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观察,判断乳品废水污泥膨胀的类型,指出pH值偏低、有机负荷增高是分别引发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的主因,并通过提高pH值、降低有机负荷等方法,解决污泥膨胀,恢复污泥活性。  相似文献   

2.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对与丝状菌污泥膨胀相关的微生物学和丝状菌生理生态学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现有的解释污泥膨胀的基本理论,并对丝状菌膨胀的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现象是众多泥法污水厂常见的运行难题。通过对唐山污水处理厂的氧化沟中膨胀污泥和泡沫中的微生物种类进行了分类鉴定;然后进行小试研究,探索投加次氯酸钠和缩短污泥龄方法控制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的技术办法;最后将试验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结果表明,投加10mgCl/gMLSS的NaClO和缩短污泥龄到8d均能有效地解决由微丝菌过度增殖造成的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试SBR长期运行中粘性膨胀现象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SBR中型试验系统长期(200d)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过程中的污泥膨胀现象进行考察,研究了温度、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污泥负荷及DO浓度与污泥膨胀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污泥膨胀属于粘性膨胀,是一种在低温(16℃以下)条件下容易发生的污泥膨胀现象,且这种膨胀会导致污泥流失并致使系统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逐渐降低至1200mg·L-1.粘性膨胀污泥分泌的EPS水平超过正常污泥,即使在正常DO浓度(2.0mg·L-1)和常温(20℃)条件下,粘性膨胀污泥也较难通过人为控制恢复到正常状态.最后,分析得出粘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温度突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低负荷氧化沟系统中EPS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污泥膨胀是氧化沟系统中常见的运行问题,为寻求有效的针对性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需要首先明确污泥膨胀发生的机理.因此,在实验室模拟氧化沟处理系统中,采用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模拟生活污水,探索了系统内污泥EPS的变化及其与污泥膨胀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在低负荷氧化沟中,污泥出现丝状膨胀,污泥中EPS含量及EPS中蛋白质含量与污泥的沉降性能(SVI)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线性关系,但EPS中糖的含量与污泥的SVI之间无明显的线性关系.适当提高污泥负荷,污泥的EPS含量增加、沉降性能改善.研究认为,在低负荷运行的系统且缺乏细菌可快速容易降解碳源的条件下出现的污泥中EPS减少,并非是氧化沟污泥发生丝状膨胀的致因,丝状菌的优势繁殖才是根本原因.不能通过控制EPS来影响氧化沟低负荷下的污泥丝状膨胀.  相似文献   

6.
低溶解氧和磷缺乏引发的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及控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污泥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分析了发生膨胀后污泥的特征、性状及其降解污染物性能.反应器中低溶解氧浓度(0~0.7mg/L)和低P/BOD5值(0.78/100) 2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污泥膨胀.污泥胞外多聚糖含量越高,污泥憎水性越小,SVI也越高.通过提高溶解氧浓度和P/BOD5值,可使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恢复.此外,向膨胀污泥中投加多孔填料,在不降低处理效能的情况下,很快使系统免受污泥沉降性能恶化的困扰,而向膨胀污泥中投加强氧化剂NaClO并不能有效控制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7.
彭永臻  郭建华  王淑莹  陈滢 《环境科学》2008,29(12):3342-3347
预防和控制污泥膨胀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目前尚未出现利用丝状菌特性、针对利用丝状菌污泥膨胀的节能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实际的污水处理厂运行结果表明,供氧不足引起了污泥膨胀,但并没有导致污泥流失,相反出水水质有所改善,出水COD、SS和TP的去除率得到了提高,基于此提出了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与方法.在阐述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方法的发现和提出的基础上,对低溶解氧引发丝状菌适度生长、丝状菌和微膨胀在提高出水水质的重要作用,及利用低溶解氧微膨胀来节能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污泥膨胀产生的原因及主要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但在该工艺中经常存在污泥膨胀的问题.污泥膨胀一旦发生,系统较难恢复且恢复时间较长.在实际运行中,引起污泥膨胀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控制措施也不尽相同,因此找出污泥膨胀的真正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污泥膨胀问题与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探索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研究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简称SBR法)发生污泥膨胀的可能性。本文在参阅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在普通活性污泥法中引起污泥膨胀的本质原因、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与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虽然SBR法的底物降解过程是一个理想的推流式,它确实是活性污泥法中最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的工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SBR法不可能发生污泥膨胀,通过大量试验发现,在低负荷和沉淀及闲置时间过长时.SBR法也会产生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控制A2O-BAF反硝化除磷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时产生的丝状菌污泥膨胀,研究了有机负荷和冬季突然降温对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机负荷低于0.30kgCOD/(kgMLSS·d)时,系统中存在轻度的丝状菌污泥膨胀现象;当有机负荷高于0.55kgCOD/(kgMLSS·d)时,容易引发严重的丝状菌污泥膨胀,调节有机负荷可使丝状菌污泥膨胀得到有效控制.冬季突然降温也会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恢复温度后,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正常,丝状菌污泥膨胀亦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污泥处置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主要讨论了经粉煤灰与石灰稳定后的污泥与天然土壤组成的改良土壤的性质及种植可能性。研究表明,只要控制稳定化污泥在改良土壤中所占百分比,所选植株的发芽及产量都不受影响,并且植株组织中未发现Cu、Mn等重金属累积。因此,将污泥采用粉煤灰和石灰稳定后用于改良土壤不失为一种污泥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污泥转移的SBR工艺污泥沉降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具有污泥转移功能的SBR工艺是利用SBR工艺的间歇运行特性,通过污泥回流的方式在并联运行的SBR间实现活性污泥的转移,使各SBR反应器中反应阶段污泥量增加,沉淀撇水阶段减少,从而提高系统除污效能和处理能力。以某低浓度城市污水为水源,进行了中试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污泥转移量下系统中污泥的沉降界面、污泥指数等关系,考察了污泥转移对SBR处理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污泥转移可改善污泥沉降性能,30%的污泥回流比下反应器中污泥的SVI值由无污泥转移时的140降低为93左右;采用30%的污泥回流比进行污泥转移可将传统SBR工艺处理能力提高近1/2。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污泥堆肥特点,阐述了国内外城市污泥堆肥用作草坪基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污泥堆肥用于草坪生产存在的问题,并认为研究重点应放在污泥堆肥混合基质的组成、水肥管理技术、草种的筛选、规范堆肥生产和草坪质量综合评价标准及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等方面。另外,需要加大高新技术的投入促进产业化,以便为污泥堆肥用作草坪基质提供确实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含油污泥是油田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含油污泥产生量大、性质复杂,相应的处理技术和设备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回顾了油田舍油污泥三相分离处理技术现状,介绍了浮选、超声波及电化学处理等含油污泥处理新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剩余污泥中温厌氧消化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抚顺三宝屯污水厂的剩余污泥采取动态半连续流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进行污泥减量化及资源化的研究,为中试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连续进泥14 d后,出泥的COD与VSS的去除率开始稳定,产气量也逐渐达到稳定,气体中的甲烷含量达70%以上。检验结果表明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中重金属及其它有害物质含量均不超过《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可作为农业肥料。  相似文献   

16.
石油开采、炼制及储存过程中含油污泥的综合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石油开采、炼制、储存过程中产生的石油油泥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油泥经化学水洗调质处理后,通过特殊的分离沉降罐与卧式离心机和碟式离心机分别配合使用达到降低分离难度,提高工艺适应性和获得良好的油、水、泥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含硫气田在天然气开采、管道批处理、气田污水处理过程中,由于高压气流携带井底岩屑、单质硫析出、工艺添加的化学药剂反应产生沉淀物等因素,会产生一些成分复杂、有恶臭气味的固态物质,统称为采气污泥,影响生产安全和工艺参数调配,需要及时清理并无害化处置。结合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置原则,立足于企业自行处置的目的,本文就含硫气田采气污泥特性以及无害化处理的方法进行研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对废物综合利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今后含硫气田污泥处理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液中膜MBR工艺是将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生化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设备占地面积小、活性污泥浓度高、剩余污泥量少等特点。采用该工艺对生活污水处理进行了工程应用,对工程设计运行参数和污染物去除机制进行研究,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出水COD、氨氮、SS等指标均优于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要求,出水可回用于浇洒道路、绿化、冲厕等,并提出根据出水氨氮浓度的变化作为系统排泥的依据,有效地指导工程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简化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城市污水厂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活性污泥 1号模型 (ASM1 )为开发平台 ,建立了简化的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ASM CN)。该模型主要描述了碳氧化和硝化过程 ,其中模型组分、反应过程和参数的数量都少于ASM1 ,从而提高了该模型在城市污水厂中的实用性。通过测定模型组分、化学计量系数和动力学参数 ,为模型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最后利用ASM CN模型对实际城市污水厂的运行进行了动态模拟 ,模拟结果良好 ,验证了ASM CN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并且也验证了模拟程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杨军  李永强  李晓峰  苏薇 《环境工程》2012,30(5):39-41,85
羧甲基纤维素(CMC)生产废水在ρ(COD)=35 000 mg/L,ρ(Cl-)>27 000 mg/L的情况下,系统采用联动调试,通过接种活性污泥并依梯度启动各单元调试,在逐渐提高进水浓度的情况下,以TDS作为控制指标,经过120 d的驯化培养,驯化出耐高盐型活性污泥。当ρ(Cl-)上升到27 000 mg/L时,生化系统中COD依然保持较高的处理效率,MBR系统出水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