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研究了硫酸亚铁络合-次氯酸钙氧化两步法静态和联合动态处理高炉煤气高浓度含氰洗涤废水,采用单因素法确定了处理过程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硫酸亚铁络合沉淀过程中的优化工艺条件是:硫酸亚铁加药量为理论量的2.5倍,pH值为6,沉淀时间30 min,此时废水中总氰化物和易释放氰化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5.52%和93.10%;次氯酸...  相似文献   

2.
采用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含氰高炉煤气洗涤水,设计了针-板式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反应器装置。研究了不通入、通入SO2,不放电、放电以及不同初始氰化物浓度条件下,处理含氰废水的效果。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放电与否,通入SO2均可提高氰化物的去除率;脉冲电晕放电可以提高氰化物的去除率,洗涤水在脉冲电晕区停留时间越长,氰化物去除效率越高;高炉煤气洗涤水中氰化物初始浓度越高,其净化效果越好,洗涤水在脉冲电晕区域停留时间约为2.1 s时,氰化物去除率最高可达99.9%,而初始浓度较低时,几乎没有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高炉煤气洗涤水氰化物的产生机理,探讨了湘钢1#高炉煤气洗涤水氰化物超标的主要原因,结合高炉煤气洗涤水处理氰化物的治理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型混凝剂氯化铝钙,配加一定量PAM,处理转炉煤气洗涤废水.研究了药剂加入量、pH值及搅拌条件对絮凝反应过程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实验参数.结果表明,由于氯化铝钙在混凝过程中可提供一定量的Ca2 ,有利于破坏胶体的稳定性,降低ζ电位,压缩双电层,能提高悬浮颗粒的凝聚能力及改善处理后污泥的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5.
当你漫步在首钢大东门至北辛安这段几里长的柏油马路上,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曾是一条四米宽的黑水沟。 几年前,这条沟每年约有1500万吨高炉煤气洗涤水排入,其中含酚量高达 2.02毫克/升。另外,还有大量含铁尘泥水排入沟。为根治污染,首钢对高炉煤气洗涤水的水质净化和稳定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治理工程包括水质净化、水塔冷却、水质稳定和矿泥回收四部分。水质净化和冷却采用了自然沉淀净化和冷却塔冷却,真空过滤脱水矿泥回收。水质稳定采用了石灰软化──炭化法。经过处理的高炉煤气洗涤水外排时,悬浮物小于100毫克/升,沉淀后的污泥经过脱…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含油污泥进行铝溶出实验和制备聚合氯化铝(PAC)及其应用研究,实现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处理及再生利用。结果表明,在70℃下,采用4 mol/L的硫酸30 m L,铝溶出率达到最大值44.04%,加入少量乙醇,其溶出率更大,但实际应用中会消耗很多能量,应予以考虑。对含油污泥进行再生利用的方法研究,采用盐酸处理含油污泥进行PAC制备并用其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结果表明,在盐基度80%条件下,对于低浓度模拟染料废水,PAC最佳投加量为2.5 m L/L;对高浓度模拟染料废水,PAC最佳投加量为15 m L/L。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粉煤灰及其与混凝剂、Ca(OH)2共同处理活性艳红K-2BP染料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pH值对粉煤灰去除废水色度有较大影响,最佳pH值为12.3;随着染料废水起始浓度的增加,粉煤灰投加量相同,其对色度的去除率减小,但粉煤灰对染料的吸附容量增加;粉煤灰与混凝剂共同处理时,粉煤灰吸附对去除色度的作用更大;粉煤灰与Ca(OH)2共同处理时,可以使废水的色度去除效果提高12%左右;在粉煤灰-Ca(OH)2中再加入PAC,可以使去除率达89%以上,但PAC对色度去除率提升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煤渣/PAC复合混凝剂对橙黄Ⅱ废水的脱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煤渣与PAC复合混凝剂对橙黄Ⅱ模拟废水进行脱色处理,考察了煤渣粒径、pH值、煤渣投加量和PAC用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复合混凝剂的脱色机理.结果表明,采用煤渣/PAC复合混凝剂处理染料废水可获得良好的脱色效果,出水色度和浊度均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主要脱色机理为煤渣对染料分子的吸附,PAC可促进细小煤渣颗粒结成絮体,强化脱色和去浊效果.  相似文献   

9.
炼铁生产中的粉尘产生于高炉原料系统、出铁场、煤气系统及喷煤制粉输粉系统。现就炼铁生产除尘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阐述如下。1 高炉煤气干法净化 高炉煤气中的含尘浓度由40~100g/m~3降至使用要求的5~6mg/m~3,要经过一系列的除尘净化过程。高炉煤气除尘净化的传统工艺为湿法除尘。然而湿法除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煤气洗涤水中含有氰化物及其他有机物,会产生二次污染。处理氰化物要用化学药物或引入水渣池,用冲渣水稀释后进行闭路循环,但冲渣过程中,微量氰化物会随蒸气扩散到大气中而污染大气。此外,湿法除尘使煤气的物理有效能(温度与压力)未得以充分利用。若采用干法除尘,就可提高高炉炉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磁场强化聚合硫酸铁(PFS),改变PFS的水解形态,进而提高PFS的混凝性能。采用自制交流变频磁化装置对PFS溶液进行磁化处理,以交流变频电磁场的频率、电压、电流和磁化时间为试验因素,对电磁场作用下的PFS溶液进行形态分析,并与非磁化的PFS溶液进行对比;以高炉煤气洗涤水为试验水样,通过混凝试验对比PFS溶液磁化前后的出水浊度和COD值。结果表明:电磁场作用下的PFS溶液形态分布发生了变化,与非磁化的PFS溶液相比,Feb质量分数增加了1倍,Fec质量分数减少了1/3,且当频率为300 Hz、电压为100 V、电流为0.8 A、磁化时间为2 min时Feb质量分数达到最大;电磁场能明显提高PFS的混凝性能,与非磁化的PFS溶液相比,高炉煤气洗涤水的出水浊度与COD值降低50%,投药量为原来的一半。  相似文献   

11.
一起有机过氧化物爆炸事故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一起重大爆炸伤亡事故的现场调查和原因分析,介绍如何通过人证物证材料,用鱼刺图法找出可能引起事故的诸原因,逐项加以分析,将与人证或物证材料相矛盾的原因子以排除,最后剩下无法排除亦即能与人证物证相符的那个原因,就是事故的真正原因。笔者是这起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取证和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Safety Ⅱ学术思想的传播情况,采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84篇引用Safety Ⅱ学术著作的论文,采用科学计量和知识网络的方法,分析Safety Ⅱ学术思想的传播时间趋势、传播主体分布、传播领域与期刊以及传播的热点主题分布。研究结果表明:Safety Ⅱ学术思想在传播时间上呈线性增长趋势;核心传播区域为英格兰、美国、澳大利亚、挪威和意大利;核心传播机构为挪威斯塔万格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以及罗马第一大学;核心传播者为Saurin Tarcisio Abreu、Hollnagel Erik以及Patriarca Riccardo;Safety Ⅱ传播的核心领域为工业工程、运筹管理科学、人机工程学、应用心理学以及健康护理科学与服务等领域;Safety Ⅱ传播的主题为“韧性与功能共振”、“病患安全”、“事故与人的失误”、“安全与风险管理”、“社会技术系统与人的因素”以及“安全风险的评估”6大方向。研究结果对我国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温石棉的生产和使用大国,在温石棉及其制品的危害及防控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对于其他主要国家在温石棉安全使用政策和法规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简要介绍温石棉安全使用的理论基础,对美国、加拿大等主要国家在温石棉安全生产和使用方面的主要政策和法规进行研究,并对我国温石棉产业政策以及相关法规进行梳理,通过对比发现,我国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在温石棉及其制品的安全使用法规、标准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最后,基于相关对比分析结果,对我国温石棉产业职业病防治、环境保护以及温石棉制品等方面的法规标准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飞行员记忆与安全绩效的关系,提高优秀飞行员选拔的有效性和飞行排班的科学性,对飞行员记忆进行测试,结合其近6年的飞行品质(QAR)数据,系统分析了记忆与安全绩效的关系及各因素对飞行员记忆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飞行员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运动记忆、语义记忆与安全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情绪记忆与安全绩效呈“n”型关系;情景记忆主要受不良情绪波动的影响,语义记忆主要受对大脑缺乏开发应用情况以及压力的影响,情绪记忆主要受不良嗜好和年龄的影响,形象记忆主要受睡眠和疾病的影响,运动记忆主要受用脑过度和年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CO在烟煤中的微观吸附和扩散机理,利用Wiser烟煤分子模型,通过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5种不同温度(293.15,303.15,313.15,323.15,333.15 K)下,压力为0.1~3.0 MPa时CO吸附量、吸附热的变化,采用能量分布分析CO在烟煤中的吸附行为,利用扩散系数和扩散活化能研究CO在烟煤中的扩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O在烟煤分子中的模拟结果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Langmuir参数a和b减小,CO在烟煤分子中饱和吸附量和吸附能力降低。温度越高,烟煤分子的等量吸附热越低,烟煤分子吸附CO分子的平均等量吸附热为21.20~23.11 kJ/mol,小于42 kJ/mol,属于物理吸附;随着压力的升高,CO分子由能量较高的优势吸附位点逐渐向相对较弱的吸附位点移动;在模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CO在烟煤分子模型中的扩散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加,扩散活化能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研究结果为揭示CO在烟煤分子中微观吸附与扩散规律,准确预测采空区封闭火区煤自燃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尾矿坝边坡失稳判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避免尾矿库失稳破坏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依据尾矿坝边坡破坏特征,将坝体边坡的破坏全过程分为连续的变形阶段和非连续的滑动阶段。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蠕变理论及李雅普诺夫函数法分析尾矿坝边坡变形、滑动过程的稳定性,提出尾矿坝边坡失稳的加速度判据,得出滑动过程位移解析解。运用FLAC3D对山西某尾矿坝边坡进行计算,得到安全系数为1.67,边坡稳定;通过坝体边坡表面某点位移监测曲线可以看出ü<0,采用加速度判据可得此边坡稳定,与数值模拟结论相同。  相似文献   

17.
探讨按国务院总理朱基提出的质量效益意念 ,采用科技手段改善劳动与生活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fine the anatomical arrangement of the lumbar spine in the mid-body sagittal plane of a human volunteer while in three postures: a driving posture; full flexion; and full extension. Radiographic images of the lumbar spine were made of a 33-year old 50th percentile male subject seated in a comfortable driving posture. Additional radiographs were made of the lumbar spine while the subject was postured in full voluntary flexion, and full voluntary extension. Anterior and posterior mid-sagittal vertebral endplate positions were plotted on an x-y coordinate system for each postur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sk thicknesses, and the positions of the centers of each vertebra were numerically determined us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plots. Disk thicknesses were then graphed and comparisons made for each posture. The arrangements of the centers of vertebrae were graphed and compared for the three different posture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lumbar vertebrae tended toward that of full voluntary flexion while the subject was in a normal driving posture. Anterior disk thickness was a sensitive indicator of posture, while posterior disk thickness was not. While in a driving posture, the lower back approximated a straight-line that was nearly parallel to the seat back axis. The observations support those of an earlier study. Since soft tissue spinal elements can only be damaged by applying tensile forces in excess of their tolerance, the anterior elements of the lumbar spine would not be directly threatened in low velocity frontal collisions, since anterior elements would be in relative compression. Tension injury to the anterior structures as a result of a rear-end collision would first require reversing the preimpact conditions imposed by the normal driving posture. Tension injury to the posterior spinal elements resulting from low velocity rear-end collisions would be unlikely since axial compression loading would also diminish tension stress in posterior soft tissue structures. Any compression injury to posterior elements resulting from rear-end collisions would first require reversing the pre-impact conditions imposed by the normal driving posture.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历时4年的研究,杭州市以消防部队为主要处置力量,以消防指挥为主要应急体系,对该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的硬软件建设进行了探索;借助现代通讯、网络、信息、图像处理与传输、监控等先进技术,通过城市高空望网络、远程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移动通讯指挥平台和灭火救援辅助决策系统、危险源辨识、风险和力量评估、综合安全规划等方面的建设,为其他城市的公共安全应急系统的硬软件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从而提高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时城市系统因缺乏前瞻性防范而造成严重损失,结合城市灾害事件严重度、承灾体脆弱性、适应力、抵御力和恢复力5个城市韧性影响因素,同时考虑相关指标完备性以及数据获取难易程度,构建城市韧性多因素综合评估模型,并结合湖南省实际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韧性多因素综合评估模型基于城市韧性主要特点,可反映城市韧性分布情况,发现城市安全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相关城市管理者开展城市韧性建设提供决策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