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环境政策评估的一般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境政策评估的一般模式包括政策目标和因果关系分析、评估内容和标准、评估方案设计和实施、评估结论和政策建议4个部分内容.政策目标分析包括政策目标的表述、政策目标体系的分解等,因果关系分析包括政策设计的逻辑框架,并根据实际政策实施状况确认政策要素之间、干系人之间等的关系;评估的内容包括政策的效果、效率、公平性、回应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清洁生产的效益与促进机制的关系和清洁生产促进机制指标体系,并提出了通过强制机制、激励机制(经济政策倾斜、环境管理政策创新)、支持机制、压力机制(提高环境成本、提高资源性原料和能源成本、强化清洁生产绩效考核、舆论及第三方监督、技术支持及产业政策)等方面构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环境一部分,要研究解决好我国环境问题,必须及时注意世界环境新动向。本文从国际议会联盟的环境会议谈起,叙述(1)当前世界三类公害事故;(2)人类与生物圈;(3)持续发展战略;(4)强化环境管理。目前世界三类公害事故也称为新八大公害事件。其特点是:危害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发生频率高、后果严重。这三类事件在我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问题一样,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只能随经济与社会进步,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不断付诸以新的防治对策,才能求得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中国环境污染严峻的事实,构建包括企业、政府和环境非政府组织(NGO)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情形下的企业最优策略选择。企业最优策略选择取决于其治污成本、社会对环境的认知度、政府治污补贴和排污处罚力度。因此,要解决当前企业排污现实问题,从3个方面采取行动可实现环境规制成本和规制效果的双重优化:(1)政府需要根据社会对环境的认知度、企业治污成本来确定治污补贴和排污处罚力度;(2)要不断降低企业治污成本;(3)通过环境NGO等多种渠道提高社会对环境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5.
李小平  程曦  靳立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2):925-929,949
介绍了美国水质交易政策的概念和实施状况,分析了水质交易必备的要素及取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上海在排污交易方面有多年的积累,可以借鉴美国在水质交易方面的经验,研究点源和非点源间的交易,基于市场的经济刺激政策,解决城市和农田径流产生的排放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环境政策分析的一般模式,从政策目标、政策框架、管理手段、管理体制与机制等方面对中国现有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展开评估,提出政策改进的建议。结果显示,虽然目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健全,但仍未建立起从目标、管理方案、实施计划到政策评估的系统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框架;现有政策在确定性和经济效率方面均显不足,对农业源排放的总量控制目标设定过于粗糙,缺乏充分的监测作为支撑,且没有配合推动系统实施的管理实践来保证目标实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信息严重匮乏,资金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建议建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规划制度,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政策框架和信息机制,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7.
将熵权法引入环境绩效评估,构建了中国省级环境绩效评估系统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以2009年为评估基准年,系统研究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的环境绩效指数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综合环境绩效指数大多数处于良好和优秀水平,其中16个省份处于平均值(76.15)以上,江苏(87.32)和宁夏(64.97)分别排名首位和末位;(2)ArcGIS分级结果显示,中国省级综合环境绩效指数处于优秀和良好水平的省份分别有8个和22个。全国综合环境绩效呈现典型的区域空间分布格局,东部地区综合环境绩效总体优于中部、西部地区,区域环境绩效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环境治理投入有很大关系;(3)东部环境健康绩效优于西部,且中部和西部该项指标值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生态保护绩效劣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与能源可持续利用绩效同样呈现出东部优于中部优于西部的顺序。环境治理绩效表现最优的为中部地区,其次依次是西部、东部地区。(4)熵权法引入到环境绩效评估系统中,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环境绩效实际情况,但也有少数评估指标的赋权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需要进一步加强熵权法应用到环境绩效评估系统中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简称环保促调)是缓解工业化进程中环境经济矛盾的趋势之—.选取嘉兴市秀洲区为对象,结合该区“环保促调”模式的成功案例,阐述该区在工业化进程中,通过环保责任的倒逼机制.整治工业污染、发展清洁农业、培育新兴产业,逐步转向生态化、高新化、轻型化的发展模式,并成功首创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的高新技术发展机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最后提出了排海与排河标准一体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一体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低成本含磷材料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成本含磷材料包括磷灰石、骨粉、无机磷肥及无机磷酸盐,其对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值得引起生态学、环境学更广泛的重视.详细介绍了:(1)各类低成本含磷材料结构性质;(2)含磷材料在修复土壤、沉积物、水体重金属污染方面的应用;(3)含磷材料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机理及影响因素;(4)含磷材料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水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点源排放的基本和综合的管理制度,是污染源的守法文件,也是政府对污染源的监管文书。按照政策设计的一般方法,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保障点源的"连续达标排放"为目标设计中国工业点源水排污许可证制度框架。提出将点源按排放规模进行分类和分级,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包括信息机制、资金机制、监督核查机制和问责处罚机制;建立注册环境管理工程师制度以满足实施排污许可证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基础整合点源排放相关政策,提高相关政策间的协调,减少冲突,提高政策效率。  相似文献   

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其环境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最终的环境影响.探讨了气候变化对POPs环境行为的影响,通过相关的文献和科研进展得出的结论,从气温、降水与极端气候以及由气候变化引发的生物行为变化多个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与POPs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指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无处不在,今后在针对POPs污染的研究与防治中不能忽视这一要素,理应给予这一问题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为确保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在全面分析疫情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新形势的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生态环境监管对策:(1)疫情防控初期,加大对疫情防控行业的环保支持,加强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处置以及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等监管;(2)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叠加期,多措并举督促企业落实好相关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助力企业复工复产;(3)疫情结束后期,进一步健全环境健康风险应急管理决策机制、制度体系与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政策是一定时期内指导工作的准则.开展环境政策的研究,对于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环境政策按其研究对象区分,有宏观的环境政策和微观的环境政策.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支付卡式问卷调研,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上海市居民对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WTP)和影响因素。调研发现:(1)54.5%的受访者暂无WTP,主要原因是认为生活垃圾治理费用不应该由自己支付;(2)受访者的WTP与其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3)WTP的金额与年龄负相关,与在上海市居住年数、月收入正相关;(4)上海市居民生活垃圾治理的WTP金额为54.3元/月,占受访者人均月收入的0.72%。调研结果可为上海市未来制定垃圾收费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0-2008年突发环境事故资料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近10年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引发突发环境事故的内外部因素.研究发现:(1)上海市近10年的突发环境事故逐年递增,年均增加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平均87.9%的事故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2类事故;(2)从污染源上看,48.8%的事故由有毒物质泄漏引发的,最常见化学品是二甲苯、氨和氯;(3)从空间分布看,事故集中在上海东北部与西南部区县,以郊区为主,其中宝山区事故发生最为频繁;(4)道路交通事故是上海市风险程度最高的突发环境事故动因,其次为企业管理不善、违反操作规程和规定、操作失误等安全事故以及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5)监管上的缺陷使工业总产值、人口数、GDP、载货车数、货物运输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等社会经济指标与突发环境事故发生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行之有效的突发环境事故削减措施是加强对污染物或具有环境风险的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中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在温室内采用盆栽试验法,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蚯蚓(Pheretima sp.)为试验材料,以菲、芘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在不同初始浓度下,测定试验70d后8种不同处理方式下土壤、蚯蚓和植物体内菲、芘浓度,研究生物因素对土壤中PAHs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1)非生物土壤系统对PAHs有微弱的降解作用;(2)各生物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PAHs的降解;(3)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系统对PAHs的降解当量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土壤系统;(4)不同因素的降解当量不同,其中植物和蚯蚓本身直接作用的降解当量甚微,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最大,微生物次之;(5)不同因素和生物土壤系统对土壤中芘的降解当量均高于菲。因此,增加生物因素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微生物,可促进PAHs的降解,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多目标规划及其在环境—经济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处理经济发展决策的问题上,总体上看有着三个不同的阶段。即 (1)无约束单目标决策;(2)有约束单目标决策;(3)多目标决策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六十年代前。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受着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局限,很长时期内处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考虑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从前期筛选的能完全降解聚乙烯醇(PVA)的混合菌系发酵液中提取粗酶液,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考察其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及适宜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1)混合菌系所产的PVA降解酶胞内外都有分布,胞外PVA降解酶所占比例较大,达到54%;(2)混合菌系所产的PVA降解酶的适宜pH为6.5左右,在pH为6~8时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环境管理已由浓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目前,乡镇工业迅速发展,沿海小型潮汐河流的污染控制问题显得十分迫切.由于受潮汐影响闸坝控制的河流不同于清水河,其水文要素十分复杂,流(量)速的大小不仅随时间发生变化,而且方向也发生改变.因此,一般用于清水河的水质模型不好或很难修正用之.现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境总量控制制度以及有限的环境容量资源,电力行业需要寻求高效的环境管理手段,以解决未来发展的环境约束.针对电力行业SO2排放现状,分析了电力行业建立SO2排污权有偿使用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与现有政策的兼容性,从中揭示了排污权有偿使用机制对电力行业健康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