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7年云南宁洱6.4级地震发生4个月后,以该次地震不同烈度区内的4所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当地中学生在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方面的一些特点,得出了以下初步结论:年级越高的学生对地震灾害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地震烈度越高的地区,学生目前对地震灾害知识的认知程度越高,对问卷中震时和震后表现的回答越积极、合理.对地震灾害的认知和响应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只在灾时自救互救行为方面较为明显.学生的认知程度与其响应行为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即认知程度好则响应行为更加积极、合理.媒体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了当地学生认知地震灾害及学习基本减灾技能的两大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对该地区中学生进行针对性减灾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科普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在防震减灾工作领域,也逐渐成为了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通过面向社会、面向公众传播地震和地震灾害知识、防震抗震技能和方法,增强公众抗震防灾意识,提高应急避险能力,实现全面提升城乡综合减轻地震灾害能力的目标,是非工程性震害防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2020年中国地震局开展了全国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和科普满意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7.1%的受访者具备防震减灾素养,与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相比较,公众防震减灾素养水平的区域分布有明显不一样的规律,公众防震减灾素养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区域地震灾害程度和个人地震经历对公众防震减灾素养水平有显著的影响。防震减灾素养水平在城乡、性别、受教育水平等不同群体中的差别,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受教育水平对防震减灾素养水平影响最大。在不同年龄群体中的差别则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不同,显示出独特的规律。在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中,需要重视公众防震减灾素养水平的这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科普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宝鸡石油中学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其地震灾害认识水平、防震减灾基本技能、自救互救情况、震后心理倾向和信息传播进行了研究。采用权重法,利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中学生地震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深度还很不够,防震减灾意识淡薄;②城市中学生掌握的实际防震减灾技能不足,但有迫切的学习需求;③城市中学生具有基本的自救能力,但自救互救的组织性和主动性较差;④城市中学生具有广泛的地震信息来源,但辨别地震谣言的能力不强,易于传播地震谣言。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了强化城市中学生防震减灾教育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防震减灾规划是加强地震灾害预防,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依据。防震减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制定防震减灾规划,是增强防震减灾能力的需要。目前我国防震减灾能力还相当薄弱,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发生同等程度的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严重得多。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纳入依规划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提出防震减灾的奋斗目标,就是到二○二○年全国基本上达到抗御六级地震的能力,东部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着力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大城市和城市群作为防震减灾的重中之重:二是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三是试点并推广地震紧急处置技术,减轻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可能遭受的地震灾害损失;四是建设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保持地震预报世界领先;五是实施强震应急响应与联动工程。  相似文献   

7.
回顾与展望     
<正>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提出防震减灾的奋斗目标,就是到二○二○年全国基本上达到抗御六级地震的能力,东部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着力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大城市和城市群作为防震减灾的重中之重:二是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三是试点并推广地震紧急处置技术,减轻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可能遭受的地震灾害损失;四是建设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保持地震预报世界领先;五是实施强震应急响应与联动工程。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云南省地震活动较为频繁。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全面提高云南防震减灾的整体水平和地震灾害综合处置能力,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从2008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筹措100亿左右资金,把"全面推进防震减灾10大能力建设"列入全省重点督查的20项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9.
地震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体系,是对一个区域地震灾害管理水平最直观的判断依据。影响地震应急管理能力的因素有若干个,这些因素组合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估体系的有效性。首先从应急管理时间轴的角度明确了地震应急管理能力的三方面16个影响因素;引入了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了因素间的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进行了区域划分和层级划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震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体系结构,保证了同层次指标之间的独立性。结果表明,与震前准备能力有关的大部分因素作为体系中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影响着地震应对能力和震后恢复能力中的表层因素;最后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并以汶川地震为例对评估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问卷调查的四川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曼  邓砚  苏桂武 《灾害学》2012,(2):140-144
基于前期对四川省德阳市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特点与规律的问卷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构建了以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为核心评价参数的县市社会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然后将该评价模型应用于四川省,实现了对四川省社会民众地震灾害响应能力大小的分县市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东部县市民众的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普遍比西部县市民众大,省会成都市周围的区、县(市)居民的地震灾害响应能力普遍较强,西部三个自治州民众的响应能力普遍较差,其中,成都市青羊区民众的响应能力最强,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民众的能力最弱,全省呈现出以成都市各区县(市)为中心向周围地区递减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所开展的系列地震科普活动,还仅仅只局限于中小学生。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的科普教育,还属于萌芽阶段。《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科普教育》项目是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担,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项目支持,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幼儿开展的地震科普教育学研究项目。项目秉持“防震减灾教育首先需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尝试通过“教育一个娃,带动一个家,影响整个社会”的方式,全面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简称CEDLAS)是一款可以对单体建筑、城市区域、国家范围进行震前灾害风险评估、震中实时评估、震后境况模拟的灾害损失评估软件。通过对我国地震背景、国内外灾评软件研究现状和防震减灾工作需求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提出基于GIS平台构建CEDLAS系统的思路,并介绍该系统的理论基础、逻辑结构以及功能结构,最后将系统应用于西安市灞桥区,得到示范区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预测数据。该系统的建立综合考虑了地震危险性、多龄期建筑地震易损性以及社会经济损失三方面,为我国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防震减灾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可为灞桥区政府震前防震减灾规划及震后应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的风雨 六十年的发展——新中国的防震减灾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防震减灾事业,致力于提升国家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努力减轻地震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防震减灾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大规模地震预报的研究和实践。起始于1966年的邢台地震。此后,我们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有过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4.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趋势与地震灾害形势为背景,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抗震设防的现状和面临的地震安全问题,提出了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震灾防御综合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汶川8.0级地震所引发的防震减灾工作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966年邢台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对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的方针政策已经产生和正在产生深刻影响。汶川8.0级地震的惨痛教训进一步说明,在地震预报不过关或还不可靠的前提下,震灾预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最有效途径。汶川地震的灾情和云南省减隔震技术研究应用、农村民居抗震、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加速了中国防震减灾结构的调整——应把建构筑物抗震设防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新《防震减灾法》浅议——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红梅  魏电信 《灾害学》2009,24(4):130-133
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对新《防震减灾法》进行了解读,新《防震减灾法》在旧法的基础上,主要完善了防震减灾规划制度、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增加了对学校医院等重要建筑和农村民居、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要求的规定,强化了防震减灾群测群防制度以加强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完善了地震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制度;加强了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同时文中也指出了新《防震减灾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灾害学》2019,(1)
选取了1996-2017年国内18次震例,统计新浪网对地震死亡人数的报道数据,利用对数函数对震例进行了数据拟合,结果表明:(1)地震死亡人数与其被报出的时间所呈现的曲线有着很好的相关性,死亡人数越多,确定最终死亡人数的时间也就越长。(2)地震死亡人数接近总数的报出时间越短,表明救援能力越强。从18次震例中体现出我国的地震灾害的救援能力以及地震灾害响应情况在各个震级档中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疆未来10年尺度(2013-2022年)21个强震危险区和发震构造的判定结果以及各乡镇所遭受的最大影响烈度,通过对近年来经济社会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预测,采用易损性清单方法对各危险区未来10年地震灾害损失进行了动态预测和减灾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当各危险区未来10年遭遇预期地震时,地震造成的总经济损失及震亡人员数量随时间均呈总体下降的特点,全区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点在天山地区。地震总直接经济损失期望值在628.45亿~728.58亿元之间(2013年不变价计),地震人员震亡数量期望值在4031~10995人之间。各危险区未来10年地震经济损失减灾率在58.21%~105.69%之间,人员震亡减少率在51.4%~85.25%。由此说明,正在新疆开展的"安居富民"工程的减灾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同时对未来新疆的防震减灾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吴健 《防灾博览》2021,(4):28-31
地震灾害风险的内涵和现状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防震减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强调防震减灾工作重心由震后转变为震前、工作目标由减少损失转变为降低风险、工作手段由单灾种减灾转变为综合减灾,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目标,这成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20.
《防灾博览》2013,(4):16
为贯彻落实好河北省人民政府防震减灾专题会议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推进河北省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提高全省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由河北省地震局、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9部门联合主办的河北省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决赛于2013年7月24日在河北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录制完成,并于7月27日河北电视台少儿科教频道晚上黄金时间播出。本次知识竞赛题目包括地震常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防震减灾综合知识等,最终,保定市代表队荣获一等奖。此次活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