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现氟硅酸循环利用 ,用含氟硅胶生产白炭黑 ,基本消除普钙生产中含氟污染物的排放 ,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含氟烟气的净化与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氟烟气是主要的污染物之一,本文不铝电解、磷肥工业产生的含氟烟气的一般溶理方法这,各企业应因地制宜,选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简单、可有效控制污染的含氟烟气净化工艺。  相似文献   

3.
含氟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含氟工业废水危害大,处理困难,采用加酸返调PH值法有效地降低了废水中的氟。通过系列,确定了该法处理含氟工业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表明:该法具有除氟效果好,处理周期短,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镇江磷肥厂高炉法钙镁磷,原生产工艺中含氟废水是直接排放到古运河造成污染,应用了高炉废水循环池,将生产工艺中各氟废水和冷却水经电石渣中和处理后实行循环使用,使含氟废水不再向入排放,改善了古运河水质,每年可节电,节水,直接经济效益达8万元。  相似文献   

5.
含氟烟气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本文就铝电解、磷肥工业产生的含氟烟气的一般治理方法进行了综述,各企业应因地制宜,选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简单、可有效控制污染的含氟烟气净化工艺.  相似文献   

6.
铝电解生产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的氟化氢、含氟粉尘和沥青挥发物。这些有害物对人体危害较大,污染环境严重,必须予以治理。我厂铝电解车间采用双层厂房自然通风建筑,烟气净化系统包括地面局部排烟系统  相似文献   

7.
利用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的方沸石岩样,通过提纯和改性等处理制成多孔方沸石球,用于处理含氟水。用过的方沸石球经再生处理也用于处理含氟水。实验结果表明,多孔方沸石球和再生方沸石球都有明显的除氟效果。对于100mL浓度5.00 mg/L的含氟水,多孔方沸石球较佳的水处理工艺条件为:用量3.0 g,搅拌后静置48 h。对于浓度3.00 mg/L的含氟水,一次水处理就能将F-浓度降到国家标准以内,除氟效率达60%。对于浓度5.00 mg/L的含氟水,2次水处理可以将F-浓度降到国家标准以内,除氟效率达80%。多孔方沸石球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吸附速度符合斑厄姆公式。再生方沸石球对氟离子的吸附也符合Langmuir等温式,吸附速度也符合斑厄姆公式。多孔方沸石球和再生方沸石球的饱和吸附量相当,这说明用过的方沸石球经再生处理后活性基本恢复,可循环用于含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粮食含氟水平的调查,对于研究地氟病的病因及防治、制订环境氟、食物氟和饮水氟的卫生标准都是有意义的. 分析化学界有一种公认的观点是,报出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坏.因为错误的数据将使人作出错误的结论,或影响生产或不利于人民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云南某化工厂年产3万t普钙含氟尾气治理工程的运行现状、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并根据使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当地环保局12年的监测数据表明,该厂含氟尾气采用喷淋塔、喷杯塔和喷淋旋流板塔处理后,不仅尾气达标排放,还副产300 t/a氟硅酸钠,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还根据12年来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供普钙行业含氟尾气治理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磷肥工业、冶金、化工、玻搪、仪表、轻工、农药、电镀、半导体、稀土及原子能工业等都有含氟废水的排放。但来自不同行业或部门的含氟废水在质的方而及量的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加上国情不  相似文献   

11.
利用粉煤灰制备镁橄榄石微晶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微晶玻璃外观色泽,提高产品竞争力,利用氟硅酸盐在微晶玻璃制备中可作成核剂的特性,经过理论分析确定以粉煤灰提取有价成分后的含氟固体残渣为主要原料生产镁橄榄石微晶玻璃的配料。通过等温晶化制度对产品进行晶化处理;运用扫描电镜对产品的结晶过程进行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产品的主晶相,验证是否生成了该配料条件下的目标晶相。研究表明,晶化产物中生成了大量以镁橄榄石为主晶相的微晶体,且基础玻璃的熔融温度大为降低,该原料配比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用硫酸分解磷矿生产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时,产生大量含氟废气,其反应式如下:2Ca_5F(PO_4)_3+7H_2SO_4+3H_2O=3Ca(H_2PO_4)_2·H_2O+7CaSO_4+2HF↑ (1)反应中产生的 HF 气体继续与磷矿中的 SiO_2作用,产生如下反应:4HF+SiO_2=SiF_4+2H_2O (2)SiF_4+2HF=H_2SiF_6 (3)含氟气体的逸出量主要取决于磷矿中的氟含量。在制取普钙时,矿中氟约有40%以 SiF_4的气态逸出,混合气中氟浓度约为15~20g/Nm~3,此浓度随进入系统的空气量多少而变化,但就其绝对量来说,一个年产十万吨普钙(含 P_2O_5 18%)的小型厂每年产生的含氟气体,按氟量计算约有一千吨。因此普钙  相似文献   

13.
采用泥回流处理彩色显像管含氟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中和、混凝沉降法除氟过程,研究了彩色显像管工业废水除氟的适宜工艺条件,现场试验表明:应用泥回流处理技术,采用高效絮凝剂处理含氟废水,排放废水氟含量可稳定在4-6mg/L之间,低于排放标准(10mg/L),同时废水处理的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氧化铝工业废渣赤泥和用钛白副产绿矾制备的聚合硫酸铁为净水剂,进行了火电厂含氟灰水的除氟研究。结果表明,赤泥有良好的除氟能力,配以絮凝剂聚合硫酸铁,能使排放灰水的氟含量降到10mg/L以下。方法简单、经济、不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5.
锆负载树脂用于含氟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制了一种以火力发电厂废树脂为载体的锆负载型氟离子吸附剂,并在评价了该树脂以氟离子的吸附性能之后探讨了该树脂用于火力发电厂含氟废水深度处理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锆的最佳负载的最佳浓度为0.5mol/L,该负载树的最佳吸附pH为3.0-4.0,用填充柱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pH=3的吸附容量显著高于pH=4时的值。利用该树脂对火力发电厂模拟含氟废水进行了双柱串联吸附工艺处理,当柱流量为35mL/min(SV10)、第二穿透时,第一柱的吸附容量为10228mg/L显著脂;用0.1mol/L的NaOH溶液进行再生,柱流量选择为35mL/min(SV10)时,脱附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微观分析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钻孔岩样中首次发现方沸石类矿物.就地取材,对方沸石岩进行提纯和改性,制成多孔方沸石球,用于含氟水的处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于100 mL起始浓度3 mg/L的含氟水,方沸石球较佳的水处理工艺条件为:用量1.5 g,搅拌后静置48 h,直径3 mm.对于起始浓度3 mg/L的含氟水,方沸石球一次水处理后氟离子浓度就低于国家标准值.对于起始浓度3~10 mg/L的含氟水,经方沸石球几次水处理后氟离子浓度也低于国家标准值.方沸石球对氟离子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为:qe=0.243ce/1 0.433ce;吸附速度符合斑厄姆公式,为:dq/dt=4.482×10-3(qe-q)/t0.176.用过的方沸石球再生处理后活性基本恢复,多次再生后除氟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电凝聚法去除地热水中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电凝聚法对模拟高含氟地热水的除氟。结果表明,电凝聚法对地热水的除氟可控并能获得理想除氟效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水pH值5.5 ̄6.0,电解电流密度约15A/m^2,电解槽停留时间4 ̄5min,倒极时间5 ̄10min。  相似文献   

18.
粉煤灰合成分子筛及处理含氟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利用工业废渣——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合成出较高结晶度的X型和P型分子筛,合成过程无须高温焙烧预处理.通过XRD分析表征,发现该法合成分子筛结晶度较高,X型和P型分子筛相对结晶度分别达68%~75%和55%.实验应用合成分子筛进行载铁改性,并对NaF模拟的工业含氟废水进行了除氟实验.结果表明,载铁X型分子筛处理工业含氟废水效果良好,除氟率可达74%~98%,除氟容量达25.0~30.0 mg/g.在处理含氟废水过程中,载铁合成分子筛与其他除氟剂相比较,具有除氟率高、除氟容量大、反应迅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氟中毒是危及全身的慢性疾患。含氟废阴极碳块由石墨、NaF、β—Al_2O_3和少许 CaF_2所组成。NaF 易被水所浸出,当用石灰乳直接浸出时转化为 CaF_2和 NaOH 溶液。工业实践证明,以废碳块替代无烟煤作还原剂用于 Al_2O_3生产,收到了强化还原、提高 Al_2O_3溶出率的效果,每年经济收益24.6万元。  相似文献   

20.
“湿碱法治理含氟烟气技术鉴定会”于1981年12月在浙江省衢州化工厂一○二分厂召开。会议由冶金部环保办公室主持,来自全国科研、设计、院校、八大铝厂及部分中小铝厂等有关22个单位的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听取了该厂湿碱法治理含氟烟气装置的设计、试验研究、运行总结及环境监测报告,并进行了现场检查和指标考核。经充分讨论,一致认为:①该净化装置经两年运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