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中和、混凝沉降法除氟过程,研究了彩色显像管工业废水除氟的适宜工艺条件。现场试验表明:应用泥回流处理技术,采用高效絮凝剂处理含氟废水,排放废水氟含量可稳定在4-6mg/L之间,低于排放标准(10mg/L),同时废水处理的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管流中柴油机排气沉降微粒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的沉降微粒再悬浮的静态模型,从微粒再悬浮的角度对沉降微粒团所受到的黏附力矩、重力力矩、碰撞力矩以及曳力力矩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柴油机排气沉降微粒团所受力矩随微粒团直径的变化规律、各种力矩的取值范围以及在柴油机排气沉降微粒再悬浮中各种力矩的作用.沉降微粒的平衡主要受黏附力矩、碰撞力矩以及曳力力矩的影响. 当微粒团直径为0.1~0.8 μm时,黏附力矩作用显著并维持沉降微粒的稳定. 随着微粒团直径的增加,曳力力矩和碰撞力矩快速增大,而黏附力矩的增大速率则相对比较缓慢,打破沉降微粒平衡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排气微粒冷却演变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双喜  宁智  付娟  姜大海 《环境科学》2007,28(6):1193-1197
对柴油机排气微粒在冷却条件下的演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排气的冷却作用对微粒的质量浓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引起微粒质量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排气中气态碳氢的冷凝,从而增加了微粒的质量浓度.排气的冷却促使柴油机微粒增大,分布在0.01~1.0 μm粒径范围内的微粒数量有所减少,特别是小于0.1 μm以下的小微粒,微粒数量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大,并且冷却温度越低,变化越明显.排气冷却后,0.1-1.0 μm粒径范围内的微粒体积浓度呈减少的趋势.此外,流速对排气冷却条件下的微粒演变特性亦有一定的影响,随排气流速的降低,0.01~1.0 μm粒径范围内的微粒数量浓度和体积浓度减小.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求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措施和技术,我们用绿萝、芦荟、常春藤、吊兰、虎尾兰作为材料,用固体吸附热脱附气象色谱法开展一系列的针对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五种植物都能吸收甲醛等挥发性有机气体,但吸收效果有所差异。芦荟对苯系物吸收量最多,效果最好,绿萝则对甲醛吸收效果最好,常春藤的吸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5.
汽车排气尾流中微粒分布及其变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微粒核化、凝并及凝结模型对汽车排气尾流中微粒分布的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粒的核化增加了排气尾流中超细微粒的数量;微粒的凝并和凝结将改变排气尾流中的微粒分布.在核化、凝并及凝结过程同时存在时,核化对微粒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微粒分布的变化主要受凝并和凝结的作用.在排气管出口处,微粒的核化、凝并及凝结过程比较剧烈,微粒分布变化较大;随着距排气管出口距离的增加,微粒演变逐渐减弱.研究工作可以为汽车排放控制策略的确定以及汽车微粒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怠速时汽车污染物在排气尾流中扩散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k-ε湍流模型对怠速条件下汽车排气污染物在排气尾流中的扩散特性进行了研究.汽车尾流中CO2浓度变化规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数值分析了排气浓度、速度、方向以及侧风强度等对怠速条件下汽车污染物在排气尾流中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排气出口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将改变排气尾流中污染物浓度的大小,但尾流扩散区域的结构基本保持不变;排气速度会直接影响到污染物在尾流下游的穿透距离及显著向上扩散的位置;相对排气浓度和排气速度而言,排气方向对尾流结构及污染物在尾流中的扩散与分布具有更大的影响;侧风对排气尾流的结构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有效地改变汽车排气尾流的扩散方向和污染物的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7.
许多研究表明汽车排气微粒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尤其是微粒粒径较小,数量浓度较高时,危害更甚.汽车排气微粒在排放后会经历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在扩散的同时,微粒受冷凝/蒸发、核化、凝并、沉降等作用的影响,其粒径分布和浓度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污染物进入大气环境后,不同的环境因素对微粒粒径的影响也不同.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各个过程中的汽车排气微粒的变化以及对微粒浓度和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泥回流处理彩色显像管含氟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中和、混凝沉降法除氟过程,研究了彩色显像管工业废水除氟的适宜工艺条件,现场试验表明:应用泥回流处理技术,采用高效絮凝剂处理含氟废水,排放废水氟含量可稳定在4-6mg/L之间,低于排放标准(10mg/L),同时废水处理的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
上呼吸道内可吸入颗粒物运动及沉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景娟  宁智  付娟  卢小珍 《环境科学》2010,31(7):1476-1482
建立了一个从人体口腔到前3级支气管的上呼吸道3维几何模型和流场计算模型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运动模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在拉格朗日框架下追踪研究了可吸入颗粒物的运动轨迹,并统计了颗粒物在气道内不同部位的沉积分数;对人体上呼吸道内可吸入颗粒物的运动及沉积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在上呼吸道内不同部位的沉积与呼吸强度、颗粒物密度以及粒径等因素密切相关;高呼吸强度时颗粒物在气管内的沉积分数明显升高,且随粒径的增大呈下降趋势;颗粒物在喉部的沉积分数最大,可以达到35%左右,但沉积分数受呼吸强度和粒径的影响相对较小;颗粒物在支气管内的沉积分数随粒径增大呈明显下降趋势;中小呼吸强度下颗粒物在支气管内的沉积分数明显高于高呼吸强度下的沉积分数.研究成果可以为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以及医学中气溶胶吸入疗法的研究等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