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硝酸盐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厌氧/缺氧间歇反应器内考察了硝酸盐进水浓度及进水方式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阶段,反硝化除磷菌(DPBs)可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当硝酸盐浓度较低时,DPBs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吸磷。进水COD浓度为220 mg/L,正磷浓度为6.8 mg/L,硝酸盐初始浓度为26 mg/L时,系统达到最佳脱氮除磷效果,期间亚硝酸盐浓度积累至10.71 mg/L。采用连续流投加硝酸盐的方式更利于氮磷的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2.
采用交替厌氧/缺氧/好氧运行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通过梯度投加电子受体NO_3~-,考察长期缺氧吸磷驯化下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的性能及除磷方式的转化。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300~450mg/L、PO_4~(3-)(以P计,下同)和氨氮分别为8、14mg/L时,驯化期间TN去除率均保持在75%以上,长期缺氧吸磷驯化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没有影响。硝态氮投加量为5mg/L时,EBPR系统因电子受体投加不足除磷性能迅速恶化,增加硝态氮投加量至10mg/L,经过近30d的恢复,缺氧吸磷率最高可达97.67%,进一步提高硝态氮投加量至15mg/L,系统内硝态氮的积累导致缺氧吸磷率下降。污泥吸磷小试结果表明,经缺氧吸磷驯化后,即使除磷性能欠佳的低浓度电子受体系统污泥也具有良好的反硝化吸磷能力,可见经NO_3~-长期驯化的缺氧吸磷系统有利于筛选以NO_3~-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  相似文献   

3.
利用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与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DPB原理,利用SBR动态反应器和静态释/聚磷装置.以A2/O工艺厌氧段污泥为种泥,研究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与富集,同时对选择、富集污泥的反硝化聚磷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利用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存在于A2/O厌氧段污泥中,通过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方式运行后,聚磷菌总数由1400个/mL增加到32 000个/mL,其中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总数的比例也由14.5%提高到81%,磷酸盐和亚硝酸盐去除率分别由最初的8.65%和7.55%上升到91%和95.62%;筛选与富集利用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时,缺氧段进水COD的浓度须控制在10 mg/L以下;当体系处于稳定状态,且亚硝酸盐氮浓度高达30 mg/L时,并未对反硝化聚磷菌的生存产生抑制和体系运行产生干扰,此时磷酸盐出水低至1.06 mg/L.  相似文献   

4.
采用厌氧 缺氧SBR反应器对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反硝化聚磷菌完全可以在厌氧 缺氧交替运行条件下得到富集。稳定运行的厌氧 缺氧SBR反应器的反硝化除磷效率 >90 % ,出水磷浓度 <1mg L。进水COD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效率影响很大 ,在COD浓度 <180mg L时 ,进水COD浓度越高 ,除磷效率也就越高。较高浓度的进水COD浓度将导致有剩余的COD进入缺氧段 ,对反硝化吸磷构成不利影响。污泥龄为 16d时 ,厌氧 缺氧SBR反应器取得稳定和理想的反硝化除磷效果。污泥龄减少到 8d ,由于反硝化聚磷菌的流失导致反硝化除磷效率的下降。当污泥龄恢复到 16d时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反硝化聚磷菌重新得到富集 ,除磷效率恢复到 90 %以上。  相似文献   

5.
硝酸盐浓度及投加方式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SBR反应器,详细研究了硝酸盐浓度及其投加方式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环境下的反硝化吸磷速率与作为电子受体的硝酸盐浓度有很大的关系,硝酸盐浓度越高.吸磷速率越快。当硝酸盐浓度较低.不足以氧化反硝化聚磷菌细胞内的PHB从而导致体系反硝化除磷效率的下降。相同浓度的硝酸盐,采用流加的方式可以获得比一次性投加更高的反硝化吸磷速率。缺氧环境下,反硝化脱氮量与磷的吸收量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借助于反硝化聚磷菌,反硝化脱氮与除磷可在一种环境中完成,有效解决了废水中COD不足的问题.同时达到了节省能源和降低污泥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反硝化聚磷机理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实验研究缺氧反硝化聚磷,揭示DPB细菌在厌氧和缺氧交替环境下的厌氧解释、缺氧反硝化化吸磷及CODcr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PB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可利用NO3^-作最终电子受体进行吸磷,其吸磷效果及反硝化速率高于常规脱氮除磷工艺。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研究缺氧反硝化聚磷 ,揭示DPB细菌在厌氧和缺氧交替环境下的厌氧释磷、缺氧反硝化吸磷及CODCr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DPB细菌在缺氧条件下可利用NO-3 作最终电子受体进行吸磷 ,其吸磷效果及反硝化速率高于常规脱氮除磷工艺。  相似文献   

8.
徐微  吕锡武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0):2267-2272
反硝化聚磷过程是反硝化除磷工艺的核心过程。采用静态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比污泥厌氧释磷量、污泥浓度、硝酸盐浓度几个重要参数对反硝化聚磷过程的影响,实验污泥来自实验室双泥系统。研究表明,比污泥厌氧释磷量对反硝化聚磷过程有显著影响,在电子受体充足的情况下,比污泥反硝化聚磷速率及聚磷潜能随比污泥厌氧释磷量的提高而增加,但比污泥厌氧...  相似文献   

9.
采用SBR反应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分别研究了乙酸盐及硝酸盐浓度变化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230 mg/L时,乙酸盐浓度的变化对释磷、除磷速率等影响并不显著.在硝酸盐浓度<30 mg/L时,硝酸盐浓度越高,缺氧段除磷速率也就越高.在C/P>23,C/N>5条件下,SBR系统对磷、氮去除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BR反应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分别研究了乙酸盐及硝酸盐浓度变化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230mg/L时,乙酸盐浓度的变化对释磷、除磷速率等影响并不显著。在硝酸盐浓度<30mg/L时,硝酸盐浓度越高,缺氧段除磷速率也就越高。在C/P>23,C/N>5条件下,SBR系统对磷、氮去除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Pasveer氧化沟内缺氧段碳源难以被反硝化菌充分利用的问题,采用内置缺氧区的改良型Pasveer氧化沟工艺,并进行中试规模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内回流比条件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内回流比为200%的情况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最好,出水TN和TP的浓度分别降至12.7 mg/L和0.34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61.9%和89.2%。内置缺氧区的设置一方面能使有限的碳源充分用于反硝化,另一方面,促使了反硝化吸磷现象的发生,这使得系统在进水碳源较低的情况下仍能够获得上佳的脱氮除磷效果。但是,过高的内回流比会导致好氧区亚硝酸盐的积累,这对生物除磷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低曝气下PAC强化SBR工艺同步脱氮除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不同曝气量(30、24、18和12 L/h)下活性污泥同步脱氮除磷规律,并在最佳曝气量下,比较了粉末活性炭-序批式反应器(PAC-SBR)和SBR的脱氮除磷效率,分析了低曝气下PAC-SBR的运行特性和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曝气量为24 L/h时,SBR内出水效果较好,其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0.02%、81.13%和88.12%。在这个最佳曝气量下,PAC-SBR具有明显的优势,其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均高于SBR,并且PAC-SBR具有较好的污泥沉降性能和较高的活性污泥浓度。在PAC-SBR中,活性污泥以PAC作为微生物载体强化了生物降解效果,并改善了低曝气下污泥絮体的结构,促使反应器内先后形成缺氧-厌氧-微氧/缺氧-缺氧的环境,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聚磷,提高了PAC-SBR的同步脱氮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用释磷/聚磷装置和微生物筛选、分离方法研究A2/O工艺缺氧池污泥,确定缺氧池中反硝化聚磷菌(DPB)的比例,筛选、分离得反硝化聚磷单菌株且对单菌株聚磷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缺氧池中DPB占聚磷菌(PAO)的比例约为21.5%.从缺氧池分离得到的肠杆菌科、气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都是DPB,而不动杆菌属仅是好氧PAO,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仅是一种专职的反硝化菌.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O2和NO3时,肠杆菌科优先利用水中的O2进行聚磷;在缺氧环境中,肠杆菌科在COD为30mg/L时的聚磷效果优于COD为180 mg/L时的聚磷效果.可见DPB的反硝化和聚磷的特性与电子受体的存在形式和COD有密切关系.因此,改良传统A2/O工艺和研发同步反硝化聚磷装置时,必须控制缺氧反硝化聚磷单元中混合液的DO和COD.  相似文献   

14.
接种0~4℃贮存2个月亚硝酸盐反硝化颗粒污泥,以甲醇为电子供体、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在USB(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内进行二次启动。结果显示,在逐步提高进水负荷下,约46 d完成了反应器二次启动,污泥床负荷达到3.43 g N/(L·d),NO2-N去除率为99%;在稳定运行阶段,当进水NO2-N浓度为50 mg/L、负荷从1.7 g N/(L·d)逐步提高至5.1 g N/(L·d)时,NO2-N去除率均大于98%;当表观流速为2.68 m/h、进水负荷逐步提高至8.0 g N/(L·d)时,脱氮率下降至63%,过程中污泥床最大去除速率约为5.7 g N/(L·d)。研究认为,亚硝酸盐颗粒污泥床具有稳定和去除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系统中反硝化脱氮的具体途径,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物料衡算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短程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耦合技术的新型物料平衡系统。以AAO工艺为例,计算了系统稳定运行期间,碳、氮和磷的物料流向,量化了反硝化的5种脱氮途径。结果表明,通过物料衡算推导,系统短程硝化(PN)效率为64.36%。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率为57.37%;反硝化除磷(DPR)效率为7.82%。对反硝化途径的分析发现,通过亚硝酸盐型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的氮占32.7%,而作为除磷电子受体得到去除的氮占11.4%。  相似文献   

16.
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SBR反应器初步完成了反硝化聚磷菌(DPB)的培养与驯化.在第1阶段的30 d里,污泥进行了厌氧-好氧驯化,聚磷菌好氧吸磷最终可基本稳定在85%左右,然后转变驯化条件进行第2阶段的厌氧-缺氧驯化,60 d后磷的去除率稳定在70%左右.通过实验得出,硝酸盐的消耗量与磷的吸收量基本呈线性关系,认为系统基本完成了污泥的驯化.  相似文献   

17.
以桂林市第四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活性污泥为对象,研究在具有厌氧-缺氧-好氧环境的污水处理构筑物中富集存在的反硝化聚磷菌聚磷能力的持久性问题。结果表明,在此环境中富集的反硝化聚磷菌在经过3个周期的厌氧-缺氧条件下运行,最大释磷率由0.90 mg P/(g VSS.h)下降为0.07 mg P/(g VSS.h),反硝化聚磷率由0.17 mg P/(g VSS.h)下降为0.04 mg P/(g VSS.h)。比较而言,在厌氧-缺氧-好氧环境下最大释磷率及聚磷率降幅较小,释磷率由0.59 mg P/(gVSS.h)下降为0.37 mg P/(g VSS.h),反硝化聚磷率由0.17 mg P/(g VSS.h)下降为0.10 mg P/(g VSS.h),厌氧-缺氧-好氧运行条件比单纯的厌氧-缺氧运行条件更有利于维持反硝化聚磷菌的聚磷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