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安全理论认为,事故主要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造成的。仅从人的不安全行为角度来看,在现有科技发展水平下,企业生产设备、工艺条件、产品性能等客观条件无法改变的前提下,要想做到"安全发展",只能控制人  相似文献   

2.
<正>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些"不安全行为"不仅限于生产一线作业人员,对于管理者来说,缺乏安全监督或缺乏安全管理控制,同样属于在其管理职责范围内的不安全行为,而且这种不安全行为比现场个人的违规影响更大、范围更广、后果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正>在基层安全生产实践中,有些人将辨识"风险"和排查"隐患",视为"捕风捉影"或没事找事。其实,对正常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未来结果或损失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判断或评估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是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防止冒险;对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缺陷进行排查,并加以防范、整治,是可以防止"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对于企业来说,隐患排查治理  相似文献   

4.
<正>石油石化企业由于其加工处理量大,有毒有害物质众多,操作条件极端,作业繁多密集,因而更需要精益管理理念来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产品质量。"5S"管理作为精益管理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可以有效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降低由于物品杂乱产生的管理缺陷。  相似文献   

5.
为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从源头预防事故,实现人本安全,基于行为科学原理与安全管理学方法,提出安全行为管理的定义,分析其内涵与作用机制,并从组织活动、人员行为、效果评估、反馈机制与安全文化等5个方面构建安全行为管理"五位一体"模型,深入诠释模型中个人、组织、安全与不安全等4种行为间的相互关系;阐述模型的基础、调节与宣教功能;解析其理论层、实践层与归纳层;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将模型用于特大交通事故中,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结果表明:该模型提供了反馈调节等行为管理的具体方法,也形成了内外因相结合的事故分析方法,为安全行为管理提供了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效地排查治理隐患,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方针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7.
煤矿员工的“知-能-行”不安全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分析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决策心理过程,构建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知-能-行"模式模型,归纳该模式下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致因因素,为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研究表明:煤矿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是一种重要的不安全行为,并成为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安全管理规定和行为规范、员工的记忆状态、理解能力、行为认知能力、价值观及价值判断、行动能力均是影响煤矿员工作出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预防和控制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应从煤矿员工的外在规定性、"知"、"能"、"行"4个方面入手;对煤矿管理者和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应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行为安全     
正美国安全管理学者海因里希曾调查美国约7.5万起工业伤害事故,发现其中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在这些可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到88%。行为安全不仅关乎"人的不安全行为",还包括组织不安全行为。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能认识到其重要性,却在管理上不得法,使得"行为安全管理"难以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因素,人们通常会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因为很多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而且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来看,人员的业务素质、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也确实对于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但是,很少有人能准确统计出有多少次事故是由于"先进的设备"而避免的。人的行为通常具有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安全考核,笔者建议多采用"加法",对员工的安全行为,对单位安全管理的措施多加肯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安全管理氛围。同时,适当采取"减法",但要注意策略。图为某企业员工对自制排水器排气口检查。(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对于安全考核,笔者建议多采用"加法",对员工的安全行为,对单位安全管理的措施多加肯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安全管理氛围。同时,适当采取"减法",但要注意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分析近年所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简称"三违"。尽管各级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并强力予以推进,但一些企业员工习惯性"三违"仍没有彻底根除,制约了安全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彻底根除习惯性"三违"这个毒瘤,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12.
周夏  王金娥  周登岳 《安全》2014,(1):50-52
正1994年,有关部门首次正式提出安全生产"三不伤害"原则:在生产现场、生产过程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这是从在一起作业的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出发提出的安全管理原则。除了人员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外,还有机具、方法、建构筑物、物料、环境、时间、空间、信息沟通等因素。为了让人人能够时时、处处、事事安全,确实保障我、你、他不受伤害,提出系统化"五不伤害"的安全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强化人员的意识与行为管理,现对如何实施"三不伤害"作进一步说明! 一、不伤害自己:你的安全是公司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有安全,美好生活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4.
<正>安全文化管理是一种注重理念引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前沿管理模式。国内外研究证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作业人员行为的管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行为安全管理强调刚性的制度管理,依靠对"三违"人  相似文献   

15.
正隐患本义是指"隐藏的祸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源是英文hazard的汉译。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将"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  相似文献   

16.
正安全观察与沟通(Safety Training Observation Programe,STOP)源于美国杜邦公司,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分享,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现已得到广泛运用。"STOP"是关注"人的行为"的管理工具,其鼓励并倡导现场作业人员运用STOP工具纠正不安全行为,肯定和鼓励安全行为,用来防止不安全行为再发生,使安全行为得以巩固强化,还有助于培养个人观察  相似文献   

17.
当下诸多企业普遍存在行为安全管理难以落实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现行推行的行为安全管理仅仅是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但实际上行为安全还包括管理"组织不安全行为",比如,不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等。而人与组织绩效(HOP)理论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本身是基于人的天性会犯错误的前提下,开发出的一套帮助企业管理者去理解员工如何完成作业,以及如何建立一套安全防御和控制措施的安全管理理念。HOP是安全管理上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与管理哲学。为探讨此领域的研究现状,落实行为安全的关键点,及其与安全管理的关系等问题,本刊采访了一直热衷于人与组织安全绩效(HOP)理论推广工作的环一公司亚洲区总经理唐秉杰。  相似文献   

18.
刘玉东 《劳动保护》2014,(10):68-70
<正>人是安全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为防范人失误造成事故,就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安全管理、评估,矫正不安全行为,激励良好的安全习惯。行为安全观察作为一种安全解决方案,在国内外安全工程技术领域已有初步的应用。行为安全观察是一种创新的安全管理方法,有助于改进员工的行为模式,减少不安全行为,降低事故事件的发生概率,减少财产损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寰球公司")在新加坡的双线乙烯项目,就应用了行为安全观察。  相似文献   

19.
<正>在生产中,引发事故的因素很多,但其主要因素不外乎人、物、环境和管理。大量资料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要比物、环境、管理等问题引起的事故比例高得多。因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超前控制员工的不安全行  相似文献   

20.
<正>人是情感动物,一般而言,每个身心健康的人都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心理文化学认为,人类除了生理性和社会性两类基本需要外,还有另一类最高层次的需要,即情感需要,它对人的认识和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于安全文化建设来说,它对改变人的不正确安全观念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安全文化建设要善"用情",企业不妨从以下4方面展开工作:第一,开展亲情性组织安全教育,筑牢亲情性安全防线。亲情作为人们最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