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冬季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水量平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渗滤液回灌的水量平衡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处理法工程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着重研究了冬季渗滤水回灌的水量平衡状况。结果表明,冬季回灌水量仍可通过土壤蒸发得到大量削减,径流量、土壤渗出 水与下渗水的比值大于春夏秋三季,平均蒸发量小于些三季。回灌条件下,土壤湿润度提高,蒸发量增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及其MBR-NF-RO处理过程所产生的膜浓缩过滤液在不同蒸馏阶段的水质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pH下渗滤液蒸发情况,考察了蒸发前后的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蒸发各阶段水质(COD和NH_4~+-N)情况与膜过滤浓缩液大致相同,都是由高到低再升高的情况;在pH 5~10范围内,随着pH的增高,10%残留率下,NH_4~+-N的蒸发量逐渐增加,而TOC逐渐减少;膜过滤浓缩液和垃圾渗滤液的DOM成分大致相同,都以富里酸和腐殖酸为主,蒸发后蒸发液中DOM以类蛋白和色氨酸为主;通过蒸发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出水水质可以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而垃圾渗滤液采用此法处理后仍旧含有较高浓度的NH_4~+-N,需结合其他处理设施才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渗滤液回灌频率对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渗滤液回灌周期为1、2、3和5 d的4个模拟垃圾柱的产甲烷过程和渗滤液水质的变化情况.在用NaOH调节回灌渗滤液pH值的前提下,回灌频率越高,模拟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垃圾柱先开始产甲烷,但当回灌周期低于3 d时,开始产甲烷的时间相差不多.从渗滤液水质看,回灌周期为3 d的垃圾柱渗滤液COD、VFA等有机污染物浓度下降最快.综合考虑启动时间、运行费用和填埋场的稳定进程,在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实施3 d/次的渗滤液回灌频率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蒸发处理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难于处理的废水。本文首先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蒸发处理垃圾渗滤液是一类有发展前景的工艺 ,然后综述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蒸发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蒸发处理工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一种难于处理的废水。本文首先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蒸发处理垃圾渗滤液是一类有发展前景的工艺,然后综述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蒸发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以渗滤液回灌为核心的填埋场生化反应器是当今国际固体废物研究的新方向 ,其具有减少渗滤液处理难度和加速填埋场稳定化的作用 ,其中控制填埋场水分是关键。本文通过对填埋场水分运移特征的分析 ,建立了渗滤液回灌条件下 ,生化反应器填埋场水分迁移的饱和 -非饱和三维非稳定数学模型 ,并求其有限单元数值解 ,定量模拟和预报不同回灌条件下填埋场水分的时空分布规律并进行实用研究。针对重庆市长生桥卫生填埋场设计情况和实际条件 ,运移模拟模型分析了水平沟和竖式井回灌条件下填埋场内水分的分布规律 ,证明了协同回灌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垃圾填埋场水分迁移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渗滤液回灌为核心的填埋场生化反应器是当今国际固体废物研究的新方向,其具有减少渗滤液处理难度和加速填埋场稳定化的作用。其中控制填埋场水分是关键。本文通过对填埋场水分运移特征的分析。建立了渗滤液回灌条件下,生化反应器填埋场水分迁移的饱和-非饱和三维蛎稳定数学模型。并求其有限单元数值解,定量模拟和预报不同回灌条件下填埋场水分的时空分布规律并进行实用研究。针对重庆市长生桥卫生填埋场设计情况和实际条件。运移模拟模型分析了水平沟和竖式井回灌条件下填埋场内水分的分布规律,证明了协同回灌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回灌对垃圾填埋初期渗滤液化学需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拟柱实验 ,研究了回灌对垃圾填埋场初期渗滤液 CODC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模拟降雨雨水的渗入且无渗滤液回灌的参照柱 ,其渗滤液出水 CODCr最高 ,一般在 70 0 0 0 mg/L 左右 ;模拟渗滤液原液回灌 ,从第 4周起因脂肪酸的积累导致渗滤液的 p H低于 6,从而抑制了微生物的生化反应 ;模拟好氧生物处理后渗滤液的回灌 ,能加速垃圾层 CODCr的溶出和甲烷化阶段的建立 ,且此时渗滤液的 CODCr变化规律符合指数方程 ;当垃圾层建立甲烷化阶段后 ,回灌 CODCr在 2 0 0 0 0 m g/L 左右的渗滤液 ,仍可促使垃圾中有机物迅速转化为气态物  相似文献   

9.
浓缩液回灌出水电导率与离子浓度的灰色关联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渗滤液浓缩液回灌出水电导率与离子浓度的关系对完善渗滤液浓缩液回灌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成都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浓缩液,在实验室矿化垃圾填埋柱中开展了回灌实验,分别得到了回灌出水中电导率和8种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电导率与离子浓度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与K+的关联系数最大,其次是NO-3、Na+和Cl-。因此在回灌出水中这4种离子与电导率的关联性较大、可将其作为回灌体系中优先控制的离子。  相似文献   

10.
为更科学合理的指导渗滤液浓缩液回灌,减少浓缩液回灌系统中盐分的累积,论文对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回灌系统中盐分的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成都市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对装填了填埋龄为1、5和15 a垃圾的垃圾柱开展了回灌实验,研究了回灌出水中Na~+、K~+、Cl~-和NO_3~-的变化规律,并且对回灌前后的垃圾体进行了离子不同形态的含量分析,初步探索了盐分的迁移转化机理。结果表明,埋龄为1 a的垃圾对浓缩液中盐分离子的去除以生物作用为主,主要体现在对NO_3~-的降解;埋龄为5和15 a的垃圾的吸附作用对于盐分的截留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15 a垃圾吸附作用去除K~+、Na~+、Cl~-和NO_3~-量占总去除量的比例分别为89.78%、85.88%、84.61%和85.67%。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回灌比例对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影响,探讨了回灌比例为15%、20%、25%、30%和全回灌(体积分数)时,反应器所产渗滤液及填埋垃圾性质在不同回灌比例下变化的趋势,填埋周期为198 d。结果表明:回灌比例为25%的反应器所产渗滤液中的氨氮于135 d达到GB 16889-2008所规定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氨氮排放浓度限值,较其他反应器提前3~49 d,整个填埋周期所产还原性有机物较其他回灌量低2.11%~20.16%;且有机垃圾降解速度最快,至填埋结束时,沉降率为75.13%,比其他反应器多0.87%~2.63%,总有机质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为48.47%和7.39%,较其他回灌比例分别低0.61%~5.52%和0.2%~0.64%,表明25%的回灌比例有利于快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脱氮特性及加速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2个模拟填埋生物反应器,1号柱渗滤液简单回灌,2号柱为渗滤液回灌准好氧联合运行方式,研究了渗滤液回灌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脱氮特性及加速垃圾稳定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回灌准好氧填埋场具有很强的脱氮能力,2号柱由厌氧运行方式改为准好氧条件下,渗滤液中的氨氮和凯式氮浓度分别由最大值的3 198 mg/L和3 345 mg/L降低到第160 d的73 mg/L和81 mg/L,去除率分别为97.7%和97.6%,pH快速升高到8.0左右,COD浓度快速降低.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分级结果表明,2号柱HA和FA含量的增加明显快于1号柱.2号柱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荧光基团从60 d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转变为95 d结构复杂的类胡敏酸和富里酸物质,而l号柱渗滤液DOM荧光基团一直是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结果表明回灌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稳定化速度远快于简单回灌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相似文献   

13.
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处理工艺方案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 ,针对合并处理与单独处理方案本身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渗滤液回灌技术作为合并处理中预处理工艺 ,削减单独处理方案中生化负荷并加速渗滤液水质稳定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处理工艺方案及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合并处理与单独处理方案本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渗滤液回灌技术作为合并处理中预处理工艺,削减单独处理方案中生化负荷并加速渗滤液水质稳定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是一种新型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可以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及甲烷的产生.通过模拟试验探讨了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产甲烷情况及COD、pH值的变化趋势.试验证明较高的回灌频率有助于垃圾降解、产甲烷速率的升高及渗滤液中COD浓度的降低;污泥接种起缓冲作用,使垃圾的降解及产气速率更趋向平稳;甲烷的产生与COD的降低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可以通过COD的变化趋势来判断产甲烷情况.研究建立了反映垃圾含水率影响填埋场产甲烷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具有简便、直观、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是一种新型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可以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及甲烷的产生。通过模拟试验探讨了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产甲烷情况及COD、pH值的变化趋势。试验证明较高的回灌频率有助于垃圾降解、产甲烷速率的升高及渗滤液中COD浓度的降低;污泥接种起缓冲作用,使垃圾的降解及产气速率更趋向平稳;甲烷的产生与COD的降低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可以通过COD的变化趋势来判断产甲烷情况。研究建立了反映垃圾含水率影响填埋场产甲烷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具有简便、直观、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技术发展现状及研究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填埋方式,通过回灌渗滤液等控制手段,改善填埋场内部微生化环境,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关键在于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系统、气体收集系统和渗滤液回灌系统。一些运行的全规模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证明了这种操作方式能加快垃圾降解和填埋气体的产生,减少渗滤液处理量。然而还有一些经济和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包括持久有效性、压实度、结构特性、氧化一还原环境和费用一效益分析等因素,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这种新型的填埋场在我国将会有很好的前景,防渗层性能、临时覆盖、建设形式和监测手段等问题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蒸发浓缩法处理早期、中期和晚期垃圾渗滤液,研究渗滤液的COD和TOC的蒸发规律,并对不同填埋龄渗滤液及蒸发分离出的冷凝液进行三维荧光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垃圾渗滤液中蒸发前段COD和TOC的蒸发量较大、蒸发中段大幅度降低、蒸发后段又略有升高,冷凝液中COD和TOC呈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99 9);渗滤液DOM组分随填埋时间的推移发生显著变化,易生物降解的色氨酸类物质和与微生物代谢有关的溶解性微生物副产物逐渐转化为大分子、难降解的富里酸类和胡敏酸类物质;随着蒸发过程的进行,色氨酸类物质与溶解性微生物副产物逐渐进入冷凝液,而富里酸类和胡敏酸类物质均不会进入冷凝液,起到明显的分离作用。由此可见,早期垃圾渗滤液主要为小分子类有机物,不适合用蒸发法处理,对主要为大分子、难降解类物质的中晚期垃圾渗滤液较适合采用蒸发法处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钻取阿苏卫填埋场陈腐垃圾,真实模拟填埋场压实工艺,制作2种不同压实密度的陈腐垃圾模拟柱,对比研究其对渗滤液COD、NH3-N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模拟柱压实密度为1.09 t/m3时,渗滤液垂直运动明显;回灌此模拟柱水力负荷分别为18.6、28、37.2和46.5 L/t时,COD去除效果稳定,平均去除率达82...  相似文献   

20.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述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研究情况,包括渗滤液的产生、危害、水质和水量、控制和处理,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供从事此项研究的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