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珊瑚礁砂是珊瑚礁、贝壳等经侵蚀、破碎后沉积在近岸环境中的一种生物碎屑,吹填珊瑚礁砂作为地基土可就地取材、大幅降低工程造价、缩短施工时间。然而,吹填珊瑚礁砂地基处理工程实践中一般采用基于陆源砂的地基处理与加固效果评价方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在苏丹、沙特、南海某试验区分别采用振动碾压、强夯、振冲法对吹填珊瑚礁砂场地进行地基加固处理,依据载荷试验、标准贯入、动力触探、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对珊瑚礁砂场地进行加固效果与有效深度评价,采用平板载荷试验获取珊瑚礁砂场地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结果表明:(1)珊瑚礁砂场地振动碾压法的有效加固深度约1.0 m,加固深度十分有限;(2)500~3000 kN·m夯击能下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2.0~4.0 m,明显低于相同条件下陆源砂的有效加固深度;(3)珊瑚礁砂场地振冲后可达到中密、密实状态,132 kW振冲的最大有效加固深度为8.0~10.0 m;(4)平板载荷试验获取的珊瑚礁砂承载力特征值与动力触探击数存在良好的经验关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多数超过500 kPa,最高可达2000 kPa,与陆源砂的承载力特性存在显著差别,珊瑚礁砂具有“珊瑚礁砂变形大、高压缩性”的特点易出现于高应力情况下,加固后的珊瑚礁砂地基在常压应力下,往往具备较高的强度与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
孟恬 《防灾博览》2016,(6):76-87
正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以东海域,绵延着一条由3000个珊瑚礁、珊瑚岛、沙洲和泻湖组成的大自然景观,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大堡礁。大堡礁北起巴布亚湾,南邻南回归线,西傍澳洲大陆,东连浩瀚的太平洋,全长2300多千米,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珊瑚礁群。这里有各种类型的珊瑚礁400余种,生存的鱼类1500种,软体动物达4000余种,聚集的鸟类242种。大堡礁被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装饰品",犹如一颗闪耀着五颜六色的明珠镶嵌在蓝色的南太平洋中。  相似文献   

3.
正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1.大地震猝发人口稠密地区冀中平原是燕赵大地辽阔的胸膛。10万年前的海浪,曾在这里摇撼着太阳这颗宇宙间骄傲的恒星,拍抚着从大海深处生长出来的珊瑚礁、海藻、贝类和鱼类……而此时,躁动不安的地球正经历着一场幸福而痛苦的分娩——古海沉沦,新陆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海岸外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堡礁,从布里斯班以北到巴布亚湾延伸2000多千米,向大洋中伸展达300千米,总共占据的海域面积约25.9万平方千米大堡礁由3000多个珊瑚礁体和小岛组成,有的仅几米宽,有的则有50平方千米。尽管珊瑚只占大堡礁生物的1/10,却是该堡礁最著名的生物。珊瑚是一种名叫珊瑚虫的海洋生物死亡后的骨骼,在大堡礁至少有350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形状各异,大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圣地亚哥海水温度近日测得约27.4℃新高,缔造1916年有纪录以来的加州最高海水温度纪录。新研究指出,海洋热浪的出现频率自1982年起增加一倍,且可能随着地球暖化而变得更常见、影响更剧烈。圣地亚哥加大'斯克利普斯海洋学研究所'海洋学者米勒说:'正如同陆地上的热浪,海里也会出现热浪。'海洋中持续的高温情况可能损害海藻林和珊瑚礁,进而危害鱼类及海洋生物。领导研究的瑞士伯恩大学气候科学家傅勒表示:'这种趋势只会因为全球暖化,变得更加剧烈。'傅勒的团队定义海洋热浪为,同一地点测量的海水温度超过以往99%纪录的极端情况。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沿线特殊岩土分布与主要工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19,(Z1)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特殊岩土体类别多、分布广、工程性质复杂多样,严重威胁沿线基础设施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营。通过收集资料与查阅文献,总结了"一带一路"沿线特殊岩土主要包括黄土、冻土、沙漠土、珊瑚礁、非洲红砂和膨胀土的基本特征、分布概况与工程特性;分析了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问题、地基稳定问题、路基稳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减少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灾害风险,提出了四点应对措施:①编制特殊岩土体分布图,②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并研发防灾减灾关键技术,③研发特殊土地区地基与路基处理的关键技术,④利用科学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自然灾害呈现显著的时代变化与阶段差异。1900~1949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减灾近于空白,多种巨灾频发,造成巨大人口伤亡和严重饥荒,加剧人民贫困和社会动荡。1950—1979年,新中国建立初期,减灾能力较低,自然灾害频繁,巨灾仍常有发生,不仅造成严重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1980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减灾能力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自然灾害出现新的特点:受灾人口增加,但死亡人口显著减少,且基本杜绝了饥荒;自然灾害的破坏作用与影响范围越来越广,造成的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越来越大,但相对损失越来越小;自然灾害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相似文献   

8.
依元 《防灾博览》2009,(5):80-80
金秋季节,秋高气爽,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变化无规律,是各种病病的多发季节。北方雨水稀少,形式天气干燥,易出现口干,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自2003年8月16日发生5.9级地震后,阿旗地震台作为监测地震活动的重点台站,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于2006年修订短临跟踪方案,科学细化相关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建立群测群防有效预防的新机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地域优势,进一步完善了观测人员岗位责任制,以岗定责,以责定奖,以奖促效,努力构筑全社会科学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吉元 《防灾博览》2009,(1):86-87
春季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中医认为,受四季之气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会随之发生变化。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而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生物载体包括暴露的致病性微生物,毒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传播过程或现象,可能造成的生命死亡,损伤,疾病或其他对健康的影响,也包括财产损失,丧失生计和社会服务,以及对经济和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文戈 《民防苑》2009,(3):25-26
春节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但拥挤的旅途除了会让我们归家的企盼施得冗长外,更增加了许多疾病隐患。人们在长途旅行中,由于环境拥挤,互相干扰等多种因素,易导致种种“急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植物源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ICP)的固化技术因其环境友好且经济高效,能够在荒漠风积沙表面形成固化层,起到防风固沙作用,逐渐被应用于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治理。然而,碳酸钙在土体表面的快速沉积,产生孔喉效应,使碳酸钙积淀在土体表面,造成固化深度浅、固化效果不均匀。为此,使用脲酶抑制剂延缓尿素水解,实现对碳酸钙沉淀生成速率的调控,进而优化土体表面固化效果,提高其防风固沙能力。结果表明,NBPT 的添加能有效延缓尿素水解速率,降低初期碳酸钙的生成速率,但不影响碳酸钙最终生成量。NBPT 的抑制效果与浓度、混合时间关系密切,浓度越高,混合时间越短,其抑制效果就越好。与未处理试样相比,无论是否添加 NBPT,经 EICP 处理的试样抗风蚀性均明显提高。向 EICP 溶液中添加 NBPT 能有效改善土体固化层表面强度、厚度和碳酸钙分布,浓度为 0.1 g/L 固化效果最佳。SEM 和 XRD 试验结果显示,添加 NBPT 后,碳酸钙晶体形貌多为球状和针簇状,而这种针簇状晶体之间的相互交织与嵌套可提高 EICP 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决溢频率为泥沙灾害的代用指标;研究了黄河下游历史泥沙灾害的宏观特征.研 究表明,气候因素对黄河下游决溢频率有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前,天然植被尚未遭到显著破坏,当湿润指标 增大时,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故黄河下游决溢频率减小.10世纪以后,二者的关系与此相反,当湿润指标增 大时,决溢频率也增大,反之亦然.每世纪大旱年颁次与每世纪决溢频次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说明目前受到 各方面广泛关注的黄河下游“小水大灾”现象,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干旱时期中,河槽萎缩,一旦大水来 临,很容易发生决溢.以华山松树木年轮指数为气温的代用指标,研究了气温变化与决溢频率变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50a的尺度上,当气温降低时,决溢频率增大,反之亦然.人类活动是影响黄河下游泥沙灾害 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赵军 《防灾博览》2009,(2):80-83
近十年来,我国在继日本和美国之后,已成为世界第三个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为此,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避免人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是当前十分紧迫且需要解决的问题。汶川大地震警示我们,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强调防患未然,须臾不可懈怠。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相应的减灾教育资源,加强减灾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意识与能力。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草地蝗虫生存与繁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形成了一些具有特殊生态适应性的蝗虫种群,这些种群随气候变化而消长。冬季低温对蝗卵的越冬不利,而入秋后寒潮或强冷空气出现日期的早晚,对蝗虫卵的威胁远远高于冬季低温的影响。春季如果出现一次性大于等于20mm的降雨,使0~20cm的土壤层水分含量剧增,则蝗卵容易发生霉烂而死亡。如果再出现强降温天气,对虫体更有致命的影响;相反,如果春季温度适宜,则降水就成为关键。春季降雨过少,既不利于蝗虫的破土出壳,又不利于出土蝗蝻取食,而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每旬有3~10mm的降水,则蝗卵发育最快,出土成虫率最高。蝗蝻至成虫期,最低温度的持续升高,更加接近蝗蝻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此时蝗蝻遭遇致死温度的几率就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7.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现在十分普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30%,除了日本,大多数老年人均与子女分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52%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到了20世纪80年代,与子女同住的只有百分之十几,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65岁以上独居者家庭占全部家庭户11%;  相似文献   

18.
一凡   《防灾博览》2008,(3):49-53
当地震突然来临,一瞬间,天崩地裂,屋到人亡,交通堵塞,通讯中断,而处于震区孤岛的人们.应该怎么办? 相关资料显示,1976年的唐山地震发生后,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受灾群众约有48万人,占被压埋者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生态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生态旅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提法。这反映了从不同的地理,自然,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参与者的角度而对生态旅游的不同理解。其定义应该是:生态旅游是到大自然中去的,将自然环境教育寓于其中的,达到生态上可持续管理的旅游。  相似文献   

20.
黄家鑫 《民防苑》2009,(6):32-34
梅雨 每年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霾多雨天气。此时,正值江淮梅子熟透、梅林飘香时节,却逢连绵阴雨,人们就说其为“黄梅雨”或“梅雨”。因为连续阴雨,物品极易发霉,故又称为“霉雨”。我国有“梅雨”的说法,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晋,后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