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近54年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新疆气候资料,分析新疆环境气候变化特点表明:1961年以来新疆降水量和气温均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呈现出起伏波动的特点,且1980年以后波动趋势更为剧烈,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强度要大于拉尼娜事件.强厄尔尼诺年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年对新疆各地区降水、气温影响不同,厄尔尼诺年塔城、阿勒泰北部、巴州北部、南疆西部喀什至和田一带增湿明显,阿勒泰东部、哈密北部升温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二、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 由于近年,特别是97—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很强,造成了强烈的气候异常和区域性的气象灾害,因此一般人认为厄尔尼诺必然引起气候异常和自然灾害,这是一种误解。首先,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列出的导致世界气候异常的三大因子,厄尔尼诺是其中之一(另两个因子是温室效应和森林与草地等植被的破坏)。另外,厄尔尼诺除与赤道太平洋沿岸直接影响区的气候异常有较高的相关性外,对其他地区都是间接影响区。这些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厄尔尼诺只是外因,内因则是本地区的冷、热源和大气环流的变化。其次,厄尔尼诺事件也有两重性,气候异常也有时产生好的作用。例如在本世纪最强的6次厄尔尼诺年中,虽然在部分地区造成重  相似文献   

3.
刘铭 《环境》2002,(5):8-9
鉴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对全球气候的灾难性影响,各国海洋学家、气象学家和政府部门都给予了足够关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离彻底揭开它的面纱还比较遥远。为了追踪厄尔尼诺现象的踪迹,世界各国科学家都进行了长期的研究。1950年至今,一共发生了14次厄尔尼诺现象。人们根据这些年份归纳出,厄尔尼诺现象大致2-7年发生一次,平均间隔时间为3年半左右,厄尔尼诺一般持续时间约为1年,短的仅半年,1950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资料:西太平洋水域已发现“厄尔尼 诺”征兆,“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在今年再次再现吗? 让我们先回过头来看看近年的有关预测。 2001 年5月15日。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专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在近期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根据他们的监测,东太平洋冷水区变暖的趋势远没有1997至1998年那么明显,而且这种趋势目前正在逐步减弱。因此,还不具备“厄尔尼诺”产生的条件。 2001年5月25日。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发表观测报告,称设置在赤道太平洋上的观测浮标观测到海流变化,预示12月份有可能发生2…  相似文献   

5.
绿色简讯     
专家分析说“厄尔尼诺”可能年底形成最近,出席第四届亚太地区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PSG)会议的天文专家对厄尔尼诺作出了预测:厄尔尼诺可能于今年年底前后形成,但估计势头不会强过 1997至 1998年那次。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至每年的5月22日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原来的每年 12月 29日改为 5月 22 日。 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同年11月,全国七届人大第28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副热带及热带海温异常变化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具有一定影响,定量分析热带及北太平洋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尤其是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事件)的不同贡献,对完善两类厄尔尼诺事件预报模型及极端气候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利用海表温度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功率谱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热带及北太平洋区域海表温度异常变化关键区与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985~2009年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前两个模态的时空分布能够很好地表征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发生过程中最大海温变化的时间演变特征。热带及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最显著的区域主要有四个,分别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加利福尼亚西南、阿留申群岛和白令海一带。其中阿留申群岛地区与其他海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春季和秋季海温异常变化区域位于赤道中太平洋,夏季和冬季海温异常变化区域位于赤道东太平洋。根据热带及北太平洋海表温度显著变化关键区域与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的密切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到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热带及北太平洋关键海区海温对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低轨道卫星表面电位探测器探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太阳活动低年低轨道卫星表面充电的特征规律,为今后低轨道卫星表面充电的防护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我国一颗低轨道卫星搭载的表面电位探测器数据,对探测到的2017—2019年的78次表面充电事件进行统计分析.重点研究78次事件的充电时长、电位峰值、时空分布等特征以及事件与地磁活动的关系.结果 在太阳活动低年,83.3%表面充电事件持续时间不超过1 min,80.7%表面充电事件的充电峰值绝对值不超过100 V;97.4%的事件出现在南半球高纬度地区;88.5%的事件发生在磁地方时的18至02时之间;当表面充电事件发生率不为0时,事件发生率和Kp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97.结论 在太阳活动低年,表面充电事件的持续时间较短,并且强度不大.表面充电事件发生位置具有明显的南北不对称性,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表面充电事件多发生于高纬度地区,在磁地方时的傍晚至午夜发生概率高.表面充电事件发生率和地磁活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据新华社巴黎 9月 3日电 (记者卢苏燕 )法美两国“海神”卫星发回的最新海洋观测数据表明,过去两年里影响太平洋的“拉尼娜”现象已经明显减弱,世界第一大洋将恢复往日的“宁静”。   “拉尼娜”的字面意思是“女孩”它指的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变化的一种现象。“拉尼娜”是由“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庞大冷水区域在东太平洋浮出水面后形成的,因其特征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据法国专家介绍,“拉…  相似文献   

9.
在69万年以来的布伦赫斯(Brunhes)正极性时期中,存在着几个短暂的地磁倒转或漂移事件。这些短暂事件的持续时间大概是10000年左右。其中一次倒转事件就是人们所熟悉的拉斯钱普事件,它被公认的年龄是20,000—30,000年。 研究这些短暂的地磁倒转现象,不仅有助于研究第四纪中更新世以来的冰川活动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鄂尔多斯北部的乌拉特中旗、呼和浩特和包头三个城市近60 年来的降水资料和 气温资料的整理和搜集,研究了ENSO 事件对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的气候与灾害的影响。分析数据 得出,自1952 年来,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的气候呈变暖变干趋势。1952 年以来鄂尔多斯北部地区 年平均气温增长率为0.48℃ ·10a?1,高于全国的平均气温增长率(0.22℃ ·10a?1);年降水量则处 于略下降趋势,下降率约为5.5 mm·10a?1,低于全国的平均降水下降率(12.69 mm·10a?1)。厄尔 尼诺年年平均气温高出正常年份0.2℃,而拉尼娜年的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低0.14℃。厄尔尼诺年 的平均降水量比正常年减少29.2 mm,拉尼娜年的平均降水比正常年减少23.9 mm。厄尔尼诺事 件对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的灾害影响比拉尼娜事件更为显著和强烈,厄尔尼诺年鄂尔多斯北部地区 更易发生高温干旱灾害。小波分析指示,鄂尔多斯北部降水周期变化在30 a 尺度内存在2 a、4 a、 8 a 和14 a 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1.
分层型水库夏季水质对极端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对分层型水库夏季水质的影响,分别于正常年(2012年)和厄尔尼诺年(2015年)的5~8月对枣庄周村水库主库区和入库径流的物理和化学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周村水库正常年夏季降雨量明显高于厄尔尼诺年夏季;正常年夏季水位由124.26 m上升至127.14 m,恒温层厚度增加3.1 m;而厄尔尼诺年夏季水位由121.65 m下降至119.46 m,恒温层厚度减少3.2 m.周村水库入库径流属表层流,其营养盐浓度明显高于库区变温层.正常年夏季外源营养盐的汇入导致库区变温层总氮由1.00 mg·L~(-1)升至2.60 mg·L~(-1),硝态氮由0.19 mg·L~(-1)升至1.28 mg·L~(-1),总磷由0.023mg·L~(-1)升至0.088 mg·L~(-1),而厄尔尼诺年夏季库区变温层营养盐浓度变化不大.厄尔尼诺年夏季恒温层水体还原性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年同期水平,其中铁、锰、氨氮和硫化物浓度的最大值分别为0.38、1.36、2.36和1.67 mg·L~(-1),均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对周村水库夏季变温层水体营养盐浓度和恒温层水体污染物浓度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85年7月,数以千计的人在吃过西瓜后,由于瓜内残留杀虫剂而出现了急性中毒的症状。这样的事件,在发达国家虽偶而发生,但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却是很普遍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在这些国家中,每年约有37万起农药中毒事件。因此,几乎平均每分钟就有一次中毒事件,每一个半小时就有两人死亡。这种令人焦虑的公共卫生状况主要是发  相似文献   

13.
唐清建  陈谷 《环境》2002,(5):10-11
1998年厄尔尼诺带来自然灾害,使不少人吃尽了苦头,但也使一些聪明的企业尝到了天气变化带来的甜头。之后,天气因素成为企业家们进行角逐的“秘密武器”。2002年,一些企业家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于即将来临的厄尔尼诺。记者:厄尔尼诺这个“圣婴”的出现,似乎没有给人类带来多少福音,据统计,1998年它带来的暴雨在秘鲁曾造成200多人死亡和35亿美元的物质损失。但据了解,也有一些企业从中找到了商机,赚了一把。焦佩金(国家气象中心专业气象台  相似文献   

14.
华北降水资源的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华北地区1951年以来的降水测站记录进行了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发现47年来,华北夏季和秋季降水都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夏季和年总降水在1964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变化,以后降水显著减少。1985年左右,秋季降水也发生了一次显著减少的变化。夏季华北降水变化的周期主要集中于2~4年、8年左右和20年左右。秋季最突出的周期是2~4年和8年左右。厄尔尼诺对华北降水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发生厄尔尼诺时,华北春季降水偏多,夏季和秋季降水显著偏少。冬季关系不显著。发生厄尔尼诺的次年春季,华北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5.
选用盆地1973-2013年12个气象站的资料,在定义一个适合四川盆地的霾天气识别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盆地霾天气的变化特征。并对2013年2月的一次典型霾天气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探究霾天气的形成与其它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近41 a总平均年霾日为97 d,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但是霾天气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3-1988年,盆地的平均年霾日为90 d,变化趋势为每10 a增加32 d。第2阶段为1989-1999年,平均年霾日可达112 d,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第3阶段为2000-2013年,平均年霾日为95 d,变化趋势为每10 a减少12 d。四川盆地以30°N为界,南部为霾天气多发区域。在霾日的季节分布中,冬季最多,其次是春秋季,夏季最少,而且近40多a来夏季的霾日有增加的趋势。通过个例分析发现,霾天气的产生受低风速的影响最大,相反消散过程中近地面和对流层中层的风速都较高。霾天气发生时大气层结偏稳定,盆地冬天近地面普遍存在逆温现象现象,出现霾天气时逆温层强度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6.
陈琥 《沿海环境》1999,(6):29-29
广西北海市涠洲岛环岛水下珊瑚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海水升温而大量死亡的消息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时过半年后,就涠洲岛珊瑚的恢复状况,笔者再次上岛调查.  相似文献   

17.
对"突发环境事件"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娟  杨岚 《环境保护》2011,(10):47-49
"突发环境事件"概念的理论依据 "事件"和"事故",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事件,一般指事情、事项,历史上发生的人事等.从法律上讲,事件与行为相对,属于法律事实的一种,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法律事件是指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依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客观事实,包括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  相似文献   

18.
近20a南海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收集整理了自1980~2004年的南海历次赤潮事件,并对这些赤潮事件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以及赤潮持续时间长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形成南海赤潮时空分布特征和持续时间长度变化的可能原因.文章认为:赤潮在年度和月份分布不均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差异以及各月份水文气象要素的主要演变特征不同;赤潮持续时间延长的原因与南海区气候转暖和广东近岸海域水质变差有关.研究发现赤潮事件的月份分布和赤潮持续时间长度存在历史性变异,有关现象值得管理部门和学术界的注意,而其中原因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西班牙语中,“厄尔尼诺”是“圣婴”的意思。但它给人类带来的,更多是灾难,而不是吉祥。厄尔尼诺就是从南美洲太平洋沿海向西一直到国际日期变更线这一水域的海水温度不正常的升高,特别是在三月和四月期间,往往导致南美洲太平洋沿海地区发生特大暴雨。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寒冷季节时,太平洋急流向东移动的范围超出了通常所到达的海域,有可能再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20.
使用1982~2014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最优插值1/4度逐日海温分析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极端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事件的变化特征,探讨极端SST事件与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极端高温事件的频率明显增大,20世纪80年代为2~5 a一遇,20世纪90年代为1~4 a一遇,21世纪以来,除2004和2011年外,其余年份均有发生。极端高温发生天数呈线性增加趋势,增长速率为30 d/10 a。单次极端高温事件持续时间逐渐增长,增长速率为0.56 d/次,且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也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032℃/次和0.049℃/次。相反的是,极端低温事件的频率明显减小,1982~2000年为1~2 a一遇,21世纪以来,发生次数明显减少。极端低温发生天数和单次事件的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减少速率分别为-27 d/10 a和-1.6 d/次。单次极端低温事件的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增长速率分别为0.0087℃/次和0.017℃/次。极端高温事件呈现1~4 a和4~7 a周期的高低频震荡,低温事件呈现多尺度周期变化,主周期尺度为3~4 a。Nino 3.4区下半年ENSO指数与西北太平洋极端高温呈显著负相关,与极端低温事件呈显著正相关。意味着在La Ni?a年份,极端高温事件更容易发生。反之,在El Ni?o年份,极端低温事件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