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境监管在重金属污染防治中的问题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监管为研究对象,在重金属污染防治中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指出在重金属污染环境监管中存在布局分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失衡、验收与日常监管难度大等诸多问题,提出优化企业布局、完善审批和长效监管机制、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化等解决方法,强调将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以及直接监管、刺激性监管和自我监管相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重金属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52  
有毒重金属对环境的严重威胁正逐渐成为全球性问题,着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除了改进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外,各种廉价高吸附性能的吸附剂、新型可选择性重金属捕集剂都是研究的焦点。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功能菌和植物处理含重金属污染已取得相当成效,并在工业上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和发展新型天然吸附剂、重金属捕集剂和生物技术,加强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而重金属在环境中的生态风险与其生物可利用性和生物有效性密切相关。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定义;概述了用于研究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生物模型(小鼠、猪、兔子等);总结了用于研究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几种体外方法,包括模拟人类肠胃消化(PBET、SBRC、UBM等)和底栖生物消化;分析了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土壤/沉积物理化性质和分析方法)。提出了未来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重金属生态风险的评价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H值对霞湾港沉积物重金属Zn、Cu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霞湾港(铜霞路段)的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金属连续浸提法对重金属Zn、Cu在沉积物中的5种形态进行浸提,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和在不同pH值与时间的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Zn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形态存在,Cu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态存在,可交换离子态的重金属含量都很低。重金属Zn、Cu从沉积物中的释放,主要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在酸性区内释放量随pH的升高而迅速降低。释放能力和释放速率均为ZnCu,它们释放的过程基本相似,释放速率都比较小,向环境中的释放是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5.
电动力学去除剩余污泥中重金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电解电压、电极面积、电极材料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很有必要进行条件优化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系统的研究了电解电压、电极面积、电极材料对电动力学修复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污泥中重金属Cu和Zn去除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电压电极面积电极材料;采用等于或低于氢析出电压进行电动力学修复时,更有利于提高污泥中重金属去除率;增大电极面积,提高了电流强度,有利于污泥中重金属的转化、迁移,从而提高污泥中重金属去除率;研究表明,采用低于氢析出电压和惰性电极可以有效避免电极被腐蚀。  相似文献   

6.
立体式植物修复受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土壤遭受重金属污染是江西省乐平市乐安河沿岸的重要环境问题。采用实验小区的方法,研究了乔、灌、草多层次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地区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利用木本植物和对重金属吸收较好的草本植物组成立体模式来净化污染面积较大的土壤,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效益大,是治理重金属Cu、Cd复合污染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真菌胞外聚合物及其与重金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菌胞外聚合物(EPS)是近年来真菌微生物研究的热点,其在食品行业、医药工业和环境重金属污染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真菌EPS提取方法、产量影响因素、组成和结构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真菌EPS在环境中与重金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胞外吸附和络合机制、草酸盐微沉淀机制和胞外重金属还原机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真菌EPS在环境重金属污染治理特别是重金属废水处理上的应用前景和亟待解决的研究内容,以便更好地为国内真菌EPS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林爱军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9):2025-2026
<正>土壤重金属污染因具有隐蔽性、长期性、不可逆性和富集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的环境问题之一。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恢复土壤原有功能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电动修复、植物修复及化学淋洗技术等修复技术虽已成功运用,但依然存在成本高、修复周期长及二次污染等问题。为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可持续原位修复,中国科学院生  相似文献   

9.
台湾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虽起步较晚但后期逐渐完善,其重金属污染防治管理水平目前在国际上已居前位。重点研究台湾地区的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在水、大气、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固体废弃物等领域的重金属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等,总结台湾重金属污染防治管理经验,为中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工矿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面积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或被固体废物占用现象。因此,利用固体废物来解决重金属污染土壤问题有着重要环境意义和应用价值。固体废物作为改良剂不仅能有效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论述了无机固体废物钢渣、赤泥、粉煤灰,有机固体废物污泥、秸秆、猪粪、生物碳用作重金属土壤修复改良剂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1.
磷矿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钝化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控制重金属对植物及环境的危害。不同的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不同,已有的研究表明难溶性磷矿粉是较好的选择。磷矿粉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改良剂,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总结了磷矿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机制和影响因素,重点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粒径磷矿粉、改性磷矿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河兰州段、白银段重金属污染的磁学指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河兰州段、白银段的水样及沉积物样进行了环境磁学研究,并对部分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污水的输入对河水的磁化率产生影响,且磁化率变化因污染源而异;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了沉积物的磁性特征.重金属含量与磁参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在黄河白银段东大沟以下河段,重金属含量与非磁滞剩磁(ARM)、ARM/SIRM(SIRM为饱和等温剩磁)、频率磁化率(Xfd%)等磁参数有同步增强趋势,可能与细磁性晶粒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有关.综合分析磁参数与重金属含量变化发现,河水Xfd%和ARM/SIRM可作为衡量部分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污染与指示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植物与化学元素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不能被生物降解,只能在价态和形态上发生转化,并且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积累。因此,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带来潜在性的威胁。现在世界上对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重视。研究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环境科学的重要课题。在自然环境中,植物的发育、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营养。而各种植物所需要的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底泥重金属污染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金属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体中广泛分布,而底泥往往是重金属的储存库和最后的归宿。当环境变化时,底泥中的重金属形态将发生转化并释放造成污染。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但具有生物累积特性,可以直接威胁高等生物包括人类,因此,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综述了我国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存在形态、释放规律和治理措施,并提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不同干化工艺条件下,对城市脱水污泥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干化预处理研究,对干化后污泥中重金属的量及不同形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污泥干化过程前后影响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及形态变化的条件因子。结果表明,污泥中不同重金属的含量差异较大,在不同工艺温度干化作用下,不同重金属形态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不同重金属在干化过程中各形态含量变化差异较大。污泥在高温干化作用下,可使一部分重金属的交换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向残渣态转化。高温对污泥中重金属形态有较好的稳定作用。研究结果对城市污泥热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的污染迁移及控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遂昌金矿的重金属废水对环境和居民健康影响已有报道。由于国内缺乏系统尸体解剖资料,仅以尿、发等生物材料测定结果难以全面反映环境接触效应。为此,作者采集该矿废水污染区生产的稻米饲养大鼠,进行重金属污染元素毒理学评价的动物实验模型研究,观察重金属元素在体内的分布及其联合毒性,探讨该矿周围地区居民长期饮食含过量重金属的大米和水对机体的毒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炭是一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物。作为新型环境功能材料,生物炭以其优良的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成为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因其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巨大和独特的表面化学性质,对环境介质中的重金属离子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进而影响了重金属离子的迁移与归宿。主要从生物炭的材料来源、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垃圾焚烧飞灰磷酸洗涤对重金属的固定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的固定是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技术的核心问题.通过系统试验,研究了垃圾焚烧飞灰磷酸洗涤对重金属溶出、后续烧结过程中重金属挥发,以及重金属化学形态变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磷酸洗涤在有效洗脱飞灰中氯盐的情况下,能够显著减少洗涤过程中重金属的溶出,抑制烧结过程中重金属的挥发,从而避免了飞灰处理过程的二次污染;同时,磷酸洗涤使飞灰中的重金属在烧结前后均向更为稳定的化学形态转化,烧结产物中重金属主要以残留态存在,从而提高了烧结产物资源化利用的长期环境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水体中重金属形态是复杂的,一般可分成溶解态和固体悬浮态。在天然条件下,水体中重金属含量随着水文等因素的变化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水体悬浮物的变化严重影响水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为了获得江、河、湖、海水中重金属的正确含量和在时空上有可靠的对比性,近十年来,国际上采用水样通过0.45微米孔径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的重金属为悬浮态,滤液中的称溶解态。这样,滤膜就成了研究水环境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基本工具之一。在我国水质监测和水源保护研究中也会广泛使用滤膜,国外对过滤方式和滤膜的种类、型号、规格、性能和应用等已有评述。  相似文献   

20.
污泥土地利用是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和鼓励方向,在中国西北黄土地区更有前景和意义.污泥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弥补黄土的贫瘠缺陷,改善黄土肥力、增加植物产量.污泥施入黄土后,灌溉水对污泥重金属的淋滤迁移和污染风险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研究旨在了解重金属Cu、Zn、Cd在黄土层中的淋滤迁移特征,为黄土地区污泥的土地利用及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实验依据.实验选择污泥中含量或毒性大的Cu、Zn、Cd 3种重金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对表层堆肥污泥中2种源强的重金属进行1年灌溉用水量的淋滤对比实验,测定淋滤前后土柱中和渗出液的Cu、Zn、Cd总量、有机质及pH值,以期分析重金属在黄土中的淋滤、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淋滤作用可使堆肥污泥Cu、Zn、Cd发生少量迁移并富集于土柱中、上部,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重金属仍滞留于耕作层(0~20 cm);淋滤使堆肥污泥Cd与Cu向下迁移约30 cm,Zn向下迁移约20 cm;渗出液呈弱碱性,其中Cu、Zn、Cd 3种重金属的浓度较入渗水均有增多,但随渗出液从黄土柱中溶出的重金属量极少.实验表明,耕作层重金属源强对Cu、Zn、Cd在土柱剖面中的淋滤、迁移和滞留作用以及溶出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堆肥污泥土地利用可以明显改善黄土肥力,灌溉对耕作层污泥有机质的淋滤损失量较小.并得出,堆肥污泥在黄土地区的土地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