影响因子计量模型,量化不同特征景观、道路线形及驾驶人特性对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驾驶人的反应时间随景观郁闭度增加而减少;弯道路段反应时间显著少于直线路段;随着年龄的增加反应时间相应减少;男性比女性反应时间更短;经验驾驶人反应时间比新手和一般驾驶人更短;驾驶习惯对反应时间没有显著影响。景观郁闭度和道路线形相较于驾驶人特性对反应时间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公路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帮助进行交通安全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汽车驾驶愤怒情绪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系统分析愤怒驾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难点,从汽车驾驶人愤怒情绪产生的情景、汽车驾驶人愤怒时的表现或行为、汽车驾驶人愤怒情绪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汽车驾驶人愤怒情绪识别4个方面介绍汽车驾驶人愤怒驾驶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外汽车驾驶人愤怒驾驶研究的方法和工具。提出研究汽车驾驶人愤怒情绪应该重点关注样本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的突破,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准确识别汽车驾驶人开车中的愤怒情绪,预测愤怒下的驾驶人开车可能产生的不安全行为,如何有效地管理愤怒驾驶,消除驾驶人在行车中的愤怒情绪,避免或降低愤怒驾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人行车速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基于非集计理论,构建影响因素对驾驶人行车速度选择的影响度量模型;利用弹性理论分析不同因素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人行车速度选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年龄、教育水平、视力矫正等因素对行车速度选择的影响不显著;驾龄、性格、专人押送以及占用第几车道等4个因素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人行车速度选择的影响显著,且在显著影响因素中:驾龄越大行车速度越高;性格越活跃越易暴躁,行车速度越高;占用的车道越靠近中央隔离行车速度越高;专人押送将使行车速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超车”泛指偏离原行驶路线、驶入相对方向车道、与被超车并肩行驶、超越后回归本道,集直行、转弯、变更车道之大成的驾驶行为。超车是后车需求引发的交通活动,曲线行驶特性注定车辆将不断发生侵犯他人合法活动空间、不断形成交通交织点和;中突点,驾驶人稍有疏忽或处置不当,轻则扰乱交通秩序危及交通安全,重则发生恶性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驾驶人在双车道公路上超车的安全性,基于tau理论适应性分析,提出超车过程中驾驶人不仅根据tau线索估计避碰时间,也利用距离、速度、加速度等判断超车是否安全的试验假设。招募12名受试者,应用驾驶模拟系统试验平台,依据试验假设采集12个与超车行为有关的驾驶行为数据,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利用Bootstrap法对数据进行扩增。结合驾驶行为问卷得分,利用AMOS软件,建立超车行为安全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初始假设模型进行多次修正与评价,得到影响超车行为安全的3个驾驶行为参数。结果表明,超车车辆在超车并道后的速度、与前导车之间的避碰时间及与对向车辆之间的避碰时间这3个驾驶行为参数可作为超车行为安全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驾驶模拟系统平台,以不同车道类型及不同交通流状态(自由流/稳定流/不稳定流/强制流)为虚拟试验场,应用心理试验设计方法,测试得到21名被试在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视觉注意力需求及驾驶行为。对5种车道类型及4种交通流状态下被试驾驶时的视觉注意力需求特性和驾驶行为特性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不同车道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视觉注意力需求变化情况。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交通流状态下驾驶人视觉注意力需求与驾驶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基于驾驶行为特性的驾驶人视觉注意力需求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驾驶人视觉注意力需求与制动次数、油门踏板位移和车辆轨迹偏差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在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弯道路段行驶过程中驾驶人扫视行为的变化特点,以扫视角为主要参数,在武汉东湖隧道内不同弯道和直线段开展实车试验,通过注视点分布范围、水平视角、通视距离的变化分析扫视行为;在特性分析中,以离均系数为指标研究不同弯道内扫视角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驾驶人在水下特长隧道不同线形路段行车过程中以小角度扫视为主,半径400、680、1 000 m的弯道及直线段的离均系数分别为2. 876、4. 545、5. 010、6. 324,即随着弯道曲率的减小,驾驶人扫视角的中值、均值、变化范围逐渐变大,驾驶人的扫视范围更大、心理压力更小、行车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9.
基于各种物理传感器的疲劳驾驶监测预警技术(DFMP),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这类技术主要包括基于驾驶人生理特征、车辆运行状态以及驾驶人行为特征的疲劳监测。分析论述各种疲劳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优缺点以及应用状况,介绍目前世界上常用的疲劳监测系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车道偏离监测、车辆运动参数监测、基于人眼、头部运动以及面部状态的疲劳监测等是目前的热点研究方向;系统软硬件的提升、基于机器视觉的多传感器多参数信息融合等是疲劳监测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更强的实时性、准确性和鲁棒性是疲劳监测技术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系统地认识女性驾驶人的驾驶特性,分析其驾驶行为,从女性驾驶人交通事故数据统计、致因和心理、生理、“药驾”等因素,梳理国内外女性驾驶人驾驶特性及行为机制的研究成果,总结主流研究角度、方法和内容,并展望其未来研究趋势。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表明:导致女性驾驶人交通事故的因素主要包括人格、认知等心理特征和视觉能力、应激反应等生理特征,同时“药驾”也影响着驾驶特性与行为。剖析了女性驾驶人特性及行为机制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并针对女性驾驶人群体在各种道路交通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模拟驾驶培训和教育,进而全面提升中国女性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1.
问:对客车驾驶人安全驾驶行为有哪些要求? 答:客车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遵守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和道路运输驾驶操作规程,谨慎和安全驾驶、文明礼让、安全行车; (2)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要做好车辆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良好;保持车辆清洁和车内空气清新,保证车上消防等各项设备、设施齐备有效;  相似文献   

12.
运输企业驾驶人安全驾驶行为常识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对客车驾驶人安全驾驶行为有哪些要求? 答:客车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遵守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和道路运输驾驶操作规程,谨慎和安全驾驶、文明礼让、安全行车; (2)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要做好车辆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良好;保持车辆清洁和车内空气清新,保证车上消防等各项设备、设施齐备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驾驶员在高原公路环境下的应激反应能力,利用驾驶适应性检测仪器和辅助设备在现场试验中获得高原公路驾驶员的生理心理指标数据,研究其应激反应行为。测试结果表明:驾驶员的血压、心率与高原海拔、年龄、驾龄和连续驾驶时间显著相关。具体地说是,驾驶员的血压随着海拔上升及驾驶时间的延长出现下降,驾驶员的心率与年龄和驾龄成正相关。对驾驶适宜性检测的样本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随着海拔升高,高原公路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能力表现出选择反应迟缓,选择错误水平上升,应激反应能力减弱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能耗高、交通事故损失大且难以救援等问题。借鉴建筑照明领域的线性照明技术理念,提出高速公路隧道线性诱导系统设计方法;综合考虑空间路权、驾驶人因及驾驶任务等指标,构建基于事故预防的线性诱导系统评价体系;分析线性诱导设计的适用性,提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整体优化思路,并以隧道入口为例,验证线性诱导系统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逆反射、蓄能自发光以及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显示技术,基于线性诱导原理重构高速公路隧道视觉参照系,能够低成本实现隧道空间的多层线形诱导和多层轮廓诱导,满足不同视觉条件下驾驶人对交通信息的视认能力,确保视线诱导的连续性、一致性,引导驾驶人采取安全合理的行为决策,分解驾驶任务,并减少驾驶行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实现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节能与交通安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世界范围每年约有60多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中,通过对事故的分析和交通安全工程师对人车安全系统的研究,发现驾驶人的生理素质对事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因此,要想安全驾驶一生,就必须了解驾驶员生理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克服驾驶员生理对安全不利因素的方法。影响驾驶安全的生理因素主要有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听觉特性、人体感觉特性、驾驶疲劳特性以及酒后驾车等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秋10月某日凌晨2时许,大货车沿省道208线在丛山碧水间穿梭行驶,行至一左侧为山壁,右侧是河流的左弯道路段时,在汽车灯光照射下,驾驶人发现前方公路右侧堆放着占路宽一半、长约30m的土石堆,便将车驶至路左欲绕过障碍物,即将驶出障碍区时,一部无证驾驶的皮卡车突然沿山壁转出迎面疾驶而来,双方驾驶人采取紧急避让措施不及,两车在皮卡车行驶的车道发生正面相撞,造成皮卡车乘车人死亡,两车不同程度损坏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双车道公路事故预测模型研究中数据采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事故预测模型的研究可为公路设计人员提供有效的安全设计工具。该研究需要大量基础数据的支撑,数据采集量的大小、数据质量和数据分析水平直接决定研究成果的优劣。笔者在双车道公路事故预测模型研究过程中,对我国双车道公路安全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确定基于现有条件下比较理想的数据采集对象,总结了数据采集的方法及其不足之处。具体包括数据采集的范围,样本量的需求,事故数据、交通组成数据、路侧、接入口和路线数据采集的方法、数据处理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大雾弥漫,公路上能见度极低,给交通安全带来重大隐患。按交通管理有关规定,机动车在雾中行驶,必须开启防眩目近光灯、示宽灯和尾灯,并减速慢行。在雾中行车能见度低于30米时,最高时速不准超过20公里,并要与同一车道行驶的车辆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驾驶员雾中行车,请悠着点。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道路环境及驾驶人属性对车辆直道横向控制水平的影响,招募31名试验对象,设计白天-城市道路、夜晚-城市道路、白天-高速公路、夜晚-高速公路等4种情境下的实际道路驾驶试验,选取横向加速度均值和横向加速度标准差为二维向量,基于二分K-means算法对驾驶人在直道行驶的横向控制水平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样本数据聚为3类时聚类效果最佳,驾驶人的直道横向控制水平被划分为良好、一般、较差;4种情境中,夜晚-城市道路环境下驾驶人的整体横向控制水平最差;所有驾驶人属性中,只有性别因素对驾驶人的横向控制水平存在显著影响,男性驾驶人的直道横向控制水平优于女性驾驶人,年龄、驾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5种因素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驾驶人在隐性危险场景中危险感知行为,基于Bayes判别法,将驾驶行为指标作为输入变量,建立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驾驶员在显性危险场景的纵向加速度显著低于隐性危险场景;驾驶人在隐性危险场景中TTC值小于显性危险场景;在被试车辆与轿车、行人、非机动车冲突3种交通冲突场景中,驾驶人对行人危险感知能力最弱。研究结果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以及驾驶人应急避险能力具有一定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