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含水层介质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缓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军  赵勇胜  刘莹莹 《环境科学》2009,30(2):484-487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含水层介质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的pH缓冲和氧化还原缓冲性能.结果表明,碳酸钙对pH缓冲起重要作用,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碳酸钙缓冲体系的缓冲容量逐渐增大,从背景值的1.62·pH-1 mmol/kg增加到41.3·pH-1 mmol/kg.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含水层介质的氧化容量(OXC)减小,而还原容量(RDC)升高.在未受污染的介质中,Fe3+是OXC的主要组成,约占OXC的70.5%;TOC是RDC的主要组成,约占RDC的98.7%.物质的存在形态也与污染程度有关,在污染源附近大部分无定型态和部分晶体态Fe3+被还原,而且还原产物主要以FeCO3和FeS形式沉淀;生成Fe2+的沉积使得可离子交换态Fe2+含量由未受污染的介质中的0.5%升高至3%.因此,Fe3+是含水层介质中主要的氧化还原缓冲剂.  相似文献   

2.
垃圾渗滤液污染羽在地下环境中的分带现象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7  
董军  赵勇胜  韩融  刘莹莹  李志斌  宗芳 《环境科学》2006,27(9):1901-1905
通过土柱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降解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和分带现象,并对污染前后土壤中的Fe3+、Fe2+、氧化容量(OXC)和还原容量(RDC)等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污染羽中出现了4个顺序氧化还原带,微生物在每个带所利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是不同的,分别为CO2、Fe3+、NO3-和O2,相应地依次称为产甲烷带、铁还原带、NO相似文献   

3.
微生物法液相氧化SO2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酸性水溶液、含Fe3+水溶液、含Fe2+水溶液、细菌菌液和细菌培养基水溶液脱除二氧化硫的实验,探讨了微生物液相氧化二氧化硫的途径.以液相中SO42-浓度考察了Fe3+浓度、Fe2+浓度、进口SO2浓度以及温度对脱硫成酸的影响.微生物脱硫有2种机制:一是直接氧化作用,即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将S(IV)氧化成S(VI);二是间接催化氧化,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快速氧化Fe2+成Fe3+,增强Fe3+对SO2的液相催化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微生物脱硫以间接催化氧化为主.在浓度0~1.2g/L之间,Fe3+和Fe2+浓度越高,脱硫效果越好,氧化亚铁硫杆菌表现出对Fe3+/Fe2+体系氧化SO2的强化效果.入口SO2浓度越高,细菌脱硫效率越低,但液相中SO42-浓度随进口SO2浓度增加变化不大.温度对微生物脱硫影响较大,最佳脱硫温度为30~40℃.  相似文献   

4.
谢凯  易齐涛  孙鹏飞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1):3101-3110
以淮南潘谢某采煤沉陷积水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室内模拟实验,对其农业耕作层土壤初期覆水条件下的氧化还原过程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磷(P)自农业土壤内部向"水-土"界面迁移转化潜能,模拟实验持续近4个月.同时,实验采取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孔隙水表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壤主要分析了淹水前后有机质含量(OM)、铁氧化物、P含量及其赋存形态等相关变化,而孔隙水则分析了pH、氧化还原电位(Eh)、溶解无机碳(DIC)和有机碳(DOC)、Fe2+、NO3--N、SO42--S,较为保守元素Cl-作为其他可变指标的参考.结果发现,研究过程中观察到了微生物活动所对应的不同氧化还原过程,1~2周后土柱内部的NO3--N和SO42--S由于呼吸作用趋于耗竭,孔隙水Fe2+持续升高,并伴随着活性磷(DRP)的释放.此后整个体系氧化还原反应趋于平衡,在"水-土"界面观察到了明显的Fe"泵升"现象,弱吸附态磷(NH4Cl-P)和有机磷(OP)有向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迁移转化的趋势,但孔隙水内部DRP能否向表层迁移短时间内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脱硫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比酸性水溶液、含Fe3+的酸性水溶液及细菌菌液脱除SO2的效果,研究了Fe3+浓度、pH值和通气时间变化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酸性水溶液中SO2的吸收仅为物理吸收;Fe3+能催化氧化SO2,这种催化氧化效果随着Fe3+浓度的升高、pH值的增大而变得明显(pH值2.0、Fe3+1.5g/L时,通气时间近170min,脱硫率仍高达90%);细菌菌液脱硫的效果同样受Fe3+浓度、pH值的影响;氧化亚铁硫杆菌不仅具有氧化Fe2+的能力,还具有氧化S(Ⅳ)的能力,在Fe3+浓度1.5g/L,pH值1.5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务川汞矿区土法炼汞过程中汞释放量的估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酸性水溶液、含Fe3+水溶液、含Fe2+水溶液、细菌菌液和细菌培养基水溶液脱除二氧化硫的实验,探讨了微生物液相氧化二氧化硫的途径.以液相中SO42-浓度考察了Fe3+浓度、Fe2+浓度、进口SO2浓度以及温度对脱硫成酸的影响.微生物脱硫有2种机制:一是直接氧化作用,即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将S(IV)氧化成S(VI);二是间接催化氧化,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快速氧化Fe2+成Fe3+,增强Fe3+对SO2的液相催化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微生物脱硫以间接催化氧化为主.在浓度0~1.2g/L之间,Fe3+和Fe2+浓度越高,脱硫效果越好,氧化亚铁硫杆菌表现出对Fe3+/Fe2+体系氧化SO2的强化效果.入口SO2浓度越高,细菌脱硫效率越低,但液相中SO42-浓度随进口SO2浓度增加变化不大.温度对微生物脱硫影响较大,最佳脱硫温度为30~40℃.  相似文献   

7.
投加Fe3O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而进水有机负荷是影响厌氧系统处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分阶段提升进水有机负荷,对比考察了Fe3O4的加入对UASB厌氧反应器运行效能及污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机负荷低于3.2 kg·m-3·d-1时,两反应器内有机物厌氧水解效率并无显著性差别.而当有机负荷提升至6.4、12.8、25.6 kg·m-3·d-1时,Fe3O4对有机物厌氧水解效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效果,且有机负荷越高,Fe3O4对厌氧水解的促进效果越显著.与此同时,Fe3O4对厌氧产甲烷过程也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有机负荷分别为1.6、3.2、6.4、12.8、25.6 kg·m-3·d-1时,添加Fe3O4的反应器中平均甲烷产率分别为对照组的3.55、2.37、1.26、1.16和1.06倍.这一现象表明Fe3O4对产甲烷过程的促进效果与有机负荷密切相关,且有机负荷越低,Fe3O4对厌氧产甲烷效率的增强作用越明显.此外,本研究还分析了运行过程中污泥粒径和胞外聚合物的变化,发现Fe3O4的加入可以有效促进厌氧污泥颗粒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吴德礼  王红武  樊金红  马鲁铭 《环境科学》2008,29(12):3433-3438
通过在Fe表面化学沉积Cu、Ag、Pd、Ni构建了Cu/Fe、Ag/Fe、Pd/Fe、Ni/Fe多种双金属催化还原体系.通过序批实验研究了水体中毒性污染物CCl4在Fe以及上述双金属催化Fe体系中的还原脱氯.结果表明,CCl4在上述5种Fe还原体系中都能发生快速还原脱氯反应,Cu、Ag、Pd等催化剂的加入能明显提高反应速率.还原脱氯反应服从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Cl4水溶液在Fe、Cu/Fe、Ag/Fe、Pd/Fe、Ni/Fe 5种还原体系中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39 3、0.092 5、0.158、0.049 6和0.053 3 min-1.使用GC/MS分析了CCl4在各种还原体系中的还原脱氯产物,探讨了水体中CCl4还原脱氯降解的反应途径和可能中间产物.CCl4在不同反应体系中不但反应速率不同而且降解产物也不相同,在Cu/Fe、Ag/Fe体系产物以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为主,而在Pd/Fe体系主要为甲烷.逐步氢解是CCl4在Fe还原体系中发生还原脱氯反应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渗滤液污染羽中氧化还原带的动态发展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军  赵勇胜  张伟红 《环境科学》2008,29(7):1942-1947
通过砂箱模拟实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污染羽中氧化还原带的动态发展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污染程度的加重,各氧化还原带不断向前推移,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的范围不断扩大,随后出现惰性区.在氧化还原带的整个演化过程中,各带中TOC、硫化物、NH 4 -N、HC03-3、CO2和Fe2 等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随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NO-3和DO等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随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升高;SO2-4的浓度则随时间的推移先减小而后增加,随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而且,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沉积物中Fe3 含量降低, TOC含量升高.在氧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铁还原带和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沉积物中, Fe3 由占OXC的70.5%分别减小为56.3%、41%、28.3%和15%;TOC由占RDC的98.7%分别升高为102.0%、107.0%、142.9%和162.1%;Fe2 主要以PeS和FeCO3,沉淀形式沉积下来,分别占总Fe2 的80.6%、175.6%、377.7%和555.1%.  相似文献   

10.
采用Fe2+活化过氧化钙(Fe2+/CaO2)提高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考察初始pH值、Fe2+和CaO2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实现污泥深度脱水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中性,Fe2+和CaO2投加量(以VSS计)分别为3.31 mmol·g-1和3.68 mmol·g-1时,污泥的脱水效果最好,污泥比阻(SRF)和含水率(WC)分别由20.99×1012 m·kg-1和86.61%降低至3.91×1012 m·kg-1和76.15%.Fe2+/CaO2的氧化使污泥微生物细胞裂解,胞内有机物释放,胞外聚合物(EPS)降解;同时,Fe3+促使污泥颗粒再絮凝形成致密、多孔的絮体结构,有利于EPS结合水释放,实现污泥深度脱水.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来看,Fe2+/CaO2工艺经济实用,在提高剩余污泥脱水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董军  赵勇胜  洪梅  朱治国 《环境科学》2009,30(9):2615-2618
通过砂柱模拟实验研究含水层沉积物的pH缓冲能力及其在不同氧化还原带中的变化.结果表明,pH缓冲容量的本底值为324.93.pH-1mmol/kg,其中阳离子交换缓冲容量、碳酸钙缓冲容量、硅酸盐缓冲容量和次级缓冲容量的本底值分别为41.77.pH-1、86.53.pH-1、47.33.pH-1和149.31.pH-1mmol/kg.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MGZ/SRZ)、铁还原带(IRZ)、硝酸盐还原带(NRZ)和氧还原带(ORZ)中总的pH缓冲容量相对于本底值依次分别增加了12.4%、10.8%、19.8%和11.1%;各氧化还原带沉积物中的交换性阳离子(CEC)和交换性盐基离子(BEC)均小于本底值的11.59.pH-1和8.52.pH-1mmol/kg,各氧化还原带沉积物的盐基饱和度先升高后降低,都高于本底值的63.47%.因此,含水层沉积物有较强的pH缓冲能力.对垃圾渗滤液污染含水层不同氧化还原带沉积物pH缓冲能力的研究可为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胡敏酸对汞还原能力的测定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还原容量(RC)是表征胡敏酸(HA)氧化还原特性的重要指标.采用饱和H2振荡法和土壤溶液法对HA分别进行化学和微生物预处理,结合对照(未经任何还原前处理),在Fe3+还原法测定RC基础上,以柠檬酸铁(FeCit)为参照,分别以氯化汞(HgCl2)及硝酸汞[Hg(NO3)3]作电子受体,测定了3种HA(上海巨枫SH、天津光复TJ、缙云山JY)对汞的化学还原容量(CRC)、微生物还原容量(MRC)、本底还原容量(NRC),以了解HA对Hg2+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①不同电子受体对HA还原汞能力影响显著,FeCit条件下测得RC值远高于Hg(NO3)2和HgCl2(1~2个数量级),因此采用Fe3+还原法会过高估计HA对Hg2+的实际还原能力;②受自身结构和基团的影响,3种胡敏酸对汞的还原能力差异明显,以JY最高,分别(以C计)为(0.95±0.03)mmolc.mol-1(NRC)、(5.95±0.63)mmolc.mol-1(CRC)和(6.26±0.51)mmolc.mol-1(MRC);③溶液态HA还原Hg能力明显高于固态HA,增幅在100%~691.67%之间.同时,通过对比3个还原容量指标发现,CRC和MRC均显著大于NRC,而CRC和MRC之间无明确大小关系,因此,CRC并不能完全代表HA在微生物还原条件下对Hg的真实还原容量.  相似文献   

13.
董军  赵勇胜  周睿  洪梅  张伟红  朱志国 《环境科学》2009,30(12):3724-3728
通过砂柱模拟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环境中氧化还原环境和主要组成物质的变化对沉积物的pH缓冲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地下环境沉积物的pH缓冲和氧化还原缓冲能力有重要影响,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MGZ/SRZ)、铁还原带(IRZ)、硝酸盐还原带(NRZ)和氧还原带(ORZ)沉积物的pH缓冲容量相对于本底值分别增加了12.4%、 10.8%、 19.8%和11.1%;pH缓冲和氧化还原缓冲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们直接影响着地下环境中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有机质、SO_4~(2-)和NH_4~+-N等的含量对pH缓冲能力和氧化还原缓冲能力均有不同的影响,整个体系的污染缓冲能力是各组分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4.
厌氧铁氨氧化处理模拟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将NH~+_4-N氧化和Fe~(3+)还原的反应称为厌氧铁氨氧化(Feammox).试验以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厌氧氨氧化污泥(ANAMMOX)为接种污泥驯化Feammox污泥,研究了不同NH~+_4-N及Fe~(3+)浓度对Feammox系统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Feammox系统不同运行阶段的污泥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中,在常温条件下控制进水NH~+_4-N浓度为50 mg·L~(-1)、pH在7.4~7.6之间,经过88 d厌氧富集培养后NH~+_4-N最大转化率达到52.73%,最大转化量为28.37 mg·L~(-1),出水Fe~(2+)浓度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最高浓度为2.87 mg·L~(-1).高浓度NH~+_4-N(400 mg·L~(-1))和Fe~(3+)(500 mg·L~(-1))条件下,氨氮转化量分别达到了40.69 mg·L~(-1)和29.23 mg·L~(-1),说明高进水基质条件下仍然有Feammox反应发生.低浓度NH~+_4-N(100 mg·L~(-1))和Fe~(3+)(50 mg·L~(-1))条件下,NH~+_4-N转化量与Fe~(2+)生成量的线性关系较强,R~2分别为0.86544和0.86034.通过SEM分析可得,Feammox污泥表面附着有不规则矿物,这些矿物沉积在微生物细胞表面阻碍传质,从而降低微生物代谢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铁矿对城市生活垃圾有机组分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露露  岳正波  陈天虎  王进 《环境科学》2014,35(5):1988-1993
利用PVC管构建厌氧发酵反应器,研究了铁氧化物对有机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及垃圾渗滤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针铁矿能够促进垃圾的水解酸化效率和产气速率,提高产气量至163.4 L,较空白提高了20%.通过对厌氧消化中间产物Fe2+、NH+4-N、NO-3-N、COD以及有机酸的分析表明,铁氧化物的存在有利于降低系统氧化还原电位,有助于提高厌氧微生物的水解酸化效率;铁氧化物的加入能够促进有机酸的转化,从而降低有机酸对厌氧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二价铁离子对UASB反应器厌氧发酵产氢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离子Fe2+在生物产氢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以红糖为底物,研究了Fe2+在0~1 650 mg·L-1范围内对UASB发酵产氢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二价铁离子对产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Fe2+浓度为0~450 mg·L-1时,发酵产气量及其氢气含量都随着Fe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当Fe2+浓度为450 mg·L-1时,获得最大生物气体积为17.72 L,较空白组提高了40.75%,此时氢气含量60.01%.而当外加的Fe2+浓度大于450 mg·L-1时,则开始呈下降趋势.因此,Fe2+可以成为调控发酵制氢的工程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Fe2+、Co2+、Ni2+对渗滤液厌氧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Fe2+、Co2+、Ni2+及其组合对渗滤液厌氧过程中COD去除率和产甲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投加Fe2+=25 mg·L-1、Co2+=1 mg·L-1、Ni2+=0.5 mg·L-1时对COD去除率和产甲烷量促进显著,3种微量元素均表现出了"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微量元素组合投加时,协同促进了甲烷的产生,其中Co2+是影响COD去除率的主要因素,Fe2+是影响产甲烷量的主要因素,但3种微量元素在其各自适宜的投加浓度范围时,对渗滤液厌氧过程的促进效果较为相近.各试验组的pH值维持在7.05~7.53之间,并与产甲烷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此外,渗滤液成分复杂,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渗滤液厌氧体系对微量元素的需求较别的体系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