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为了解制革场地土壤Cr(Ⅵ)污染情况和分布特征,选取我国3种典型制革企业用地的土壤和污泥样品,分析了制革行业土壤铬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调查的Ⅰ型制革企业场地土壤Cr(Ⅵ)含量最高为48 mg/kg,超过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筛选值,存在环境风险。调查的Ⅱ型制革企业环保设施完善,场地土壤Cr(Ⅵ)含量低于GB 36600—2018筛选值,土壤Cr(Ⅵ)环境风险低。Ⅱ型制革企业危险废物暂存间污泥总铬含量高达85377 mg/kg, Cr(Ⅵ)含量最高为1455 mg/kg。调查的Ⅲ型制革企业场地泥土混合物总铬含量为1564~28000 mg/kg, Cr(Ⅵ)含量最高为250 mg/kg,相较于Ⅰ型和Ⅱ型制革企业场地,受到严重污染。总体上,制革企业用地土壤铬污染物以Cr(Ⅲ)形态为主,Cr(Ⅵ)形态占比少,不足1%。  相似文献   

2.
黄河(清水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应用连续化学浸提技术对黄河水体中重金属在不同粒径沉积物上的分布特征以及存在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沉积物的粒径越小 ,重金属的含量越高 ;(2 )黄河 (清水河段 ) 1 2 0目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分布为Pb:Ⅵ >Ⅳ >Ⅲ >Ⅴ >Ⅰ、Ⅱ ;Ni:Ⅵ >Ⅴ >Ⅳ >Ⅰ >Ⅲ >Ⅱ ;Cu:Ⅵ >Ⅳ >Ⅴ >Ⅲ >Ⅰ >Ⅱ ;Mn :Ⅵ >Ⅲ >Ⅳ >Ⅴ >Ⅰ、Ⅱ ;Fe:Ⅵ >Ⅳ >Ⅴ >Ⅲ >Ⅰ >Ⅱ ;Zn :Ⅴ >Ⅵ >Ⅳ >Ⅲ >Ⅰ、Ⅱ ;Co:Ⅵ >Ⅳ >Ⅴ >Ⅰ、Ⅱ、Ⅲ ;Cd :Ⅱ >Ⅲ >Ⅳ >Ⅰ、Ⅴ、Ⅵ (Ⅰ—水溶态 ,Ⅱ—可交换态 ,Ⅲ—碳酸盐结合态 ,Ⅳ—Fe Mn氧化物态 ,Ⅴ—有机态 ,Ⅵ—残渣态 ) :  相似文献   

3.
碱性系统中铁对铬的还原作用及其对飞灰中铬的浸出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控制焚烧飞灰中铬的浸出,将FeSO4加入焚烧飞灰-水系统中和Cr(Ⅵ)的碱性水溶液中,试验二价铁(Fe(Ⅱ))对Cr(Ⅵ)的还原效果,并检验了Cr(Ⅵ)的还原产物的稳定性.热力学分析表明,碱性系统中Fe(Ⅱ)对Cr(Ⅵ)的还原受到Fe(Ⅱ)与O2反应的强烈竞争.实验结果也证实了暴露于空气的飞灰-水系统中的Fe(Ⅱ)对铬没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但在碱性溶液相中过量的Fe(Ⅱ)却能快速有效地还原Cr(Ⅵ),且还原产物十分稳定.此外,焚烧飞灰中铬的溶出受到Pb、Ba、Ca等元素的干扰,不利于Cr(Ⅵ)的还原稳定.为了有效地稳定Cr(Ⅵ),Fe(Ⅱ)稳定飞灰的过程可分两步进行.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碱性系统中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对Cr(Ⅵ)的吸附和沉淀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4.
霉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采用从活性污泥中筛选的ZYL霉菌,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Cr(Ⅵ)、Cd(Ⅱ)浓度分别为300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的最佳条件是pH=5.0,时间1h,温度为10℃。吸附规律符合Langm uir等温吸附模型,由回归方程得到Cr(Ⅵ)的表观最大吸附量为14m g/g;Cd(Ⅱ)的表观最大吸附量为52m g/g,说明该霉菌可以很好的去除低温水体(地下水)中Cr(Ⅵ)、Cd(Ⅱ)离子。  相似文献   

5.
通过电子传递体系活性、酶活性以及实时定量PCR技术,揭示共存Zn(Ⅱ)延迟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 BB(BB)生长,抑制Cr(Ⅵ)还原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共存Zn(Ⅱ)抑制BB菌还原Cr(Ⅵ)主要表现为胞内和胞外抑制,共存Zn(Ⅱ)通过降低电子传递体系活性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抑制其胞外Cr(Ⅵ)还原;共存Zn(Ⅱ)通过降低铬转运效率的方式,抑制其胞内Cr(Ⅵ)还原。SOD、CAT、POD、GST 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表明:共存Zn(Ⅱ)引起的胞内氧化压力较小,对BB菌造成的毒性较低,从侧面印证了共存Zn(Ⅱ)对BB菌生长的延迟作用。  相似文献   

6.
填料型A~2/O工艺是在A~2/O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向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中投加醛化纤维式组合填料,将传统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组成一套脱氮除磷的新系统,文章对填料型A~2/O工艺与传统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及对该复合式工艺在不同硝化液回流比下反硝化除磷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填料型A~2/O工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要优于传统A~2/O工艺,分别使COD和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5%和93.1%.试验通过增加硝化液回流比的措施使得反硝化聚磷菌在填料上富集程度增大,当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时,缺氧池的NO-3-N浓度为3.03 mg·L~(-1),吸磷量最大为26.28 mg·L~(-1),胞内聚合物PHB代谢活性最好,利用率最高为1.32 g·g~(-1)·L~(-1).体现了填料型A~2/O工艺具有显著的反硝化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粘质沙雷氏菌对重金属U(Ⅵ)、Co(Ⅱ)、Cr(Ⅵ)的耐受性,考察不同浓度的单一重金属及混合重金属条件下粘质沙雷氏菌的生长情况,并初步研究电子供体乙醇的添加对粘质沙雷氏菌去除Cr(Ⅵ)的影响,同时采用SEM-EDX技术分析粘质沙雷氏菌与Cr(Ⅵ)作用后形貌及元素组成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粘质沙雷氏菌对单一重金属Co(Ⅱ)、U(Ⅵ)及其混合重金属耐受性较强,当Co(Ⅱ)和U(Ⅵ)-Co(Ⅱ)的浓度≤50mg/L时均能促进粘质沙雷氏菌的生长,且菌浓度最大增加量分别为12.3%和19.9%;在150mg/L U(Ⅵ)浓度下,粘质沙雷氏菌生长良好;Cr(Ⅵ)对粘质沙雷氏菌的生物毒性表现较强,当Cr(Ⅵ)的浓度为10mg/L时,粘质沙雷氏菌生长便受到抑制,乙醇的添加略提升了粘质沙雷氏菌对Cr(Ⅵ)的耐受能力和去除作用;SEX-EDX分析显示,粘质沙雷氏菌与Cr(Ⅵ)作用的机理主要是细胞分泌物与Cr(Ⅵ)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JYZ0315菌种进行水体中Cr(Ⅵ)、Cd(Ⅱ)去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JYZ0315菌吸附水中Cr(Ⅵ)、Cd(Ⅱ)效果显著。吸附C(rⅥ)的最佳条件是:pH 3、1h、10℃,菌体的吸附容量为8.51mg/g;吸附Cd(Ⅱ)的最佳条件是:pH 5、30min、30℃,菌体的吸附容量为11.99mg/g。  相似文献   

9.
梁斌  兰洁  兰叶青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8):1326-1330
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通过批式试验研究了苦杏仁酸、苹果酸、乳酸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结果表明,这3种α-OH酸还原Cr(Ⅵ)的能力表现为:苦杏仁酸>苹果酸>乳酸.苦杏仁酸对Cr(Ⅵ)的还原作用受pH变化的影响较大,而乳酸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同时研究了Mn(Ⅱ)对3种α-OH酸还原Cr(Ⅵ)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n(Ⅱ)对3种α-OH酸还原Cr(Ⅵ)均有催化作用,其中对苦杏仁酸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通过批式试验研究了苦杏仁酸、苹果酸、乳酸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结果表明,这3种α-OH酸还原Cr(Ⅵ)的能力表现为:苦杏仁酸>苹果酸>乳酸.苦杏仁酸对Cr(Ⅵ)的还原作用受pH变化的影响较大,而乳酸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同时研究了Mn(Ⅱ)对3种α-OH酸还原Cr(Ⅵ)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n(Ⅱ)对3种α-OH酸还原Cr(Ⅵ)均有催化作用,其中对苦杏仁酸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洛粉化学发光法测定cr(Ⅵ)具有快速,方便的优点。该方法捡测限为0.08pbCr(Ⅵ),线性范围宽。大量Ca(Ⅱ)、Mg(Ⅱ)可能产生千扰,可以用阳离子交换法消除。本法与鲁米诺化学发光法结合,可以测定水体中痕量的三价、六价铬。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对水中Cr(Ⅵ)吸附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  万琳 《环保科技》2010,16(2):14-17
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溶液pH值、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吸附过程中加入酸对Cr(Ⅵ)吸附的影响和吸附前后pH值的变化以及活性炭的再生。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处理Cr(Ⅵ),具有处理效果好、再生容易等特点。在pH为4.00的缓冲系统中,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型,并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其吸附进行描述;在pH为3.52的非缓冲系统中,等温吸附线类型属于BDDT吸附等温线分类中的类型Ⅱ。  相似文献   

13.
垃圾填埋场衬垫对Cr(Ⅵ)和Zn(Ⅱ)吸附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静态平衡吸附试验对垃圾填埋场衬垫土壤材料对Cr(Ⅵ)和Zn(Ⅱ)的吸附进行了观察.在试验中考察了溶液的初始浓度、pH值和溶液的温度对吸附的影响,通过动力学实验确定了动力学参数,并探讨了天然黏土材料对重金属Cr(Ⅵ)和Zn(Ⅱ)的吸附机理.结果显示,黏土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可以通过伪二阶动力模式来描述.根据对lnk2与1/T线形图斜率的计算,可以确定Cr(Ⅵ)和Zn(Ⅱ)的活化能(Ea)分别为22.7 kJ·mol1-和26.88 kJ·mol-1.活化能的计算结果说明,温度的升高能促进黏土材料对Cr(Ⅵ)和zn(Ⅱ)的吸附,同时也表明吸附很可能是一个化学吸附.热力学参数(△H0,△S0,△G0)值可以通过图1gKD与1/T的斜率与截距来计算.热力学参数值的结果表明,天然黏土材料对Cr(Ⅵ)和Zn(Ⅱ)的吸附是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硒化合物对长春花(C.roseus)细胞悬浮生长的影响.在pH5.5培养介质中,当Se(Ⅵ)>0.5ppm或Se(Ⅳ)>0.6ppm时,将抑制C.roseus细胞悬浮生长,其致死浓度分别是100ppm Se(Ⅵ)和2.0ppm Se(Ⅳ).C.roseus对硒化合物有效强的富集作用.硒化合物的毒性和培养介质的pH值有关.在本试验条件下,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Hg~(2+)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热液石油形成的温度、运移方式几个方面的特征。通过实例证实了热液石油与成矿流体具有共生关系。在热液石油的形成过程中,有机酸、烃类、NSO极性化合物等组分直接参与了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作用,而有机质在演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作用则为成矿物质的带出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6.
Uranium-reducing bacteria were immobilized with sodium alginate, anthraquinone-2,6-disulfonate(AQDS), and carbon nanotubes(CNT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QDS-CNTs contents, U(Ⅳ) concentrations, and metal ions on U(Ⅳ) reduction by immobilized beads were examined. Over 97.5% U(Ⅵ)(20 mg/L) was removed in 8 hr when the beads were added to 0.7% AQDS-CNTs,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AQDS-CNTs. This result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enhanced electron transfer by AQDS and CNTs. The reduction of U(Ⅵ) occurred at initial U(Ⅵ) concentrations of 10 to 100 mg/L an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QDS-CNT content from 0.1% to 1%. The presence of Fe(Ⅲ), Cu(Ⅱ) and Mn(Ⅱ)slightly increased U(Ⅵ) reduction, whereas Cr(Ⅵ), Ni(Ⅱ), Pb(Ⅱ), and Zn(Ⅱ)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U(Ⅵ) reduction. After eight successive incubation-washing cycles or 8 hr of retention time(HRT) for 48 hr of continuous operati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uranium was above 90% and 9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QDS-CNT/AL/cell beads are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uranium-containing wastewaters.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黔北、黔东地区三个碳酸盐岩风化壳剖面中晶体石英的δ30Si值,利用硅同位素作为示踪剂,通过分析剖面中晶体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来判别其硅质来源。结果表明:晶体石英的δ30Si值在0.8‰~1.7‰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同位素组成特征,与火山和热液(水)作用产物的δ30Si值不同,结合已有的资料证明晶体石英与火山或热液(水)作用无直接关系,而是来自碳酸盐岩酸不溶物中含硅物质风化产生的硅质流体,其中以硅酸矿物风化释放的硅质流体为主。利用植物岩中Ge/Si很小的特点来验证植物作用对研究剖面中硅质流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作用的贡献相对较小,但在表土层植物作用的影响可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以当地农业废弃物荞麦壳为原料,用硝酸改性后负载磁性Fe3O4,得到一种易于分离的吸附剂荞麦壳磁性炭。在空气为载气的氛围中,用SHMADZU DTG-60差热-热重分析仪得到荞麦壳的最佳热解温度为589℃,XRD分析结果表明磁性荞麦壳炭晶体构成主要由半晶体涡轮层碳和一些矿物质组成,并检测到了Fe3O4的特征峰,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磁性荞麦壳炭表面在3 426 cm-1较宽的吸收峰为磁性物质与荞麦壳炭缔合形成的—OH。探究了在不同影响因素下荞麦壳磁性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当pH值为5、Cr(Ⅵ)浓度150 mg/L、吸附时间为150 min、荞麦壳磁性炭对Cr(Ⅵ)的去除率达到98.3%。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该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发现磁性荞麦壳炭对Cr(Ⅵ)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硒化合物对长春花(C.roseus)细胞悬浮生长的影响.在pH5.5培养介质中,当Se(Ⅵ)>0.5ppm或Se(Ⅳ)>0.6ppm时,将抑制C.roseus细胞悬浮生长,其致死浓度分别是100ppm Se(Ⅵ)和2.0ppm Se(Ⅳ).C.roseus对硒化合物有效强的富集作用.硒化合物的毒性和培养介质的pH值有关.在本试验条件下,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Hg2+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固定化微生物处理Cr(Ⅵ)废水体系,从混合微生物种类和固定化技术等方面对Cr(Ⅵ)的微生物去除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筛选出对Cr(Ⅵ)具有较高去除能力的混合菌株组合,然后采用海藻酸钠(SA)固定法进行混合菌株固定化,考察混合微生物和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HB(Bacillus subtilis var.)菌株对Cr(Ⅵ)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8%左右,其次为Ua(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最后为xJ-Ⅱ(Bacillus subtilis)菌株;混合菌株组合中,HB菌与XJ-Ⅱ菌组合和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效应较好,在6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2%;混合菌株经固定化处理后,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率仍很高,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到98%.可见,混合微生物能有效地提高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且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有望在铬污染废水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