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四川省21市州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是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基本前提。通过对自然灾害脆弱性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并结合四川区域特色,构建出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逼近理想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对比分析了四川省21市州的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结果表明,川西北经济区城市灾害脆弱性程度最为严重,成都经济区灾害脆弱性程度最低,大部分经济区下辖市州的灾害脆弱性状况参差不齐。四川省各地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城市灾害脆弱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聂文东  刘学敏  张杰平  汪明  王若嘉 《灾害学》2011,26(1):133-137,143
通过对2009年11月12日在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马口村举行的自然灾害应急演练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从前期准备、正式实施到演练评估的农村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基本流程和方法。在马口村自然灾害应急演练的前期准备阶段,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了滑坡、泥石流为演练的自然灾害背景,制定了3级响应演练模式,并细化了各级响应的启动标准。在演练的正式实施阶段,采用了参与式的演练方案设计方法,充分调动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演练结束后在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对演练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估,演练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3.
四川城市自然灾害与地貌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少城市自然灾害的致灾过程、灾情程度和分布状况与城市地貌环境密切相关。详细分析城市地貌环境与城市灾害的关系,是城市灾害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四川省城市地貌环境分为三大类与七亚类,逐类分析了不同城市地貌环境与城市灾害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4.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依据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灾害风险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之后国际社会灾害风险管理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而对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的深入探讨,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自然灾害风险影响因素的认识.在国际社会灾害风险管理学界对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的认识的基础上,力求对自然灾害风险模型做进一步的诠释,进而从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的再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致灾因素的强化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的系统结构三个方面,探讨了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依据,为制定科学的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再论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长健  王杰 《灾害学》2012,27(3):1-5
系统地总结了现有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重新甄别了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机制,深入分析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核心内涵,据此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新定义,即自然灾害风险是由自然灾害系统自身演化而导致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结合定义的相关规则,对自然灾害风险新定义进行了符合性验证。新定义不仅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灾害风险本身的认识,而且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途径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评判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途径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问题,首先,通过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关联要点的梳理,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其次,基于目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三条基本途径的特点,构建了各自对应的概念化数学模型,并借助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基本原理对其进行了符合性验证,最终认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途径只有两类,即基于作用机制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基于演化结果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二者分别适用于应急风险评估和规划风险评估;最后,指出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后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20,(1)
在突发自然灾害的紧急护理中,由于传统自然灾害紧急护理方法的康复率较低,因此该文对突发自然灾害后的紧急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并根据总结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突发自然灾害的紧急护理方法,以国际突发自然灾害医疗救援队伍的构成为基准,组建突发自然灾害紧急护理团队,基于紧急护理团队构建突发自然灾害紧急护理体系,实现突发自然灾害的紧急护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减灾工作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我国资源态势及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对策提出了四点建议:重视减轻自然灾害的迫切性;建立减轻自然灾害的研究体系及管理体系;建立防御自然灾害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增强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9.
论城市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说明城市自然灾害是地球自然灾害系统的一个组成部份,根据城市自然灾害的特点.对城市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的初步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自然灾害评估系统的总体构思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高庆华 《灾害学》1991,6(3):14-18
本文对建立自然灾害评估系统的总体构思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其中包括自然灾害评估指标系统;灾害评估的分类和程序;自然灾害评估的基础工作;自然灾害评估的主要手段;自然灾害评估系统的模式和灾害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风险评价技术在2003年"7.11"泥石流灾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赵源 《灾害学》2004,19(1):35-39
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巴底乡邛山沟于2003年7月11日晚暴发罕见泥石流,给当地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本文以邛山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灾害形成背景以及泥石流灾害特征的研究,采用单沟泥石流风险评价的技术方法,对邛山沟“7.11“泥石流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价,提出了减灾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江西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国勤 《灾害学》1999,14(1):60-64
洪涝灾害是江西农业灾害的主要文种之一,也是全省农业及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全省85个县(市)近50a洪涝灾害资料的统计、对比和分析,揭示了江酉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全省制定防洪减涝对策和措施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综合性评价与分区是防、减、治灾的基础。本文提出的自然灾害综合评价模型,考虑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共同作用和受灾区域的社会经济水平,用自然灾害综合指数来表示区域自然灾害的危险程度,并据此作综合分区。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旱涝灾害历史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分析河北省旱涝灾害的历史状况,得出黉灾呈逐年减轻、时灾呈逐年加重的认识,旱灾是河北省的一种主要自然灾害,探讨了该省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持续性和阶段性,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对增强水患意识,防汛抗旱,今后的防灾抗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郭涛 《灾害学》1991,6(1):72-79
本文以2000多年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对四川城市水灾的规律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有着明显的特征。即普遍性、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并指出上述特征对于防洪减灾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汶川8级大震震害特征和发震断裂运动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发生后,笔者随同江苏省地震救援队即赴重灾区北川县城实施救援。在救援期间所获取的现场资料基础上,对该次大震的震害特征和发震断裂运动方式进行了探讨。汶川8级特大地震的极震区地震烈度高达11度;10~11度重灾区主体沿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呈北东方向展布。龙门山断裂带为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其运动方式为逆冲兼右旋水平错动。由于所处的特殊地震地质环境,地震地质灾害非常严重,致使此次地震的震害更具毁灭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及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宗新 《灾害学》1994,9(2):38-43
贵州省自然灾害严重,且种类多,区域差异明显。为了分析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本文提出了灾害模数、灾害区域差异系数等概念,编制了贵州省灾害等级图。  相似文献   

18.
张锐波  张丽萍 《灾害学》1997,12(4):29-33
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灾害学为主导,应用层次分析原理,分析了山西省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价了不同区域的灾害严重程度及主要灾种,将全省划分为五大灾害经济区,为区域生产力布局提供了一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琨  唐少卿 《灾害学》1990,(4):35-41
本文就甘肃省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灾害保险在灾害防御中的作用:以江苏省自然灾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月清 《灾害学》1992,7(1):85-89
本文以江苏省的自然灾害为例,阐述了灾害保险在减轻自然灾害损失中的作用,提出在经济发达地区,灾害保险应作为灾害防御对策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