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好氧污泥对17β-雌二醇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好氧活性污泥与失活好氧污泥对17β-雌二醇的吸附性能.17β-雌二醇初始质量浓度为500~10 000 ng/L,采用失活好氧污泥进行吸附,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pH与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失活好氧污泥对17β-雌二醇的吸附在30 min内达到平衡;pH在6~9时对吸附没有影响,pH为9以上时,随着pH升高吸附量减少;温度升高吸附能力降低;其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且呈线性吸附.在10、20、30 ℃时,Freundlich吸附常数KF分别为91.81、80.65、61.49 L/kg,分配系数Kd分别为561.80、 435.60、306.70 L/kg.另外研究了20 ℃时好氧活性污泥的KF与Kd,它们分别为91.72、514.90 L/kg,与同温下失活好氧污泥的KF和Kd差别均小于20%.  相似文献   

2.
Cu~(2+)、Zn~(2+)对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u2+和Zn2+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经常遇到的金属离子.在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Zn2+在0~100 mg/L浓度下对活性污泥牛物脱氮系统的影响.试验发现Cu2+>5 mg/L、Zn2+>30 ms/L时,对硝化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同样浓度的试验条件下Cu2+对硝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比Zn2+大.Cu2+≤0.5 mg/L时对反硝化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TN的去除效果;Cu2+>0.5 mg/L时,对反硝化产牛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TN去除率逐渐下降.Zn2+不影响反硝化过程,仅在大于30 mg/L时,对硝化过程产生抑制作用.重金属Cu2+对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明显强于Zn2+.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测活性污泥的电子传递体系活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Ni2+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系统相比,5 mg/L的Ni2+对2,3,5-triphenylteltrazolium chloride(TTC-ETS)活性未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当Ni2+的浓度进一步增大到10、20和40 mg/L后,其对序批式反应器内活性污泥TTC-ETS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36.79±11.14)%、(55.88±13.90)%和(70.97±6.78)%。低浓度Ni2+能增强活性污泥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但高于10mg/L的Ni2+则显著抑制了活性污泥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各个SBR系统中微生物群落最常见的物种相近,物种丰富度和均一性则均有所不同,其中群落物种丰富度随着Ni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TTC-ETS活性、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Ni2+的胁迫浓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它们均可有效地表征Ni2+胁迫对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改性菌丝体对Ni2+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工程学报》2003,4(10):23-26
通过专利对菌丝体进行了改性.所制备的改性菌丝体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其对Ni2+的吸附容量63.2 mg/g(初始水溶液中Ni2+浓度为200 mg/L),是甲壳素吸附剂的3.3倍(19.1 mg/g),与壳聚糖吸附剂相比吸附容量提高了135%,与D751与南开152相比吸附容量非常接近.用0.5%-0.2%的解吸剂便可以完全解吸,能够重复使用达6次以上.本文还研究了改性菌丝体对Ni2+的吸附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微碱性(pH=8-9)条件下,改性菌丝体可以把初始浓度高达800 mg/L的Ni2+溶液一次性降低到17 mg/L,为改性菌丝体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专利对菌丝体进行了改性。所制备的改性菌丝体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 ,其对Ni2 + 的吸附容量 6 3.2mg/g (初始水溶液中Ni2 + 浓度为 2 0 0mg/L) ,是甲壳素吸附剂的 3.3倍 (19.1mg/g) ,与壳聚糖吸附剂相比吸附容量提高了 135 % ,与D75 1与南开 15 2相比吸附容量非常接近。用 0 .5 %— 0 .2 %的解吸剂便可以完全解吸 ,能够重复使用达 6次以上。本文还研究了改性菌丝体对Ni2 + 的吸附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结果发现 ,在微碱性 (pH =8— 9)条件下 ,改性菌丝体可以把初始浓度高达 80 0mg/L的Ni2 + 溶液一次性降低到 17mg/L ,为改性菌丝体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琳  李煜 《环境工程学报》2009,3(7):1160-1164
为了有效地控制铅污染,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培养的以醋酸钠为碳源的好氧颗粒污泥作为吸附剂,进行生物吸附含铅废水的效能和机理的研究。通过考察酸度、接触时间和Pb2+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验证好氧颗粒污泥吸附模型,并利用不同的脱附剂,进一步解析其生物吸附的Pb2+。实验结果表明, 酸度是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吸附Pb2+的关键因素,当初始pH为5时,好氧颗粒污泥对含铅废水生物吸附效果最好。对低浓度(0~20 mg/L)含铅废水, 10 min后可快速达到吸附平衡。好氧颗粒污泥对Pb2+的实测饱和吸附量为101.97±9.00 mg/g,符合朗缪尔(Langmuir)模型。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吸附Pb2+的过程,伴随着pH值的升高和K+、 Ca2+、 Mg2+的释放,此现象揭示离子交换作用是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吸附Pb2+的机理之一。此外,脱附剂HNO3、EDTA和CaCl2能实现Pb2+的回收和好氧颗粒污泥的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7.
正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复合物(MGO-SH)对含镍废水中Ni 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MGO-SH吸附材料上有丰富的官能团,对Ni 2+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去除率可达95%以上;较低Ni 2+初始质量浓度(≤25mg/L)下,吸附拟合结果与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较吻合;在采用该材料处理含Ni 2+工业废水时,应先将废水进行预处理,使Ni 2+低于25mg/L,再用MGO-SH吸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Cu2+、Zn2+对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2+和Zn2+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经常遇到的金属离子。在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和Zn2+在0~100 mg/L浓度下对活性污泥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试验发现Cu2+>5 mg/L、Zn2+>30 mg/L时,对硝化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同样浓度的试验条件下Cu2+对硝化过程的抑制作用比Zn2+大。Cu2+≤0.5 mg/L时对反硝化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TN的去除效果;Cu2+>0.5 mg/L时,对反硝化产生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TN去除率逐渐下降。Zn2+不影响反硝化过程,仅在大于30 mg/L时,对硝化过程产生抑制作用。重金属Cu2+对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明显强于Zn2+。  相似文献   

9.
以Cd2+为重金属代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为表面活性剂代表,用实验模拟法研究了3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Cd2+在沉积物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对Cd2+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影响不同,SDBS对Cd2+的吸附影响可分为2个阶段,当SDBS初始质量浓度从0 mg/L增加到2 600 mg/L,Cd2+的吸附量从1.52 mg/g增至1.88 mg/g,增加了23.7%,随着SDBS初始浓度继续增加,Cd2+的吸附量开始下降,当SDBS初始质量浓度增至16 000 mg/L,Cd2+的吸附量降低至0.34 mg/g;CPC主要通过在溶液中电离出CP+,CP+与Cd2+竞争沉积物表面的吸附位从而抑制Cd2+的吸附,当CPC初始质量浓度从0 mg/L增加至16 000 mg/L,Cd2+的吸附量从1.50 mg/g降低至0.52 mg/g;TX-100能轻微抑制Cd2+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当TX-100初始质量浓度从0 mg/L增加到16 000 mg/L时,Cd2+吸附量从1.52 mg/g减少至1.35 m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农林废弃物花生壳、大豆壳、柚子皮对重金属离子Cr3+、Cu2+和Ni2+进行吸附研究,探讨反应时间、吸附剂用量、pH、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以及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柚子皮对Cr3+、Cu2+、Ni2+的吸附效果优于花生壳和大豆壳,其在20℃、pH 5.00、10.0 mg/kg条件下,反应360 min,Cr3+、Cu2+、Ni2+的吸附率分别可达83.20%、84.50%、59.10%;花生壳、大豆壳和柚子皮对Ni2+的吸附率远低于Cr3+和Cu2+;花生壳、大豆壳和柚子皮对Cr3+、Cu2+、Ni2+的吸附动力学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率随初始重金属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其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在一定范围内,吸附率随吸附剂用量增加而增加;溶液初始pH在2~5时,吸附率随pH增大而增加;Cu2、Ni2+的吸附量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减少,但Cr3+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略增加.  相似文献   

11.
改性污泥活性炭对水中镉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污泥活性炭,对一部分污泥活性炭用6.0 mol/L的硝酸进行改性,并研究了未改性和改性的污泥活性炭对Cd2+的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5.0、Cd2+初始浓度为10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2.0 g/L、反应温度为25℃时,未改性的污泥活性炭吸附容量为8.45 mg/g,硝酸改性的污泥活性炭吸附容量达到了23.35 mg/g。改性和未改性的污泥活性炭对Cd2+都有较好的吸附容量,硝酸改性大幅度提高了污泥活性炭对Cd2+的吸附性能。常温下改性污泥活性炭对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2.
污泥基活性炭吸附Cu2+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以ZnCl2为活化剂制取污泥基活性炭。以此污泥基活性炭为吸附剂,对含Cu2+的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考察了溶液pH值、Cu2+的起始浓度对Cu2+离子吸附量的影响;利用等温吸附实验作出吸附等温线,并考察了污泥基活性炭吸附剂吸附Cu2+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基活性炭对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的最佳pH值为5;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为优惠吸附,吸附量随着吸附质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平衡时间为4 h,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3.
3种污泥对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厌氧污泥及好氧污泥对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的吸附性能。当SM2初始浓度为50μg/L时,采用活性污泥灭活吸附,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吸附等温线及温度对污泥吸附的影响,并比较了失活污泥与活性污泥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3种污泥对SM2的吸附均在1 h内达到吸附平衡;3种失活污泥对SM2的吸附都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模型来描述,并且Freundlich吸附模型的拟合效果要好于Langmuir模型(R2F>R2L);温度对3种污泥吸附影响规律一致,并且吸附常数KF(15℃)>KF(25℃)>KF(35℃),这说明吸附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活性污泥对SM2的吸附与失活污泥吸附规律一致,都符合Freundlich模型。3种活性污泥对SM2的去除是吸附和降解的共同作用,并且都是降解占主导地位,降解效率为厌氧污泥>好氧污泥>厌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静态、序批的方法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对废水中Hg^2+的吸附特性及环境条件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能谱对比手段,初步探讨了厌氧颗粒污泥吸附Hg^2+的机理。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对Hg^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型拟合得较好(R^2=0.9933);pH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在pH值为3~8的范围内,吸附量较大,最大为64.64mg/g,当pH值大于8或小于3时,吸附量逐渐下降;温度对吸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明显。红外光谱和能谱分析表明,厌氧颗粒污泥表面功能基团对Hg^2+的络合作用是吸附的主要机理,这些基团包括-CH、-CH2、-CH3、P—H、C=0、C-N、P=0、S=0及=C—H,同时在吸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离子交换吸附。  相似文献   

15.
污泥活性炭的表征及其对Cr(Ⅵ)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一微波热解法制备得到污泥活性炭,并将其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Cr(Ⅵ)。分别采用元素分析仪(VarioELcube)、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ASAP2020)、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仪器对原污泥及污泥活性炭的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讨污泥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参数和表面化学性能。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初始pH,接触时间,初始Cr(Ⅵ)浓度对污泥活性炭吸附Cr(Ⅵ)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污泥活性炭去除Cr(Ⅵ)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H越低吸附效果越好,吸附平衡时间为100h。不同温度下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30℃时最大吸附容量为27.55mg/g;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R2〉0.99);污泥活性炭对Cr(Ⅵ)的去除是一个吸附-还原耦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好氧污泥对活性艳兰KN-G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研究了活性艳兰KN-G在好氧污泥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考察了pH对好氧污泥吸附活性艳兰KN-G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污泥对活性艳兰KN-G的吸附Freund lich和Langmu ir方程准确性较高,但是从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两方面考虑,Freund lich方程更适合描述好氧污泥吸附活性艳兰KN-G。应用伪一级、伪二级反应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方程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验证,表明好氧污泥吸附活性艳兰KN-G更符合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pH值对活性艳兰KN-G的吸附影响很大,pH值与吸附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活化赤泥的除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本低的铝工业废矿渣(赤泥)为原材料,通过高温煅烧和酸化处理对赤泥进行活化,制备了除氟吸附剂。研究了反应时间、投加量、初始氟浓度、溶液温度、共存阴离子和pH值对活化赤泥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反应时间为18 h时,吸附接近平衡。活化赤泥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另外,初始浓度越高,吸附容量越大。与Freundlich相比,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氟离子的吸附特性,最大吸附量可达2.71 mg/g。SO24-、Cl-和NO3-存在时(〈1 000 mg/L),对氟离子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然而,HCO3-、PO34-和氟离子共存时,会对氟吸附造成不利影响。活化赤泥在pH值3.5~11.0时,具有较好的吸附稳定性。活化赤泥是一种吸附容量高、性能稳定的环境友好型除氟材料,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以ZnCl2为活化剂制取污泥基活性炭。以此污泥基活性炭为吸附剂,对含Cu2+的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考察了溶液pH值、Cu2+的起始浓度对Cu2+离子吸附量的影响;利用等温吸附实验作出吸附等温线,并考察了污泥基活性炭吸附剂吸附Cu2+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基活性炭对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的最佳pH值为5;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为优惠吸附,吸附量随着吸附质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平衡时间为4 h,吸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9.
以一种典型的联苯胺类直接偶氮染料刚果红为模型物,利用自制活性炭电极,研究各种因素(扫描电压、溶液初始浓度、电解质浓度、pH、电极活性炭用量等)对电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1.0V的扫描电压下,刚果红没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电吸附是一稳定而又可逆的过程;扫描电压负极化使刚果红的吸附率降低,而正极化能明显提高吸附率,在0.9V扫描电压下的吸附率比开路(扫描电压为零)时提高了18.6百分点;刚果红溶液的初始浓度越高,吸附平衡时的吸附容量越高,但吸附率反而降低,刚果红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时的吸附容量是10 mg/L时的4.87倍,而吸附率降低了21.4%;随着电解质Na2SO4的加入,加快了刚果红在溶液中的运动速率,但刚果红的最终去除率有所降低,并且在一定范围内Na2SO4加入的越多,刚果红的最终吸附效果越差;pH为7(未调节)时,活性炭电极对刚果红的吸附率最高,pH为2、11时,吸附率均有所降低;随着电极活性炭用量的增加,刚果红的吸附容量逐渐降低,吸附率则逐渐提高,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相应也延长.  相似文献   

20.
The activated carbon was prepared using industrial solid waste called sago waste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were carried out to explore adsorption proc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carbon prepared from sago waste in adsorbing Rhodamine-B from aqueous solution has been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agitation time, adsorbent dosage, initial dye concentration, pH and desorption. Adsorption equilibrium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adsorption of Rhodamine-B onto carbon followed second order kinetic model. Adsorption data were modeled using both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classical adsorption isotherm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Q0 was 16.12 mg g(-1) at initial pH 5.7 for the particle size 125-250 microm. The equilibrium time was found to be 150 min for 10, 20 mg l(-1) and 210 min for 30, 40 mg l(-1) dye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 A maximum removal of 91% was obtained at natural pH 5.7 for an adsorbent dose of 100mg/50 ml of 10 mg l(-1) dye concentration and 100% removal was obtained when the pH was increased to 7 for an adsorbent dose of 275 mg/50 ml of 20 mg l(-1) dye concentration. Desorption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in water medium by varying the pH from 2 to 10. Desorption studies were performed with dilute HCl and show that ion exchange is predominant dye adsorption mechanism. This adsorbent was found to be both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ly vi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