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UV/H2O2高级氧化法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的处理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反应时间、H2O2投加量、反应初始pH值等因素对UV254,ADMI7.6、DOC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UV254、ADMI7.6、DOC和COD的去除率为筛选依据,确定出最佳参数组合为:反应初始pH值为原水pH 7.4~8.1,H2O2投加量为4.5 mmol.L-1,紫外光照射时间为50 min,在最佳处理条件下,UV254、ADMI7.6、DOC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7%、94%、40%和69%.通过XAD-8/XAD-4吸附树脂联用技术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为疏水酸、非酸疏水物质、弱疏水物质及亲水物质4类有机物,研究了UV/H2O2氧化工艺对生化出水中各种有机物及色度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该印染废水的生化出水,疏水性物质是引起色度的主要物质,所占比例以ADMI7.6表征时为92%,其中以非酸疏水物质的贡献最大,达到53%.UV/H2O2高级氧化法处理此水样中的弱疏水性有机物、疏水酸和非酸疏水物质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亲水性有机物的处理效果较差.实验表明,相对分子质量>10 000的大分子有机物对DOC和ADMI7.6的去除贡献较大,对UV254的去除贡献接近一半.  相似文献   

2.
采用O3/H2O2协同氧化处理木薯酒精废水,主要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p H值、H2O2投加量、H2O2投加方式对木薯酒精废水处理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3/H2O2协同氧化木薯酒精废水的最佳运行参数为:反应时间为40 min,初始p H为4,H2O2投加量为60 mg/L,平均分4次进行投加,臭氧投加量为197.5mg/L。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废水中ρ(COD)由147.3 mg/L降低至37.2 mg/L,去除率为74.7%,UV254由1.789降低至0.079,去除率为95.6%,O3/H2O2协同氧化能够有效实现木薯酒精废水的深度处理,出水调节p H后主要指标均达到GB 27631—2011《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直接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O_3/UV协同氧化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采用单独臭氧(O3)、单独紫外光(UV)及O3/UV3种方法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结果表明,O3/UV方法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进而探讨了初始pH,O3投加量及初始ρ(黄连素)等对O3/UV方法的影响,确定了O3/UV方法处理黄连素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ρ(黄连素)为1000mg/L,pH为5的废水,O3投加量为279.0mg/L,处理时间为45min时,黄连素去除率达80%以上;随着废水中初始ρ(黄连素)的升高,废水中CODCr去除率逐渐下降.采用O3/UV方法处理实际黄连素废水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技术,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其ρ(BOD5)/ρ(CODCr)增加了16倍.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焦化厂生化尾水,分别采用O3(臭氧)氧化及GAC(颗粒活性炭)/O_3、UV(紫外光)/O_3、GAC/UV/O_3协同催化氧化技术进行深度处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显示,GAC/UV/O_3协同催化氧化工艺具有高效性、稳定性、经济合理性的优势。通过改变O3的投加量、UV强度来寻求最佳工况,由中试实验的数据结果得出,三者联用协同催化氧化工艺最佳运行参数为:焦化厂生化尾水温度在25~30℃之间、pH在7~8.5之间、SS小于70 mg/L、O_3投加量为30 mg/L、UV强度值为630 mJ/cm~2、GAC投加量饱和时,实验废水中COD由100~130 mg/L降至60~78 mg/L,有效去除率可以达到40.7%,可满足预期行业标准,甚至达到工业回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UV/O3/Fe2+工艺去除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混凝出水中的COD,考察O3加入量、初始溶液p H、催化剂投加量、紫外光强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O3氧化体系中UV和催化剂Fe2+的引入有利于浓缩液中有机物的降解。在臭氧加入量为1.3 g/h·L,Fe2+的投加量为80 mg/L,p H为3.0,紫外光强度为36W,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UV/O3/Fe2+体系对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可达79.96%,比单独的O3体系、UV/O3体系、O3/Fe2+体系分别提高44.43%、35.9%、18.75%。  相似文献   

6.
采用Fenton氧化对油墨废水处理进行研究,选取初始pH值、H2O2投加量及FeSO4投加量为自变量,以废水的COD去除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设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设计了3因素、3水平包括17个实验点的实验方案。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及分析,建立了COD去除率与3个自变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研究了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油墨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H2O2投加量及FeSO4投加量与COD去除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确定Fenton氧化优化条件:初始pH值2.7,H2O2投加量779 mg/L,FeSO4投加量806 mg/L。在该优化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84.2%。经实验验证,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性良好,偏差仅为1.66%。  相似文献   

7.
利用混凝沉淀联用微电解氧化法对煤气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采用聚合硫酸铁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进行混凝实验,混凝后出水采用强化微电解法进一步除去有机物和色度等。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实验最佳pH值为6.50,聚合硫酸铁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投加浓度分别为300 mg/L和1~3 mg/L,混凝沉淀可以使COD由650.0 mg/L降到209.9 mg/L,平均去除率约67.7%;混凝处理后调节pH值为3.05,Poten MEF-1403填料100 g/L、投加H2O2浓度为100 mg/L、反应105 min后,COD可以降到90.9 mg/L,综合去除率达86.0%,色度由400倍降到6倍,去除率达98.5%,UV254去除率为94.3%。混凝沉淀和强化微电解法组合工艺可以有效的应用于煤气化废水的深度处理,经处理后废水主要指标完全可以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纳米Fe_3O_4强化混凝-Fenton氧化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纳米Fe_3O_4与Fe Cl3制备复合混凝剂,利用混凝沉淀-Fenton氧化工艺预处理垃圾渗滤液原水,研究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纳米Fe_3O_4投加量为2 g/L,Fe Cl3投加量为1.4 g/L时制备的复合混凝剂,在p H值为6.5,转速为300 r/min下快速搅拌1 min,转速为100 r/min下慢速搅拌30 min,沉淀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56.8%,ρ(COD)可由5 240 mg/L降低到2 264 mg/L;利用Fenton氧化处理混凝处理出水,在H_2O_2的投加量为5.5 g/L,n(H_2O_2)∶n(Fe2+)=4,p H值为6,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25℃的最佳条件下,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5.7%和40.1%,最终出水ρ(COD)和ρ(氨氮)分别为1 003 mg/L和670 mg/L;该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色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8%、59.5%和76.2%。  相似文献   

9.
采用絮凝沉淀法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进行了处理,探讨了絮凝剂种类、絮凝剂投加量、絮凝剂和助凝剂的配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SO4,Al2(SO4)3,PAC和PAM这几种混凝剂对所处理废水的COD和UV254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FeSO4和PAM联合使用时的处理效果最好。在FeSO4投加量为400 mg/L,PAM投加量为6 mg/L,pH为7.7的条件下,废水的COD从3790 mg/L降到606 mg/L,去除率可达84%,UV254去除率达到52%,大大降低了垃圾渗滤液后续处理的负荷,为垃圾浓缩液的初步处理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处理甲苯硝化废水,探讨了溶液pH值、铁炭投加量、铁炭比例、H2O2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电解-Fenton氧化处理硝化废水的影响规律,获得微电解-Fenton氧化处理硝化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废水pH在3左右,铁炭投加量为0.6 g/L,Fe/C质量比为4∶1,反应时间为1.5h,微电解后H2O2投加量为20 ml/L,反应时间为1 h。硝化废水经微电解-Fenton氧化处理后,COD由29 146mg/L降至6 477 mg/L,COD去除率达77.8%,BOD5/COD由0提高到0.37左右,废水可生化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臭氧-紫外光-活性炭联用对糠醛废水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处理体系的pH值、糠醛废水的浓度、臭氧浓度、活性炭的使用次数以及臭氧-活性炭、臭氧-紫外光、臭氧-紫外光-活性炭联用几种不同工艺对糠醛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7.0、臭氧反应时间为160min、臭氧浓度为0.2mg/L,在此条件下进行处理,糠醛、废水的COD、BOD5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100%、54.3%、45.2%,废水的可生化性(BOD5/COD)由原来的0.37提高到0.61。活性炭可连续使用10次,对糠醛、废水COD的去除率没有太大影响。臭氧-紫外光-活性炭联用氧化糠醛废水的处理效果分别优于臭氧-活性炭、臭氧-紫外光联用。  相似文献   

12.
[Cu—γ—Al2O3]催化剂处理染料废水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u-γ-Al2O3」催化剂对由活性艳红X-3B配制的CODcr为5700mg/L色度3100倍的实际染料废水进行了催化氧化试验,试验表明,在控制pH=4-5,H2O2用量为5.0mg/L,催化剂用量为3.0g/L,t=70℃和反应时间为2h条件下,可获得CODcr去除率为77%-78%,脱色率为99%的良好效果,且催化剂可再生使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进行了UV/H2O2/GAC和GAC系统用于微污染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UV/H2O2/GAC对uV篮;和TOC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H2O2投量3.0mg/L,UV/H2O2反应器停留时间20min时,系统的COD和UV254去除率为44.6%和72.8%。UV/H2O2主要作用在于改善了GAC对有机物的吸附,产生了羟基自由基,从而提高了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芬顿试剂、高锰酸钾对餐饮业废水的预氧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芬顿试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氧化降解餐饮业废水,通过测定COD、BOD5变化来比较氧化效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研究。芬顿试剂的最佳氧化条件是:FeSO4·7H2O投加量为3mmol/L,pH=3,H2O2/Fe^2+比为3:1,反应时间为120min。高锰酸钾的最佳氧化条件为投加量10mL/L,pH=2,反应时间为60min。研究表明:与高锰酸钾处理的效果相比,采用芬顿试剂,COD去除率可达80%,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为进一步的生化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油田作业废水臭氧化处理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油田作业废水(COD)高、难降解的特点,探讨了废水的pH、COD初始浓度、臭氧投加量和臭氧化时间等因素对油田作业废水的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化对油田作业废水COD去除效果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废水pH、废水的COD和臭氧投加量;当废水的COD为1064.0mg/L、pH为3.0、臭氧投加量为10g/L时,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69.1%;臭氧化处理对低浓度油田作业废水的COD去除效果低于其对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微波/活性炭强化过硫酸盐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微波(MW)-活性炭(AC)强化过硫酸盐(PS)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不同因素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影响,比较不同组合工艺对渗滤液处理的效果及活性炭的多次使用情况.结果表明,COD和氨氮(NH4+-N)的去除率随着AC用量、PS用量(S2O82-:12COD0)、MW功率和辐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pH值对COD的去除影响不明显, NH4+-N在碱性条件下得到更理想的去除效果;在活性炭用量为10g/L,PS用量为S2O82-:12COD0=1.2,pH=9,MW功率和辐射时间分别为500W和10min时,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为78.2%和67.2%,BOD5/COD由0.17增至0.38;不同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显示,MW-AC-PS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氨氮去除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且MW、AC和PS之间存在协同效应,MW热效应显著;活性炭四次实验后,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61.2%和46.1%.  相似文献   

17.
高级氧化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Fenton试剂和O3对COD为950mg/L的苯酚废水进行化学氧化处理,通过实验确定各自最佳的运行参数。Fenton:n(H2O2)=36mmol/L,n(H2O2):n(Fe2+)=3,pH为3,反应时间为2h,COD去除率为90%;O3:投加量为1200mg/L,pH为11时COD的去除率为60%,两种氧化技术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化学混凝法对蕉藕淀粉加工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硫酸铝,氯化铁,聚合硫酸铁(PSF),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等不同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对COD、SS和TP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处理效果最佳,在废水COD、SS和TP的浓度分别为8340mg/L、7060mg/L和320mg/L时聚合氯化铝以500mg/L的用量得到COD、SS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7.1%、98.0%和70%,出水的COD为241mg/L,SS为142mg/L,TP为112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