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全球公众气候变化认知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担忧程度、以及个人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意愿。结果表明:我国公众自我报告对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较高,约70%都声称不同程度地了解气候变化,但对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认知不一致;对气候变化的担忧程度较高,将气候变化看作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或"非常担心"的占比近40%;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还需提高,但80%左右都声称愿意为气候变化支付更高成本。  相似文献   

2.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人们长期以来对“减缓气候变化”高度关注,而对另一重要方面——“适应气候变化”却重视不够。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的《巴厘行动计划》,将“适应气候变化”与“减缓气候变化”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评估报告》,更是呼吁各国迅速采取行动适应气候变化,在制订经济发展计划时将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其中,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该如此。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和原因出发,进一步阐明气候变化的科学性及其产生的影响,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全面梳理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将其分为机制建立、谈判停滞、谈判回暖、谈判升温四个阶段,认为当前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存在气候变化问题复杂、减排责任分歧明显、减排能力不足、合作机制有限等挑战。面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将气候变化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通过专项性规划、低碳试点、市场化机制等手段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对未来中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着力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气候变化教育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否认识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在对高校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尝试探究高校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情况,探析高校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伦理态度,借此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高校学生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已有大量科学证据,国际社会也基本就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性达成共识,但也仍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厘清对气候变化科学性及其不确定性的认知,有利于进一步取得科学共识,坚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低碳发展道路的方向。本文将试图从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和归因、气候变化问题的影响和风险、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等方面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性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我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气候风险治理体系。其首要任务是在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的框架下建立完善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世界各国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英国和新西兰的范例,为我国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建立完善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最核心的依据;其次,建立适应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以及评估机制;再次,设立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中心协调机构,保障评估的高效性以及可靠性;最后,在未来的气候变化综合立法中将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化,从而为这一制度提供最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中澳两国均是面临的严峻挑战,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两国的迫切任务之一。本研究主要比较了中澳两国在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机制安排、政策与行动,并选择敏感脆弱的水资源领域为研究分析对象。基于对比研究,本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二是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综合管理决策能力建设,努力构建适应气候变化的创新管理机制;三是尽快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专项基金;四是推动地方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五是学习澳大利亚将气候变化风险和适应气候变化纳入与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管理相关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开展相关研究和试点。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详细阐述了当前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气候的多种过程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已建立起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国务院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地方、各行业广泛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再次把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问题提到重要位置,系统总结梳理气候变化治理相关国际经验,对于推进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法治化、制度化、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纳入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国内外脆弱性研究工作,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内涵、城市地区气候变化脆弱性成因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等方面已经展开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城市地区当务之急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是,积极主动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经过多年努力和协调,国际社会形成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为主的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在这个机制下,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气候资金和技术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4个主要手段。如果把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业比喻为一座大厦,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则是构造这个大厦的砖瓦。在这4个因素中,  相似文献   

12.
裴彤 《世界环境》2022,(1):88-89
一、 气候变化中的国家集团 当前气候变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环境问题,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其实质更是一个地缘政治经济问题.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问题上采取的不同立场,展开了国家间的博弈.国家利益是各个国家和组织制定气候变化政策、确定气候变化问题立场的关键因素,具有共同立场的国家和组织聚集在一起,形成...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需要单个国家和地区采取行动,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现状如何,中国又将做出何种外交应对,成为世人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现状,总结了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及措施,最后分析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遇到的挑战以及给出了将来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已经进入法制化和社会化阶段,并在立法上有着相对健全的法律体系。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很多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但缺少一部权威的、综合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气候变化应对法",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原则和具体举措,并以此法为  相似文献   

15.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组织之一。WWF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旨在督促并协助各国共同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方案,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将在2012年到期,面对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达成新的气候变化协议迫在眉睫。届时,如果没有更为有效的具有强制性约束力的方案,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将会要人类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刻不容缓。然而,短期内无法有效减缓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领域制定相应的适应措施来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北京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及我国的缺水城市之一,气候变化无疑将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本文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及气候变化对北京市水资源领域已经形成的影响,从自然、工程、政策制度三个角度探讨了北京市水资源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可采取的对策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气候变化诉讼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产生,经过30年的发展,气候变化诉讼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成为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进程的重大议题。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治理手段,气候变化诉讼影响着政策制定以及企业行为,对加强气候行动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四川省面临着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和应对新增气候变化风险的挑战.文章在简要介绍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的影响、系统梳理其在适应气候变化中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四川省省情和气候变化适应行动现状,提出了从健全法律法规到完善适应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从加强适应基础建设到强化适应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所面对的最大的可持续发展挑战,需要国际层面与中国层面的双重努力来应对。中国针对气候变化这一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应对分为国际与国内两方面。一、国际层面在国际层面,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UNFCCC)的缔约方,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提交国家自主贡献,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积极  相似文献   

20.
<正>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