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山煤电集团)是山西焦煤集团的核心骨干企业,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和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11年西山煤电集团原煤产量接近5 000万t,发电量全年突破百亿度,焦炭产量突破500万t;在发展循环经济历程中,西山煤电集团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效益的创新之路,被誉为"西山模式"。  相似文献   

2.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绿色山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作为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大省,资源转型首先还是要立足于煤,在煤炭问题上"深"做文章;其次是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转变"一煤独大"的单一资源主导型产业格局;同时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低碳发展配套改革方面做出实质性探索,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3.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园区,其成功建设必将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了解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内容和重要意义,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思路,本刊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
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全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即将出台之际,本刊对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兴利进行了专访,请他就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最新亮点进行了介绍和点评。  相似文献   

5.
实施节能减排工作,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也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6大重点耗能行业之一,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之一。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前景,对我国整体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历程及今后形势,本刊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2014年11月20-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在安徽省阜阳市共同召开“全国农业循环经济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总结、交流、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典型经验,研究探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态文明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解振华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安徽省副省长杨振超,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平到会并致辞。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的相关司局同志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7.
《化工环保》2001,21(6):369-370
日前,由潞宝、天脊、首钢、三元煤业等八大股东组建的山西现代煤产业有限公司在长治上马600 kt甲醇项目,实现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组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推广汽油"无铅化"环保政策,促进了醇类代用燃料和无铅汽油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 随着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上涨,现在甲醇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年增长幅度为5%.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山西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要出发,从长治煤炭深加工的实际出发,在长治地区上马600 kt甲醇项目既适应了21世纪能源科技革命大趋势,又为山西发展煤(焦)化工和汽车燃料两大产业树立了创新样板.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到目前为止,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不足,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强,因此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盲目性、片面性,以及循环经济基本原理与循环经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影响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在全面分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转让与守恒定律",填补了循环经济这一理论空白。对于丰富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循环经济实践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兴利,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从事冶金工业(钢铁、有色金属)产业政策研究工作近30年。初期曾在太原钢铁公司从事调研工作,1976年调冶金工业部,先后任职秘书、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世纪80年代初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担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兼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等职直至退休。在冶金战线从事产业政策研究工作期间,深入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钢铁、有色金属工厂、矿山进行专题调研,对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工人劳动环境,废水废渣排放状况以及工艺主体装备技术水平等均有所了解。改革开放后先后到过世界上16个国家的有色金属企业进行考察。从先进与落后的比较,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悬殊差距,生产环境清洁与污染对比等中得到启迪和震撼,成为他退休之后发起成立非盈利性循环经济研究机构的渊源和动力。近4年来,他以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为平台,以再生资源利用研究为主项,与冶金、有色、化工、航空、煤炭、包装、建材等行业50多位同仁一道,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建言效力。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与循环经济的内涵,提出技术-经济及时空因素的集成与协调是推进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流程制造业既是支柱产业、基础产业,也是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日本及美国等国家以住宅建设为主的建筑产业化快速发展,极大地激活并快速推进了建材生产的产业化发展。但是,建材产业的迅猛发展又带来了两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极大地消耗了煤炭、电力、石灰石、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二是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料、废渣、废水,对大气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与环境危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达国家建材产业纷纷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建设成效及实施过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对缓解环境压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文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具有重大的意义。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介绍了园区循环化的改造方向、改造目标及园区循环化试点工作及实践成效,并总结概括了园区循环化改造的下一步重点工作,供后续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山西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企业延长产业链模式、产业循环经济园区模式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以及在全社会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浙江永康市率先推出完整的县域循环经济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体系。这是我国首个县级资源产出率核算体系,对推动建立国家和省级层面的资源产出率统计核算和考核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创新性经济增长方式,是保障中国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毋庸置疑,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着力把握好两个导向。一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发展循环  相似文献   

15.
山西潞安集团充分发挥自身煤炭资源和区位发展优势,以煤的深度转化为主线,着力探索实践煤基合成油项目,延伸发展煤基多联产产业化,产出了煤基合成油,建成了煤油循环经济园区,走出一条“高碳能源,低碳利用”的循环经济之路。对潞安集团煤油循环经济园区进行全面的研究和介绍,以期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先生在出席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时,建议有关部门按照法律要求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加快组织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11—2015)、战略型新兴产业规划和节能环保产业规划,通过这些规划,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本刊就毛如柏先生的建议及有关循环经济的其他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发展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 抢占经济和社会制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农业和工业复合起来,是我国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一大特色。通过介绍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指出发展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可有效缓解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与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并且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模式特别适合在大城市郊区和县级城市集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包括区域、园区、企业3个层面、14个种类的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金昌市以区域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入选,向全国推广。国家发改委概括的“金昌模式”特征为:通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从依赖单一资源发展向多产业共生发展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同类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循环经济是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必由之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包装产业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走绿色包装之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阐述了包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包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分别从政府、企业及公众方面提出了我国包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与我国企业会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将时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和嬗变.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现行企业会计不足,并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企业会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