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巢湖流域旱涝时空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媛  王心源  李祥  张广胜 《灾害学》2007,22(2):97-100
利用巢湖流域14个站点39年(1961~2000年)的降水观测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指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对巢湖流域汛期旱涝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其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旱涝灾害十分频繁,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降水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等特性,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巢湖流域北部为易旱易涝区,西部为易旱区,东南部、南部是易涝区,中北部是不易旱易涝区。  相似文献   

2.
利用黑龙江省81个站夏季6-8月的气温、降水资料,计算了其变异系数,并进行了正态化处理,求得了Z指数。确定了重旱、轻旱、重涝轻涝和特低、偏低、温度指标,求出了其发生概率,对所得结果进行了灾害风险3级区划,即大、中、小风险区划;另外,还进行了黑龙江全省的主旱区和主涝区区划。  相似文献   

3.
四川旱涝灾害时间分布序列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李祚泳  邓新民 《灾害学》1994,9(3):88-90,66
本文采用分形理论计算了四川旱涝灾害时间分布序列的分数维,其结果初步证实了四川旱涝灾害时间分布在一定区间范围内的无标度性。无标度区的跨度及相应的分形维数可作为四川旱涝灾害自组织程度的量度。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两大热点,两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但目前要确切地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强度和出现频率的影响还很困难。本文在分析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在千年尺度上,长江流域的大旱和气候变冷成正相关,而长江流域的大涝以及黄河流域的大旱和大涝与气候冷暖过渡期成正相关;2.在百年尽度上,近1042年来,共出现281次全国性大旱和大涝,平均每百年出现27次,在地域分布上以南涝北旱为主;3.就百年至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言,气候冷冷组合期(1301~1900)易发生全国性大涝,而冷暖组合期(950~1300年,1901~1991年)易发生全国性大旱。总的来说,冷冷组合期的大旱大涝发生频率明显大于暖期,但不同地区有差异;4.在其它影响方面,台风、地震与海啸灾害在冷暖组合期(20世纪)均有比冷冷组合期(14和19世纪)多的趋势。因此,气候变暖将使防灾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5.
在退田还湖区发展避洪耐涝生态农业,是提高移民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提高移民安置质量和拓展安置容量的重要途径。根据洞庭湖区的农业优势和退田还湖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和条件,将其发展的总体方向确定为实现避洪耐涝高效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其基本思路是:(1)双退垸行洪区面对洪水渍水重点发展耐涝性强的水生蔬菜、水生饲料及特种名优渔类产业;(2)单退垸区避开洪水重点发展粮油、林草、畜牧业等主导产业;面对洪水、渍水发展耐涝性强的水禽和特种水产养殖业;(3)蓄洪垸区避开特大洪水大力发展粮食、经济作物,突出发展草食牧畜业,积极发展水禽和特种渔类养殖业。通过发展差异性的避洪耐涝生态农业,建设具有支柱产业链特色的粮油生产基地、畜禽生产基地、林木、蔬菜生产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最终实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旱涝灾害农业气候指标及地理分布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水分平衡原理,在考虑水分供应和植物蒸散的基础上,研究了符合黑龙江省实际的农作物旱涝灾动态指标,提出用月气象资料计算旱涝起止日期的模型和计算公式,并制作了黑龙江省春旱区划、春涝区划、夏涝区划和综合旱涝区划。  相似文献   

7.
文传甲 《灾害学》1995,10(3):37-43
本地区为季风型、山地型和中纬多灾型的混合型多灾区,有七类32种大气灾害、五类28种大气灾链。在本区,受灾的面积和人口、死人、经济损失和灾种之最,皆推大气灾害,尤以旱灾类最重,其次是暴雨类。从主导的灾害类型、类、种的角度,将本地区划分成2大区、9区、12亚区和5小区。近500年来,大旱、大涝平均每22.2年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8.
厄尔尼诺事件按发生时间可分为:春季型和秋季型,按发生源地又可分为东部型和西部型。它们都有在春季阿留申低槽发展向西摆动,到夏季控制我国东北地区的特征。这种形势下,对黑龙江省灾害天气的影响主要看副高的变化。春季型副高弱,北界偏南脊点偏东则有低温发生;副高强,北界偏北脊点西伸则有高温洪涝灾害。秋季型由于乌拉尔低槽和阿留申低槽于夏季在东北汇合加强,易造成低温多雨。东部型的天气过程与秋季型基本相似,也易发生低温。西部型天气过程与其它型差异较大,在夏季东亚区维持一脊一槽型,如副高强脊点偏西有洪涝;如副高北界偏南则低温多雨,副高偏北则高温洪涝。由此,利用厄尔尼诺的类型及大气环流变化就可提前预报低温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9.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在此背景下,从地形特征的角度简要阐述了城市易涝区,对城市内涝的成因进行系统性分析,将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因素归纳为自然因素、规划因素、工程因素、管理因素,并分别进行论述。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在解决城市排水防涝问题过程中所采取的做法,做出的改进,指出在规划设计、管网建设、体制机制、应急抢险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指出变化环境下城市内涝防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江淮地区油菜渍害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江淮地区43个气象台站1960—2010年10月—翌年5月的降水量和日照资料,构建了江淮地区全生育期油菜涝渍综合指标,并对其进行了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涝渍在播种期至冬前苗期、越冬期至抽薹期、开花期至灌浆期的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呈全区一致型,第二模态显示前两个发育期阶段呈现"东西分布型"而开花期至灌浆期呈现"南北分布型",第三模态都呈现"南北分布型"。越冬期至抽薹期在第一模态时间系数有略微上升趋势,其余发育期均呈下降趋势。对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进行小波分析发现,江淮地区油菜涝渍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而且播种期至冬前苗期最显著的周期是准3年,越冬期至抽薹期和开花期至灌浆期最显著的周期均为准4年,从而为油菜涝渍的监测、评估、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洪涝对水稻的危害及其抗灾减灾的栽培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就洪涝灾害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危害,及其影响水稻洪涝灾害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水稻抗灾减灾的栽培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栽培季节种植耐涝品种、水稻耐涝栽培和灾后补救等。  相似文献   

12.
广西旱涝特征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广西30年来旱涝发生规律的分析,指出广西旱涝灾害是严重的,具有明显的灾害特征,并根据广西旱涝灾害特征及具体情况,提出了减灾对策,对治旱和治涝分别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50年以来广西洪涝灾害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对历史上广西洪涝灾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了广西洪涝灾害的特点, 并用多种方法对广西的洪涝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 以便能够更好地配合防灾减灾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综合考虑致灾因子、暴露度和脆弱性,提出了一套暴雨内涝灾情预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110接报暴雨内涝灾情数据,构建了暴雨内涝灾情预测BP模型(Back Propagation Model)和XGBoost模型(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Model),并对比分析了预测模型效果,实现对上海市暴雨过程内涝灾情数量预测;最后对内涝灾情影响等级进行阈值划分,以期为暴雨内涝影响预报与风险预警业务、服务及灾害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致灾因子、暴露度、脆弱性指标且不经主成分分析降维的指标组合作为暴雨内涝灾情预测指标体系时,BP模型和XGBoost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优;2)全量样本XGBoost模型总体表现最优,暴雨内涝灾情的右偏分布和内涝灾情的异常高值均对XGBoost模型预测误差有不同程度的贡献;3)综合评价法在历史灾情百分位法和模拟灾情百分位法基础上,结合多年业务实践经验和用户对于110灾情的处置承受力对暴雨内涝灾情进行阈值划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丁锶湲  王宁  倪丽丽  曾坚 《灾害学》2022,(1):171-177
以闽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创新水文SCS-CN算法与GIS耦合技术,计算出不同暴雨重现期(5 a,10 a,50 a一遇)下的淹没范围,构建闽三角城市群内涝淹没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探究淹没风险与社会生态系统空间分布规律,为闽三角城镇群的生态安全保障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表明:闽三角城市群内涝淹没区...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区洪涝灾情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运用三因子联立评估法,评定了洞庭湖区洪灾、涝灾和洪涝灾的灾度,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构建了洪涝灾情指数,并运用联环替代法对各灾情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洞庭湖区洪涝灾度具有阶段性和准周期性等特征;洪水灾情因素是综合灾情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各灾情因素影响方向不完全一致,其中起放大作用的因素反映出洪涝灾害的新特点;涝灾日趋严重,应加强涝灾治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土流失及其对旱涝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人口膨胀对土地的压力增长,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土壤侵蚀量增多,目前我国水蚀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水土流失减薄土层,阻碍植被恢复,大大降低土地的蓄水库容,造成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同时,河床淤积使河流泄洪能力降低,洪水水位抬高,加剧洪涝灾害的发展,在同样降雨情况下,洪涝灾情比以往增加1倍。对水土流失采取综合治理可有效地减轻水旱灾害。江西兴国通过十年的综合治理,使兴国县水旱灾害频率下降48.8%,成灾面积减少50.7%。  相似文献   

18.
论江西洪涝灾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国勒 《灾害学》2000,15(2):60-65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大量历史资料 ,对建国 50 a年来江西洪涝灾害发生的类型、面积及其造成的严重损失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防御洪涝灾害的对策和措施 ,对减轻江西洪涝灾害 ,实现全省农业跨世纪的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区域性旱涝灾害序列的信息量及分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德  王昉 《灾害学》2002,17(2):11-16
本文依据 C· E· Shannon的信息量概念 ,定义了旱涝灾害序列的信息量公式。以安徽省长江、淮河流域的旱 (涝 )灾害序列为例进行了研究 ,初步计算出相应的信息量、信息维 ,并得出如下结论 :1旱 (涝 )序列的信息量随时间是波动的、衰减的 ;2大旱 (大涝 )前信息量增加 ,信息维降低 ;3区域性旱 (涝 )序列的信息维一般在 0 .70~ 0 .9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