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物膜填料塔处理高流量负荷下低浓度甲苯废气的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净化甲苯专用菌种对生物膜填料塔净化处理高流量负荷下低浓度甲苯废气的技术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气体流量在0.8m^3/h、进口浓度为105mg/m^3、停留时间18.3s时,甲苯的去除率可达到61.90%,出口甲苯浓度低于国家对现有企业的排放标准(≤60mg/m^3)。适宜的操作温度应控制在19~25℃之间,氮磷营养添加量的配比应控制为C:N:P=200:5:1,操作压降与气体流量呈线性关系。结合实验数据,对相关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进口气体中苯乙烯浓度、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等3个因素对生物膜填料塔净化苯乙烯废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口气体中苯乙烯浓度为1000 mg/m3以下、气体流量为200L/h、循环液流量为10L/h的操作条件下,废气中苯乙烯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生物法净化再生胶生产废气工业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再生橡胶厂进行橡胶再生低浓度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净化工业试验研究,对于甲苯浓度为300~1400mg/m^3的再生胶脱硫废气,在常温常压下以气体流量10~20m^3/h、循环液体喷淋量300~500L/h运行生物法废气净化装置获得了良好物净化效果。该装置连续运行100d的结果显示,其对再生胶废气中甲苯的净化效率可较长时间的保持在90%左右,废气经处理后可以实现达标排放,废气处理成本约为工厂再生胶产值的0.12%~0.14%,具有明显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生物膜填料塔对低浓度甲苯废气的净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扩大的实验装置上,考察研究了入口气体甲苯浓度、气体流量、液体喷淋量、填料层高度、操作方式等因素对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性能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基础数据,为下一步的工业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污泥含炭吸附剂对挥发性有机废气吸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污泥含炭吸附剂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污泥含炭吸附剂对苯系物的吸附为典型的物理吸附,其吸附甲苯等温线的类型系优惠型吸附等温线,表明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吸附反应温度为20℃,气体流量为500 mL/m in(停留时间为0.424 s),甲苯浓度为2 700 mg/m3时,甲苯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50.0 mg/g;同时,研究表明污泥含炭吸附剂对苯系物的饱和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弱次序为二甲苯甲苯苯。结果表明污泥含炭吸附剂适合对中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吸附净化。  相似文献   

6.
生物净化甲苯气体的中间产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生物法净化甲苯气体的去除能力,对甲苯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以甲苯为碳源,驯化分离出甲苯降解菌 Pseudomonas putida,通过封闭系统的反应器试验,测定降解菌体的生长特性和中间代谢产物对甲苯矿化的影响,在生物滴滤实验系统(φ40 mm×H 500 mm)上,研究甲苯降解的中间产物产生、积累和控制问题.结果表明,甲苯的降解中主要有中间产物邻苯二酚的积累,中间产物邻苯二酚的氧化反应支持了 Pseudomonas putida 菌的生物合成.当气体流量 60~100 L/h,甲苯入口浓度0.14~1.71 S/m3时,邻苯二酚最大累积量为0.045 mg/L;采用白天运行12 h,夜间停运12 h的模拟工况运行方式,停止有机废气基质供应时,生物降解积累的中间产物邻苯二酚在 6~10 h 内完全矿化,邻苯二酚继续氧化可转化为生物量,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苯乙烯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进口气体中苯乙烯浓度、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等3个因素对生物膜填料塔净化苯乙烯废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口气体中苯乙烯浓度为1000mg/m^3以下、气体流量为200L/h、循环液流量为10L/h的操作条件下,废气中苯乙烯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武朦  徐仲均 《环境工程学报》2014,8(9):3871-3874
采用在普通生物反应器上种植黑麦草的方法,研究了黑麦草根系强化微生物净化甲苯污染气体的作用,及甲苯入口浓度、填料深度、温度对反应器净化甲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物反应器相同的填料深度,细菌数量的水平分布为黑麦草根际区>过渡区>非根际,与相同位置的甲苯浓度分布呈负相关,说明黑麦草根系通过促进细菌的活性进而增加甲苯的降解。在相同的甲苯入口浓度下,甲苯的净化速率随着填料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甲苯入口浓度不高于500 mg/m3条件下,相同的填料深度,反应器对甲苯的净化速率随着甲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5~35℃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助于提高微生物活性,促进微生物对甲苯的降解,且有黑麦草处理的甲苯净化速率大于同等条件下无黑麦草处理。  相似文献   

9.
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净化甲苯废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陶粒为填料、恶臭假单胞菌为菌源进行实验,研究了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的挂膜启动情况、甲苯进口浓度、停留时间对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温度为17~23℃,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在10 d内完成挂膜启动,比传统生物滴滤床缩短了4 d.(2)甲苯净化效率随进口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甲苯进口质量浓度为1 100 mg/m~3时,净化效率为95%;当甲苯进口质量浓度维持在1 100~1 200 mg/m~3时,随停留时间的缩短,甲苯净化效率下降.(3)当停留时间分别为94、63、48 s时,甲苯净化效率分别为87%~92%、70%~74%、60%~62%.  相似文献   

10.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污染消除技术,国内外都在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采用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对空气中的硫化氢进行降解研究,探索了、脉冲峰压、脉冲频率、气体流量以及气体初始浓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气体浓度由气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表明,脉冲电晕放电可以有效消除硫化氢污染,净化率随脉冲峰压和脉冲频率的增加而提高,随气体初始浓度和流量的增加而下降,且在初始浓度360 mg/m3、流量1200 mL/min、脉冲峰压30 kV、脉冲频率80 Hz的条件下,处理后的气体中已检测不到H2S,根据色谱检测限(0.29 mg/m3)计算出的净化率≥99.92%.采用离子色谱对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发现H2S经放电处理后主要产物为SO2和SO3.  相似文献   

11.
生物法净化低浓度工业废气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生物法净化有害气体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介绍了有机废气、SO2、H2S、NOx废气处理的生物净化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光催化处理二甲苯废气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自制光催化反应器,以多孔型载体分别负载纳米TiO2和普通TiO2,以256~265 nm紫外光为光源,探讨了TiO2光催化处理二甲苯废气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性能.结果发现,在以纳米型TiO2作为催化剂、在紫外光强为1000 W且布光均匀、风量为1000 m3/h、进口浓度350 mg/m3、通入臭氧的工况条件下运行,整个系统对二甲苯的去除率平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生物滴滤床废气净化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滴滤床是一种高效的废气净化装置 ,但其运行受诸多因素影响 ,采用传统的传质理论和传统的生物膜理论进行描述 ,难以取得满意结果 ,因此应从多方面来理解生物滴滤床的设计和运行 ,以开发高效的反应器和合理的运行处理系统。在分析中 ,综述了生物滴滤床净化有机废气的原理及运行中的多种影响因素 ,阐述了生物滴滤床的研究现状及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烟气脱硫技术在燃煤锅炉上的扩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用硫化碱加TFS添加剂进行燃煤锅炉煤气脱硫并副产硫代硫酸钠的中试成果。  相似文献   

15.
某厂化学镀镍线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其中大气污染物主要为硫酸雾。水污染物为总镍、总铜、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总磷、氨氮等。固废废弃物均为危险废物,包括废包装材料、酸性废液、含镍废液。该文分析了化学镀镍线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防止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础上,概述了几种挥发性有机硫气体DMS,COS,MSH,CS2和DMDS从各种自然源(主要是生物源)释放的情况,着重阐述了陆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硫源的释放情况,列举了测定这些释放的硫通量的方法,并且对有机硫气体的大气行为及环境影响也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Up to now, carbon gas fluxes from urban lakes in the boreal zone have seldom been studied. In summer 2005 we investigated fluxes from an urban boreal lake basin in southern Finland with long history of eutrophication and anoxia. Hypolimnetic CO2 and CH4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 compared to other boreal lakes. During the open-water period, the lake basin acted as a source of CO2 and CH4 with fluxes of 2.10 mol m−2 and 0.04 mol m−2, respectively. Despite the high oxidation rate (83%), CH4 flux was higher than in other lakes and CH4 contributed 60% to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The ratio of carbon emission to accumulation was 4, i.e. emissions were an important route for carbon departure but less so than in rural lakes. Since the lake oxygen conditions affected nutrient availability, there was a positive feedback from hypolimnion to carbon uptake, which was reflected in gas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8.
Here we show that combustion sources, including waste incinerators,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power-heating systems and so on, are also important emitters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to the atmosphere. Geometric mean PBDE concentrations in the stack flue gases of the combustion sources ranged from 8.07 to 469 ng/Nm3. The sinter plants (24.7 mg/h), electric arc furnaces (EAFs) (11.3 mg/h) and power plants (50.8 mg/h) possessed the largest PBDE emission rates, which were several order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reported sources. The occurrences of the PBDEs in the flue gases of the power plants and vehicles, as well as their PBDE concentrations statistically highly correlated with combustion-originated PCDD/Fs, revealing that PBDEs should be the products of combustion. The ranking of major PBDE emission sources in Taiwanese PBDE inventory for combustion sources was power plants (30.85 kg/year), vehicles (14.9 kg/year) and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5.88 kg/year).  相似文献   

19.
医疗垃圾是一种具有急性生物危害性的危险废物。医疗垃圾高压蒸汽消毒法是一种以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为工质的二次污染物少、简便有效、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的处理方法。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 ,选 13 2℃ ,2 0 0kPa的过热蒸汽为工质 ,设计了一种用于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的高压蒸汽消毒器 ,并对其运行过程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阐明汽车尾气中 NOX再燃烧的动力学进程 ,以甲醛和 NO2 作为探针分子 ,通过 FT-IR跟踪研究了反应体系中所产生的 HCO自由基与 NO2 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 ,反应的主要产物中包括 CO、CO2 、NO、HONO和 H2 O等分子 ,经长时间的反应 ,当体系中的 NO2 基本耗尽时 ,才有少量的 N2 O生成。这些产物分子分别是在几个不同途径的连串反应中形成的。从体系中 CO和 CO2 的生成量 ,测定了主反应的歧化反应速率比 ,并对相应的动力学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