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劳动科学》2007,(12):36-37
与《劳动法》相比,《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裁员作出了许多特别规定。《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行使裁员权利是更容易了,还是更难了?用人单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规范处理裁员,以减少法律风险?本期圆桌我们将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咨询台     
依照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依法终止,下岗人员可享有四个方面的合法权益:1.依法从原用人单位获得经济补偿权。依照我国(劳动法》第28条和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进行经济性裁员后,应当对下岗人员分别情况,发给一次性的经济补偿金。2.获得待业保险的待遇权。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下岗人员要享有如下待业保险的待遇:(l)下岗人员下岗后,向企业所在地的待业保险机构办理待业登记后,可领取待业救济金。(2)下岗人员…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非全日制用工的争议,在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维权中遭遇了诸多立法空白。对于非全日制用工的确认权、非全日制用工的判定标准和要件、非全日制用工否决后的法律后果以及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争议处理中举证责任分配、劳动者的维权途径等实操问题,需要在法律上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劳动争议审判活动中,很多用人单位都抱怨法院的执法尺度对劳动者过于倾斜,使得他们无所适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产生这种误解的根源,除了有未将法律赋予用人单位的正当权利合理地、充分地加以运用,最终导致发生不利于自己的后果这一原因外,另一种原因就是将劳动法本身对劳动者实施倾斜保护这一立法结果误认作是司法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裁员之风在全球越刮越烈。裁员手段多种多样,其中自愿离职计划近年来逐渐受到企业的青睐,其主要原因是操作手段人性化和相对法律风险较低。但是,自愿离职计划在我国的实施还是存在—定法律风险的。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6.
中石化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去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50.39亿元,同比增长54%。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将公司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降低成本,减员增效。在这次减员增效过程中,中石化裁员8000人,我们已经在其业绩报告中见到其带来的显著效果。减员增效已经是公司的长期目标。但是,裁员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组织士气低落、企业形象受损甚至股票价格的波动都对企业不利。特别是裁员对组织士气的打击,如果不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裁员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因行使方式和条件的不同,可分为预告解除权与即时解除权,两者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有很大差异。《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虽规定了劳动者的即时解除权,但因立法条文体例的安排,可能导致司法实践中的错误理解。通过对单方解除权的梳理分析和比较法考察,可以明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内容均是劳动者即时解除权的行使条件。当用人单位出现此条款规定的情形时,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通知,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与职工订立的劳动合同作了很严格的限制。职工有下列过错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职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前提是该规章制度不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职工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出现上述情形,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其与职工订立的劳动合同,并无需给予职工经济补偿。有时职工虽然没有过错,但用人单位仍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些情…  相似文献   

9.
北京金马纪元搬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搬家公司)员工闫先生发生工伤离职后,因索要工资、伤残补助金、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等与搬家公司发生劳动争议,期间双方就闫先生入职时间、工资标准各执一词。最终,法院依据劳动争议案件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工资标准负有举证责任的原则,在双方均无证据证明闫先生月工资标准的情况下,认定搬家公司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依法支持了闫先生主张的月工资标准,并作出相应判决。  相似文献   

10.
最低工资法律制度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用人单位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我国最低工资法律制度尚存在某些不完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本文认为,应该提高最低工资法律制度的立法层级,扩大立法参与主体,统一和细化最低工资组成部分标准,明确最低工资调整的周期,以及强化用人单位法律责任和法律监督,以提升最低工资法律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1.
《劳动法》配套规章中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中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员。”针对这个情况,该规定作出了劳动保护的限约...  相似文献   

12.
设立中企业,可以说是“准企业”,既不是通说中的合格用人单位,也不在不合格用人单位之列,其本身所处的特殊阶段,使得这种用人单位的法律地位和性质有其特殊性。对设立中企业应采取不同于正式取得营业执照企业、不合格用人单位、非法用人单位的法律适用规则,特别是对最终未能成立的企业要设置与非法单位出资人不同的法律责任。“准企业”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功关系,从保护劳动者利益角度出发,应当按照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权利来处理。  相似文献   

13.
北京金马纪元搬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搬家公司)员工闰先生发生工伤离职后,因索要工资、伤残补助金、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等与搬家公司发生劳动争议,期间双方就闰先生人职时间、工资标准各执一词。最终,法院依据劳动争议案件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工资标准负有举证责任的原则,在双方均无证据证明闫先生月工资标准的情况下,认定搬家公司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依法支持了闫先生主张的月工资标准,并作出相应判决。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职业性噪声聋病人依法享有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已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应当调离接触噪声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性噪声聋,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性噪声聋是由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  相似文献   

15.
竞业限制问题是公司劳动人事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其与保护公司商业秘密、劳动者择业权与用人单位利益、保护商业秘密的环境等交织在一起,加之各级法律规定不一致,使企业在竞业限制合同管理中感到困惑。现行法律中并无完整的竞业限制概念。笔者认为,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签订协议,约定劳动者离职后一定条件下不得从事与用人单位竞争的行业,  相似文献   

16.
原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第1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是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相似文献   

17.
正有时候,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因经营变化等因素出现了"关停并转撤",原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伤关系也一笔勾销。只要发生工伤事故时用人单位存续、与职工存在劳动关系,就不影响工伤认定及工伤待遇,此时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应的法律规定处理。我们来看一下不同阶段如何处理,以最常见的情况为例: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职业性噪声聋病人依法享有职业病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性噪声聋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已确诊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应当调离接触噪声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19.
《劳动法》对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满后双方未续签劳动合同(即所谓的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时是否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作规定,形成一个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劳动者受工伤后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但劳动者受工伤后又因违纪解聘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支付上述一次性待遇,法律未明确规定。近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法院依法作出驳回劳动者在受工伤后又因违纪被用人单位解聘而向用人单位主张一次性待遇的判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