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中国沿海某市2个自来水厂的常规和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选取的7种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中,只有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二溴甲烷和三溴甲烷这4种被检出,除二溴甲烷只在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被检出外,其余3种化合物在2种不同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均有检出。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在常规和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部分工艺段出水中的检出浓度超过了GB 5749-2006中规定的限值(饮用水中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的的浓度限值分别为60μg·L~(-1)和100μg·L~(-1)),应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在常规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检出浓度随水处理工艺流程而逐渐升高,而在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检出的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除二溴甲烷外)浓度变化则表现为随水处理工艺流程先轻微降低后大幅升高的趋势。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在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检出浓度明显低于其在常规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对应工艺段出水中的检出浓度,但对于在常规和深度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均被检出的3种挥发性溴代消毒副产物来说,它们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加氯后出厂水中。  相似文献   

2.
目前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主要有药剂处理、磁化处理和臭氧处理,其中药剂处理最为常用。近年来,药剂作用机理研究日趋深化,药剂合成、检验与复配技术也得到较大发展;同时,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循环水水质稳定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磁化处理、臭氧处理技术也相继运用到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中来,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反渗透对印染生化物化尾水进行回收,考察了分离浓缩过程中,浓缩液和透过液水质随体积浓缩倍数(CF)变化情况,探讨印染生化物化处理尾水反渗透回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浓缩过程中,通量随CF的增加呈线性下降,CF为5时,降低了32.6%。透过液中COD未检出,浓缩液COD与CF呈近似线性关系。Na+、K+、Ca2+和Mg2+富集倍数随CF线性上升,但在高倍数下增大幅度反而降低;Fe、Mn和Al富集情况与主要无机阳离子相似,但程度略低。Cl-和SO2-4基本富集在浓缩液中,NO-3和NO-2也得到较好的富集,但截留率略低。透过液中无机离子主要为Na+和Cl-。  相似文献   

4.
臭氧氧化技术是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在水处理中已有百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对微污染物和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关注,臭氧处理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总结了臭氧的应用和三种臭氧氧化技术,指出了臭氧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在水处理中应用 (一)钢铁工业废水处理这是目前磁性分离技术应用最多也是最成功的领域。国内外都有许多实用的例子,用它取代老式的沉淀池—快滤池处理系统。这是由于钢铁废水均含有大量磁性粒于,SS整体显示磁性,直接通过HGMS就可获得很高的SS  相似文献   

6.
油田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是甲烷烃,一部分随降尘输入土壤。本文通过对油田生命期产量与排污变化分析,采用累积残留系数法对采油区土壤污染进行预测。最大污染含量发生在密闭工艺流程尚未完善的生产建设期,数值虽低于土壤矿物油临界含量,若不限期完善工艺,长期积累会超出容量后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矿物油污染预评价应作为制定油田开发实施计划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臭氧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来,由于氯消毒副产物,微污染物,难降解或有毒有机废水的治理缺乏有效的方法,以及臭氧发生设备性能的提高,臭氧技术已在饮用水和废水处理中重新受到关注且得到了新发展。臭氧技术已由最初经碱催化的直接氧化发展发展形成催化,多相催化氧化;在水处理方面,由原来的单独使用发展形成与其它方法联合作用,臭氧处理单元自身也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市某给水厂的水源水为实验对象,通过在实验室规模上模拟的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比较了3种不同工艺流程中各单元出水的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和总有机物(TOC)浓度变化,分析了水处理单元工艺和TOC浓度对消毒副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氯化生成的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分别占最终出水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浓度的55.7%和66.7%,说明预氯化对出厂水中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有显著影响;混凝沉淀和过滤对三卤甲烷的去除率分别为17.2%和19.6%,而卤乙酸在水处理过程中变化不大,仅在过滤之后降低了3.32μg/L,说明过滤对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而混凝沉淀仅对三卤甲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TOC浓度经过水处理工艺后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分析表明,其浓度对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的生成影响很小,而氯则是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生成的重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方法可以通过电子的定向转移与精确调控,强化环境界面过程的速率和效率,其在水处理中体现出非凡的特点和优势,成为破解水危机和水污染的重要技术手段。近10年来,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在向电极高效、工艺耦合、低碳绿色转变,未来将进一步聚焦功能电极材料设计、高效反应器与组合工艺开发、资源能源的定向转移与回收等重要方向。为深入研究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机理,进一步探讨电化学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在重点关注电化学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基础上,分别对电絮凝、电氧化、电还原、电渗析/反向电渗析和电吸附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PAH)产生于有机物的未完全燃烧过程,并以气态或附于液态和固态颗粒上散发到大气中去。PAH的数量以及各种PAH之间的数量比例,也就是PAH的分布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与燃烧过程有关,甚至于可以说不同的散发情况会有各自典型的分布。 然而我们主要感兴趣的不是排放的PAH分布与人体负荷的关系,而更多的是关心实际吸入的PAH情况。这一点既和各项排放有关也与PAH从排放到被大气吸收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水处理法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处理时间短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工程之中.2000年3月,在东京大学召开了名为"运用复杂微生物群落机能的高级水处理技术体系的建立与评估"国际研讨会.本文主要就该国际会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微生物群落分析技术、水净化微生物技术、生物营养物去除、污泥减量与资源化技术和亚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水处理技术等进行综述,并指出微生物在水处理技术中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阳宗海沉积物中磷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絮凝剂(Fe Cl3)治理阳宗海砷污染的过程中,水体中的磷被大量沉积进入底泥,弄清其是否会在环境条件变化后发生反溶形成二次污染对湖泊富营养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模拟实验模拟泥-水界面p H变化、物理扰动和微生物活动的变化,旨在分析这些环境因子变化对沉积物中磷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宗海水体在目前这种磷浓度下,底泥的磷会随时间的增加而溶出再次造成水体磷污染,当暴露在清洁水条件下时磷的释放率会增加;这种由于絮凝剂吸附沉淀到湖底的磷,在上覆水p H增加0.5时底泥磷解吸附释放速率增加;每年秋季湖泊上下层水的交换活动会造成水体磷浓度的季节性升高,形成不可忽视的磷内源。而夏季水温分层导致湖泊底部厌氧,使厌氧微生物活性增强,这将进一步促进底泥中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磁混凝在水与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磁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净化方法在水与废水处理领域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磁性接种、磁性吸附等水处理方法已受到了广泛关注;高场强、低能耗的磁分离器的相继问世和不断完善为高效稳定地进行磁分离提供了必要条件。基于上述考虑,将传统的混凝过程与磁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磁混凝工艺将成为混凝发展的新方向之一。本文系统综述了磁混凝在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从颗粒物在磁场和重力场中的界面过程、相互作用机制,磁混凝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磁分离器的研究进展等角度展开讨论,探讨了该技术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AC)与氯均为水处理过程中广泛使用的药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二者的接触不可避免,因此,深入研究AC对于氯化过程中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的影响对于饮用水安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比了AC对于溶解性天然有机物(DOM)氯化过程中已知DBPs(包括三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生成释放的影响,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检测分析其滤后水的未知氯化副产物及有机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DOM氯化过程中,AC存在时释放的THMs和HAAs浓度较低,但氯的衰减速率更快,这是由于AC本身的强还原性及其他氯代副产物生成导致的。进一步通过FTICR-MS分析未知氯代产物及DOM的变化发现,在2种条件下有163种相同的氯化产物,与不存在AC时对比,AC存在时生成了不同的氯化产物中有57种。此外,AC存在时CHOCl、CHONCl和CHONSCl分子式的数量减少,而CHOSCl分子式的数量增加,并且具有芳香结构的DOM更容易被转化。通过电子自旋共振谱仪(ESR)分析发现AC表面的持久性自由基激发次氯酸钠反应生成的氯自由基(Cl·)是导致氯化产物变化的主要原因。本...  相似文献   

15.
微滤膜与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富营养化水源水中藻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及水库含藻水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处理技术复杂,难度较大。因此,除藻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显得越来越紧迫。膜处理技术在给水中的应用是水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正逐渐成为21世纪水处理技术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本文以继承和吸收成熟技术,并将其工程化,以便及时解决具体问题为原则,根据国内外最新水质标准要求,提出了微滤膜与活性炭联用的除藻新上艺,并对除藻工艺方案确定原则、研究内容和目标,以及除藻工艺方案设计进行了说细分析说明。本文认为微滤膜技术在我国供水行业推广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达到大规模工程应用。应用微滤膜与活性炭联用工艺解决富营养化水源水中藻类问题在技术上是成熟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腐殖质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腐殖质对于人类与环境,既有利,也有害。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腐殖质的分类、结构和性质,并从水处理、天然水污染过程化学、污染物质土地处置等方面阐述了腐殖质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腐殖质环境效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以升温充分静置分酸,洗涤水处理循环使用和碱洗废水加碱套用为核心的对硝基乙苯清洁生产工艺,可以使对硝基乙苯的收率提高5%,成本降低1500元/t,同时很好地解决了对硝基乙苯生产过程中的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传统的化学水处理方式有化学成分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水处理技术。本研究针对现有杀菌消毒方法的不足之处,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进行杀菌处理的实验研究,对电压、水层厚度、气体种类及电极形式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用于杀菌不仅效果显著,而且使用方便、快捷、安全并无残留,因而适于饮用水或者生活污水的杀菌处理。  相似文献   

19.
湖泊及水库含藻水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处理技术复杂,难度较大。因此,除藻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显得越来越紧迫。膜处理技术在给水中的应用是水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正逐渐成为21世纪水处理技术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本文以继承和吸收成熟技术,并将其工程化,以便及时解决具体问题为原则,根据国内外最新水质标准要求,提出了微滤膜与活性炭联用的除藻新工艺,并对除藻工艺方案确定原则、研究内容和目标,以及除藻工艺方案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本文认为微滤膜技术在我国供水行业推广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达到大规模工程应用。应用微滤膜与活性炭联用工艺解决富营养化水源水中藻类问题在技术上是成熟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越来越汇合成统一过程.科学、技术、生产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科学还向组织管理领域扩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发展的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六十年代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之间有三十年的滞后期,现在周期大大缩短了.生物技术工业崛起,主要靠近十年的研究成果.计算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