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孝义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工业结构以煤铝开采和加工业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煤焦比重进一步增加,煤炭、焦化等重污染行业,在工业总能耗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使得工业结构更趋单一.这种结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主要污染物多年一直超标,严重危害着孝义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能力、发展支持能力和环境支持能力.2001年,山西省的生存支持能力在全国排第31位,发展支持能力排第28位,环境支持能力排第30位.我市作为山西省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之一,2003年以来,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步伐,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努力使资源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利用,全市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六盘水市是一个资源型工业城市。近几年来,开展了优化煤炭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转型升级,从而形成了"凉都模式"。为进一步提升转型升级,需要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强化生态引领工程等,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前20年,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构成。而此后一段时期,我国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规划的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的骨干企业之一,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世界知名的优质炼焦煤生产企业和炼焦煤市场的主供应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跨越转型,不仅对山西省意义重大,对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外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经验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煤——这种黑色的财富见证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政治风云和社会变迁。煤炭支撑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也给人类带来了难以抹掉的记忆。当人类为自己的工业成就欢欣鼓舞之时,又不得不在污浊的空气中忍受煎熬。50多年前的“伦敦烟雾事件”虽已成久远的历史,但它对今天的世界,尤其对那些正在经历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国家,仍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污染环境作为代价,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否则类似的悲剧就会重演。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构建节约型社会,废旧物资的再生和利用作为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得到快速发展.这是由我国的经济建设转型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决定的,也是由我国本身的资源状况和需求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全面介绍了山西潞安集团突出战略管理,依靠战略致胜,坚持把循环经济作为企业发展的主导,从单一的煤炭生产企业,发展成为以煤为基础,煤、电、油、化、硅综合发展的绿色新型能化企业集团,走上了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7.
洁净煤技术是将节约煤炭资源、技术进步、减少污染作为一个整体,把煤炭洁净高效贯串于开发与利用的全过程,实施社会与经济效益并重、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国务院批准的《中国洁净煤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中明确了中国洁净煤技术涉及4个领域14项技术,煤炭液化技术即是其中之一。煤液化技术生产的油品为洁净燃料,符合国家清洁燃料和环保要求,是洁净煤技术中值得优先考滤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为抓手,着力抓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5%,工业生产过程清洁化水平和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为实现"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浙江作为经济大省和资源小省,亟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完成战略转型。分析了浙江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找出不足,提出对策建议,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标准化手段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新机制、新模式,提高再生资源行业整体水平,由企业自主申报、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并经专家评审和公示,确定了国家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11.
山西潞安集团充分发挥自身煤炭资源和区位发展优势,以煤的深度转化为主线,着力探索实践煤基合成油项目,延伸发展煤基多联产产业化,产出了煤基合成油,建成了煤油循环经济园区,走出一条“高碳能源,低碳利用”的循环经济之路。对潞安集团煤油循环经济园区进行全面的研究和介绍,以期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太钢的转型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铁行业是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太原钢铁(集团)公司作为山西省最大的工业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企业绿色转型的内在动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陕西是我国西部地区文化、科技的强省。虽然能源资源相对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经济发展受地理环境和发展理念的制约,发展水平较之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低碳农业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发展低碳农业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循环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切入点,而且是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转变陕西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试析在建设陕西新农村背景下如何选择符合陕西省低碳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和如何选择促进陕西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落实到实处,不仅需要从技术端不断推进新技术在生产活动各领域的应用,更需要一个整体的资源和能源管理体系.物质流核算即是通过对国家、地区或产业的实物流的核算,理清资源和能源使用过程.通过针对循环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煤炭产业进行物质流核算的指标体系构建,找到一些建立物质流核算体系的思路,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晔  姜华  郭森 《化工环保》2012,32(1):21-24
分析了煤化工行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提出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瓶颈主要是产业发展存在技术风险、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及面临碳减排压力,并提出通过合理构建"水-煤-碳"三大约束指标体系,引导煤化工实现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产业物质代谢模型和生态效率理论为基础,采用权重分析法对我国2009年38个重点行业的资源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机械设备制造相关行业可作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的领域,化工、钢铁等重工业行业是我国循环经济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我国燃煤电厂CO2排放现状及趋势,将CO2减排技术分为捕集与封存两个部分进行讨论,介绍了目前主要的CO2捕集与封存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电力行业的应用前景。指出电厂位置、CO2捕集方案及封存方式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其中CO2去向是关键因素,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电厂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适应的CO2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组合。探讨了各种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应用前景,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或行业支持,建设国家或行业层面的工业化试验中心或试验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这个主线,建筑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供应链协调与社会责任共担机理研究,以绿色建筑供应链运行效率为导向,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效率为切入点,以产业链过程中各主体行为规律为基础,采用“总-分-合”的基本研究思路模式,聚焦了“主导企业驱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机理与策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等三部分核心内容,初步形成建筑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供应链协调与社会责任共担机理的理论体系。本成果采用“总-分-合”的思路模式,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和主体行为策略视角,遵循研究的学理逻辑,以研究生学位论文为基础,开展“主导企业驱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机理与策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3个子课题研究,从系统整体概况实施全面研究规划着手,构架了总括、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机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社会责任共担、总结等五大模块及上中下三大篇共12章的系统体系。  相似文献   

19.
系统分析了煤化工行业的产排污情况,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排放标准。结果表明:国内仅焦化等部分工序有行业排放标准,其余工序目前执行水或大气的综合排放标准,其污染物项目不能全面反映煤化工行业的污染特征,急需制定煤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外相关标准情况与国内类似,无直接借鉴意义。建议:合理界定煤化工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与其他排放标准协调配套,控制整个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针对大气污染物,明确各排放口的特征污染物,结合综合指标和高毒性物质指标进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控制;针对水污染物,引入综合毒性指标以有效控制废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0.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建设是破解城市固体废弃物“邻避效应”的创新道路,有助于新型城市功能区的建设,是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的主要方式。以北京市朝阳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为例,研究其基地建设的优势基础及制约因素,通过探索基地建设模式,分析了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要举措,以期为其他地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